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第七章 当代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当代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 与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 学习提示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1 学习提示学习提示 vv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是,对将世界各国( 地区)经济联系起来的渠道、形式和手段之 一的国际货币金融制度的发展变化进行阐述 和分析。 vv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能够对战后国际货 币金融制度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有清晰的认 识和把握。 vv本章的主要内容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国际货币制度的发 展与变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及其趋势 , 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金融区域化,金融风险 全球化和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 。 2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和难点 vv本章学习的重点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 加体系的背景、内容、作用及缺陷。 vv难点难点是金融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金融全 球化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发生和 不可逆转的历史现象,对世界各国的经济 运行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金融风险 和金融危机的全球化使得加强金融监管的 国际合作、各国构筑防范金融风险的“防 火墙”均显得至关重要。 3 第七章第七章 当代国际货币制度当代国际货币制度 的发展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与金融全球化 第一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变化 第二节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三节 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金融区域化 第四节 金融风险全球化与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 4 第一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变化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二、牙买加体系与浮动汇率制的实施 三、改革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不同主张 四、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5 国际货币制度 v所谓国际货币制度,是 指一组由大多数国家认 可的用以确定国际储备 资产、汇率制度以及国 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习俗 或有法律约束力的规章 和制度框架。 6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的建立与瓦解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其主 要内容、积极作用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及 其瓦解 7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v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市,召开了有44个同盟国的300多名 代表参加的“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 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 国提出的“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协定”和以美国提出的“联合国复兴开发 银行计划”为基础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因为此国际货 币制度是在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基础上产生的 ,所以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8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v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美元与黄金挂钩(即 美元与黄金保持固定比价,各国政府可随时 用美元按固定比价向美国政府兑换黄金)、 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各国货币与美元保 持可调整的固定比价)的可调整固定汇率( 即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波动幅度为平价上下各 1%,各国货币当局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 行干预以保持汇率的稳定;只有当一国发生 “根本性国际收支不平衡”时,才允许升值或 贬值;当平价变动超过10%时,须经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批准)的国际货币制度。 