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教学目的: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 1.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诗歌最具抒情性和形象性。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总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而诗的形象塑造与意境的开拓紧密关联,通过描绘形象创造意境,去反映生活,感染读者。 诗歌鉴赏中,我们还经常提到另一个名词术语意境,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思想蕴含在这种生活场景中。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形象与鉴赏形象要点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要点: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蕴涵在形象中的人生意义或社会意义。 一、形象鉴赏 人物 鉴赏思维切入点: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关键字词,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鉴赏依据)3、诗歌塑造人物的方法 (1)细节刻画法。(2)烘托渲染法。(3)对比衬托法。(4)比兴牵引法。(5)抒情寄托法。 4、【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举】1淡于富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淡泊闲适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精忠报国、壮志难愁、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7忧思缠绵、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例1:简析下面这首唐诗中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分析:抓人物语言:“念”、“悠悠” 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参考答案: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念”写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出凄凉和忧伤,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例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人:陆游;世:南宋,抗金;背景:词后“沧州”的注 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 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越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忧愤。答案: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组织答案落脚点: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实践训练: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答案:2、这首诗勾画出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诗的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寂静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李凝幽居中李凝是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首联诗人用“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回答问题:宫女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来展现的? 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萧索的氛围;“宫花”的“红”与“白头”的“宫女”是对比,“闲坐说玄宗”轻轻一笔,给人以无尽的沉思,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一群无聊、幽怨的宫女形象。二、形象鉴赏 景 鉴赏思维切入点:1、筛选景物,注意景物意境内在的协调性;2、抓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 1、概说整个画面,这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或写了什么样的景 2、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 韦应物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鉴赏诗中的景象)1、筛选景物:舟、人、山、雨、鸟2、抓描写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眇眇、秋、独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的情感;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例2: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组织答案落脚点:1、抓住景物、分析景物、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2、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实践训练: 西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鉴赏诗中的景象)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暴风雨将临,诗人却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拓展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 2、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答案:1、“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既写景又抒情) 2、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例析: 西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6分)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三、形象鉴赏 物 鉴赏思维切入点:1、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2、思路: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早梅 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鉴赏梅的形象)思路:分析“梅”的特点人若具有这些特点将是怎样?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组织答案落脚点:1、抓住描写物象特点的词语、分析、概括物的突出特点;(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物所用到的表现手法)2、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或志向。训练: 蝉 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注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请分析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首句写的是蝉的形态与习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尊贵”与“清廉”的特点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 次句写蝉的远传之声。“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疏桐之上的蝉的形态、习性、鸣声的(自然属性)描写,表明了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寓意),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感情)。 答题要规范 1,看清题目,读懂暗示,答题有针对性,语言简洁。 2,就诗歌内容作答,答题要有依据 3,思考周密,注意全面联系,答案简明而充实联想相关术语,尽量运用术语 4、善于把握角度,学会多角度分析(结构、形象、主旨、情感、手法、语言),防止答非所问。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咏物诗的鉴赏2004年北京卷12-13题 12、读下面的诗,完成-题 红 梅 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融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的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 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 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是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案:第一问的要点是,写红梅、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而红梅诗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的要点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其精神品格。) 练习 1、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 云 泉 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 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案:1,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俗世中的纷纷扰扰,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 花 (陈 焕)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注】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但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 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 答:傲然独立的风姿。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了严冬群芳纷谢,独有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歌咏了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陈焕的“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写出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抒写了诗人高蹈自守的襟怀。