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蔬菜有效供给体系研究 摘 要:本文运用GM(1,1)模型,对2014-2020年西安市蔬菜供需量进行了定量预测,发现西安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未来5年期间,蔬菜生产稳定发展,居民蔬菜消费量平稳增加,供需总体较为宽松,淡旺季部分品种存在供给不足、蔬菜总量供过于求、供求存在缺口且供需不平衡呈现加大趋势等结论,并提出了保证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和优化蔬菜有效供给体系的发展目标,同时针对西安市区蔬菜供给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蔬菜有效供给体系保障措施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蔬菜;有效供给 蔬菜产业是西安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和种植业中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建立蔬菜有效保障供给体系,对于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蔬菜供需量预测 (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范围界定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主要包括都市区和主城区两个板块。其中,都市区主要范围为西安市除周至外的行政辖区,咸阳市的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县”。总面积 9036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 965 万人,城镇人口632万人,2008年城镇化水平65.5%。主城区主要范围为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总面积1280 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 594 万人,建设用地面积650 平方公里。根据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规划,确定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一核、四组、七个卫星城”城镇体系结构。按照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要求,结合地形条件、城市发展脉络和生态保护要求,确定了“北跨、东拓、西接、南融”的空间拓展方向和“一轴、一河、两带”的空间结构,并按照空间结构和主城区的功能需求,确定了十一个功能分区。 (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蔬菜供需量预测 1、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蔬菜需求量预测 随着国际化大都市的不断建设,未来十年西安国家化大都市人口数量仍处在上升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将不断提高,西安市商品菜需求量将会呈现刚性的增长态势。据统计,2013年,西安市常住人口1044.21万人,年蔬菜总产量(田头产量)为298.12万吨,人均蔬菜占有量(田头产量)为285.50公斤。蔬菜总需求量(田头产量)为244.03万吨,其中,蔬菜食用消费总量为155.83万吨,年均蔬菜食用消费量为149.23公斤。本文针对西安蔬菜需求量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发展目标,为促进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从理论上讲,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不可能无线扩大,当蔬菜达到了一定的消费水平,即已满足人们的基本营养需求时,蔬菜的消费就会趋于稳定,因此本文根据2013年的蔬菜的购买量,根据年1%的增长率对未来20142020年期间蔬菜的消费量进行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062013西安国家化大都市常住人口数据建立GM(1,1)模型,选用2013年人口数据验证模型精度,再根据人口数量预测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蔬菜需求量。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预测模型仅考虑的是在封闭模式下,即从静态角度出发来对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常住人口数据进行预测。这主要是由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蔬菜市场与其他城市或地区蔬菜之间的流出入情况和流动人口的数据很难持续性进行监测,因此,本文未作进一步动态预测和分析。基于此,本文设定了如下计量预测模型: Q=AP (1) 其中,Q表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蔬菜总需求量;A为居民人均消费量;P为西安国际大大都市常住人口数。 根据 20052013年西安市统计年鉴,本研究选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原始数据,运用灰色系统软件,依据GM(1,1)模型,求得西安常住人口的预测模型计算式: 可以看出模型精度很高,且-a的值都小于 0.3,并且模型的相对误差都较低,预测精度较高,适合于中长期预测。根据模型预测西安人口和年均蔬菜消费量水平,预测结果如表1所示: 2、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蔬菜供给量预测 通过采用西安市区20082013蔬菜产量分别建立GM(1,1)模型,从而测算蔬菜总供给量,根据 20082013年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区域的统计年鉴,运用灰色系统软件,同时依据GM(1,1)模型,求得西安蔬菜供给量的预测模型计算式: (3) 可以看出模型精度很高,且-a的值都小于 0.3,并且模型的相对误差都较低,预测精度较高,适合于中长期预测。