9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 v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国际清 偿能力和国际支付手段的不足,从而消除了 影响国际间商品流通的障碍,促进了全球贸 易的发展; v以一个比较稳定的汇率确保了全球贸易和国 际资本流动的安全与稳定; v它消除了战前各个货币集团之间的相互对立 ,避免了各国之间相互进行外汇倾销,结束 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动荡不安的局面。 10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 v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长之需,美元的 供给必须不断增加,从而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 必然不断扩大。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扩 大和美元供给的持续超速增长,一方面将使美 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难以维持;另一方面 ,必将对美元产生贬值压力,并导致美元与其 他国家货币的固定比价也难以长期维持,从而 使这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发生动摇。 v简言之,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是布雷顿 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 v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 )发现的这一根本缺陷即“特里芬两难”( Triffin Dilemma) 11 v1960年10月,国际金融市场上爆发了大规模 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第一次美元危机。 v20世纪6年代中期,美国被迫实行“黄金双 价制”(Two-tier Gold Price System),即 在官方和私人黄金市场上分别实行两种不同 的金价。这意味着以美元黄金为基础的布 雷顿森林体系已难以维持。 v1971年,美国尼克松政府被迫于当年8月1 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即对外停止履行 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和对内冻结工资与物价 。它宣告了美元与黄金的官价兑换的终止和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12 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v有人把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期间与第一次世 界大战前的国际金本位时期相提并论,将其 称为世界经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v把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 开发银行协定”同时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以后 发展为世界银行集团)以及关税与贸易总协 定(GATT,1995年正式改组为世界贸易组 织)这三个国际组织,称为战后世界经济的“ 三大支柱”。 13 二、牙买加体系与浮动 汇率制的实施 1牙买加体系的建立及 其主要内容 2浮动汇率制的实施 14 牙买加体系的建立 v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 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 召开会议(即“牙买加会议”),就若干 重大的国际金融问题达成协议,即“牙买 加协议”(Jamaica Agreement)。 v该协议从1978年4月1日起生效,在此基 础上形成的国际货币制度被称为“牙买加 体系”。 15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v内容: 汇率安排多样化; 黄金非货币化和储备货币多元化; 扩大基金份额,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v牙买加体系否定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双挂钩 制度;而保留和加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 作用。 v牙买加体系是在保留和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作用的前提下,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进一 步改革。 16 浮动汇率制的实施 v1973年以来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并非 是纯粹的自由浮动,而是以管理浮动 为其基本形态:各国政府不仅对于汇 率的波动均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 管理,而且还初步形成了有关国家在 必要时联手干预外汇市场、共同协调 汇率政策的国际管理形式。 17 三、改革现行国际货币制度 的不同主张 v1.现行国际货币制度 的主要特征 v2. 改革现行国际货币 制度的不同主张 18 主要特征 v(1)美元仍是最重要的国际支付工具、储备资 产和外汇市场干预手段。 v(2)主要大国间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v(3)美国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对外币值稳定的责 任。 v (4)IMF不再提供全球性汇率稳定机制等国际 公共产品与明确的国际金融规则。 v(5)世界范围内不再存在以往制度化的汇率协 调机制。 v(6)汇率波动性增强与国际货币多元化,新的 金融技术与金融工具不断涌现,国际金融市场中 以发达国家为资金来源的投机力量大规模扩张。 19 v尽管主要发达国家在国际货币制度改革这一 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面对不断加深 的东亚金融危机,西方七国集团财长和中央 银行行长于1998年10月30日发表了一个声 明。 v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不仅应能提供充足的 国际清偿能力和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 而且能使国际收支失衡得到有效和稳定的调 节,从而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发 展。 