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命题演算基础 1.1 命题和联结词 1.2 真假性 1.2.1 解释 1.2.2 等价公式 1.2.3 联结词的完备集 1.2.4 对偶式和内否式 1.3 范式及其应用 完全解释、部分解释 定义:设n元公式中所有的不同的命题变元为 P1, ,Pn 如果对每个命题变元均给予一个确定的值, 则称对公式给了一个完全解释; 如果仅对部分变元给予确定的值, 则称对公式给了一个部分解释。 n元公式有2n个完全解释。 例 考察公式 =(PQ) R PQR TTTT TTFF TT*不能确定 F*T 成真解释与成假解释 定义:对于任何公式,凡使得取真值的解释,不管是 完全解释还是部分解释,均称为的成真解释。 定义:对于任何公式,凡使得取假值的解释,不管是 完全解释还是部分解释,均称为的成假解释。 例 考察公式 =(PQ) R PQR TTTT1个成真解释 TTFF1个成假解释 TT*不能确定1个成真解释 1个成假解释 F*T4个成真解释 永真公式与永假公式 定义:如果一个公式的所有完全解释均为成真解释,则 称该公式为永真公式或称为重言式。 定义: 如果一个公式的所有完全解释均为成假解释,则 称该公式为永假公式或称为予盾式。 例 由定义可知: PP为永假公式; PP为永真公式。 可满足公式与非永真公式 定义:如果一个公式存在成真解释, 则称该公式为可满足公式; 如果一个公式存在成假解释, 则称该公式为非永真公式。 例 由定义可知: PP 永假公式 PP 永真公式 PQ 可满足公式,非永真公式 PQ 可满足公式,非永真公式 第一章 命题演算基础 1.1 命题和联结词 1.2 真假性 1.2.1 解释 1.2.2 等价公式 1.2.3 联结词的完备集 1.2.4 对偶式和内否式 1.3 范式及其应用 逻辑等价 定义:给定两个公式和, 设P1,P2,Pn为和的所有命题变元, 那么和有2n个解释。 如果对每个解释,和永取相同的真假值, 则称和是逻辑等价的,记为=。 八组重要的等价公式 双重否定律 P=P 结合律 (P Q) R = P (Q R) (P Q) R = P (Q R) 分配律 P (Q R)=(P Q )(P R) P (QR)=(P Q )(P R) 交换律 P Q= Q P P Q= Q P 八组重要的等价公式 等幂律 P P = P P P = P P P = T P P = T 等值公式 P Q = P Q P Q =(PQ)(Q P) =(P Q)(P Q) =(P Q)(P Q) (P Q)= PQ (P Q)= PQ 八组重要的等价公式 部份解释 P T = P P F = F P T = T P F = P T P = P F P = T P T = T P F = P T P = P F P = P 吸收律 P (PQ)= P P (P Q)= P ? 例 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q(pq) p) 永真 解: q(pq) p) =q(pq) ) p =(q p )(pq) ) =T 所以,它是永真的。 例 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pp) (qq) r) 永假解: (pp) (qq) r) = T (qq) r) = (qq) r =Fr =F 所以,它是永假的。 例 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pq) p 可满足 解: (pq) p =(pq) p =p 所以,它是可满足的。 成真解释和成假解释的求解方法 (1)否定深入:即把否定词一直深入至命题变 元上; (2)部分解释:选定某个出现次数最多的变元 对它作真或假的两种解释从而 得公式; (3)化简; (4)依次类推,直至产生公式的所有解释。 例(p7) 试判定公式 (PQ)(QP)R) 的永真性和可满足性。 解1:否定深入 原式 = (PQ)(QP)R) 对 P=T 进行解释并化简, 结果见教材。 例(p7) (PQ)(QP)R) 解2:在否定深入的基础上对P=F进行解释并化简。 原式=(FQ)(QF)R) = (QF)R = Q R Q=T 时, 原式 =TR = R, 于是 R=T 时,原式=F R=F 时,原式=T 因此,公式存在成真解释 (P,Q,R)=(F,T,F) ; 公式存在成假解释 (P,Q,R)=(F,T,T)。 故公式可满足但非永真。 例(p7) (PQ)(QP)R) 解3: 所以,公式存在成真解释: (T,T,*), (T,F,F), (F,T,F), (F,F,T); 公式存在成假解释: (T,F,T), (F,T,T), (F,F,F)。 