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各种题型解题思路一、标题类试题总结1、记住回家的路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理解类)分析:对标题的理解,实际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的能力和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所以,在回答时,要关注重要词语的含义,要注意理解文章的中心。答案: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记住从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在社会的纷争与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获得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2、魔盒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探究类)答案:看法一: 以“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 (1)制造悬念,吸引读者;(2)作为线索,贯穿全文;(3)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 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1)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2)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3)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3、水兮水兮文字虽简而意蕴深厚,试分析以它为标题的妙处。(赏析类)分析:“水”本身是一个物象,文章所写内容很可能与它有关,它很可能是文章叙事抒情的线索;“兮”是古代楚地的方言,最经常出现在楚辞中 ,再加上文章中的“水”字,可以考虑它与屈原的关系,另外,“水兮水兮”以反复的形式出现,可以考虑它修辞上的妙处及其抒情方面的作用,另外,既然作为标题肯定在文章内容方面有其作用。答案:(1)“水兮水兮”形成反复,感情浓郁,奠定全文的抒情基调。(2)以“水”作为全文的叙事和抒情线索。(3)“兮”字增强抒情性,也暗示所写内容与屈原有关。(4)本文的“水”不仅有表面上的纯净,更有精神上的澄澈。借以赞颂文人单纯、执着、质朴、纯净的精神品质。4、夜航船文章以“夜航船”为题,文中又多次提及“夜航船”,请简要分析“夜航船”在文中的作用。答案:(1)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串联起作者由夜航引发的遐思;(3)赋予夜航船象征意义,生发出夜航在生命的河流上不断创造、不断追求的主旨。总结:题型大体为三类,理解类、探究类、赏析类。理解类考虑方向:重要词语含义,文章的主旨内涵。探究类考虑方向:标题本身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独特之处,与文章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赏析类考虑方向:从形式和内容两个大的方面考虑。可考虑遣词用字方面的特点,是否采用修辞方法,是否为文章的线索,在抒情方面的作用,在文章内容主旨方面的作用。二、分析开头的作用1、上善若水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分析:“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回答此题要考虑其在文中的位置,考虑其对主旨的表达,考虑其语言本身有什么特点。答案:领起全文内容(从与全文的关系考虑),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交代文章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从文段本身的特点考虑)。2、记住回家的路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答案: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本段文字自身特点)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的关系)。3、彩色的荒漠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油田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窿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我们来到这里时,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答案:第一问:戈壁滩环境的恶劣;戈壁滩色彩的单调。第二问:(1)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从与下文的关系考虑)(2)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抓住本身特点考虑其与下文的关系)(3)先抑后扬,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从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方面考虑)4、魔盒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景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5、吟风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了一盆银杏?昨夜一阵凛风,将报社门前台阶上的盆景吹得落叶满地。昨日还是满树黄叶的银杏,忽然间只剩秃骨临风了。季风就这样将冰清玉洁的冬姑送临。答案:写银杏是为了引出风。从而以有形写无形,以银杏状风,突出风的形象。(从与下文的关系考虑)6、(我爱水2008四川)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答案:(1)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从与标题的关系考虑,从与结尾的关系考虑)(2)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从与下文的关系考虑)(3)文章的主旨是表达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和思乡之情,因而写什刹海的篇幅比较多。(从文章的中心主旨考虑)7、(身入贺兰山)文章第一段说到了岳飞的满江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1)引出下文,吸引读者。(从与全文的关系考虑)(2)为写贺兰山的严酷、强悍做铺垫。(从与下文的关系考虑)总结:(1)考虑开头文段本身写的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分析其作用,如上善若水中是三个问句,就要注意问句的作用;记住回家的路作者在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与下文“人生也是如此”形成类比,引发感悟;魔盒开头是景物描写,就要注意景物描写的作用。 (2)关注整体,考虑与全文的关系,一般为领起下文,统摄全篇。(3)考虑局部,从文章结构安排方面考虑,一般为为下文做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引出下文,与下文内容形成对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三、文中插入部分的作用1、雪文章的中心内容是描写雪景,可第五段中作者却用了较多笔墨写寒江独钓图及其有关的内容,试分析其作用。内容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是描写雪景,文章本部分内容也与雪景有关,在这一段中作者首先写到,“我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濛,于无色中想象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怆然划向岁月的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接着写能欣赏荒寒寂寞的人,必然蕴含着一种生命的活力。接着就写了寒江独钓图及其有关的内容,所以,这一部分还是为中心服务的 ,它用具体事例说明雪满山野后更能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从其本身来看,本部分内容写的是古代诗画方面的东西,所以它的作用可以是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答案: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用具体事例说明雪满山野后更能体味凛然的生命力。2、岳桦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分析:了解插入部分的内容本身写的是什么,了解插入部分在结构上的作用。