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模式选择研究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企业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 论文摘要:在分析陕西省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总结了陕西省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对陕西省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模式进行了选择:以主动学习型创新系统模式为主,加强“官产学研”合作。 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最早是由Cooke(1992)正式提出的,他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而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国内潘德均(2001)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一个地区内有关部门和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总的来说,区域创新系统主要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中介机构等系统要素组成。本文在描述陕西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的基础之上,分析了陕西省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对陕西省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模式进行了选择和研究。 1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基本模式 11跨行政区域的创新系统模式 所谓跨行政区域的创新体系是指地理边界跨行政地区的体系。其中的区域可以指一个省,也可以指一个省内的行政区域或跨省市的区域。柳卸林(2006)认为以行政区域为边界的创新体系在我国是一个比较容易界定的体系,因为行政区可以配置许多创新的资源,且在长期的行政地理区域内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习惯和创业取向。但同时也指出这种创新体系会有一定的局限,例如可能会出现限制其它新的要素进入、保护原来曾经成功但现在落后的氛围的情况等。因此,他指出在适宜的地区,建设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很重要。 12基于产业集群的创新系统模式 Schmitz(1992)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接近的地理区域内一群生产类似产品的制造者。产业集群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地理上的集聚和产业的专业化。由于产业集群能改善创新条件、降低交易成本等优点,这导致创新系统的研究一直是与产业集群的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heim和Isaksen(2002)认为这种创新系统主要由两类主体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构成。第一类主体是区域主导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同时包括其支撑产业;第二类主体是对区域创新有着重要支撑作用的制度基础结构,如研究和高等教育机构、职业培训机构、金融机构等。从现阶段来看,基于产业集群的创新系统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创新系统模式,只有经济发达、产业聚集良好的区域才能有条件形成此模式。 13主动学习型创新系统模式 在这种模式(张建余、谢富纪,2005)下,各内部创新行为主体,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各级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可以通过与创新系统外部的知识联系积极地获取新技术,且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使获取的技术得以广泛地扩散,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能够采取各种激励措施促进企业积极消化、吸收新技术,从而迅速提升经济整体的技术能力。因此,这种创新系统模式强调的是“官产学研”合作,聚集各系统要素的创新资源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这种模式适合于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区域。 这三种创新系统模式各具特色,没有好坏之分,当涉及到具体某个区域的创新系统发展模式的选择时,要根据该区域的创新能力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选择合适的模式,可以是其中的一种模式或者是几种模式的综合,视具体情况而定。 2陕西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现状 21知识创造能力 知识创造主体主要包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中型工业企业等。知识创造能力主要由科技经费筹资总额、国际论文数、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等指标反映。2005年陕西省科技活动经费筹资总额1784146万元,其中研究与开发机构781737万元,占总比例为4382;大中型工业企业410336万元,占总比例为230;高等学校304078万元,占总比例为1704。可见研究与开发机构经费筹资数占总科技活动经费的大部分,其次为大中型工业企业,再次为高等学校。2005年陕西省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4166项,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1894项,国际论文数4494篇。2005年陕西省政府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是261,居全国第2位。从整体上看,陕西省知识创造能力在全国是居于前列的。 22知识获取能力 知识获取能力可以通过技术市场交易额、技术市场高新技术企业平均交易额、外商投资企业个数等指标来量化。2005年陕西技术市场交易额189亿元,技术市场高新技术企业平均交易额2554万元,外商投资企业个数2890户。近几年陕西知识获取能力不断增强,从2001年全国排名第25位提升到了2005年第l5位,上升了10名,但是从总体上来看陕西省知识获取能力不强。 2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2005年陕西地方国有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5854万人,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1349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844万人,占6256。从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来看,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共有科技活动人员57876人,占到全省科技活动人员的4141;RD投入额924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3;技术改造投入费460亿元;新产品产值10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225。陕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284,排在全国首位,这与陕西省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数量众多有关。陕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科研机构的企业占总企业数的比例是3264,占全国第5位。但是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不容乐观,全国排名第16位,位于中游水平,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差距很大。 24创新环境 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环境主要靠政府来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利于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创新环境可以通过政府财政支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居民消费水平等指标来衡量。2005年陕西省政府财政支出共639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882亿元,居民消费水平3594元,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个数74个。在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下,随着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陕西省创新环境有较大的改善,从2001年全国排名27位提升到2005年全国排名第10位,这为陕西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 25创新效益能力 创新效益能力主要体现仓n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可以通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等指标来反映。2005年陕西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881元,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372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O1。