根据该模型预测西安蔬菜供给量,结果如表2所示: 3、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蔬菜供求缺口分析 从表1和表2预测结果可以看出,从2014年起西安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期间,蔬菜需求量基本保持不变,而原因在于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未来国际化大都市居民更倾向于肉蛋奶等营养食品的需求,对蔬菜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持续稳步上升,但上升空间较小;另一方面国际化大都市居民可能越来越关注饮食健康,为了消费更安全、营养的蔬菜,人们对蔬菜的选择意识普遍增强,逐步从“普通小康”向“绿色小康”转型,人们对绿色蔬菜的总需求提升可能会导致对蔬菜总需求量上升。 根据供需的预测和趋势判断,西安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未来5年期间,蔬菜生产稳定发展,居民蔬菜消费量平稳增加,供需总体较为宽松,基本保持平稳运行,价格继续遵循常年波动规律,淡旺季部分品种存在供给不足、蔬菜供求存在缺口且供需不平衡呈现加大趋势。如表3所示: 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蔬菜有效供给体系目标的确定 (一)总体目标 基于以上预测和判断,结合西安蔬菜业发展现状,我们认为,西安市蔬菜有效供给体系的总体目标是:一是提高蔬菜产业发展水平,二是优质高效,三是产品安全,四是环境友好。 具体来看,要以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动力,以优化蔬菜有效供给体系为目标,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中心,以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以打造大都市绿色农业高效区为抓手,推行蔬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以省内外和周边国家的外购为销售渠道,确保城市蔬菜淡季有效供应;以蔬菜批发市场和销售的流通体系为支撑,以规范型标准化蔬菜批发市场、超市为供应主体,以直销菜店、社区平价菜店、连锁菜店、网上菜店和车载零售网点为基础,以蔬菜直销市场为辅助的渠道多样、业态丰富、安全高效、竞争有序的城市蔬菜产品零售网络,强化蔬菜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蔬菜产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蔬菜结构,优化农产品品质,努力构筑现代农业的生产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菜农收入。 (二)具体目标 1、保障蔬菜市场供给,推进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稳面积、增单产、调结构、降损耗,实现数量充足、品种多样、供应均衡,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到2015年,西安市蔬菜播种面积将稳定在112.5万亩,总产量330万吨,建成保障型蔬菜基地3.75万亩,设施面积42万亩,地产新鲜时令蔬菜市场比重提高35%,蔬菜单产年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基地蔬菜检测合格率达95%以上,蔬菜损耗率年均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西安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50万亩,总产量430万吨,建成保障型蔬菜基地5万亩,设施面积46万亩,地产新鲜时令蔬菜市场比重提高到40%,蔬菜单产年增长1.2个百分点以上,基地蔬菜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蔬菜损耗率年均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同时,按照“四基地”的规划布局,以“发展设施和叶菜、提升棚和早春菜、扩大越夏菜、增加时令菜”为发展思路,以设施蔬菜生产和标准化菜田建设为抓手,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新菜田开发力度,强化城郊区蔬菜生产基地和聚集区建设。城郊区县是西安市蔬菜产品的主产区域,也是新品种、新技术的主要推广区域,是设施栽培和大棚蔬菜为主体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按照提升高陵、扩张户县、周至和蓝田、推进灞桥、临潼、阎良和长安的思路,进一步规范和发展黄瓜、圣女果、芹菜等特色蔬菜生产基地。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引进和培育业主,促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鼓励企业入驻,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县,打造全省最大的设施果菜和叶菜生产基地。按照巩固提高日光温室、大力发展大中棚的思路,以阎良、长安、户县为重点,带动集中连片、板块发展设施蔬菜和早春蔬菜基地。做精做优灞桥恒绿、高陵稞青、户县同兴等越夏蔬菜,引导发展四季时令蔬菜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做到统一模式建基地,达到路网相连、渠系相通,落实科技措施发展生产,实现标准化生产,从而推进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2、合理调整蔬菜供需结构,促进淡旺季供求相对均衡 在保障西安市蔬菜总量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提高淡季供应能力。