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 第一课时 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 ,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 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 、助词、叹词、象声词六 类。 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 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 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 类。 副词的基本功能是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在句中多位于谓语之 前充当状语,有时也位于谓语之后作补语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 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 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 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 、因果、选择、假设、比较 、让步等关系 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 词与词、词与句之间 的关系的虚词,在句 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 分。介词后面一般有 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 词的其他词类,短语 或从句作它的宾语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 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 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 ,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 词。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介词 “替”、“给” 动词 “作出”、“制定” 六王毕,四海一 黄鹤一去不复返 动词 统一 副词 一旦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令壮者无取老妇 留取丹心照汗青 助词 语助词。 通娶 夺取 动词 难道取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吗? 规定(下令)青年男子不许娶老年 妇女 留存这颗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 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 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 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代词 代上文的“君子” 副词 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 巫医乐师百工(想翻译得更精确些也行)这些人,是君子所看不起的,如今君子 的智慧却反不如他们,这难道不奇怪吗? 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 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 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 中那些词相当。 A、少数沿用下来 学不可以已 B、有的完全消失 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 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 求学不可以让它停止,即学习是无止境 的 这就是汉朝前期能够兴盛的原因 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要特别注意。 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 ,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 投诸渤海之尾 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 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 诸是之于的合音,即zhi(之 )+yu(于)=zhu(诸) 把它(石头)扔到渤海的尽头 兼词 l高中所学的两个兼词“诸”和“焉”。 例: 乃赏成,献诸抚军。促织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 l“诸”有“之于” 和“之乎”之意。 例: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庖丁解牛)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劝学) l“焉”用在句末,即介词+代词,介词仅是“于” 字,代词有“之”、“是”、“彼”等等 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 君王曾经把(您)爱好音乐的事告诉庄 暴,有这回事吗? 我听了厨师的这番 话,从这些话里懂 得了养生的道理 积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 积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会在这里生长 “ “而而” ”的用法:的用法: (一)(一). .用作用作连词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 表示多种关系。表示多种关系。 、表示、表示并列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关系。一般不译,有时 可译为可译为“又又”。 蟹六跪而二螯。(蟹六跪而二螯。(劝学劝学) 、表示、表示递进递进关系。可译为关系。可译为“并且并且”或或“而且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劝学) 、表示、表示承接承接关系。可译为关系。可译为“就就”“”“接着接着”, 或不译。或不译。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六国论) 一、 螃蟹有六(八 )只脚,又有 两只大钳子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所以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 、表示、表示转折转折关系。可译为关系。可译为“但是但是”“”“却却”。 如:青,取之如:青,取之于于蓝,蓝,而而青青于于蓝。蓝。 (劝学劝学) 、表示、表示假设假设关系。可译为关系。可译为“如果如果”“”“假如假如”。 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冯婉贞) 、表示、表示修饰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劝学)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 fufu 捕蛇者说捕蛇者说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诸位如果有意,看我马头的指向(通俗说就是听从我来指挥)就好了 我曾经整天地思索 我小心翼翼地爬起身,看看那瓦罐子 (二)(二). .用作用作代词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 译为译为“你的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你”。 例如:例如: 而翁长铨而翁长铨 qunqun ,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记王忠肃公翱事) (三)(三). .复音虚词复音虚词“而已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放在句末,表示限止 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罢了”。 例如: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师说) 你父亲做了吏部长官,调我到京城任职,那么你就可以从早到晚侍奉母亲 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何”的用法 (一).用作疑问代词。 、单独发问,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 有语气助词“哉”“也”, 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六国论) 二、 为什么这样呢?为的是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来表示敬意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而灭亡,为什么呢? 、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 “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 豫州(先生)现在想去什么地方呢 ?(刘备当时是豫州牧,官职) 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早上晚间,在这儿听见的都是什 么呢?除了杜鹃的哀鸣,就只有 猿猴的悲哭了 (二).用作副词。 、疑问副词,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 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程度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 ,可译为 “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为什么不收起军队解开盔甲, 向北面的中原国家称臣呢?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 (三).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 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 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鸿门宴) 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信陵君窃符救赵) 现在你独自驾车前来代替我,怎么回事? 樊哙问道:“今天的事情 怎么样了?”