高考语文答题注意事项.ppt_第1页
高考语文答题注意事项.ppt_第2页
高考语文答题注意事项.ppt_第3页
高考语文答题注意事项.ppt_第4页
高考语文答题注意事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最后一讲 一、论述类文章的阅读(9分) 1. 要注意通读并勾画 2筛选信息要有目标意识 阅读的目标意识是指在读文章时要把握文 章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答题的目标意识就 是始终抓住题干,特别是分析选项时,不 要忘记题干要求。例如筛选原因不能选结 果等。 3整合信息,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同一信息即同语转换 判断信息是否同语转换是整合信息的一个难点。 文章往往在表述同一内容时会变换不同的说法, 但信息是一样的;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故意变换 一种说法,其实就是干扰项。 (2)把握句子的语意关系。 句子重组时,一定不能违背文本的语意逻辑。特 别注意强加因果,因果倒置;不仅仅、甚至(或 然不是必然)等例子 。 4看清题干,是选恰当的一项还是不恰当 的一项 是符合原文信息的一项还是符合题干中特 殊信息的一项 论述文常见干扰点:1以偏概全 2时态错用 3复句关系错用(强加因果等) 4所答非所问 5肯定否定误读6夸大或无中生 有 二 古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第一点:文言文翻译误点诊治 (一)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二)单音节词语没有转化为双音节词 (三)不懂语境推断导致误译 (四)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五)以今义当古义 (六)不明词类活用和句式导致误译 (七)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解决办法 1、实词字字落实,一译到底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者,皆为尽哀”翻译: 到死的那一天,天下了解和不了解他的人,都替 他竭尽哀思。 2、要体现文言句式的表达特点 文言句式和用法,大都放在句子理解和翻译中 考查,有时也涉及句间关系判断。 文言句式主要是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 句,还有各种复句,特别是假设句、选择句、因 果句等,因此许多文言文读不懂或理解有误,常 与把复句关系弄错有关,而高考中从复句关系的 角度设题就成了热点之一。 3、要忠实原句的语气 原句是疑问语气、反问语气、无奈语气、推测 语气等语气的,翻译后,要保持原语气。 4. 要译出活用字词 例如: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 让投降 所宝者异也 认为不同 5. 要区别古今异义词、通假字 多义词,古今异义,特殊含义,词类活用。诸 如:“明日、妻子、地方、可以”等等,要注意区 别,不要当成现代汉语词语理解。 6 注意修辞 第二点、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步骤 第一步:整体阅读 1、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2、能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 、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 可。 第二步:细读题目 1、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 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 在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给选项 ,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 出正确项。 2、利用好最后那道题(还有实词解释题和信 息筛选题) 因为此题相当难,但命题往往说有一项不 符题意,那么就是说其他三项都是正确的 ,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个小问题。那 么通过看最后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 容,再去读一遍,往往事半功倍,全文内 容马上会成竹在胸。 第三步:重读全文 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这一步大致相 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同时也能对前两步 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 核的过程 。 答题技巧 1. 字形推断法(形训法) 如“敌惊以为神,逡 巡敛去” 敛,退缩,收缩。攴:象形,篆体 象以手持杖或执鞭;佥:从亼、从吅、从 从。亼( j),集合。吅( xun)、从,都表示人 多。 2、语境推断法 高考考查的实词90%以上 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翻译时要紧紧抓 住上下文,理解推断。 3、课文迁移法 如“则相与笑之曰:鄙”同 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见识浅薄 4、成语印证法 如“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 同“鳞次栉比”中“比”是并排的意思 5、对句判断法(语言结构推断法) 如 “追亡 逐北”: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 6、语法分析推断法 如“挟三百金之富阳 贾”贾是“做生意”的意思 (二)古诗词阅读(11分) 诗歌鉴赏分为两个层次,即“初步了解”和“ 深层理解”。 1、初步了解。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关注诗歌的题目。题目是诗歌的 眼睛,它能够提示诗歌的大致内容、情感 、价值取向,如题目中有“咏”说明是“咏物 诗”,“怀古”说明是“怀古诗”,还有题目中出 现“悲”就知道作者的感情,出现“送”可以界 定为送别的主题等。 第二步是关注诗人和时代。关注诗人可以 了解诗歌的大致风格和内容,如陶渊明的 风格是“隐逸之志”;关注时代可以对这首诗 的氛围背景有所了解。 第三步是关注诗后的注解文字,这些文 字能帮助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产生的原 因。 2、深层理解。分为七步: 第一步是关注诗歌的类型。因为不同的 类型,很多方面的内容是不同的,同时确 定一类的诗歌,有很多是相同的。比如“怀 古诗”,从手法上主要是“对比、虚实结合” ;情感基本是“借古讽今、借古喻今”等,内 容大多是写古人、古事和今人、今事。同 样的其他类型的诗歌也有自身的特征,关 注这点就等于划定了一个范围,有了一把 钥匙。 第二步是关注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可以说 这是所有诗歌的关键,一般来说诗歌都有 意象和意境,了解意象可以有助于较快切 准诗歌的脉搏,把握诗歌大致的情感倾向 ,比如看到“送别诗”,就自然会关注诗歌中 有关送别的意象,像“杨柳、长亭、寒蝉”等 ,而意境是一首诗的生命,相当于诗歌的 主旨,但是诗歌的意境大多是借助具体形 象的事件、人物、事物甚至关系来体现, 关注这些就可以按图索骥。 第三步是关注诗歌的直接抒情的句子。因 为诗歌要么言志,要么抒情,要么道理, 要么说趣,所以找到这些直接体现作者情 感的句子等于情感与作者在一起了,这样 的句子很容易判断,当然中国古代诗歌一 般不是直接抒情的,只是关注直接抒情的 句子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或者说主要是关 注间接抒情的内容。 第四步是关注诗歌的相关语。这些相关语 包括“点睛语、诗眼、炼字处、味情语”等, 这些句子是具体细致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 的主要手段,可以说没有这一步是无法进 入诗歌真正的深处,也可以说对高考诗歌 题目无能为力。高考中有的就是围绕这个 方面来出题的,所以必须非常仔细把握这 一步,对每一种相关语要分清他们的形式 ,了解他们的作用和出题的类型。 第五步关注诗歌中的典型动作。在很多诗 歌中都体现很强的叙事性,因此要关注这 些细节,特别是典型动作的词,如雨霖 铃中“执手相看泪眼”,游园不值的“ 小扣柴扉久不开”等,关注这些可以体会作 者的心态、情感、心理等,而且这些词使 诗歌主旨的表述更具体,可以把这类诗歌 还原成故事细节和片段,这样就更容易把 握。 