v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建立,将是一个漫长 的充满斗争的过程。 20 四、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v1.汇率制度及其分类 v2.各国的汇率制度选择 21 汇率制度 v所谓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 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 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v根据汇率制度各项构成内容的差异,可以将 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1976年达成的“牙买加 协议”允许各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从而使汇 率制度的选择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政策 问题。 22 分类(一) v1982年以后,IMF把汇率制度按照灵活性即 汇率的弹性分为三大类:(1)钉住汇率制, 包括钉住单一货币、钉住特别提款权和钉住 一篮子货币;(2)有限浮动汇率制, 包括单 个货币的有限浮动和一组货币按照合作协议 的有限浮动;(3)更为灵活的汇率安排体制 ,包括根据一套指标较频繁地调整汇率的安 排,其他有管理的浮动和独立浮动。 23 分类(二) v1999年,IMF用新方法对各国的汇率制度进 行了重新划分,将汇率制度分为八类,按浮 动程度由小到大排列,这八类汇率制度依次 是:“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包括货币 联盟和美元化)、货币局制度、其他传统的 固定钉住制(包括管理浮动制下的实际钉住 制)、有波幅限制的钉住、爬行钉住、有波 幅限制的爬行钉住、不事先公布汇率路径的 管理浮动、单独浮动”(参见表7-1),其中 第三到第七种被称为“中间汇率制度”,而其 他三种则被称为“角点汇率制度”或“两极汇率 制度”。 24 表7-1 1999年IMF改变汇率分类标准后的 实行各种汇率制度的国家数目 汇汇率制度国家数目 1999.1.11999.9.302001.12.31 无独立法定货币货币373740 货币货币 局制度888 钉钉住制度394440 爬行钉钉住与爬行有限钉钉 住 161215 管理浮动动383342 单单独浮动动475141 资料来源:IM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25 各国的汇率制度选择 v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就是指一个国家在上 述各种汇率制度中进行选择。 v自从允许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以来,各国的汇 率制度越来越倾向于更具有灵活性的安排,选 择钉住汇率制度的国家比例在下降。(见表7- 2 ) v在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中,传统的固定或钉住 汇率制度的确存在着一系列现实的缺陷。 首先,钉住汇率制度削弱了政府调控宏观 经济的能力。 其次,钉住汇率制扩大了实际汇率的波动 幅度,增加了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 26 再次,钉住汇率制鼓励了不稳定性投机 ,加大了经济体系的脆弱性。 此外,除严格固定汇率以外的中间汇率 制度还存在着一个重大缺陷,实施中间汇 率制度要求大国间汇率水平与国际资本流 动保持相对稳定,这样政府才能有效协调 其汇率目标与国内政策目标,市场参与者 才有条件检验政府对汇率制度的承诺是否 兑现,制度信誉才能得以确立。 27 “两极论” v在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之争中,浮动汇率制度逐渐占了 上风。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奥布斯特菲尔德和罗戈夫等 学者提出了汇率制度选择的“两极论”或“中间汇率制度 消失论”。 v两极论认为,各种中间汇率制度在长期内难以存续,开 放经济应放弃可调整钉住或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实行彻 底的固定汇率(如“美元化”与货币局制度)或彻底的浮 动汇率制度,特别是后者,以消除外汇市场的潜在风险 ,保证汇率安排的可持续性。 v从表象上看,“两极论”似乎反映了各国在汇率制度选择 上的现实趋势。实际上,“两极”汇率安排对发展中国家 来说具有一定的不适宜性。 28 “两极”汇率安排对发展中国家的不适宜性 v首先,发展中国家多为小型开放经济,进出 口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弹性低,在浮动汇率制 度下,发展中国家通过汇率变动来促进资源 配置和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并不明显。 v第二,浮动汇率具有内在的通货膨胀倾向, 发展中国家易陷入“通货膨胀-汇率贬值-通货 膨胀”的恶性循环中。 v第三,发展中国家缺乏选择浮动汇率制度的 市场条件。 v第四,浮动汇率往往具有过度波动性。 v事实表明,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也并没有使各 国避免货币危机的冲击(参见表7-3)。 29 表7-3 1990-2001年不同汇率制度下货币危机 发生情况 各制度下危机 次数占总总次数 比率(%) 各制度下危机发发生频频率 全部国 家 新兴兴市场场与发发 达国家 发发展中国家 严严格钉钉住制度7.140.410.290.44 美元化0.000.000.000.00 货币联货币联 盟5.610.400.000.45 货币货币 局1.530.550.640.44 中间汇间汇 率制度72.961.301.211.36 钉钉住单单一货币货币23.471.541.081.70 钉钉住货币篮货币篮16.331.412.381.22 有波幅限制的钉钉住11.221.261.191.47 30 (续)表7-3 爬行钉钉住10.201.181.211.16 爬行有限钉钉住4.590.900.950.71 严严格管理浮动动7.141.040.991.09 浮动汇动汇 率制度19.900.720.520.88 其他管理浮动动8.670.660.360.80 独立浮动动11.220.780.600.98 钉钉住汇汇率制合 计计 72.961.091.101.09 浮动汇动汇 率制合 计计 27.040.790.610.92 31 结语 v综上所述,浮动汇率制度或“两极”汇率制 度从理论上讲并不是总体上优于钉住或中 间汇率制度,而是各有优劣。 