故公式可满足但非永真。 (P,Q,R)A=(PQ)B=QPC=BRAC (T,T,T)FTFT (T,T,F)FFFT (T,F,T)TTFF (T,F,F)TTTT (F,T,T)TTFF (F,T,F)TTTT (F,F,T)TFTT (F,F,F)TFFF 例 试求下列公式的成真解释和成假解释 (PQ)(Q(RP) 解:当P=T时, 原式= (TQ)(Q(RT) =Q(Q(R)=QR 当P=F时, 原式= (FQ)(Q(RF) = T(QF)=Q 由上可知: 公式不是永真公式,是可满足的. 成真解释为(P,Q,R)=(T,F,F),(F,T,*), 成假解释为((P,Q,R)=(T,T,T),(T,F,T),(T,T,F),(F,F*). 第一章 命题演算基础 1.1 命题和联结词 1.2 真假性 1.2.1 解释 1.2.2 等价公式 1.2.3 联结词的完备集 1.2.4 对偶式和内否式 1.3 范式及其应用 联结词的完备集 定义 设S是联结词的集合,如果 对任何命题演算公式均可以由S中的联 结词表示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则说S是联结词的完备集。 由联结词的定义知,联结词集合 , 是完备的。 定理1 联结词的集合,是完备的。 证明:因为 PQ =P Q PQ =(P Q) (P Q) 所以 ,可以表示集合 ,。 又因为,是完备的, 即任何公式均可以由集合,中 联结词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所以任何公式均可以由集合,中的联 结词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故集合,是完备的。 定理 联结词的集合, 是完备的。 证明:因为 P Q=( P Q) 所以 ,可以表示集合, 又因为,是完备的,即任何公式均 可以由集合,中联结词表达出来的公 式与之等价, 所以任何公式均可以由集合,中的联结 词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故集合,是完备的。 定理 联结词的集合, 是完备的。 证明:因为 P Q=( P Q) 所以 ,可以表示集合, 又因为,是完备的,即任何公式均 可以由集合,中联结词表达出来的公 式与之等价, 所以任何公式均可以由集合,中的联 结词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故集合,是完备的。 定理 联结词的集合, 是完备的。 证明:因为 P Q = P Q 所以 P Q= P Q 即, 可以表示集合, 又因为,是完全备的,即任何公式均可 以由集合,中联结词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 等价, 所以任何公式均可以由集合, 中的联 结词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故集合, 是完备的。 与非: PQ PQ = (P Q) P Q PQ T T F T F T F T T F F T 定理2(p8) 联结词的集合是完备的。 证明:显然,有: P = P P P Q= (PQ) 所以 可以表示集合, 又因为, 是完备的,即任何公式均可 以由集合, 中的联结词表达出来的公式 与之等价, 所以任何公式均可以由集合中的联结词表 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故集合是完备的。 或非 PQ=(PQ) 定理: 联结词的集合是完备的。 P Q PQ T T F T F F F T F F F T 例(p8) 试证明联结词集合不完备。 证明:假设是完备的 根据完备性的定义知 P = Q1 Q2 Q3 Qn 当P,Q1, Q2, Q3, , Qn全取为真时, 公式左边=F, 公式右边=T。 显然矛盾。 故联结词集合不完备。 第一章 命题演算基础 1.1 命题和联结词 1.2 真假性 1.2.1 解释 1.2.2 等价公式 1.2.3 联结词的完备集 1.2.4 对偶式和内否式 1.3 范式及其应用 对偶式的定义 定义:将任何一个不含蕴含词和等价词的命题演算公 式中的 换为 , 换为 后所得的公式称为的对偶式,记为*。 例 已知公式 = P(Q(RS), 则 *= P(Q(RS) (*)*= P(Q(RS) 例 求如下公式 的对偶式: =(PR) (P (Q R) 解: PQ= PQ PQ= (P Q) (P Q) =(PR)(PQR)(P(Q R) * =(PR)(PQR)(P(Q R) 注意:求合式公式的对偶式时,应先消去公式中的蕴含词和等 价词。 