第六步是关注诗歌中的有关典故。古诗用 典是很常见的方式,典故的运用可以使诗 歌更简洁,更富有韵味,但是也增加了诗 歌理解的难度,特别是有些诗人喜欢运用 典故,如李商隐、辛弃疾、李贺都是用典 的高手,要进一步加深诗歌情感的把握就 要关注它。 第七步是关注诗歌的相关的手法。这些手 法包括语言特色、艺术风格、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等。如果说从前几步是关注诗歌“ 写了什么”“为什么写”,那么这点是关注“怎 么写”,当然这一步涉及的内容很多,特别 是要区分手法中相关的内容。 除此之外,还要强化书面表达,注意逻辑 条理。就诗论诗,不枝不蔓。强调对诗歌 本身的理解,答题时一般无需引经据典, 泛泛而谈。 组织答案,因题而异。对“问答题”,做到 “问什么,答什么”。对“综述题”,一般采 取“总分总”的模式,即“诗歌写了 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对“对比题”,应该做到:通过研读,比照它 们的异同;根据题目的要求,扣住作品中 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回答“诗歌表达了 怎样的主旨”试题,应指出诗歌表现(或突 出)的思想倾向、情感特征,并具体剖析 它是通过运用何种艺术手段和诗歌意象来 表达其思想和情感的。答案的组织,不同 题型有不同的规则和套路。 答题要做到准确、规范。具体来说,就是 要:紧扣要求,吃透提示,表述准 确,要点齐全,分析具体,组织有 序,语言流畅。 (三)名句名篇填空(6分) 1、注意对仗句,这对答题很有帮助。 2、规范书写,做到“三清”“二不”:“三清”就 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二不” 就是不写繁体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 三 选读之文学类文本 (一)关于小说的常识 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 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3、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 、细节描写)4、情节(序幕、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尾声) 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6、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二)、抓关键语句快速整体把握文本 标题用语:明确对象,暗示或揭示中心 ;概括语句:概括提起,纲举目张; 过渡词句(段):理清思路层次; 主 旨句:直接揭示中心; 抒情议论句:把握情感意图; 比较 对比句:归纳主题; 悬念句:设置矛盾,提出问题,追根溯 源。 提示:还须重视文章的开头、结尾。 (三)、文章要素的一般作用 1.题目写作对象;文章体裁;其它 重要内容。 2.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 下文;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 作用;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 文;表明观点态度 4.结尾 卒章显志(点明的中心) ,画龙点睛; 总结全文,深化(强调、 升华)中心; 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呼应题目) 。 (四)关于人称 第一人称: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 真实,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 第二人称: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 人化的作用,拉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 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 增强感染力。 第三人称:以客观旁述口吻叙述,可使文 章张驰自由,便于多角度描述事物,表达 感情。 (五)、常见表现手法与技巧概览 表达方式:叙述顺序、描写方法、抒情 类型。 表现手法:悬念、铺垫、伏笔、烘托、 渲染、衬托、对比、象征、想像、联想 布局谋篇:线索选择、顺序选用、 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卒章显志、详略剪 裁语言辞格:a.描绘类:比喻、夸张、拟 人、借代生动形象 b.结构类:对偶、排 比、反复强调突出c.语气类:反问、设 问增强语气 特别注意:散文中的衬托(尤其是反衬) 手法。 (六) 小说鉴赏四个重要方面 第一 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 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注意概 括介绍) 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 物描写 2.常见题型 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 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 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 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 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 有关。 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 基本特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 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 ,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是一个怎样的 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第二 赏析小说情节安排 1.小说的情节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的基本手法 3. 常见题型 最常见的是概括故事情节 。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 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包括指出开 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 面)。 第三 理解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1、分析环境对主题的暗示或作用。(阿Q 正传药) 2、分析环境对故事气氛的渲染作用。( 药) 3、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 棋王) 4、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荷花淀) 5、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第四 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1.通过环境、背景了解小说的主题。.( 药) 2.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项 链) 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 不能随意拔高或作主观臆断。 四 选读之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作品阅读高考人物传记阅读题 应试策略 (一)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传记内容的考查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 的人生经历; (2)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 质。 