答案:(1)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2)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3、书房的窗子在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分析:本文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窗子的功用,第二部分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第三部分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文章的中心就是要表达对北窗的喜爱,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正是要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作者对北窗的热爱。所以在答题时首先要考虑它与文章中心的关系。另外,我们还要考虑它本身的特点及其它在行文结构方面的作用。答案:(1)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窗的偏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2)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增强了画面感,营造了诗的意境。(3)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多姿,富有变化。总结:插入部分的作用一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考虑考虑本部分文字本身写的内容考虑本部分内容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本特点对于文章的整体安排有什么作用考虑本部分内容在文章内容方面及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常见说法有:铺垫作用;丰富文章的文化内涵;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使文章内容不单调。)考虑本部分内容对于文章主旨的作用四、人称类第一人称:增加真实性,有一种亲历感。(乌米中用了第一人称“我”,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第二人称:(1)称作品中的形象为“你”,其作用为亲切自然,面对面,便于交流,有利于抒发作者的情感,如果是物象,要考虑其拟人手法;(2)称读者为“你”,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参与,启发读者思考,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尤其要关注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客观,冷静,作者可以无所不知,可以操纵把握全局。典型例题:1、(水兮 水兮)全文以第三人称叙事、议论、抒情,第(3)段却改用第二人称,这有什么表达效果?分析:要注意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的常见作用,一般为:与文中人物对面交流,亲切自然,拉近作者与文中所描写对象之间的距离,便于作者感情的抒发。还要注意本段人称改变后作者着力写的内容是什么,比如本段作者重点在于深度挖掘屈原的内心世界。答案:运用第二人称,直接与屈原交谈,亲切自然,既易于深刻揭示屈原的内心世界,又便于抒发对屈原的景仰之情。2(丰子恺杨柳)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我赞美杨柳。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傍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答案: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2分)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2分)五、分析结尾一段的作用1、(遥远的炊烟)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分析:回答最后一段的作用,首先要关注文章的标题,文章的开头,以及文章的中心,其次要注意最后一段本身的内容有什么特点。答案:(1)照应文题。(2)呼应开头。(3)深化主旨,抒写长久不见炊烟的遗憾,表达作者对炊烟所代表的乡村生活的怀念。2、(流放出生命的精彩)文章结尾用瀑布来比喻林则徐的人生,说说这样收尾的好处。人生如戏。如果把林则徐的人生看作是一出戏的话,那戏的高潮,恰恰是他被流放伊犁的这段经历。而以往的辉煌显赫,似乎都是为此所作的铺垫和积蓄。就像瀑布,其精彩动人之处,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也非中间断崖的陡峭,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的纵身飞泻。而此前的一切,似乎都是对那悲壮的一跃所作的铺垫,所制造的落差,所积蓄的能量。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我们要分析本段文字本身有什么特点,写的什么内容(用瀑布来比喻林则徐的人生,那奋不顾身的纵身飞泻,实际就是林则徐被流放伊犁后凸显出的人格的伟大与高贵),还要考虑本段文字与标题、开头、上文的关系(前文有“犹如看戏”),还要考虑它与文章主旨的关系。答案:(1)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再次表现了林则徐流放伊犁后人格与灵魂的伟大与高贵;(2)与前文的“犹如看戏”一句照应,并形成鲜明对照;(3)既深化了文章主旨,也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3、(从阿尔卑斯山归来2006湖北)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守夜的狗在它的窝里唤它们回来是徒劳的;井边盛满了新鲜的水的水桶向它们做手势也全无用处;在羊群进来以前,在粗大的门闩把小栅栏门关了以前,在牧羊人到低矮的小屋里坐在桌子周围以前,它们是什么也不要看,什么也不要听的。而到这时候,它们才仅仅同意进到群狗的窝里去。在那儿,它们一边舔着它们的菜汤桶,一边同它们农庄上的同伴们谈论着它们在山里所做的事情:在那可怕的地方,有狼,有洋溢着露珠的大朵的紫色的毛地黄答案:(1)表现狗的忠诚(或忠于职守)。(2)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亲密关系,最后以狗作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使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3)最后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情,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4、(阳关古道苍凉美2008全国一)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第一问: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第二问: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总结:分析结尾的好处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1、看与标题的关系(照应)2、看与开头的关系(呼应)3、看与前文的关系(互相关联)4、看与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深化突出中心、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含蓄蕴藉、给人留下回味余地)5、看本段文字本身写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及其作用(如流放出生命的精彩结尾使用比喻)六、景物描写作用分析1、(魔盒)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及其作用。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报时。答案:特点 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 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2、(日月行色)本文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阔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亮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向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她那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答案:(1)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2)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3)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我”和“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3、(乌米)指出第5段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碓,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湖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以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答案:手法:(1)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2)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作用:(1)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2)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3)暗示人物的命运。