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作是生活的需要 青岛杭州路小学 夏琳琳 迎着冬日的习习海风,2012年山东省青年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十次年会在美丽的岛城如期举行。一天半的观课、学习,只感觉自己如沐春风,一树百获。小语会上,山东省语文教研员李家栋老师从新课程标准的习作要求谈起,强调小学生习作一定要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感到习作是有用的,习作是生活的需要。的确,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结果导致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习作里充斥着言不由衷的、虚情假意的话,失去了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作文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的。 一、习作就是生活。记得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次,小斯宾塞好奇地问父亲怎样写作文,父亲告诉他,从屋后的花园写起吧。他于是很认真地坐在花园里呆了一个下午,却没有写出几行字来。当父亲拿起他的本子时,小斯宾塞说;“我不知道写什么。”于是父亲斯宾塞告诉他:“试试快乐写作的方式,假设你很想把我们屋后的花园告诉你最喜欢的朋友,并希望他看了以后到这里来玩,你就不会困难了。”小斯宾塞果然重新开始写了。这一次,他写得很顺利,把花园里有什么树、什么花,什么时候最好玩,全都写了进去,引得斯宾塞啧啧赞叹。原来,花园在小斯宾塞的心里完全是一个快乐的如同仙境一样的地方。他在作文里这样写到:“夏夜,有时天上布满无数星星,我喜欢坐在花园里,静静地看他们,听他们说话的声音。凉风从花园的树叶里吹过,树叶也像在低声细语”这个故事不是“习作就是生活”最好的例子吗?当我们把习作变成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时,当我们把习作变成他们认为一种有用的东西时,他们定能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多姿多彩,学生在生活的万花筒中,尽情地捕捉自己喜爱的镜头,将自己的感受跃然纸上,他们就会感到写作文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是一处说心里话的欢乐城堡。这样的写作没有负担,没有约束,更没有奉命而写的感觉,学生们乐意写,高兴写。真正做到了 “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真情实感”。 小语会上,青岛金门路小学曾庆元老师执教的一堂作文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曾老师课前并没有直接抛出本次习作的主题,而是借助岛城报刊登载的一条信息大量水果滞销,愁坏果农,因势利导,让学生们为果农帮帮忙,替水果们做一下宣传。这一下,可是说到了孩子们的心坎里,看到PPT上果农们忧愁的面容,大量积压的水果,天真善良的学生们写作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跃跃欲试,他们争先恐后地表述着自己的宣传语,并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说得越来越精彩,写得越来越生动。课的终了,曾老师还让学生们把自己的宣传小文章发到微博上,让更多的人们都来关注,都来买水果,都来帮帮果农作文源于生活,作文就是生活,只有让学生产生写作的需要,生成表达的目的,拥有表达的愿望,他们创作的空间便如刚刚跳出海平面的朝阳灿烂无限,光芒四射。创作的灵感更是有如泉涌、语妙绝伦,不可估量。因为写作是生活的需要。二、生活处处有作文。叶圣陶曾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身为语文教师,只要我们为学生提供一个足够充实的生活化习作舞台,他们定会写出一番新天地,让我们刮目相看。特定的情境创设如同为学生们插上了习作的翅膀,任他们在蓝天中翱翔,任他们在语言的炫彩世界中奇思妙想,恣意驰骋,尽情地感受语言文字的奇妙与魅力所在。那一刻,只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美好,生活处处有作文。小语会上,来自聊城的贾庆梅老师在她的习作课上以她精妙绝伦地启发、引导,以她层层推进的情景创设,给了学生们一个个表达的支点,帮助学生擦亮了观察生活的眼睛,创新了关注细节的思维,获得了全场的正能量的喝彩声,与会的老师们一致认为作文就应该这样教。贾老师的这堂课一环扣一环,紧紧地抓住了学生们的心理变化,既紧张又富有情趣。她首先以孩子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游戏“击鼓传花”开场,通过“竞选鼓手、击鼓传花、表演节目”三个情境的创设,适时适机地进行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地渗透,春风化雨般了无痕迹。如:“竞选鼓手”的第一道题目便是让四位第一轮获胜的竞选者描述刚才大家竞选鼓手时的场面描写,可谓针尖对麦芒,既游戏于生活,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身为评委的学生们侧耳倾听,乐此不疲地行使评委的权利,乐于表达的兴趣浓厚而热烈。