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 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 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 什么”等。 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 (谭嗣同) 何以战? (曹刿论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短歌行) 荣禄待您一向优厚,您将怎样对待他呢 拿什么作战 拿什么来解除(我的)忧愁呢,只有酒罢了 “乎”的用法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三、 儿子你冷吗?想吃饭吗? 难道那些做王侯将相的,都是天生的贵种吗?/ 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想要归宿到哪里呢 ?或 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 、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捕蛇者说) 、用在句中的停顿处,无义。 胡为乎遑遑hung欲何之? (归去来辞) 大王这么喜好音乐,恐怕齐国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吧 唉,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要厉害啊! 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 哪里去呢? 何之,相当于之何,之,动 词,到。 (二).用作介词 ,相当于“于“。 生乎吾前(师说) (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此 用法很少见。例如: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 叫嚣乎东西,隳 hu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 出生在我前面 字译:朝东西方向叫喊着,在南北方向毁坏直撞。(互文 ) 到处乱叫狂喊,横冲直撞,骚扰毁坏 其指示代词。他,这里指庖丁。恢恢,宽阔 广大貌。 全句意思是:庖丁在(骨节之间的空隙)里运用 刀法行动自如,感觉到还有宽阔广大的余地 浩浩呼呼的样子,就像乘风腾空而遨游 1.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 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表转折也可表示 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 ”“反而”“才”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 ,可译为“才”“仅”等。 乃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才,触龙说赵太后)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却,竟然石钟山记)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只,仅仅。吕氏春秋 ) 四 (你们赵国)一定要用长安君来作为人质,(我们齐国)援兵才会派出 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 击来寻求用钟命名的 原由 天下取得胜利的人 很多,而成就霸业 的只有五个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 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 为“你”。不能作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3.用在句中,起确认作用,表判断 可译为“是”“就是”等。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 中原失地的那一天 到来之时,你们举 行家祭,千万别忘 把这好消息告诉你 们的父亲! 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来命名它的 虚词用法 第二课时 五、“其”的用法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 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 他”“它”“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例如: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六国论)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他懂得知识和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活用为第一人称。视句意译为 “我的”或“我(自己)”。 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在乱石中间选择其中一二块石头敲击 、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 “那个”“那些”“那里”。如: 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赤壁之战) 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 如今曹操占领了荆州,并且拥有块区域(指物资,人才等) (二).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 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 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 “难道”“还是”“一定”等,或省去。 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 。)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表婉商。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表期望。) 大概是从这种情形产生的吧 难道谁能鄙视我吗? 我们还是回去吧 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三).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 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或表 选择,。 例如:其如是,孰能御之?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如果这样的话,谁 能阻止它呢 是真的没有好马呢 ?还是真的不了解 马呢? (一).用作连词。且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 系。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赤壁之战) 河水清且涟漪。 (伐檀) 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 且六、 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而且久已疲劳 河水很清澈又有涟漪 我连死都不退让 怎么会推辞一杯酒呢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 (二).用作副词。 、相当于“将”“将要”,。 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dn ;以为且噬sh 已也,甚恐。( 黔之驴) 2、 “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 不出洞,火把就 要烧完了 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 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 还生存的,希望他能够偷生吧;死去的,就永远没有了! 你只好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 3.复音虚词“且夫”,用于句首,表意思 更进一步,可译为“再说”,“况且”。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yao函之固 ,自若也 过秦论 再说一统天下的秦王朝并不是弱小得(无 力抵抗),雍州的地势,崤xiao山和函谷 关的险固,还是从前那个样子 “若”的用法 (一).用作代词。 、表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们” ;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例如: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你)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 例如: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 哉若人!”(论语宪问) (二).动词,好象,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州 七、 你怨恨这件(捕蛇)事吗 改变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 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 个君子呀!这个人真尊重道德呀。” 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三).用作连词。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例如: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 、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例如: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 纪) (四)、“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 ” “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 表示他转。例如: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 (岳阳楼记)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 变得衰老。 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 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带领一万人或者一个郡投 降的,封为万户侯。 那阴雨连绵的时候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 媚的时候 “所”的用法 (一).用作助词。 