总结: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从侧面表现、突出人物心境,展现人物性格,暗示人物的命运; 为后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七、文章结构类1、董师傅游湖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情节)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2、书房的窗子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线索)答案:(1)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2)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应从行文线索和写作思路两个方面作答。)3、瓷器的意味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文章的思路。(思路)(1)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2)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3)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4、雾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答案: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进而“欣赏”后来“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5、想象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结构)答案: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的。6、大地山河本文主要用三幅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结构)答案:通过作者的观感和想象把三幅画面有机地连接起来,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构成行文的线索。7、白桦林的另一种美丽本文的结构是如何安排的?试作简要分析。(结构安排)答案:这篇文章以“我”的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托物言志的手法结构全文。文章第一段写“我”于2006年冬天去漠河;第二、三段写“我”见到的漠河的寒冷环境,并引出生长在这寒冷环境中的白桦林;第四段至第八段写生长 在极寒冷中的白桦林;第九段至第十四段写坚守在极寒冷的漠河的战士,像白桦林一样为寒冷单调的漠河创造了“另一种美丽”。8、朦胧的敬意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结构方式)答案: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段分写:其中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9、遗璞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小说结局处理)分析:结局上的处理即情节的安排,情节的安排既要注意其合理性,又要注意其艺术性;结构的安排也要注意其与小说主题的关系。答案: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1)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2)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法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表达;(3)从时代上来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观点二、(1) 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宝物的东西,被一群年轻人轻易地炸掉,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2)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交代出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3)从现实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理念。10、想象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医生为“我开出的“处方”?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小说结局处理)答案:这“处方”是针对“我”敏感多疑的心开出的“心药”,目的是劝慰我解除思想负担,轻松愉快地健康生活。小说以幽默的“处方”作结,巧妙地揭示了作品的主旨。11、(告别三峡2007重庆)梳理文章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答案:以“告别”为中心 感性到理性(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答案:过渡 总领后文总结:文章结构类的考查可以包括情节、线索、思路、叙述方式、文章结局的处理等。情节类:概括出情节内容。线索类:指明文章的线索;划分文章层次,概括层意。思路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层意。结构类:首先指明文章线索,其次点出文章用了什么特殊手法(主要指结构安排方面的手法如抑扬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手法,心理描写,对话等)组织材料,第三,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结构方式类:先指明何种结构方式,然后分层,概括层意。叙述方法类:指明使用了何种叙述方式,这种方式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结局处理:看是否合乎情理,看是否合乎叙事逻辑,看是否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看与中心的关系。布局谋篇的技巧,常见术语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八、分析人物形象1、(魔盒)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答案:(1)热爱故土,珍视亲情;(2)纯朴善良,热情爽直;(3)观察敏锐,善解人意。2、(董师傅游湖)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3、(遗璞)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概括分析。答案:(1)淳朴善良,省城老贾“犯了错误”,村人还是处处照顾他;(2)有自豪感,但有时有些盲目,因为有一块孕璜遗璞便祖祖辈辈引为骄傲,山外人不能喝当地的野茶酒笑话他们胃嫩;(3)自主意识薄弱,常常希望老贾这样的大人物给他们拨救济。4、(孕妇和牛)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答案:(1)具有善良、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2)有责任心,做事认真;(3)对人生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总结:答题时可考虑如下角度1、概括人物形象的身份(用一句话简要作答)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先用概括词语作答,再结合文中内容作具体分析)3、分析塑造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九、表达技巧1、表达技巧:(1)对比手法 流放出生命的精彩彩色的荒漠(2)衬托手法 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马缨花作者为什么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3) 托物言志 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上善若水)(4)借古喻今 (上善若水)(5)虚实结合 (上善若水)(6)想象联想: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彩色的荒漠总想为你唱支歌(7)象征手法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云南看云怀鲁迅)(8)抑扬 :引发好奇,感情铺垫。