一是在品种结构上,根据需求适当增加叶菜类蔬菜和设施农业类蔬菜;二是在区域结构上,逐步形成合理的运输半径;三是在上市季节上,组织实施冬春淡季省外蔬菜调运,增加市场有效供给,提高蔬菜供应能力;四是要建立蔬菜应急储备机制,力争在未来五年内,根据居民消费需求和季节变化建立蔬菜应急储备,确保耐贮存蔬菜品种5天消费量的动态库存,有效保障城市居民在特殊情况下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见表4)。 加强“菜篮子”建设,发展“飞地”蔬菜生产,对保障西安市冬春季蔬菜供应、维持价格稳定发挥重要作用。重点与省内咸阳、宝鸡和渭南等周边县区的合作,建设万亩专供西安市场的蔬菜基地合作项目和千亩蔬菜核心示范区,作为蔬菜基地建设的重要补充。以杨凌示范区为核心基地向四周扩展,发挥杨凌示范区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成立蔬菜技术服务中心,重点建设叶菜类和茄果类等高档精细蔬菜。建设西安、咸阳、宝鸡和渭南名特优农产品展销窗口,带动关中地区10万亩蔬菜产业基地发展。加强与省外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进行合作,学习和借鉴其特有的蔬菜生产与流通模式,满足西安市民的日益多样化、高品质化的“菜篮子”产品需求,合作建成兼具保供和增收功能的蔬菜基地。加强与国外如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和印度新德里等大都市国际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蔬菜流通与销售、生产补贴和质量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生产满足于国际化、多元化的需求的蔬菜品种,进而促进淡旺季供求相对均衡。 3、重视全产业链监管,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高度重视蔬菜产品质量,全面提升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产品必须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才能进入市场,同时对主要批发市场和重点连锁超市实行“入市验证、无证抽检、信息公示、安全承诺和不合格产品退市”五项制度,确保市民不仅能吃饱和吃好,更要吃的健康。2015 年蔬菜商品化处理率要提高到60%,蔬菜产品抽检合格率年均在95%以上;2020年蔬菜商品化处理率要提高到75%,蔬菜产品抽检合格率年均在98%以上。 加强源头治理,推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把源头治理与全程监控相结合,实施农业投入品许可制度,制定农产品产地污染防治与保护规划,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区域及整县环境评价工作,推行蔬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提高标准实施覆盖率,加快标准制度修订和推广应用,重点制定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物限量安全标准及其检测方法;深入蔬菜生产一线,做好宣传和培训,增强农民的标准化意识和生产操作技能;加快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步伐,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提高标准实施覆盖率。有效做好品牌蔬菜产品认证和监管,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工作,不断扩大无公害生产;积极开展优势特色蔬菜产品的培育、宣传、推荐、登记、商标注册等项工作;加强证后监管,建立健全产地监督检查制度、产品质量抽检制度、标志使用检查制度和认证工作督导制度。健全质量追溯体系,推进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主要建立市一级“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分中心(站),探索建立覆盖蔬菜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建立健全蔬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信用档案;积极开展安全信用评价,推行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反应处置体系、覆盖西安各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的固定风险监测点的国家“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立反应快速、跨区联动的蔬菜质量安全应急反应体系;开展蔬菜产地环境监测与适宜性评价;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应急管理人员、应急处理专家等队伍建设。 4、完善蔬菜批发与销售市场,健全区内外蔬菜大流通体系 结合各区域市场供应和市民消费实际,通过合理规划,建设高标准的批发市场和终端市场,完善流通体系,推进农贸市场、直销菜店、平价商店、早市建设全,加强农超对接,组织华润万家超市、大润发超市、永辉超市等重点超市继续开展超市平价蔬菜供应,逐步健全市场网点,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快速形成立足蔬菜主产区和主销区,覆盖城区、布局合理、流转顺畅、竞争有序、高效率、低成本、低损耗的现代蔬菜流通体系。到2020年,全市将在不同区域建成并稳定一、二级批发市场14个,高起点建设批发市场6个。努力实现让90%以上市民出户不超过500米,便可购买蔬菜的目标。同时,建设连锁超市11家(经营蔬菜超市店面260家),每日供应不少于15个品种的平价蔬菜,价格下浮10%以上,保质保量,使广大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蔬菜经营的农贸市场100家,蔬菜早市90个,全市社区蔬菜店(小超市、小市场、便民蔬菜店)700家。