内否式的定义 定义:将任何命题演算公式中的所有 肯定形式换为否定形式、 否定形式换为肯定形式 后所得的公式称为的内否式,记为 。 例 如公式 = P (Q (R S) 则 = P (Q(R S) ( ) = P(Q (R S)= 例 =(PR) (P (Q R) 求公式的对偶式与内否式。 解: PQ= PQ PQ= (P Q) (P Q) =(PR)(P Q R)(P(Q R) * =(P R) (P Q R) (P (Q R) =(P R)(P Q R)( P( Q R) 例 = (PQ)(QR)P) 试写出公式的对偶式和内否式 解: 因为 PQ= PQ, 所以 = (PQ)(QR)P) 于是 * = (PQ)(QR) P) - = (PQ)(QR)P) 双重对偶式和内否式 性质1 (*)* = () = 例 = (PQ)(QR)P) * = (PQ)(QR) P) (*)* = (PQ)(QR)P) = - = (PQ)(QR)P) (-)- = (PQ)(QR)P) = 合取与析取的对偶式和内否式 性质2 (A B)* = A* B* (A B) = A B (A B)* = A* B* (A B) = A B 对偶式和内否式的否定 定理1(p9) (A*)=(A)* (A)=(A) 证明可以模仿定理2的证明进行,省略 约定在讨论对偶式和内否式的定理时,命题 公式中仅含有,和三个联结词,即应先 消去公式中的蕴含词和等价词。 定理2(p9) A =A* 证明:对公式A中出现的联结词的个数n进行归纳证明 奠基:当n=0时 A中无联结词,便有 A=P, 从而有 A=P, 且A*=P , 所以A* = P= A,即定理成立。 归纳:设nk时定理成立。 考察n=k+11,A中至少有一个联结词, 可分为下面三种情形: A=A1, A=A1A2, A=A1A2 其中A1,A2中的联结词个数 k 定理2的证明(续) 依归纳假设 A1= A1* , A2= A2* 当A=A1时, A =( A1) =(A1*) 归纳假设 =(A1)* 定理1 = A* 当A=A1A2时,A = (A1A2) = A1 A2 等值公式 = A1* A2* 归纳假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学融合教育专业题库- 融合教育对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
- 2025年大学人文教育专业题库- 大学生体育教育与人文素养
- 2025年大学劳动教育专业题库- 劳动教育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 2025年大学工会学专业题库- 工会组织与公共治理的协同作用
- 2025年室内设计师职业资格考试真题模拟卷:室内设计作品集制作与评审标准案例分析
- 2025年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评估考试题库试题
- 2025年大学劳动教育专业题库- 劳动教育专业如何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指导手册
-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模拟卷及答案(人文地理专项)-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题
- 2025年大学国内安全保卫专业题库- 安全保卫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案例分析研究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所得税会计与模拟试题
- 教育部首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 讲文明讲卫生
- GA 1809-2022城市供水系统反恐怖防范要求
- 近效期药品登记表
- 2022年全国工会财务知识大赛参考题库精简600题(含各题型)
- 特高压交流与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特点对比分析
- 康复医学科关于无效中止康复训练的制度与流程
- GB/T 13460-2016再生橡胶通用规范
- 《矩阵论》研究生教学课件
-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22版)
- 北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