(日月行色2007湖北)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答案:(1)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先抑后扬的特点,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结尾“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让“我”突生欣喜之情。(2)突出了人物的可爱性格(灵性),加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一日的春光“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案: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引。欲扬先抑,突出下文的“一日的春光”。(9)对举云南看云(10) 铺陈 云南看云(11)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物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剃光头发微2、修辞方法:(1)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岳桦董师傅游湖总想为你唱支歌敦煌(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彩色的荒漠岳桦董师傅游湖总想为你唱支歌 (3)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云南看云(4)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 排比 :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彩色的荒漠敦煌(7)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8)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9)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一日的春光(10)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3、表达方式:记叙 议论 抒情 描写 说明 (上善若水)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雨韵2008辽宁)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答案:第一问:(1)雨韵是人生四季的旋律;(2)雨韵是增强生命记忆的媒介;(3)雨韵是大自然的美丽乐章。第二问:(1)先议论,谈四季之雨与人生四季;(2)再叙事,讲了老人与小男孩在雨天的故事;(3)最后抒情,表现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4、人称: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尤其注意写作过程中人称的转换5、叙述方式: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 :造成悬念,引入人胜。 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6、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1)再现自然风光;(2)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3)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人物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以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想象2009四川)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答案: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结合画线部分作具体分析即可。)董师傅游湖中的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白描:抓住事物的特征,简笔勾勒。(从阿尔卑斯山归来2006湖北)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答案:白描(或细节描写)。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了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地表现。 拟人化的描写。本文把羊、狗、鸡等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的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这样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指出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战争给了许多人一种有关生活的教育,走了许多路,过了许多桥,睡了许多床,此外还必然吃了许多想象不到的苦头。然而真正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说不定倒是明白许多地方各有各的天气,天气不同还多少影响到一点人事。云有云的地方性: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海边的云幻异,渤海和南海云又各不相同,正如两处海边的人性情不同。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做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而橘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在这种天气下成熟,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性和进取精神。四川的云与湖南云虽相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眉夹天耸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对举 铺陈 比拟 夸张)十、句子含义理解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流放出生命的精彩)(1)犹如看戏,高潮过了,后面的戏,则容易被忽略。答案:参观热闹非凡、规模庞大的虎门林则徐纪念馆,让人兴味盎然,而参观冷冷清清、布置简陋的伊犁林则徐纪念馆,则容易让人感觉乏味。分析:本句的重点在于使用了比喻,弄清本体喻体,弄清作者要表达的意思。(2)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答案:人生的逆境比顺境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操守、追求与意志、品质,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格与灵魂是否伟大与高贵。分析:关注句中关键词,“标杆”是什么意思,“生命的高度与深度”是指什么。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彩色的荒漠)(1) 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答案: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仿佛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2)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答案:尽管沙漠是荒凉和单调的,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岳桦)(1)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答案:绝地中的桦为了生存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生存挣扎的代价是沉重的;生命的痛苦与希望同在。(2)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答案: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中降临;桦的生命轨迹与生存环境因灾难而发生了根本改变;它们将面临新的抉择。4、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怀鲁迅)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答案:鲁迅逝世后,千万青年对他的爱戴和崇仰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他的伟大,这表明了民族振兴的希望。但鲁迅之死与黑暗势力的迫害有关,鲁迅逝世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民无动于衷、麻木不仁、这表明当时中国海处在黑暗、蒙昧之中。