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以及生活水平有所提高,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9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67元;到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27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52元。但是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排名第27位,处于全国下游,且我省产业国际竞争力差,全国排名第26位。从全国来看,我省创新效益能力不强,全国排名第14位。 3陕西区域创新系统发展存在问题 3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005年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全国14位,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这说明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另外,企业在创新投入等方面也没有起到主导作用,主要依靠引进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较差,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应当是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RD主体和利益分配主体等。从陕西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情况来看,2005年科技经费筹集总额1784146万元中,政府资金948487万元,占到5316;企业资金630976万元,占到3537;金融机构贷款36347万元,占到204。可见,从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来源的分布结构来看,政府比例远大于企业比例,此外金融机构贷款比例较小,这也说明了陕西省应当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等中介机构的积极性,扩大资金来源。 32政府直接介入创新活动。没有发挥“服务型职能”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省明确了创新体系的战略目标,即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具有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高效运行的科技创新系统及运行机制;建立以重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主的精干高效的科学研究体系,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科研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自身利益驱动的新产品开发机构;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创新服务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管理体系、投人保障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等。6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当中,我省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主要是由省科教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实施的。这说明政府直接介入创新活动,没有转变政府职能,没有发挥“服务型职能”。 33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熊彼特(1912)认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不是技术范畴,不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而是指把已经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这涉及到科研成果的转化问题。2005年陕西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61,居全国第2位,但是,我省创新效益能力排名仅处于全国第14位。另外,从我省专利授权数来看,2005年专利授权数为1894项,几乎只有重庆市(3591项)的一半,更低于四川省(4606),而每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只有051项,还不到1项等。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只管做基础理论研究,而不管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开发潜力,而应用研究则急功近利,从而造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脱节,从而导致了应用研究与市场的脱节。可见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应当采取措施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34部分企业陷入“引进过时再引进”的恶性循环 由于企业重视短期的利益,不重视技术储备和发展后劲,导致企业在利用资金引进技术后,没有搞好引进技术的模仿和创新。且引进新技术或高科技项目后,自身的配套设施不具备,例如,RD人员匮乏,没有建立自己的研发部门等等,因此导致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一段时间以后,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旧设备的老化,企业不得不再次引进技术。这样,导致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现象严重,部分企业进入了“引进一过时再引进”的恶性循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35产业集群及集聚效应不强 “十五”期间陕西建立了很多产业园和大学科技园,例如西安高新产业园、西安交大科技园等。这些产业园和大学科技园对同类产品的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使得我省出现了产业集群的雏形,但是陕西产业集群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缺乏长远、科学的规划;没有形成产业链,产业缺乏自我增强的内在机制;集群的规模不大,难以产生集聚效应;缺乏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等等。面对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种种问题,我省需要以新的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理念规划和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推进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制度与环境建设,立足于本土,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等。 4陕西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模式的选择 通过从创新环境、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经济效益等五个方面对陕西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了陕西省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直接介入创新活动,没有转变政府职能;部分企业陷入“引进一过时一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产业集群及集聚效应不强等。可见,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发展中地区。基于上文分析,笔者认为陕西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模式应以主动学习型创新系统模式为主,加强“官产学研”合作,以跨行政区创新系统模式为辅。 当前,陕西省在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务抗压方法培训
- 中考体育培训总结
- 2026届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聊城市第三中学新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 2025年电站安全规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安徽省砀山县联考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第一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省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化学九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英语九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三门峡市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一级烟草专卖管理师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50道应用题包含答案
- 教学第七章-无机材料的介电性能课件
- 应急值班值守管理制度
- 外国文学史-总课件
-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补充说明
- 房屋租赁信息登记表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丨苏教版 (共15张PPT)
- 质量总监.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表
- 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题库
- 第一框 关爱他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