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湿地生态补偿法制分析结论及参考文献.docx_第1页
国内湿地生态补偿法制分析结论及参考文献.docx_第2页
国内湿地生态补偿法制分析结论及参考文献.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湿地生态补偿法制分析结论及参考文献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湿地生态补偿体制探究【引言】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研究引言【第一章】湿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概述【第二章】湿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评价【第四章】主要发达国家湿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第五章】构建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结论/参考文献】国内湿地生态补偿法制分析结论及参考文献 结 论 构建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首先需要将湿地的权属从土地和水体等资源权属中独立出来,这是保障湿地整体性的需要。为契合湿地在实践中的权属结构,湿地的权属主体应当为国家或集体。湿地的集体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主要是开发利用取得,如开发利用荒地、滩涂等。在其他情况下,湿地的权属应当归国家。 这种安排与宪法、物权法也不存在抵触。相应地就湿地的管理权进行重新分配,集中湿地的管理权,与湿地的主要资源赋存形态接近的自然资源的管理部门,如林业、农业、水利部门应当承担湿地的主要管理权,推行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实现方式上,在制定我国湿地保护条例时,应当对湿地的权属与管理职权进行明确规定。 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的受益者负担原则应当作为生态补偿条例的法定原则。有限的自治作为市场补偿制度的指导原则,对作为载体的环境合同从订立、履行到解释均提出合理限制。交易对价的公平标准也应从主观等价标准逐步向客观等价标准过渡。通过立法手段强化环境合同的公共性和整体性特点,在尽量保证环境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由的情况下,避免合同双方当事人任意处分公共利益。作为我国当前主要生态补偿方式的政府补偿,需要公开透明和公众参与来协调行政自由裁量引发的问题,既让国家充分了解相关主体的诉求,又有利于公众提高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文从补偿主体、受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范围和补偿方式五个方面考虑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这一基本制度框架应该作为湿地保护条例中湿地生态补偿的专门内容予以规定。我国湿地类型多样,各地湿地的受保护和待修复程度不同,湿地之上的利益关系也复杂多样,因此在国家立法层面确定制度框架,给地方立法留下自主空间十分必要。对于湿地市场补偿尚不成熟的问题,应当充分发挥国家在政府购买中的作用,通过制度试点累积经验,探索生态系统服务核算机制,由政府补偿渐进过渡为市场补偿,实现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长效性。 环境合同责任、环境违约责任与环境行政责任是针对湿地生态补偿的主要责任制度。湿地的整体性让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紧张关系十分突出,这也是湿地政府补偿和湿地市场补偿责任构建的难点所在。寻求适合湿地生态补偿的责任认定机制与责任承担方式,是本论题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1. 美彼得S.温茨着:环境正义论,朱丹琼、宋玉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2. 美彼得S.温茨着:现代环境伦理,朱丹琼、宋玉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3. 美丹尼尔H.科尔:污染与财产权环境保护的所有权制度比较研究,严厚福、王社坤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4. 美约翰罗尔斯着: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年版。5. 美E博登海默着: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6. 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7. 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8. 王泽鉴:民法总则,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9. 徐国栋:优士丁尼法学阶梯评注,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10. 苏永钦:寻找新民法,北京大学法律出版社 2011 年版。11. 崔建远主编: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 2012 年版。12. 朱庆育:民法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13. 吕忠梅:沟通与协调之途论公民环境权的民法保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14. 胡静:环境法的正当性与制度选择,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 年版。15. 侯佳儒: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对话,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 年版。16. 柯坚:环境法的生态实践理性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年版。17. 张梓太:自然资源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18. 曹明德:生态法新探,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19. 曹明德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20. 关保英:自然资源行政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21. 汪劲: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22. 王树义:环境法基本理论研究,科学出版社 2012 年版。23. 国家林业局等: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年版。24. 朱建国,王曦等编着:中国湿地保护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25. 谷德近:多边环境协定的资金机制,法律出版社 2008 年版。26. 张蕾,夏郁芳等编着:中国湿地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年版。27. 蒋姮: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 2012 年版。28. 秦玉才,汪劲主编:中国生态补偿立法路在前方,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版。29. 樊清华:海南湿地生态立法保护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30. 梅宏:滨海湿地保护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3 年版。31. 刘桂环,陆军等主编:中国生态补偿政策概览,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3 年版。 二、学位论文类 1. 亢颖:中国湿地资源立法问题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大学,2004 年。2. 陈蓉:湿地保护的国际立法与中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3. 李静:中国湿地保护立法研究:以生态系统管理为视角,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4. 高峰:我国湿地保护法律制度研究,黑龙江大学,2010 年。5. 孙永侠: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浙江农林大学,2013 年。6. 刘公云:论美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对我国的启示,山东师范大学,2014 年。 三、学术论文类 1. 贾忠华等:对湿地定义和湿地水文特征的探讨,水土保持学报2001 年第6 期。2. 曹明德:对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法学2004年第3 期。3. 熊鹰,王克林等: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地理学报2004年第 5 期。4. 谢屹,温亚利:我国湿地保护中的利益冲突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5. 赵绘宇,汤臣栋:国外湿地立法之体例、宗旨与管理体制研究,林业经济2006年第11期。6. 赵建林: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环境管理2007 年第 1 辑。7. 李国强:澳大利亚湿地管理与保护体制,环境保护2007 年第 13 期。8. 李鸿敏:日本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经验与启示,生态经济2008 年第 2 期。9. 张立:美国补偿湿地及湿地补偿银行的机制与现状,湿地科学与管理2008年第 4 期。10. 王凤远: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简论,2010 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11. 杨莉菲,郝春旭等:世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与模式,世界林业研究2010 年第 3 期。12. 郝春旭,杨莉菲,温亚利:基于典型案例研究的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模式探析,林业经济问题2010 年第 3 期。13. 曹明德:对建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再思考,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 年第 5 期。14. 陈晓勤:生态补偿基本理论问题探究行政法学视角,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 年第 5 期。15. 易军:民法公平原则新诠,法学家2012 年第 4 期。16. 王媛,张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