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年天津高考语文之诗歌鉴赏.doc_第1页
04--11年天津高考语文之诗歌鉴赏.doc_第2页
04--11年天津高考语文之诗歌鉴赏.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411年天津高考语文之诗歌鉴赏(04年)1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 绿绮:古代名琴。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05年)16.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答:“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答:“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06年)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答: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07年)16.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08年)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山 居 即 事 王 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 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答:“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2)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09年)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唐诗)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送蜀客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暮春 飞花(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思念故乡之情(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骤雨 【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不好。开篇写暴雨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