v实证分析也表明,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 中国家在近些年来,虽然名义上将汇率制 度调整为浮动汇率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 仍然保留了对汇率波动的有力限制与干预 ,并或多或少地将本币钉住了某个特定目 标。这一现象被称之为“浮动恐惧”。汇率 安排的名实不符与“浮动恐惧”现象的存在 ,既说明目前固定与浮动汇率制度、“两极 ”与中间汇率制度之争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 论 。32 第二节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及其趋势 一、金融全球化的定义 二、金融全球化的基本动因 三 、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四、金融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33 金融全球化 v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 制、开放金融业务和资本项目,使资本在各 国和地区的金融市场上自由流动,最终形成 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和货币体系” 。 v金融全球化作为“市场化”的延伸和必然要求 ,一方面是指“市场化”的金融制度在全球范 围的推广和采用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指各国 的金融活动和金融风险发生机制日益紧密地 联结在一起的过程。这两个方面是金融全球 化同一进程中并行的两种趋势。 34 金融全球化的基本动因 1全球生产、贸易及对外直接投资的 发展 2金融创新 3金融自由化 35 全球生产、贸易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v发达国家服务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不仅导致 全球服务贸易迅速增长,而且使发达国家通 过服务贸易这一途径进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 服务业; v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全球直接投资的迅 速增长,不仅推动了金融机构的活动跨越民 族国家的疆界,而且为金融的全球化创造了 必要的实体经济条件。 v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 首先根源于全球生产、贸易以及对外直接投 资的发展。 36 金融创新 v美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米什金把金融创新 划分为三类: ()需求引导型金融创新,是发达国家的 金融机构面对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所做出 的一种反应。 ()供给促进型金融创新,是将信息技术 运用于金融市场交易的结果。 ()规避管理型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面 对严格的政府管制所做出的一种反应 37 金融自由化 v金融管制是资本国际流动和金融全球化的障 碍。 v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以 改变原有的对金融体制实施的限制、让市场 力量发挥更大作用为目标的金融自由化浪潮 。 v这一浪潮在发达国家表现为相继开始放松金 融管制,在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以金融深化 为标志的金融体制改革。 v全球性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为金融全球化的 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 38 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欧洲美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离岸金融的兴衰 2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3全球资本流动的私人化 39 欧洲美元的产生和发展 v“欧洲美元” 即离开美国本土在欧洲地区流通 的美元。 v 欧洲美元的特色,即基本上不受一国存款利 率上限、存款准备金要求以及存款保险制度 等金融法规的约束。 v它不仅使资金流动跨国化,而且从根本上改 变了国际金融中心必须依附经济贸易中心和 取资于国内资本供应的传统范式,引发了国 际金融中心的分散化,并导致“离岸金融中心 ”(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的产生和发 展。 40 离岸金融的兴衰 v所谓离岸金融,是指发生在某国但却与该国 货币和金融制度没有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 法规约束的资金融通活动。 v既是各国资金突破阻碍资金跨国流动的藩篱 的一种国际金融创新,又是金融资本通过这 种国际金融创新在全球范围内追求超额利润 的举措。 v从70年代起,这种离岸金融中心逐渐从欧洲 地区向世界各地扩展。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 以来,离岸金融的发展呈递减趋势。 41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v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于1972年5月16日 首次推出包括7种货币在内的外汇期货。 v又于1975年首次推出联邦政府全国抵押贷 款协会存单(GNMACARS)利率合约和 财政部短期债券利率的期货合约(T-Bills Future)这两种利率期货。 v1973年,美国费城证券交易所首次推出外 汇(货币)期权交易。 v1981年,货币互换(Currency Swap)首 次出现在场外交易市场(OTC)。 42 全球资本流动的私人化 v在私人资本成为全球资本流动的主体这一 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第一,各国的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到国际证券 市场筹集资金。 第二,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 积极参与者。 