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教案ok.doc_第1页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ok.doc_第2页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ok.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3.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4.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教学设想通过写自己年轻时期读书的艰苦,劝人利用便利的条件,虚心求教,认真读书。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勤奋善学的精神,并掌握其中一些重点字词,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2作者及文体简介二、初读,读熟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标记解决。2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停顿、读音。3集体正音。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嗜 学 怠 叩 问 绮 秀 裘 葛 谒 余 撰4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语调5、学生齐读课文6、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7、教师根据学生复述,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教师板书(边讲述边板书)勤 幼时借书室内抄书嗜学 苦且 中艰 加冠求教百里叩问益墓圣贤之道 作若 此 当余之从师也求学负籍远游中有足乐者 乐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尝试背诵课文。8学生反复读课文,并熟读成诵。9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三、精读,疏通文意 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 (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滑。 (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3指名学生翻译部分重点句子。 4思考: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一段是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5思考: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 学生讨论后明确: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3)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4)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6思考: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明确:从本段最后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7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明确: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2段。 2学生采用结合注释、相互交流、向老师提问等不同方式,理解本段中的重点语句,疏通阅读障碍。 3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3)作者写这些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的用意何在? 学生讨论后归纳:这一自然段主要是说明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这些内容与前一段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从四个方面与前面作者求学的情况形成对比: 衣食:廪稍之供、葛裘之遗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组袍敝衣 住宿: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行深山巨谷 从师:未有问而不告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书籍: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经过四层对此,显而易见昔日艰难和今日条件的优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四、研读,赏析文章 检查背诵 品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审美鉴赏。1围绕“用审美的眼光看,你觉得这篇文章美吗?美在哪里?”的话题展开讨论。2赏析本文的说理美、手法美、语言美。3“作者求学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或“文章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小组交流讨论。五、朗读,积累词句1回读课文,再次领会作者思想,把握文章感情。2整理文章多音词,一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六、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读后感。勤 幼时借书室内抄书嗜学 苦且 中艰 加冠求教百里叩问益墓圣贤之道 作若 此 当余之从师也求学负籍远游中有足乐乐学习研讨:1、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他求学时的艰难的?明确:三个方面:无书之苦、求师之难、生活之艰。根据第二段内容,请具体指出作者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求学路途艰难;衣服破旧;食物粗劣。文中写了教师的态度和同舍生的生活,各有什么作用?明确:写教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艰难和求学态度的诚恳。写同舍生的奢华生活在于与作者的贫困生活形成对比,突出作者生活条件的艰难,从而衬托他读书的勤奋、执著和以读书为乐、乐以忘忧的求学精神。作者的勤奋又体现在哪里?明确:体现在“手自笔录”、“色愈恭,礼愈至”、“略无慕艳意”等语句上。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明确: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