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字 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 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百倍(六国论) 注:“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 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如: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 故隐屠间耳。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八、 把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 得到的土地比较,那实际上多到百倍 我所拜访的那个屠户朱亥,这人是 个贤人,世上没谁了解他,因此他 才埋没在屠户中间 (二).在有些句子中,“为”和“ 所”呼应,组成“为所” 的格式,表示被动。 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 劫 (六国论) 嬴yng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信陵君窃符救赵) 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嬴听说如姬的父亲 被人所杀。 (三).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 用,文言中也常见。 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 段和凭借。 、表示原因的如: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这就是做学问的人不能不深思熟虑 且慎重舍取的原因 我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以国 家利益为先,以个人私仇为 后。 老师,是(用)来 传授道理,教 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 业、解释疑难的 “为”的用法 (一).用作介词。一般读去声。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 “对”“替”等。 例如: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赤壁之战) 公为我献之。 (鸿门宴) 九、 Wi 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周瑜劝孙权)应 当率领部队在天下 范围内出击,为东 汉皇室去除残秽势 力(曹操) 你替我献给吧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 “等到”等。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 “为了”。 例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序) 、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由于”。例如: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 ji 亡 (荀子) 当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 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天下之人,熙熙壤壤,都为利而来,都为利而往 社会的发展是规律的,它不会因为尧而存在,也不会因 为桀而消亡 (二)、动词(wi)(有万能动词之美誉 ,可视具体情况灵活翻译) l孟尝君为相数十年 l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l霓为衣兮风为马 l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l惑而不从师,其为惑矣,终不解矣 孟尝担任丞相几十年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 (神仙们)把彩虹作为衣裳,把风当是马 现在人家就像是刀和板,我们就像是鱼和肉 有疑惑却不向老师指教,那就会成为疑难的问题,终究得不到解决 (三)、 “为所”。表示被动关系。 例如: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过秦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四)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译为“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何故怀谨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却死于他人之手,成为被天下耻笑的人 不然的话(指暗算刘邦),你们都将会被他所俘虏 现在如果不赶快去,恐怕被曹操抢了先 现在人家就像是刀和板,我们就像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 为什么还要保持纯洁的操守,而使自己(因此)被流放呢? 虚词用法 第三课时 十 “ “焉焉” ”的用法:的用法: (一)(一)代词代词 1.1.代词,往往用在代词,往往用在动词后动词后,相当于,相当于“之之” 犹且从师而问焉。(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师说) 2.2.疑问代词疑问代词。怎么,哪里怎么,哪里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焉用亡郑以焉用亡郑以陪陪邻?(邻?(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二)语气助词语气助词 . .常用在常用在句末句末,一般,一般可不译可不译出。出。 于是于是余有叹焉。(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 . .有时用于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反诘语气,可译为,可译为“呢呢”。 万钟于我何万钟于我何加加焉!(焉!(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尚且跟 从老师 向老师 请教 哪有仁爱的人坐朝, 却做出这种陷害百 姓的事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对于这种情况,我有感慨了 优厚的俸禄对我又有什么好处呢 (三)(三). .兼词兼词,即介词+代词,介词仅是“于”字,代词有“之”、“ 是”、“彼”等等 驰椒丘且驰椒丘且焉焉止息。(止息。(离骚离骚) 且且焉焉置土石?(置土石?(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触龙说赵太后触龙说赵太后) (四)(四). .词尾助词词尾助词,译为译为“的样子的样子” ” 盘盘焉,囷囷盘盘焉,囷囷qnqnqnqn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 千万落。千万落。阿房宫赋阿房宫赋) 寺僧使小童持斧寺僧使小童持斧,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kngkng 焉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余固笑而不信也 (石钟山记石钟山记) 不侵犯秦国, 又将从哪里取 得领地呢 ? 飞驰上长满椒树的山丘,飞驰上长满椒树的山丘,在那里在那里停下来休息停下来休息 况且在哪里放置土石呢 盘旋屈曲的样子,就像蜂房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万 座 庙里的和尚叫小孩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其中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硿硿的样子声音, 我只是笑笑并且不相信 十一 “也”的用法 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示判断语气的, 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游褒禅山记) 2.表示肯定语气的,如: 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论)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左忠毅公逸事) 就是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 如: 曰:“未之有也。”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所以说(他们的败亡)是因为贿赂秦国啊 我对上怕有愧于朝廷,对 下怕愧对我的师傅 没有这种事 3.表示疑问语气的,如: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4.表示感叹语气的,如: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庄暴见孟子)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 用疑问代词。) 5.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我们君王大概没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 难道公子怕死?为什么哭? 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 般穷困呢 您更美(古代美也可以形容男子),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 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十二 “ “以以” ”的用法的用法: (一).用作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 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 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于是进入拜见,问:“用什 么来作战呢?” 秦国不会把城池交给赵国,赵国也最 终不把和氏璧给秦国 详细地把沛公的话报告给项王。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可译为“因“由于“ 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 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 雪。(登泰山记)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 译为“和“跟“;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没有贿赂秦国的国 家因为那些贿赂秦 国的国家而败亡 因为郑国对晋文公无礼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十二月,自 京都冒着风雪 天下局势动荡难测,大王可以割让汉中来与楚国和平共处 (二).