“击鼓传花”环节更是情趣妙生,贾老师不失时机地问一位学生“花儿在你手上时,心情怎样,你怎么做了?”又问另一边的孩子“你看到谁的表情最夸张?他怎么做的?”“猜猜中奖者此时的心情怎么样?怎么看出来的?”贾老师的点拨引导无不是从学生游戏的需要出发,无不在关注学生们的真情实感。学生们说出一连串的好词佳句、一个个比喻、夸张、排比无不浸透着童真童趣,这是他们真实的感受,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表达的需要。而相应的“把今天体验到的快乐写下来与家人朋友共同分享”则是水到渠成。生活处处有作文,一个小小的体验,触发了学生们内心表达的愿望,成就了一次习作练习。只要我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只要我们给学生创造丰富生活的素材,引导他们用素材来写作。那么我们就会听到他们乐于表达的、生命拔节的声音。三、习作在合作中九转功成。小组合作学习在习作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相互交流,彼此尊重,见贤思齐,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共同得到有益的启悟与收获。小语会上,来自菏泽的黄延勇老师执教的习作课跟我学魔术就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很好地进行了呈现。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们在小组内竞相练习自己学到的小魔术,边讲边演,满脸的喜洋洋。而且,组内正练习的学生如果出现了错误,其他孩子马上进行校正示范,俨然一个浓缩的习作课堂。作文与生活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看田间绿草,听林中小鸟啾啾,写张假条,织条“围脖”都表明作文需要生活,生活需要作文。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人间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大自然的花开花落阴晴雨雪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繁杂而又美好的大千世界无不是引导学生充实生活、激发习作需要的契机,而教师的助推将会为这份美好留下学生们语言的相片,温馨的回忆。“写”就是把思想、感情、思考、事件记录在纸上。“作”就是使这种记录有恰当的体裁、形式、文采,“写”就是求真,“作”是在真的基础上求美,使所写的东西具有感染力、说服力。叶圣陶曾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其实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工作。写封信、打个报告、写个总结诸如此类,不是各行各业得人记录要做好的事吗?作文与生活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看田间绿草,听林中小鸟啾啾,写封信,写张假条等都表明作文需要生活,生活需要作文。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人间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大自然的花开花落阴晴雨雪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写教师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重视生活经验积累,将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近日,青岛周边部分地区出现水果滞销情况,牵动着岛城热心市民的心。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回忆当时的情景,我不由得又想起学生一只只举起的小手、琅琅的书声、开心的笑脸“风过无痕叶纷飞”,一节课的收获不就在无痕之中延续着吗?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执教者,学生也不再是被牵着鼻子走的小绵羊,师生在无所羁绊、轻松自然的状态中一起前行、不断领悟、共同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管理体系认证基础考试真题(含答案)
- 摇臂拍摄基础知识培训
-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摄影图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热工检测技术试题及答案
- 300万平方米纸质包装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备案
- 2025餐饮劳动的合同范本
- 2025高级工程师标准劳动合同
- 摄制部基础知识培训总结
- 2025年探讨无证房屋的租赁合同效力
- 冠心病的防治指南
- 临建工程施工合同范本(2025版)
- G2电站锅炉司炉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架桥机架梁施工技术交底
- 科研协作管理办法
- 屠宰加工人员职业技能模拟试卷含答案
- 多胎减胎患者护理指南
- 精益管理课件
- 梅毒患者护理措施
- 幼儿思维培训课件
- 数字经济产业组织-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