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注】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1) 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好,一个“绕”字,使春水富有动感,充满生机,表现了春水爱花惜花的情致。 (2)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移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种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 在诗中诗人用“作雪”和“成尘”作喻 ,形成对比,再以“纵被”和“绝胜”强调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或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泾 溪(唐 罗隐)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注:径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泾谷水,今名永川河。 这首诗寓含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 梅(齐 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诗人笔下的“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2)简要说明第一联和第三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幽香四溢,素艳芳洁。(2)第一联用对比手法,以万木来反衬早梅不畏严寒的品格。第三联从嗅觉和视觉感受的角度写出早梅内蕴幽香、外显素艳的姿色和风韵。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雪 (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两诗题中都有“雪”,但构思有别。柳诗由雪及人,重在写人。“蓑笠翁”的形象,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罗诗则由“雪”及理,重在议理,“长安贫者”的形象,是诗人议事论理的根据。 (2)两诗都以“雪”为表现对象,但表现的思想感情不相同。柳诗通过塑造“蓑笠翁”的形象,寄托了清高孤傲的人生态度,抒发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和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的坚定意志。罗诗则通过议论“丰年瑞”的话题,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的厌憎和对饥寒交迫的贫苦百姓的同情。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案:(1)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2)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 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王安石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借物咏怀。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古典诗歌中“景”与“情”之间的几种关系一、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的角度 1、触景生情 2、借景抒情(以景托情) 3、因情造景 4、寓情于景 5、情景交融 二、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1、以乐景写乐情 2、以乐景写哀情 3、以乐景写哀情 4、以哀景写哀情 “形象类”答题步骤:(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形象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什么形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设题方式多样,万变不离其宗 (1) 形象(含意象、意境、感情)方面 诗歌中的形象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如古诗中常见的有较为固定寓意的意象有:梅、兰、竹、菊、松、柳、莲、月、浮云、西风、夕阳、长亭、小园、泉流、西楼、鸿雁、寒蝉、蟋蟀等。 (2) 直接问:第几句、第几联或整首诗创造了什么意境(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爱国忠君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出世隐居之念、闲适恬淡之情、谪臣忧国、义士忧民、逆旅孤怀、征夫思乡、怨妇悲秋、少女怀春、相聚之欢、离别之苦、反对战争、向往和平、斥责暴政、歌颂仁政、追求自由、控诉压迫等)? 侧面问: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是这首诗的关键,为什么?你如何评价作者的思想? (2)语言方面 这里为什么一定要用某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某句的句式(如诗中有一些倒装句,多是为了使音节和谐,有意颠倒句意关系,使有强调、突出、新颖的作用)或结构(如“一句一词”)有何特点?有什么效果? 整首诗语言简练(含蓄、凝练),意蕴丰富,试说出其“言外之意”。 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如:沉郁顿挫、雄健恣肆、飘逸洒脱、清新质朴、明朗昂扬、含蓄典雅、尖刻犀利、新奇活泼、平易晓畅、华丽藻饰、言近旨远、直白显豁、工稳隽永、庄严厚重、诙谐幽默等)。 (3)表达技巧方面 问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及作用(多是对形象、感情的作用,下同)。 问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及作用。 问表现手法(联想、想象、渲染、衬托、对比、用典、比兴、白描、象征等)及作用。 问构思艺术(问答、虚实、远近、点面、抑扬、形神、物我、开篇点明题意、奠定感情基调、总起分述、叙事线索、画龙点睛、承上启下、铺垫照应、卒章显志、拓展升华等)及作用。 问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双关、叠字)及作用。 问风格流派(唐代的山水田园诗风,边塞诗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风;宋词的豪放派、婉约派、格律派等)并要求举出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来理解分析。 问诗词体裁常识(古体诗、近体诗中的律诗和绝句、乐府诗;叙事诗、抒情诗;词牌名等) (4)综合性开放式设题 如2002年上海题(蒋捷虞美人 听雨):试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答案提示答题角度:形象、线索、对比、含蓄、以实寓虚、情景交融、语言风格等)。 对这首诗,有不同的看法,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 从不同的方面比较这两首诗。 凡此种种,可能不一而足;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大家不妨再回头看看“鉴赏的一般过程”一节,若是弄明白了一首古诗所写的内容、所抒的感情、所用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回答什么样的问题而不能的呢?而且一般所设的问题,角度虽有不同,但其答案要点不外就是内容与形式两方面。 2011高考诗歌鉴赏高分突破整体教案1复习教(学)案鉴赏复习解题指导形象意境类【解题技巧】总体要求一、首先要看清诗歌标题,有些标题就显示或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主要思想感情;还要看看作者是谁,熟悉的可以通过他的其它诗来帮助读解。有的注释也不容忽视。二、研读诗作,整体感知,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抒之情。不管题干有没有问这方面的问题,这一思考步骤是少不了的。因为它是解答其他鉴赏问题的前提和入门。如果是比较熟悉的诗人的作品,还须知人论世:通过诗人的生平和诗风,类推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三、审读题干,弄清要求,认真细分鉴赏要点,要求答什么就答什么。抓准答题的角度和切入点。直奔鉴赏中心话题。作答时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会既简洁、又充实。【解题技巧】答题格式类型1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2先分后总式; 3先总后分式;4分点作答式,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解题技巧】分类解析:(一)形象意境类名词解释:形象形象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象、物象、意象(事象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等,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考查方向:1. 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2. 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等)题目类型: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3、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题格式:1、人物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答题要领:可分为三个部分: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 概括形象意境特点; 剖析作者思想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通风副总工程师公开招聘1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岗位招聘(董事会办公室)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传统制造业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布局研究报告
- 2025年营养学学科膳食调配与营养咨询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区块链金融行业区块链数字货币发展研究报告
- 2025年游戏行业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发展研究报告
- 2025年区块链行业区块链技术创新与数字货币应用研究报告
- 2025年创业投资行业风险管理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共享经济行业共享交通出行模式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能源行业清洁能源与能源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
- 学习通《大学生就业指导》章节测试含答案
- 食品行业的食品创新与新产品开发
- 物业客户投诉处理及技巧培训课件
- 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841物理化学考研真题
- 岩棉复合板外墙保温的施工工艺
- JJF 1334-2012混凝土裂缝宽度及深度测量仪校准规范
- GB/T 4025-2010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指示器和操作器件的编码规则
- 水池(水箱)清洗记录
- 大学学生转学(转入)申请表
- 角膜 角膜炎课件
- DL∕T 5440-2020 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