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17课长城1、( 站 )在长城上,( 踏 )着脚下的方砖,( 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句话是( 过渡 )句,起到( 承上启下 )的作用。 “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 雄伟气魄 )所震撼,( 民族自豪感 )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的含义(1、条石的“重”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2、长城的“长”反映了工程的艰巨;3、长城的设计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3、从表面上看,长城是由(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实际上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4、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句话作者把长城比作(一条长龙),突出了长城的(长)。5、长城一课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和雄伟壮观),还赞美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18、颐和园1、本文中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颐和园的大门)-(长廊)-(万寿山)-(昆明湖)2、颐和园一课是按(游览)或(移步换景)的顺序记叙的,全文(首尾呼应),处处洋溢着(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3、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划横线的突出了(湖水的静)。4、堤(d)岸 横槛(jin) 佛(f)香阁19课1、 战车千乘(shng)、颔(hn)首低眉、头冠(gun)、所向披靡(m)、高处鸟瞰(kn)、惟妙惟肖(xio)语文园地五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我发现句子的后半部分,拿我们熟知的(事物来比照)。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想象出前面描写的城墙顶上(有多宽),使描写(十分具体、形象)。2、 匀称(chn)、身着(zhu)短甲、撒(s)开四蹄3、 北京颐和园月波楼的对联( )4、 四川青城山真武殿的对联( )5、 山东济南大明湖的对联( )6、 江苏苏州沧浪亭的对联( )7、 自己积累的对联( )第六单元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的诗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它的意思是:(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解释:之:去、到。 故人:指老朋友。 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2、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行诗由(写景)转入(送别)意思是说:(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但都见于言外。更尽:(再饮完)。4、除了这两首送别是外的其他送别古诗有王维山中送别、高适别董大、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1课搭石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2、作者描写一行(xng)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3、涨zhng( 涨潮 )、zhng( 头昏脑涨) 间(jin)隔、懒惰(du)、谴(qin)责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让我们(痛心),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这种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3、骨髓(su)、白血(xu)病、暂(zn)停、空旷(kung)、袭(x)击23课卡罗纳1、 怜悯(mn)、千叮咛(nng)万嘱(zh)咐(f)、号啕(to)大哭2、 (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原名(心)。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记述了发生在(四年级)的学生中的(一百)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是(学生),还有(老师)以及(学生的父母亲)等平凡的人。他们都具有(高尚)的品质。小说写出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对(父母)和(兄弟)、对(老师)和(同学)深厚而真挚的爱。小说在(1886)年发表后,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先后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24课给予是快乐的1、“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作者在篇末点题,揭示(中心)。这是因为,(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乐于奉献),人生才会美好充实。第六单元1、 日积月累中的古诗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以及(朋友的欢聚场面),表现了诗人(恰淡闲适)的心境和(农村生活)的情趣。全诗用(平淡之语)写(平淡之事),恰淡中见(亲切)。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意境)和(幻想的空间)。诗中词语解释:黍:黄米。郭:外城墙。轩:窗户。圃:菜园。话桑麻:谈论关于庄稼的事。2、“杏林春满”或者“誉满杏林”用来赞扬医生高明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第七单元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仿写句子:(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身体健康)而(进行体育锻炼)。(2)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田野里一片片成熟的麦田)如同(金色的海洋)。(自己分别再想一句。)2、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远大志向的原因是(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他把(个人的学习)与(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联系在一起,使我们感受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3、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1)、少年周恩来的远大抱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划横线的字说明了什么?(周恩来的回答出乎魏校长的意料)(3)、为什么用感叹号?(是为了突出周恩来的抱负之大)4、 ( )和( )丽、耀( )( )威、得意( )( )、热闹( )( )5、 惩处(chng ch、铿(kng)锵(qing)有力、振兴(xng)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含蓄地写出了(15岁的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老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肖复兴前进。)2、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3、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干净”指(句子简洁明白,不啰嗦。)“规范”,指(语言标准、典范。)4、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拂”的意思是(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5、换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1)、我们不能忘记小时候班主任的教导。(我们难道能忘记小时候班主任的教导吗?)(2)、我笑着承认自己的理由不太充分。(我不得不笑着承认自己的理由不太充分。)6、“我15岁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是因为“我”结识了(叶圣陶),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应该怎样作文),(我长大了许多)。27*课乌塔 乌塔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有(自强自立的意识)(独立生活的能力)(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等。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一点一滴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成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作“尺短寸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第八单元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1、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作者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课文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2、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改变人类生活状态。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最后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3、(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此句在文中作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4、潜( qin )入深海、幻( hun )想、依赖(li)、原子核(h)30*课电脑住宅1、全文是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来介绍的。文章先(总体)说明 从住宅的周边设施(风向标)、进入住宅的程序(会客厅、厨房、卧室、浴室)等智能系统的使用和功能。 最后(概况)说明电脑住宅的(设置隐蔽)、(各负其责)、(相互合作)的特点。课文表现出了电脑的(神奇)和给人们带来的(快捷)、(方便)、(安全)和(舒适)。2、仓(cng)库、储(ch)存、烹(png)饪(rn)、防盗(do)、综(zng)合、烹调(tio)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1、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在这句话中,运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3、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4、 欺凌(lng)、敏(mn)捷(ji)、崭(zhn)新、顿(dn)时32课飞船上的特殊乘客1、 题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文章(开门见山)点明了题意。明确说明了本文主要说明的客观事物“特殊乘客”,即(经过航天旅游的植物种子,)同时,以两个(设问句)导入下文。2、 例(l)如、筛(shi)选、辐(f)射、淘汰(ti)、美味佳肴(yo)、盐碱(jin)、凶猛(mng)、特殊(sh)、处(ch)于、差(ch)异、比较(jio)语文园地八1、 百依百顺、默默无闻、有备无患、其乐无穷、刻不容缓、出神入化、口蜜腹剑、随心所欲2、写出大胆发现的名人名言 3、写出不断探求的名人名言 4、写出勇敢创新的名人名言 添加:1、 小钱是不幸的,因为(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垂危);可是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学融合教育专业题库- 融合教育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
- 2025年大学体育教育专业题库- 大学生体育运动中的危机处理
- 2025年自考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每日一练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基础题)
-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操作手册
- 2025年听力学实验技能评估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康复环境适配学康复环境适应技术设计与改造方案考核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物业设备维修保养流程
- 2025年中医药煎煮技术操作规范考试答案及解析
- 建筑工程现场检测记录表填写指南
- 2025年眼科常见眼病诊断术前评估答案及解析
- 禁毒禁烟教育主题班会
- 交通运输公司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奖惩制度
- 蛛网膜囊肿的治疗与护理
- 外卖站长个人工作总结
-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培训课件
- 亚麻籽油在营养保健领域的应用考核试卷
- 尿液标本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操作指南
- 2024铁路营业线作业人员北斗安全预警防护系统技术条件
- 南京市、盐城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听力音频
- 羊水异常课件
- 煤矿“冬季四防”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