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例 5-1】某常压空气的温度为 30、湿度为 0.0256kg/kg 绝干气,试求: (1)相对湿度、水汽分压、比容、比热容及焓; (2)若将上述空气在常压下加热到 50,再求上述各性质参数。 解:(1)30时的性质 相对湿度 由手册查得 3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s4.2464kPa。用式 5-5 求相对湿度,即 将数据带入 解得 水汽分压 比容 由式 5-6 求比容,即 =0.8926 m 3湿空气/kg 绝干气 比热容 由式 5-7a 求比热容,即 kJ/(kg 绝干气) 焓用式 5-8求湿空气的焓,即 kJ/kg 绝干气 (2)50时的性质参数 相对湿度 查出 50时水蒸汽的饱和蒸汽压为 12.340kPa。当空气被加热时,湿度并没有变化,若总 压恒定,则水汽的分压也将不变,故 水汽分压 因空气湿度没变,故水汽分压仍为 4.004kPa。 比容 因常压下湿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故 50时的比容为 m 3湿空气/kg 绝干气 比热容 由式 5-7 知湿空气的比热容只是湿度的函数,因此,湿空气被加热后,其比热 容不变,为 1.058kJ(kg 绝干气)。 焓 kJ/kg 绝干气 由上计算可看出,湿空气被加热后虽然湿度没有变化,但相对湿度降低了,所以在干燥操 作中,总是先将空气加热后再送入干燥器内,目的是降低相对湿度以提高吸湿能力。 【例【例 5 5- -2 2】常压下湿空气的温度为 30、湿度为 0.0256kgkg 绝干气,试求该湿空气的露 点td、绝热饱和温度as和湿球温度tw。 解:露点td 将湿空气等湿冷却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为露点, 由式 5-16 可求出露点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解得 =4.004kPa 查出该饱和蒸汽所对应的温度为 28.7 ,此温度即为露点。 绝热饱和温度 由式 5-14 计算绝热饱和温度,即 由于as是 的函数,故用上式计算 时需试差。其计算步骤为 设 = 29.21 用式 5-3 求 温度下的饱和湿度as,即 查出 29.21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 4054Pa,汽化潜热为 2425.48kJ/kg,故 kgkg 绝干气 用式 5-7a 求H,即 kJ/(kg.) 用式 5-14 核算 。 故假设 =29.21可以接受。 湿球温度tw 用式 5-12 计算湿球温度,即 与计算tas一样,用试差法计算tw,计算步骤如下: 假设t w=29.21 对空气水系统, 。 查出 29.21水的汽化热 为 2425.48 kJ/kg。 前面已算出 29.21时湿空气的饱和湿度为 0.02593 kg/kg 绝干气 用式 5-12 核算t w,即 与假设的 29.21很接近,故假设正确。 计算结果证明,对于水蒸汽空气系统, tw 由上计算可看出,只要知道湿空气的两个相互独立的参数,其它参数均可求出,但有时需 要试差。 【例【例 5 5- -3 3】试应用 图确定 (1)例 5-1 中 30及 50时湿空气的相对湿度及焓; (2)例 5-2 中湿空气的水汽分压、露点td、绝热饱和温度as和湿球温度tw。 解:(1)如本例附图(a)所示,t30的等t线和=0.0256kg/kg 绝干气的等线的 交点 A 即为 30湿空气的状态点。 由过点 A 的等 线可确定 30湿空气的相对湿度为 =94%; 由过点的等线可确定 30湿空气的焓为=95 kJkg 绝干气。 将 30的湿空气加热到 50,空气的湿度并没有变化,故t50的等t线和 =0.0256kg/kg 绝干气的等线的交点 B 即为 50时湿空气的状态点。由过点的等 线及等I 线可确定 50时湿空气的相对湿度为 32%、焓为 117 kJkg 绝干气。 (2)如本例附图(b)所示,首先根据t30、=0.0256 kg/kg 绝干气确定湿空气状态 点 A。 由 A 点的等线与 线的交点 B 所在的蒸汽分压线,可确定水汽分压为 p=3800Pa。 露点是等湿冷却至饱和时的温度,故由 A 点的等线与 =100%线的交于点 C 所在的等t 线,可确定湿空气的露点td为 28.5。 绝热饱和温度是等焓冷却至饱和时的温度,故由过点 A 的等I线与 =100%线的交于点 D 所在的等t线,可确定绝热饱和温度tas为 29。 查图结果与计算结果比较可知,读图时有一定的误差,但避免了计算时试差的麻烦。 【例 4-1】一定温度下测得的 A、B、S 三元物系的平衡数据如本题附表所示。 (1) 绘出溶解度曲线和辅助曲线; (2) 查出临界混溶点的组成; (3) 求当萃余相中=20% 时的分配系数和选择性系数;(4)在 1000kg 含 30%A 的原料液中加入多少 kg S 才能使混 合液开始分层?(5)对于第(4)项的原料液,欲得到含 36%A 的萃取相 E,试确定萃余相的组 成及混合液的总组成。 例 4-1 附表 A A、B B、S S 三元物系平衡数据(质量分数)三元物系平衡数据(质量分数)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E 相 yA 0 7.9 15 21 26.2 30 33.8 36.5 39 42.5 44.5 45 43 41.6 yS 90 82 74.2 67.5 61.1 55.8 50.3 45.7 41.4 33.9 27.5 21.7 16.5 15 R 相 xA 0 2.5 5 7.5 10 12.5 15.0 17.5 20 25 30 35 40 41.6 xS 5 5.05 5.1 5.2 5.4 5.6 5.9 6.2 6.6 7.5 8.9 10.5 13.5 15 解:(1)溶解度曲线和辅助曲线 由题给数据,可绘出溶解度曲线 LPJ,由相应的联结线 数据,可作出辅助曲线 JCP,如本题附图所示。 (2) 临界混溶点的组成 辅助曲线与溶解度曲线的交点 P 即为临界混溶点, 由附图可读出该 点处的组成为 41.6%,43.4%,15.0% (3)分配系数和选择性系数 根据萃余相中=20%,在图中定出 R1点,利用辅助曲线 定出与之平衡的萃取相 E1点,由附图读出两相的组成为 E 相 , R 相 , 由式 4-3 计算分配系数,即 及 由式 4-6 计算选择性系数,即 (4)使混合液开始分层的溶剂用量 根据原料液的组成在 AB 边上确定点 F,联结点 F、S, 则当向原料液加入 S 时,混合液的组成点必位于直线 FS 上。当 S 的加入量恰好使混合液的组成 落于溶解度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德州一中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二班级班主任新学期教学工作方案
- 方案研讨会会议纪要
- XX年七夕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 四川绵阳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福建省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重庆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广东省东莞市三校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
- 尾矿库作业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司机三力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二手车寄售合同
- 武汉市纳帕溪谷剩余产品价格策略及3月份销售策略报告
- 2024-2030年钻石行业市场调研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养老机构放弃抢救及心肺复苏同意书、安宁服务协议
- 皮肤、伤口、造口护理(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 防范化解露天矿山安全生产风险
- 2022年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TSG 81-2022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规程
-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技术讲座课件
- 代课教师聘用合同(5篇)
-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