43 金融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 正面影响 获得国际资本,以弥补其国内投资和对 外贸易两个缺口; 各国的投资者可以突破民族国家疆界的 限制,在全球各地寻求高收益投资的机 会; 促进了各国金融机构服务质量的提高和 经营成本的降低,也推动了各类国家金 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结构的调整,从而 促进了其经济的更快发展;44 金融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在金融全球化时代,由于各国的利率、汇 率以及股市紧密关联,一国的经济、金融 运行将受到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特别是 一国的经济、金融形势的动荡,在许多情 况下都会通过全球金融市场迅速传递到其 他国家,从而演化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45 第三节 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金融区域化 一、最优货币区理论与欧元的产 生 二、美元化的发展 三、亚洲货币合作的发展 46 最优货币区理论 v 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在20世纪60年 代初西方经济学界有关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 制的相对优点的争论中提出。 v需求转移是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v浮动汇率只能解决两个不同货币区之间的需求 转移问题,要使浮动汇率更好地发挥作用,就 必须放弃各国的国家货币,采用区域货币。 v当要素在某一区域内能够自由流动、而在其它 区域不能流动时,具有要素流动性的区域就适 合建立一个货币区。这种货币区就是所谓的“ 最优货币区”。47 美元化的发展 1美元化的产生 2美元化的利弊 美国财政部 2005年9月28 日发行新版10美元纸币 48 美元化的产生 v1999年1月14日,阿根廷总统梅内姆提出 了“美元化”(dollarization)这一概念, 宣布将以美元彻底取代本国货币比索,实 现整个经济的美元化。 v蒙代尔认为,美元化是许多国家或经济体 在面对“三难选择”(trilemma)时所做出 的一种本能或被迫的反应。 49 v任何一个国家或经济体,通常寻求三个货币 金融目标: (1)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以便利用利率 这个工具来应对通货膨胀或经济衰退; (2)维持本币汇率的稳定,以便消除或降 低由本币币值波动引起的经济不确定性和 对本国金融体系的干扰; (3)确保本币的完全可兑换,以保证资本 的自由流出和流入。 v这三个目标在逻辑上和操作上互相矛盾。这 种“三难选择”使得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只能在 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以及资本管制这三 种汇率制度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50 美元化 v所谓美元化,指美国以外的国家将美元作 为部分或全部法定货币的进程。 v这一进程可分为非官方美元化和官方美元 化。 前者是指本国居民非正式地使用美元, 尽管这种使用没有得到本国政府的承认; 后者是指本国货币当局明确宣布用美元 取代本币,美元化作为一种货币制度被确 定下来。 51 美元化的利弊 v其代价主要有以下三个: (1)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中央银行自动放弃“最后贷款者”的作用 和货币发行者的角色。 (3)铸币税收益(seigniorage revenue)的 完全丧失。 v其利益主要有以下两个: (1)汇率风险将消失或大大降低。 (2)为本国提供更为严格的金融纪律,进而 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 。 52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v广义的政策独立性,指某个国家或经济 体依据其经济运行状况来实施货币政策 的能力,包括利率的调整、货币供应量 的调节以及汇率变动等; v狭义的政策独立性,指在实施货币政策 时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如不必为了维 护固定汇率而提高利率。 53 铸币税 v铸币税原指铸币成本与 其在流通中的币值之差 ,现在通常指中央银行 通过发行货币而得到的 收益。 54 v首先是交易成本的大大降低。 交易成本是指因货币不同而引起的成本, 其中包括货币兑换的手续费、因汇率风险 的存在而阻碍的贸易机会之收益以及为规 避汇率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所导致的成本。 v其次,本币汇率的稳定将为实行美元化的国 家或经济体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它一方面将促使国内的实际利率降低; 另一方面使由于汇率波动或私人投机资本 造成的经济动荡出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v最后,稳定的币值有助于吸引外国投资和促 进贸易的发展。 55 亚洲货币合作的发展 1亚洲货币合作的进展 2亚洲货币合作的前景 56 亚洲货币合作的前景 v亚洲货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存在许多难以 在短时间里克服的困难和障碍: (1)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制度以及 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2)亚洲货币合作缺乏一个能够为整个地区 决定货币政策、并对区内各国政策起协调作 用的领头国; (3)亚洲货币合作存在政治障碍。 57 第四节 金融风险全球化 与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 一、金融风险的全球化 二、金融危机的全球化 二、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 58 金融风险 v金融风险通常由宏观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 险这两个不同层次构成。 v宏观金融风险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发生各种 金融危机的风险,如爆发银行危机、债务危 机、货币危机、股市危机及债市危机等风险 。 