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英语翻译教程翻译理论摘要.doc_第1页
自考英语翻译教程翻译理论摘要.doc_第2页
自考英语翻译教程翻译理论摘要.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101我国的翻译工作最早是从翻译佛经开始的。从晋朝逐渐发展,到隋唐时期达到鼎盛。释道安,东晋前秦是高僧。主张直译,不增不减只在次序上做些调整。鸠摩罗什,后秦高僧。摩柯般若波罗蜜,妙法莲华经,金刚般若波罗蜜。他趋向于意译,常对原文加以改动,适应中国的文体。译法灵活,态度严谨,、。因此他的译文既准确又流畅。玄奘,唐。他趋向于直译,对自己提出要求“既需求真,又须喻俗”,他的译文质量很高。剑桥大学乔治,斯坦纳教授:“罗纳德,诺克斯把整个问题归结为两个问题,1,以何为主:文学性的译文,还是逐字翻译。2.译者是否有权利选择任何文体与词语来表达原文的意思。P112严复提出信达雅,信指的是忠实,达指的是流畅,雅指的是尔雅。从他翻译的天演论可以看出他并不太注重信,而十分重视雅。周煦良教授在翻译三论一文中认为雅应当做得体来理解。看内容而定。如果译文在内容是忠实的,在语言是通顺的,在风格是得体的,就是一篇不错的译文了。P121林纾,用文言文翻译欧美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鲁滨逊漂流记贼史黑奴于天录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一条新的标准,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P139鲁迅曾针对当时赵景深的“宁顺而不信”的提法,提出了“宁信而不顺”的主张。鲁迅曾强调要输入新的表现法。瞿秋白认为信和顺不应该对立起来。1935年,鲁迅在“题未定草”一文中又对翻译做了新的概括。他说,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也就是说,翻译既要通顺,又要忠实。P150从二十年代开始从事翻译工作,到五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还在讨论翻译问题的恐怕只要两个人,郭沫若和茅盾。郭沫若,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可能超过创作。我们对翻译工作决不能采取轻率的态度。翻译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所谓雅,不是高深或进修饰,而是文学价值或艺术价值比较高。茅盾,主张直译,同时提倡保留神韵。关于直译,“直译的意义若就浅处说,只是不妄改原文的字句,就深处说,还求能保留原文的情调与风格。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P162矛盾:“看不懂的译文是死译的,而不是直译的。”鲁迅积极主张直译。朱光潜在“谈翻译”一文中写道:“所谓直译是指依照原文的字面翻译,直译偏重对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于译文语气的顺畅。依我看,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林汉达在“翻译的原则”一文中写道:“正确的翻译就是直译,也就是意译。”周煦良在“翻译三论”中写道:“直译可以分为三类:1,译音而不译意。2,照字面译。3,不按照中国语言习惯和词序而按照原文的结构或顺序的翻译。许渊冲在“翻译中的几对矛盾”中也谈到直译与意译的问题。王佐良在“词义.文体.翻译”中写道:“一部好的译作总是既有直译,又有意译的:凡能直译处坚持直译,必须意译处则放手意译”P176傅雷,重神似而不重形似。他研究法国文学,翻译的作品达三十余种,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的人家喜剧和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老实人的译文前后改过八次。他还认为“翻译重在实践”“在翻译中最难应付的是原文中最简单最明白最短的句子”关于风格:A,茅盾;刘隆惠:“风格不是不能译,而是难译。其所以难是在于译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有认识风格的水平,二有表现风格的能力。”B,周煦良:“风格由四方面决定,一是原作的风格,二是译者本人的文章风格,三是译者本国语言的特征,四是译者所处的时代。”;张中盈:极其赞成周煦良的观点。P200王佐良以翻译英诗为主,兼及散文和喜剧。 彭斯诗选曹禺的雷雨。 1.“文学翻译不是机械乏味的事,二是一种创造性的努力” 2.“存在已久的直译意译之争还是要继续下去,但是最重要的检验标准仍然是译文本身的质量”; 3.关于风格,他说“适合就是一切”。4.关于文学比较,他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 5.“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深入观察,不断的深入实践。翻译者是一个永恒的学生”P219Cicero,西塞罗,“In doing this,I did not think it necessary to translate word for word.”他的文体流畅,被誉为拉丁文的典范。他强调没有必要逐字翻译,强调保持原作的总的风格和力量。Saint Jerome,哲罗姆,早期西方教会中学识最渊博的教父,将圣经译成拉丁文,此译本后称通俗拉丁文本。“I have always aimed at translating sence,not words.”他强调翻译意思,而不是翻译孤立的词。见P228Tytler,泰特勒,三原则。见P238Theodore Savory,西奥罗,撒奥里。1957年发表翻译艺术(The Art of Translation)。国外翻译界在介绍这本书时称之为“论翻译技巧的最好的著作”。1. What does the author say? 2.What does he mean? 3.How does he say it ?见P270 费道罗夫见P281 巴尔胡达罗夫见P287科技英语,王平,陈忠华见P302 ;见P312P326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会见澳大利亚记者肯尼斯.亨德森戴:“译者改写原文应该更具创造性。”杨:“译者应尽量忠实于原文的形象,既不要夸张,也不要夹带任何别的东西。”P344G.H.Vallins Better English : words cannot be treated in isolationP351李赋宁,翻译工作者要不要追求信?1.“要信,要可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