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县金山镇马家小学五年级班队活动方案徐德新.doc_第1页
赣榆县金山镇马家小学五年级班队活动方案徐德新.doc_第2页
赣榆县金山镇马家小学五年级班队活动方案徐德新.doc_第3页
赣榆县金山镇马家小学五年级班队活动方案徐德新.doc_第4页
赣榆县金山镇马家小学五年级班队活动方案徐德新.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赣榆县金山镇马家小学五年级小康知识学习宣传主题队会活动方案 设计人:赣榆县金山镇马家小学 徐德新一、活动目的: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队会,营造浓烈的小康宣传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家乡变化,感受生活质量提升,并能积极向家长做好小康知识宣传,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与知晓度。二、活动时间:2013年3月20日下午2:30-3:00三、主题:“看家乡说小康”四、形式:组织一堂小康主题队会,可采取小康知识讲解、小康知识抢答、畅谈“我心目中的小康”等多种形式。五、内容:1、参考2013年小康宣传材料汇编中小康宣讲员宣讲提纲2、参考2013年小康宣传材料汇编中小康调查问卷六、课前准备,活动前一个星期分发小康宣传材料,让学生充分研读,深入社会家庭进行调查,准备第一手活动材料。七、活动过程:出队旗,行队礼(一)看看家乡的变化有哪些1、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巨大变化2、 自己心中的小康是什么? 3、自己的对幸福要求是什么?(小组进行交流,形成议案,参与班级交流)(2) 小康知识我知道知识竞答:通过多媒体出示问题,组织学生分组交流,以组(五个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评分,评选优胜组,最佳讲述员。根据推荐,推荐五名(按小组分配,一个小组一人)优秀学生做评委,根据参考答案以及自己对资料的解读进行打分,每题满分十分,五人的总分为选手及小组得分1、什么是生活的全面小康?我县的人民的小康标准是什么?赣榆已经初步全面达小康,各项指标已达省定标准。生活的全面小康,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从整体上说,不仅衣、食、住、用等物质生活方面达到温饱和宽余,而且在生存环境方面也越来越好,如社会治安比较稳定、空气和水污染得到较好控制、出行交通比较方便、文化建设不断进步等等。赣榆的全面小康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四个方面来衡量,可以形象地描述为“十有”:食有营养、住有楼、行车、月月换新装、少有所教、壮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医保、康乐有场所、致富信息广。2、怎样才能如何全面提高小康意识?我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全面小康满意度还不够高,有的老百姓的幸福感不够强,从宣讲方面寻找原因,主要是一些认识不到位或不清楚,主要是“四个认识不够”:全面小康社会同富裕型社会认识不够。有不少人认为,全面小康就是应该家家住洋房、户户有轿车。家家有电脑、人人有手机,可随意支配收入比较多而这些条件都不是小康社会的标准,而是富裕型社会的标准。全面小康同全部小康认识不够。全面小康社会,反映的是全区好、中、差所有家庭平均起来的一种整体水平,并不等于每个家庭都能达到小康水平,即使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还有特困家庭的存在,所以有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在全面小康电话调查中,有的人之所以回答赣榆未达小康,就是认为赣榆还有一部分生活还有困难,这实际上是把全面小康同全部小康混淆了。人均收入同每个家庭的收入认识不够。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是通过对城市居民和农民抽样调查,有部分家庭未达到标准,那么赣榆就不能算全面小康。把全面小康同其他问题认识不够。有人在小康电话调查中把部分物价上涨、金融风暴,党风廉政建设等问题同全面小康混淆起来,从而影响了对全面小康满意度等。3、江苏省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包括哪些内容?共有4大类18项25条,其中,人均GDP超过2.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40。4、居民收入如何测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包括四个方面:就业单位发放的所有工薪收入;个体经营净收入;存款利息、入股分红、房屋租金等财产性收入;离退休金、子女赡养和亲友赠送、保险赔偿等转移性收入。工薪收入不仅仅是指单位发的工资,还应包括单位发的福利性的现金或实物。即使是单位发的工资,也不光是拿到手的工资和资金,还包括单位代扣的应由个人承担的“三金”(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和扣发的各种捐款、工会费等各种杂费。总之,是你名份上的全部收入。农民总收入是指一个农村住户所有成员从各种渠道得到的收入总和,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农民纯收入是指农民总收入扣除相应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后,归农民所有的收入。自产自用的粮食、蔬菜和鸡鱼肉蛋等,就属于实物性收入。就像城镇居民拿到工资薪水后,要花钱去买这类生活消费品,而农民家庭就不用再花钱去买了,所以应计入纯收入的范围之中。5、许多人达到小康为什么没有幸福感?向高处攀、同强者比,这是人们的一种习惯心理。理性积极攀比,能激发人的内在动力;盲目消极攀比,能影响人的自尊,甚至会使人失去信心。因此,要寻找幸福感,正确的心态应该是:实事求是地估价自我的生活水平,多想想过去的“苦”,常思思今天的“甜”,在今昔对比中知足常乐;心平气和地看待别人的成就,不能嫉贤妒能,应学习借鉴他人诚信致富的有益经验;树立信心发愤图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新生活。6、你是如何看待小康生活?这几年我县全力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在赣榆东部新城开发配合连云港市一体两翼建设的同时,以积极推进民生工程为工作基本出发点,不仅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了小康指标,而且在衣食住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治安等方面也达到和超过了小康指标的要求。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就会深切体会到小康就在我们身边。现在吃穿讲究,家有积余;房屋宽敞,窗明几净;道路宽敞,出门快捷;手机电话,宽带到家;读书免费,高中普及;免交农税,粮食直补;农村医保,大病不愁;三大保险,覆盖全面;双清双美,美化家园;社会安定,民风向上等等。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我们都是有目共睹,亲身感受到的。所以我们在感受着小康生活的同时,也在共同创造着小康社会,也在享受着小康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幸福。(3) 评选小康知识竞赛最佳活动小组一个、小康知识竞赛优胜组两个,优秀讲说员三名(4) 活动感思 1、自己如何珍惜小康生活? 2、对家乡建设提建议 3、广泛宣传,教育村民、市民热爱家乡,热爱赣榆,建设赣榆的情感,为建设家乡出力。 (五)活动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点评,鼓励,让学生多关心生活,多了解家乡,参加家乡建设,为赣榆的发展献计献策。 (六)课外作业 介绍自己家乡的一个特色产业,评述这个产业在家乡小康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活动结束,收队旗行队礼!其他说明:1、老师在讲解宣传小康知识的同时,可以更多联系学校实际,结合身边的一些能看得见、想得到的可喜变化入手,引导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小康、认识小康、感受小康、认可小康。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主题队会结束后,将小康知识进一步带进家庭,与家人共同分享小康的幸福感受。在省级小康创建验收电话访谈中,不满18周岁的学生如接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