同时通过淘宝、微信等网络和手机平台,建设15家具有典型性的蔬菜互联网家。 集中主要力量优化近城区内外部蔬菜市场,着力打造以城北雨润全球采购中心、城西西部欣桥市场、城南长安黄良批发市场的特色蔬菜产区外部市场对接口,提升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蔬菜的外部市场供给,满足省外市场的蔬菜供给需求,发展以城北摩尔农产品交易中心、北城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和生国际副食品交易中心、城东祥云农产品交易市场和胡家庙蔬菜批发市场、城南朱雀农产品交易中心,保障城区市民的蔬菜供给。同时重点在灞桥区,建设具有保障供应,满足市民农业认知、观光休闲、农事参与、寓教于乐的现代都市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形成瓜果菜、食用菌产业的科学研究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的核心功能区域,以点带面,示范带动西安整个蔬菜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全面提升,健全区蔬菜大流通体系。 5、保障菜农权益,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 通过全面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农产品品质,努力构筑现代农业的生产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提高菜农收入。力争在2020年底,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5%,超过34000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增加蔬菜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2015年蔬菜对西安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额达到1000元,2020年达到1300元。 三、西安市蔬菜供给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蔬菜生产规模化程度偏低,生产成本高,供应不均衡 一是蔬菜供应季节性特征明显。根据调查,西安一般5至7月为蔬菜生产供应旺季,总产量占全年蔬菜总产量的45.5%,12至2月为蔬菜生产供应淡季,总产量占全年蔬菜总产量的6.1%,淡季产量不足旺季产量的1/8,蔬菜生产严重不均衡,长此以往,出现了“旺季生产过剩菜贱伤农,淡季生产严重不足菜贵伤民”的局面。 二是设施建设不足且档次低。据了解,西安市蔬菜种植设施类型主要以大棚为主,占设施总面积的82%,其次是日光温室,占总面积的10%,中、小棚比较少,占总面积的8%。目前的日光温室中新型第五代所占的比例极小,不足10%。,与北方太原等其他大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蔬菜生产技术水平落后。西安从事蔬菜育种的机构较少,主要以企业为主育成适宜西安设施栽培的突破性优势蔬菜品种少,而国外品种价格高,限制了西安市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同时蔬菜技术推广机构不健全以及乡村农民技术员缺乏,科技示范园区及种植大户较少,使得蔬菜技术推广手段相当落后,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四是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生产成本高。由于西安蔬菜生产散户多,不利于蔬菜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而龙头企业和大户偏少,带动力不强,不能发挥蔬菜生产的规模化经济优势。同时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机械作业费及人工工价的不断上涨,使得蔬菜生产成本逐年攀升。 (二)蔬菜批发市场布局不合理,终端销售市场设址难,蔬菜物流缺乏科学性 一是蔬菜批发市场布局不合理。西安蔬菜批发市场有两个特点:一是是数量越来越少;二是离主城区越来越远。主要是由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蔬菜批发市场向主城区以外搬迁,逐渐将原核心地段让位给房地产以及相关的一些城市设施。 二是终端销售市场设址难。由于惠民蔬菜价格低、蔬菜进社区成本高、适合销售蔬菜的场地难等问题,使得蔬菜进社区活动一直很难顺利开展。因此,只有合理解决了场地、房租等问题,才能及时把新鲜、便宜的肉菜送进小区,才能为居民买菜提供便利。 三是蔬菜物流乏科学性。由于受传统的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影响,在蔬菜物流中,现有模式对配送中心选址、运输网络方面很少做过规划或者规划不够科学,使得配送中心位置不合理、重复运输等现象不断涌现,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导致物流成本偏高。 (三)蔬菜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落后,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不完善 一是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应用缓慢。目前,由于西安市的大部分种植户专业技术素质差,对蔬菜生产中危害因素的产生、认识程度不够。一些蔬菜生产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为了增加产量或其他目的,滥用化肥、农药,甚至使用激素、禁用农药及禁用添加剂等,有害物质残存在食品中或含量超标,对公众健康产生极大影响。 二是标准体系缺失且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差。第一,缺乏生产过程相关标准,使得组织蔬菜标准化生产及实施监管缺乏技术性依据。第二,标准的层次性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衔接性不够,缺乏层次上的统筹考虑。