2传记写法的考查 (1)分析传记语段的作用。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 其效果(作用)。 (3)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 3探究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 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 看法。 (二)解题指津 1如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传记的重要事实包括:传主及其作品陈 述的事实;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 章主旨的语句等。 说明:要概括,首先得筛选信息,筛选 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根据题干的要求, 信息点要明确;二是要善于组织概括性的 语言,要善于运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 2如何分析传记的表现手法 选材:详略得当 人物描写方法 传记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肖像描写,心理 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 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 ,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引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 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 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 价,增强传记的真实性。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 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 风格。 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 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 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 真实感人的力量。 语言特色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 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 加以辨别分析。 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 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 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 然或文采斐然。 3.如何分析语段的作用 从结构、内容、主旨三方面作答。 常见术语: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承上启下), 衬托人物形象(心理),突出主旨(作者 情感),吸引读者,使人物形象丰满等。 4如何对传记鉴赏评价 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 求阅读文章后,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 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 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 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具体步骤:亮明观点结合文本有理有 据地分析结合现实分析 说明:观点需要从人物的事迹、思想中 概括;理由需要分条缕析,理由之后还要 有简要的依据说明,以概括性的话语呈现 。 五 语言表达运用(20分) (一)成语与成语试题 结合近年高考试题,把成语的误用情况归 纳为“九戒“。 1戒望文生义。熟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 的,其意义往往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 而是字面意义的引申和比喻。其中惯用语 、谚语、歇后语还使用了比喻、双关等修 辞手法赋予它以新的整体意义,不少成语 来源于典故,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 的古义,考生很容易以今释古或肢解成语 而曲解词义 2戒用错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 象和场合,用于青少年的(如“头角峥嵘“) 就不能用于中老年(如“老当益壮“)等等。 3戒褒贬不分。成语既有有褒义(如“ 不负众望“)、中性和贬义(如“不孚众望“ )之分,也有口头语(如“只见树木,不见 森林“)和书面语(如“一叶障目“)之分。 如把握不准确,就可能误用。 4戒谦敬错位。某些成语烙下了古代文化 印迹,有的用于自称(谦词),如“信笔涂 鸦、敬谢不敏、狗尾续貂、一孔之见“等。 有的则用于称对方或他人(敬称),如“高 抬贵手、如坐春风、卓尔不群、惠然肯来 、鼎力相助“等 5戒不知轻重。有些成语意思相近, 但在词义轻重上仍有细微区别。我们要根 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以免 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6戒重复罗嗦:有些成语,本身已经暗含 了某种结构或包含了某个意思,而句子中 的其它文字却包含这这种结构或意思,就 会出现重复罗嗦的毛病。 7戒违情悖理:有些成语包含集体( 如“莘莘学子“)或个体(如“一介书生“)等 。 8戒搭配不当:不少成语有着固定的 搭配习惯,若脱离这种习惯,读起来就很 别扭。 9戒一知半解:在语言流传过程中,有些 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 情色彩也相反,这就决定了它们能适用于 两种以上的语境。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 后起的比喻义和引申义而不知其本义或先 前不太常用的那个意义,则易造成误判。 (二)高考病句题16种规律总结 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 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2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 序不当 3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 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4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 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 5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 、残缺、语序不当 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 7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 、搭配不当 8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 换主语 9出现了疑问旬、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 当 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 构混乱 11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重 复 12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 、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 13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 否不一、不合逻辑 14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 、“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 表意相反) 15出现了“前去”、“新生”、“保管”、“没有” 、“走”、“和”等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可能是 语意不明 16出现了使、让、令、把、被等词,可 能是主语残缺、主客体颠倒、语序不当 (三)连贯 (一)排序题题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选择排序型:打乱的几个句子的顺序已 经排好,考生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2.