v微观金融风险则是指某个或某些金融机构所 发生的风险,如经营管理风险以及亏损或破 产风险。 59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 第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使原本独立运行的一 国金融逐渐融入到全球金融之中,各国的金 融市场也因此而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有 机组成部分。 第二,金融创新的发展最终将各国的金融市场 真正联结在一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金融 运作的基础。 v在这种情况下,一国政府尤其是某个大国政 府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变化,常常会通过一体 化的金融市场,迅速地传递到其他国家,从 而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 60 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 1前两个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及 其缺陷 2第三个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及 其补充 6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v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战后国际货币 体系的核心,于1945年12月4日由 29个国家签署了协定而成立,于 1947年3月1日开始金融运作,总部 设在华盛顿。它是联合国的专门机 构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政 府间金融机构。 62 v宗旨是: 作为一个常设机构在国际金融问题上进行协商 与协作,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和平衡发展; 促进和保持成员国的就业,生产资源的发展和 实际收入的高水平; 促进国际汇兑的稳定,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 序的汇价安排,防止竞争性的货币贬值; 协助成员国在经常项目交易中建立多边支付制 定,消除妨成员国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纠 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 繁荣的措施,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时 间,减轻不平衡的程度。 63 v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能: 在有关汇率政策,与经常项目有关的 支付,货币的可兑换性问题上,确定 一套行为准则,并负责监督成员国对 准则的执行和义务的履行; 当成员国纠正国际收支失衡或避免其 发生时,向它们提供短期资金,以使 其遵守上述准则; 为成员国进行磋商,协调彼此间的货 币政策提供讲坛。 64 v 基金组织设5个地区部门(非洲、亚洲、欧洲 、中东、西半球)和12个职能部门(行政管理 、中央银行业务、汇兑和贸易关系、对外关系 、财政事务、国际货币基金学院、法律事务、 研究、秘书、司库、统计、语言服务局)。 v IMF主要业务活动有:向成员提供货款,在货 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研究国际货币制度改 革的有关问题,研究扩大基金组织的作用,提 供技术援助和加强同其它国际机构的联系。 65 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 v我国与IMF的关系一直在发展。 v我国自1981年以来,已使用IMF信贷共13.85 亿特别提款权,但总的看来,IMF不是我国 利用外资历的主要来源。技术援助方面,我 国曾多次获得IMF传授的有金融规划、货币 和财政政策、银行统计和经济营管理等方面 的知识。 vIMF带有极其浓厚的政治色彩,它往往是不 同集团、不同利益国家间论坛。我国是发展 中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在 IMF中凡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 主张,我们均给予支持。 66 世界银行 v年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的联合国 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年月日,国际复兴开发银 行正式成立。年月日开始营业, 年月日起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 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金融机构之一。总部 设在美国华盛顿,并在巴黎、纽约、伦敦、东京 、日内瓦等地设有办事处,此外还在多个发 展中成员国设立了办事处。 v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nternation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备选公益岗位发言稿
- 学生开学典礼发言稿
- 时间的脚印微课课件
- 时间序列课件王燕
- 金蝶销售流程培训
- 2025版大型企业总部办公室设备搬迁与配置服务合同
- 2025版跨境电商玩具出口合同文本
- 2025版电子商务平台用户体验优化托管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产品发布会速记工作及保密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综合体电梯购置、安装及运营合同
- 油罐车蒸罐洗罐操作规程
- 费森CRRT设备操作流程-CVVH
- (完整)医疗器械设计和开发一般过程-配全套表格模板
- 智能渔业养殖系统开发合同
- 组织行为学复习纲要冬课件
- TGDMDMA 0026-2023 牙科种植用导板
- 医院发生火灾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LY/T 1828-2009黄连木栽培技术规程
- X射线衍射课件(XRD)
- 常见皮肤病的种类及症状图片、简介大全课件
- 吊篮拆除安全技术交底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