第三,标准的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差,“大一统”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针对性不强,对许多问题没有细致具体的标准。 三是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备。从产业基础看,农业产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农业生产经营分散,小、散、乱的特点突出,监管难度依然很大。从工作基础看,各区县工作进展不平衡,乡镇监管站仍存在机构不健全,个别地方仍存在无编制、无办公场地、无工作人员的“三无”现象,还存在“上热下冷、上紧下松”和监管责任落不实;监管经费仍然不足,现有投入水平还不能满足监管工作需求;检测设备短缺,检验人员培训滞后,不能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作用。 (四)终端农贸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蔬菜供需信息流通不畅 一是终端农贸市场管理机制不完善且信息化程度低。西安现有的农贸市场建设规划工作的指导性和前瞻性不够,导致许多市场面临拆除和老城区改造等问题,而新城区的建设规划中没有预留农贸市场建设用地;批发市场和售菜网点的建设数量不足,布局上不尽合理;蔬菜流通的网络体系建设还需完善;经营方式主要还是以市场经营为主,很少利用现代物联网,实现定点配送、定时配送、按需配送甚至粗加工配送。 二是蔬菜供需服务信息流通不畅。由于市场信息机制的不健全,供需信息沟通不畅导致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在蔬菜供需大致平衡的情况下,众多蔬菜种植户和买菜的居民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中间商在中间环节操纵市场、炒作和人为抬高菜价;农民难以获得当年种植面积预期的信息和各地销售价格的信息,信息不畅通使得很多农民种植带有盲目性;政府动员市场主体、解决销售困难的能力明显不足。 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蔬菜有效供给体系保障措施与对策建议 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新的市场变化,优化蔬菜供应体系,确保蔬菜供应体系运行顺畅、有序、高效,保障西安市蔬菜供给充分,增加蔬菜供应品种,调节蔬菜供应的季节、区域差异,确保蔬菜质量安全,维持蔬菜价格稳定。因此,本文基于此,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一)制定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蔬菜有效供给总体规划 一是强化蔬菜自给能力建设,构建多元化供应体系。加强本地蔬菜基地建设,增加淡季蔬菜的供应能力和蔬菜自给率;逐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蔬菜供应网络,确保全年蔬菜均衡供应。二是提高信息管理能力,建立现代化蔬菜流通体系。不断提高蔬菜供应体系的信息管理能力,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现代化蔬菜流通体系。三是加强市场监控,优化蔬菜供给结构。加强市场监控,预测蔬菜需求和供给变动趋势,在保障总量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调整蔬菜的品种结构。四是提升蔬菜产品附加值,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促进蔬菜产业规模化;创建绿色认证或有机认证;发展蔬菜加工业,丰富蔬菜供应品种和形式,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五是完善信息监测,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建立全程质量溯源长效机制;构建蔬菜“身份证”体系;建立信息查询公布平台,消费者依据蔬菜“身份证”能及时获得质量安全信息。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蔬菜供应体系建设 一是提升蔬菜供应体系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的地位。将蔬菜供应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各项政策支持措施;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优先保障蔬菜生产用地。二是建立、健全蔬菜供应制度支持体系。健全对公益性较强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的政策扶持;严格执行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建立自然风险保险制度;落实支持性价格政策;完善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制度。三是多措并举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利用农业机械化补贴、蔬菜生产补贴、设施农业补贴等措施,引导龙头企业参与蔬菜供应体系建设。 (三)强化生鲜农产品配送体系建设,降低流通成本 一是培育第三方物流核心企业。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形成以第三方物流核心企业为主,整合零散社会物流资源的经营平台和系统。二是创新交易方式及物流模式。大力发展网络交易、拍卖交易等新交易方式,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分散化经营,增加预售的比例,降低物流成本。三是优化蔬菜流通与销售渠道。大力发展“农超对接”,以及菜地超市,菜地酒店饭店,菜地农产品直营店。四是运用冷链技术设备,降低运输损失。生鲜蔬菜在生产-销售全过程都采用冷链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蔬菜的损失,降低成本。