嵌入式排序型:从一个语段中抽出几个 句子,打乱顺序,要求考生排出正确 的语序进行还原,抽出的这几个句子可以 是连贯的,也可以是间隔的。 (二)乱句排序题 抓中心:总领句、总结 句、过渡句; 抓思路: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 抓标志: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 (四)虚词填空需要注意: 1看清题干是填虚词还是关联词语; 2辨明句间关系,正确选择填空; 3语感很重要。 (五)仿用句式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要求,把握中心; 2对应已知,把握结构; 3着眼特征,把握修辞; 4品味语言,把握风格。 (六)语段压缩题 答题技巧: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 、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画出文中的信息 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出 语病。 1、压缩语段考查的三种类型:概括大意 (导语新闻);概括标题(精准、简练 、有吸引力);概括要点(准确全面) 。 2、解题思路:压缩语段是提炼,要抓关键 词句,删繁就简,去次留主(删掉枝叶, 保留主干),再仔细地组织好语言,既要 把点答全,又不要超过字数。 3、解题步骤:(1)明确标准,弄清题干 要求。(2)细读原文,弄清体式,分析层 次,把握中心。(3)分析原文的内容要点 。(4)根据原文中心,确定原文内容的删 留。(5)根据字数要求对保留内容进行加 工,得出答案。 下定义方法:被下定义者(种概念)+是+ 特征+属性的(属概念) (七)图文转换 抓象征义和作者的创作意 图,把握画面主体,即所指对象。漫画寓 言=象征义+(批判了、讽刺了、嘲讽了、 赞扬了)画面主体(现实社会中的现象)+ 创作意图(警示)。(参考漫画作文) (八)寓言(包括笑话)要正反两面探哲 理。 六 作文(60分) 大纲要求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应用 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 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 要求 (3)感情真挚 思想健康 (4)内容 充实 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 结构完整 (6)标点 正确 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揭示事物内 在的因果关系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 论据充实 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 句式灵活 善于运 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 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色彩 命题形式 1命题 2半命题 3材料作文形式: (1)文字材料。有的是单给材料,即专为 写作而设计的材料;有的是试卷阅读语段 。近几年不少省市都要求在完成阅读能力 的测试之后,用同一材料构思作文。 (2)漫画材料,即看图写文。 (3)此外,材料作文还有扩写、续写、改 写、缩写、读后感等(这几种形式的材料 作文因为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年高考作 文涉及较少,因此,后面关于这几种形式 的材料作文的方法指导较略) (三)重温近三年部分高考作文 2009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60分) 513网上论坛。主题:明星代言。 甲:有明星代言的东西应谊更可信。有人 调查,47%的人在选购同类产品时,会优 先选择名人代言的产品。我就是这样。 乙:现在是明星代言广告多,相关问题也 多。三鹿奶粉就是一个典型,有人调查 91%的人对虚假代言表示愤怒。 丙:明星代言多数都是朋友介绍,经纪人 操作。明星不知情,也是受害者。 丁:明星代言,实质就是给产品作证言 。明星代言费少的几十万,多的上千万, 代言产品出问题就没有责任? 戊:产品广告出问题,也说明主管部门 监管不力、媒体把关不严、相关法规不健 全。听说有一个好莱坞演员就曾因代言虚 假厂告被罚款50万美元。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0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60分) 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慢慢地抓了 一把糖果,他想抽出手时,瓶口太小,出 不来。他一颗糖也不想放弃,手又出不出 来,“哇“地一声哭了 。 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之外,还 可以自选一筐水果带走。20岁的托尼看重 一筐装的最满的大框,费了好半天也没搬 动。他喘了口气,重新寻了一筐小的,高 高兴兴地走出了果园。 老板宣布,谁能追回一笔30万英镑的贷 款,就把其中的10万奖金给他。员工纷纷 出马,却都无功而返。58岁的托尼也申请 试试,两天之后就将追回来的20万贷款交 给了老板。原来他告诉对方只需交21万就 算结清,对方终于还款,他也分得了1万英 镑的奖金。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1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 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 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 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 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 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 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 怎么啦?“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我 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去摸了摸,说 :“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讷讷地说:“老 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 是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老师的建议 【审题】: 1 深入理解准确把握话题的内在含义,确 保立意构思的准确。 2注意材料、提示语的作用。材料、提示 语对话题一般有两种作用,一是阐释、引 导,二是限制作用。 3、审题时要学会多角度思考、辨证分析, 以体现思维的深度。 审题时的思考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广度。 一是对材料的分析要多角度、多层次展开 ,思维上要体现由果溯因、逐层深入,要 善于由表及里、揭示本质。二是要有辨证 分析的意识,分析时要有发展的观点、一 分为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