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_第1页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_第2页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_第3页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_第4页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 由一节作文课引发的思考 周五放学时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 ,在班里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 :后天是母亲节 ,要求每一位同学在母亲节这一天 ,要为母亲做一件事 ,表达对母亲的爱。事情很简单 :可以是帮妈妈做做家务 ,可以是帮妈妈剪剪指甲 ,可以动手做件小礼物 ,也可以是对妈妈郑重的说一句 “ 妈妈 ,我爱你 ” 作为六年级的大学生们 ,我想对这项作业来说肯定是小事一桩。 周日 ,学生来到学校。当我检查他们的作业时 ,他们都津津乐道的谈论自己是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的。我趁热打铁对他们说 :“ 同学们 ,赶紧把你们的做法写下来吧。 ”“ 唉 ,要写作文呀 ”“ 真难呀 ”“ 我对作文简直就是一窍不通 ,提笔就头疼 ” 一系列的抱怨声不绝于耳。我开始纳闷起来 :“ 为什么先前还兴高采烈的谈论 ,现在却都唉声叹气 ?为什么对作文是如此的恐惧 ?为什么写自己的亲身体验都不会 ?” 我静静地思考着 ,得想办法让同学们学会表达。于是 ,我慢慢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鼓励同学们说 “ 同学们 ,你们不用望文生畏 ,把你的做法想法 ,用语言表达出来就行。写写你真实的过程。 ” 接下来 ,一部分学生开始托腮思考怎样写 ,一部分学生在忙碌着翻作文书,只有一 小部分学生胸有2 / 7 成竹地写起来。 面对着这一场面 ,我不禁扪心自问 :“ 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是不是太不称职了 ,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可言 ,对写作产生了厌恶 ,产生了恐惧。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孩子不愿写作呢 ?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孩子不愿用笔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呢 ?” 我想这就是农村作文教学的弊病。我也从其他同事那儿了解到他们的学生也基本是这样 ,不愿写作文 ,不会写作文。我想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 : 1、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不少教师急功近利思想严重。有的教师认为与其认认真真抓好作文教学,不如考试前给学 生几篇范文,让他们背下来,考试时改头换面套上去来的省力,来的 “ 效果明显 ” 。这样考试之后,学生高兴,家长一看分数不低也高兴。又何乐而不为呢! 2、作文教学从形式入手,过多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和写作技巧的传授。即作文教学时教给学生作文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点题、如何过渡照应。不可否认,对这些方法技巧进行适当的指导也未尝不可。但是,老师教学生毕竟有别于木匠、泥水匠带徒弟,如果作文教学过分的注重这些所谓的方法与技巧的传授,就会严重地束缚学生的创作灵感,妨碍学生的自由表达。作文的 “ 新 ” 又能从何而来呢? 3、一些教 师仍然固守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凭借个人3 / 7 的经验和固定的题目去指导学生的写作。新的教育理念不能很好的适应,对于那些创新作文的新理论、新举措不适应。 二 、学生方面的原因 1 学生缺乏积累。缺乏阅读积累 ,缺乏对课外书的涉猎。很多老师认为课堂时间是黄金时间 ,是一刻也不能耽误的 ,所以在课堂上很少把时间腾给学生去读课外书。即使读书也无外乎是少年文萃小学生作文选等一系列为考试而用的作文书。于是 ,把读书的时间挤到了课下。家长也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重视,认为看课外书对提高成绩没什么用,学生家中难见几本书,加之缺乏系 统的阅读指导,学生语言积累少。学生本身也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虽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显的提出五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 100万 ,而我们的学生没几个人能达到要求。教师、家长、学生 ,都对阅读重视不起来 ,导致我们的学生肚中无笔墨 ,心中无积累。没有 “ 读书破万卷 ” ,又何来 “ 下笔若有神 ” 。没有“ 厚积 ” ,又何来 “ 薄发 ” ?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 ,学生哪来的妙笔生花 ?语言的匮乏 ,大脑的空白 ,使学生不会写作文。 学生缺乏观察、思考 不少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 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中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4 / 7 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而我们的学生却对此无动于衷。 “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 缺乏生活的感悟 生活本来是五彩缤纷的,可是在我们的学生那里是单调地。学生们缺少感悟,缺少联想,缺少对生活的细心体会。 总之,多方面的原因使我们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干瘪无肉,要么重三变四,要么凭空捏造,生搬硬套;要么拿别人写好的作文改头换面,草草了事。 “ 解铃还须系铃人 ”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认真思考,先从自身开始,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我认为从以下方面进行解决: 1 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要跳出应试教育的樊笼,不要禁锢自己的思想。要从学生出发,要为学生的未来做长远打算。鼓励学生多读书,要给学生创造读书的时间和空间,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提倡学生多背诵、多积累。 教师要以身作则。和学生一起写 “ 下水文 ” 。通过“ 下水 ” 谈体会,谈生活,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会出现的问题。实践中,教师的 “ 下水作文 ” 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如能写好 “ 下水作文 ” ,让学生听了、看了,既是垂范,又是激情。 5 / 7 讲授一些方法策略。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兴趣,要不断告诉学生,作文并不困难,无非是 “ 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 ” ,作文不过是在纸上用笔说话而已。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 “ 没有丝毫兴趣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 写作兴趣是写作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提升最切近的动力源泉。再次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善于思考。大千世界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 “ 人 ” ,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作家王蒙说: “ 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 ” 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的文章。 2、学生 方面 加大阅读量,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和间接经6 / 7 验。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阅读是 “ 吸收 ” ,作文是 “ 倾吐 ” 。 “ 吸收 ” 是 “ 倾吐 ” 的基础,只有 “ 吸收 ” 得多,才能 “ 倾吐 ” 得快, “ 倾吐 ” 得妙。可见作文教学和阅读能力是相辅相成。如果不切实进行阅读教学,不让学生多读书,孤立地抓作文训练是收不到预期效果的。加大阅读量,是训练学生评议的有效手段。通过课外阅读,一是丰富语言积累;二是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三是写读后感,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要提高学生语言表 达能力,除课内认真读书之外,还要在课外多读书,多练笔 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 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 ” 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让学生摘抄优美的词语和精美的句子,对于词语积累可从二方面入手:一方面积累课本上的词语,另一方面进行词语的联想。 叶圣陶先生曾反复强调: “ 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 ”写作是表达、是输出,如果学生腹中空空,肯定是写不出好的作文来。 由此可见,知识的积累对于写作来说至关重要 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7 / 7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 “ 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 ” 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 “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就是从庾信的 “ 落花与芝盖齐飞, 杨柳共春旗一色 ” 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