五是强化蔬菜物流中的包装功能。强化包装功能,降低蔬菜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提高运输效率、提高生鲜蔬菜的附加价值。 (四)多渠道开拓零售市场,重点培育社区直销市场 一是发展新型蔬菜直营流通方式。建设社区车载直销经营试点;建立社区蔬菜直供直销连锁菜店;创立社区直投菜柜系统;支持网上蔬菜销售方式。二是整顿、规范现有的社区蔬菜销售方式。规范现有社区的售菜车、棚直销蔬菜形式;设立早、晚市,扶持郊区农民进城销售自产农产品;在城区临时市场内增划农民自产蔬菜直销区。 (五)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确保蔬菜供应体系高效运转 一是健全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蔬菜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建设,切实提升新成果转化率和实用技术到位率;建设县域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基地。二是建立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发布体系。建立蔬菜生产信息监测体系,引导菜农合理安排生产,增强政府调控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以及生产主体的应对能力。三是推动蔬菜流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建立覆盖全市乃至全省的蔬菜生产、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蔬菜产销市场动态和产品质量监测预警机制;增强信息化处理手段。四是完善蔬菜检验检测体系。健全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加大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抽检力度;加强生产基地自检;加大批发市场自检力度;发挥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作用。五是巩固蔬菜质量追溯体系。建立市县各级“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分中心(站),探索建立覆盖蔬菜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六是加强蔬菜供给应急保障机制建设。完善本地区的蔬菜市场供给应急预案;建立省际蔬菜应急协调机制;逐步建立并完善蔬菜应急调运体系;完善蔬菜应急投放制度。七是构建蔬菜价格预警机制。建立覆盖西安市所有蔬菜批发市场的蔬菜价格预警机制,强化价格监测预警,保障蔬菜有效供应。 参考文献 陈铁飞.我国蔬菜产业供需状况及其走向J.重庆社会科学,2013,(02):84-93. 杜鹰.毫不放松地抓好生产 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J.求是,2011,(07):20-23. 李芳凤,张国权.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在蔬菜预警系统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9,(23): 37-38. 吕超,周应恒.我国蔬菜播种面积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1,(01):118-122. 李圣军. 蔬菜“卖贱买贵”问题的内在原因及解决对策J.理论与改革,2011,(04):84-86. 李艳梅,孙焱鑫,刘玉,廖上强.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的时空分异及分区研究J.经济地理,2015,(01):89-95. 叶俊焘,胡亦俊.蔬菜批发市场供应商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供给行为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8):19-27. The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ffective Vegetables Supply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in Xian LUO Bowen CAO Yanzi NIU Xiaodong (1Accounting Ins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网安全培训思路课件
- 内经选读病之形能课件
- 内科中西医结合课件
- 单例模式与自适应算法的结合研究-洞察及研究
-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四上口语交际 讲历史人物故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七下第四单元作业设计(表格式)
- 创业青年培训安全协议课件
- 文库发布:化合价课件
- 创业基础理论课件
- 环境反应工程导论课件
- 超声诊断在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中的应用
- 舆论导向培训课件
- 腮腺脓肿护理查房
- 保管员技师考试题及答案
- 消防自动灭火系统课件
- 本币交易员考试题库
- (2025.06.12)领导干部任前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知识考试题库(2025年度)
- 关于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 2025年安徽省农业职业技能大赛(水生物病害防治员)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华中师范大学第─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下五月高考模拟英语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