用作连词。用法相当于“而”。 、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 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 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 省去。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 游览的人便多 我和同游的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 、表示目的关系,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 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 传)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 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 作师说来送给他 请立太子做王,来断了秦人原本的打算 应当去寻找几顷田地,在伊、颍河边上,来度过我的余年,教导我的孩子和你 的孩子 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 (三).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 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ng。 (庖丁解牛)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辞)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 为“而“,或省去。 、表示因果关系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 诸侯各国因魏公子贤德,宾客众多 ,连续十几年 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树木欣欣地向荣生 长,泉水涓涓地开 始奔流。 描写事 物的蓬勃发展. 所以十九年了我的刀刃还好像是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举以予人,如弃草弃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表原因,由于 凭 “而”,才 把 用 因为 用 “而”以致 可以凭借 凭 十三 “因”的用法 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 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 “趁着”“凭借”,“经过”“通过”。 例如: 因人之力而敝b之,不仁 (烛之武退秦师) 因宾客至蔺ln相如门谢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依靠他人的力量又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由门客引导着到相如府上赔罪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 “于是”“便”。 例如:因拔刀斫zhu 前奏案(赤 壁之战)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 列传) 3.用作动词,可译为“沿袭”。 周因于殷礼。(殷 中国朝代名,商代的后期 )(论语) 因循守旧。 拔刀砍在面前的桌子上 蔺相如于是捧着和氏璧后退几步站着 周朝又继承商朝的 礼仪制度 沿袭旧规,不思革新 十四 于 (一)介词“于“,总是跟名词、代词或 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 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 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 方面”“在中”“向”“到”“自”“从 ”“跟”“同” “对”“对于” “由于”等。 得复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能够在这里再见到将军 只希望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请让我奉你的命令向孙将军求救 孙权起身去上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 所以燕王想跟您交朋友 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 “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张良说:比我年长 冰是水变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冻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 “受”等字和它相应。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有的脱身逃走,不能被 远近各地所容纳。 我害怕被大王您欺骗而 辜负于赵国 我不能拿着整个的 吴这个地方,以及 十万的大军,还被 人制约着 、 “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 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 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我的祖父死在这职业上,我的父亲也是死在这职业上 (二).复音虚词“于是”。 、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 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 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 (勾践灭吴) 十五 “ “与与” ”的用法:的用法: (一)(一)动词动词, 、授予,给予授予,给予 与斗卮与斗卮zhzh酒(酒(鸿门宴鸿门宴) 、结交,亲附结交,亲附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六国论) 失其所与,不知(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读作读作yy,参加,参加 如:蹇如:蹇jinjin叔之子与师。叔之子与师。 (肴之战肴之战) . .赞许赞许 如:吾与点也。如:吾与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赐给他一大杯酒 结交嬴政(秦国)却不帮助其他五国。 失去了所结交的盟国,不明智 骞叔的儿子参加了军队 孔子赞同曾点的看法 (二)(二). .读作读作yy,句末语气词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和,表示疑问和 感叹,相当于感叹,相当于“欤欤” 如:唯求也则非邦也与?如:唯求也则非邦也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三)(三). .介词,和,跟,同介词,和,跟,同 秦伯说秦伯说yueyue,与郑人盟(,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唯,求则非邦也与? 现汉:是的,(冉)求不是也要治理国家吗? 秦伯很高兴,和郑国结盟了 十 六 者 (一).代词 指人、物、事、时间等。可以译为“ 的”“的人”“的东西” “的事情” 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2.用在数词的后面,可译为“个”“样” 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三国志 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那些贿赂秦国的国家而败亡 这些都是兵法中的大忌 (二)助词 . 放在主语的后面,引出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游褒禅山记 .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原因。起到提顿作用。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 表示“ 的时候”,起到音节助词作用。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勾践灭吴 我的老婆称赞我美,是因为她对我有私心 从前吴王夫差使我国君在诸侯面前蒙受耻辱 十七 则 (一).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表示承接关系。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 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 已经是”。 例如: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鸿门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所以 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 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 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 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 “那么”“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春季初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高效备考模拟试题试卷
- 2025年经济师考试 经济师考试冲刺押题卷
- 2025年计算机二级Office高级应用考试模拟试卷
- 2026届浙江名校新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秋季初级经济师职业资格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高频考点冲刺试卷
- 2025年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冲刺试卷 逻辑思维训练
- 2025年注册会计师(CPA)考试 会计科目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
- 2026届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 玩具销售知识培训课件
- 2026届广东省六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医院胸痛中心应知应会试题(附答案)
- 医院投诉处理标准化培训
- 2025年广东法官入额考试题库
- 肺康复专题讲座
- 卵巢保养课件教学
- GB/T 9775-2025纸面石膏板
- 钻井作业现场常见安全风险及隐患ppt课件
- 葫芦烙画教学校本课程
- 球队赞助策划书(共5页)
- 气动机械手系统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