5、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记住回家的路)(1)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答案:被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或漫无头绪中,忽视了自己的心灵世界,迷失了自我。(2)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答案:一个人拥有了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能保持清醒。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总想为你唱支歌)(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答案: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答案:南方过于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粗犷坚韧。7、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阳光古道苍凉美)(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答案: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2)好像这凄冷的阳光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答案: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答案: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思和诗情。8、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它们虽然从山顶滑落,却并没有因此消亡,只是以另一种形式继续生命的旅程。答案:滚落的山石不因位置的改变而丧失精神,它们组成数百里的石头滩仍震撼人心。(2)众多石头就这样团团簇拥着撑持着,像一群群互相搀扶着穿过战争硝烟的军人,用他们的身体造型成一座座焦黄色的山峰。答案:众多贺兰山石历经风霜而决不退缩,顽强挺立组成山峰。总结:1.关注上下文; 2.关注句中重要词语; 3.指代性的词语还原成事物本身; 4.比喻句中注意把喻体还原成本体;(例1) 5.抽象的句子用具体平实的语言解释。十一、句中重要语句的作用文中重要句子一般为:(1)对文章的结构起作用的句子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2)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3)运用了一定修辞手法的句子。(参见赏析题。)第一种:对文章结构起作用的句子1、如08年北京卷钟敬文的碧云寺的秋色第18题: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此句在句末,这段话中被提及到的颜色的词语在下段继续提及到,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答案: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2、岳桦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2)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向高的志向;(3)暗含对司马迁的景仰之情。3、老屋第五自然段画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儿时,我们一起光着屁股在村前的大水塘中戏水,后来又一道去放牛,在田边戽水捉鱼。当晚霞在天边辉映出万道红色或是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笠挂在身后,骑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来。答案:通过对儿时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了纯朴、快乐、悠然自在的乡村童趣。 生动形象有画面感,质朴自然有乡土气息。 引起下文。第二种: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如08年江苏卷现代文阅读选做题(甲)论述类文本阅读纯朴的嗜血者第19题:“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此句在句末,应该有收束全文,揭示中心的作用,由此可知:这句话是指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反对滥用暴力;李逵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破坏性太大,“活在书中”可以对人们起警醒作用。第三种:运用了一定修辞手法的句子具体见赏析文段十二、赏析语段1、书房的窗子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个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吧,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辉。答案:(1)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辉”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阳光”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2)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3)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稳、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2、泰山之思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技巧。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象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答案:(1)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2)通过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3、我与地坛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他(文中指太阳)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答案:(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2)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给人以鲜明的印象。(3)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4、敦煌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当一个美丽的飞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水中一滑而过。人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池厂废料处理流程管理规定
- 松原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2025年度产品购销合同(设备与信息技术)
- 油墨厂原料库防静电接地制度
- 2025民事诉讼授权合同
- 第18课《天下第一楼(节选)》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探索手工空竹的制作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劳动技术
- 中医师考he试题及答案
- 2025秋季云南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学期基础教育银龄教师招募7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代理公司注销及后续事务处理协议
- 民警培训安全驾驶简报课件
- 十年(2016-2025)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析版)
- 2025年大数据应用工程师认证考试预测题详解与实战指南手册
- 2025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数学试卷附答案
- 俄罗斯礼俗课件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 2024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 T-CES 153-2022 电力巡检无人机边缘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 《中国金融学》课件 第4章 信用形式与信用体系-课件
- 新版2026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6课《争做未来科学家》第2课时 做个小小科学家 教学课件
- 康复医生进修汇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