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产养殖中如何科学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docx_第1页
浅谈水产养殖中如何科学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docx_第2页
浅谈水产养殖中如何科学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水产养殖中如何科学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浅谈水产养殖中如何科学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近年来,药物残留问题成为了食品安全中较为突出的污染源,水产品也不例外。目前,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有了大幅度提升,水产品的活体以及各类品种在地区之间的相互流动也变得更加密切,使得水产动物疾病的传播速度日益加快。因此,唯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选用药物,才能有效确保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若用药不当,不仅不能保证水产食品的安全,还可能导致水产动物疾病的加剧。为此,本本文由收集整理文就水产养殖中抗菌药物的选择、抗菌药物的科学使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1.水产养殖抗菌药物种类 1.1氯霉素类 包括氯霉素和甲砜霉素。氯霉素对革兰阳性、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后者的作用较强。在渔业中主要用于治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由于氯霉素具有杀菌强,效果好等特点,所以在水产养殖中应用非常广泛。甲砜霉素主要用于弧菌病和狮鱼的类结节症的防治。但是由于氯霉素类抗生素有严重副作用,已被禁止使用。 1.2 磺胺类 磺胺类药物是应用最早的一类人工合成抗菌药物,主要包括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磺胺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氧嗪等。磺胺类药物属于广谱抗菌药,血液中最低有效浓度为0.05mg/mL。具有抗菌谱广、疗效强、方便安全等优点,对水产养殖中的细菌性竖鱼鳞病、弧菌病、肠炎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总结大全 1.3 四环素类 主要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去甲金霉素(我国已经不生产)等。四环素类药物是一种碱性的广谱抗生素,是快速抑菌剂,在高浓度具有杀菌作用,抗菌谱广,价格便宜,用于治疗鱼类弧菌病、对虾瞎眼病、对虾菌血症以及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等。 1.4 硝基呋喃类 主要包括呋喃西林,呋喃唑酮,呋喃妥因等。由于呋喃唑酮除了防治疾病,还有促进鱼类生 长发育的作用,在水产品体内代谢很快,所以呋喃唑酮在育苗和养殖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呋喃唑酮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已被禁止使用。 1.5 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药物已经在我国人医和兽医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对水产品的细菌病具有巨大的潜在的应用价值。被认为是理想的抗菌药物。喹诺酮类药物按发明的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分为三代。第一代:系指60年代开发的,抗菌谱较窄、抗菌作用弱,主要包括萘啶酸、吡咯酸、恶喹酸等;第二:系70年代开发,抗菌谱有所扩大,抗菌作用有所增强,主要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新恶酸、噻喹酸、吡哌酸等;第三代:即氟喹诺酮类药物,效果要远远高于第一代和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 2.选择抗菌鱼药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2.1 有效性的问题 水生动物服用抗菌素药物后,机体会出现相应的改变,如病情好转,说明药物有效;病情无变化,说明药物疗效欠佳或者无效;病情恶化,说明用药不当或者失误;若出现新的病变,则有可能是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因此,使用抗菌药物一定要考虑药物的治疗效果。判断鱼药有无效果,一般以药饵投喂后一周内停止死亡或只有少数鱼死亡的为疗效显著;超过一周停止死亡或死亡数明显减少作为疗效缓慢或好转;施药后死鱼数不减少甚至病情加重的作为无效。同时还要考虑摄食率、增重率、饲料效率等方面。在选择抗菌素类药物防治鱼类细菌性疾病时,应该采用在现场分离到的致病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一般采用药敏纸片法和两倍稀释法。测定从患病水生动物中分离病原菌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是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 2.2 安全性问题 养殖户为了追求水产品的产量,防止鱼病发生,往往采用高密度养殖并大量使用各种渔药、饲料添加剂、激素等。特别是大部分养殖户为非规模化小型养殖户,不按国家、省级标准要求和规定使用渔药,不遵守渔药休药期规定,主要表现在盲目加大药量或长期低剂量使用抗菌素,造成药物残留,甚至是使用禁用药物,从而造成水产品药残超标问题,影响水产品的食用安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各种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养殖者在选择抗菌药物防治鱼病时既要考虑防治效果,也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一些鱼药虽然对治疗疾病非常有效,但因其毒副作用或具有潜在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毒性而被禁止使用,如孔雀石绿、硝基呋喃、氯毒素、五氯酚钠、喹乙醇等药物长期以来在水产养殖鱼病防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这些药物对鱼类和人类的危害和毒害作用,农业部2002年发布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牧发20021号),禁止以上药物等19类兽药及其化合物在食品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对于允许使用的药物,应该严格遵守药物休药期,对不同的水生动物各种药物都有不同的休药期。休药期内,渔药通过代谢和排泄,在水生动物体内的残留可降低至最高残留限量以下,因而在食用前可基本保证其安全。但目前水产养殖的休药期意识还比较薄弱,养殖者和经营者为了掩饰水产品患病时的症状,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上市前使用药物;或将休药期尚未结束的水产动物起捕上市。 3.科学合理使用抗菌素 3.1 抗菌素药物使用的基本要求 (1)对经临床和实验室确诊患病的鱼类,应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针对适用疾病进行对症治疗。 (2)所用的药物应具有产品批准文号;所用进口药物应具有进口兽药许可证;所用兽药的标签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4号规定。 (3)药物使用应遵循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以及NY5071相关规定执行。 (4)原料药不得直接加入饲料中使用,应制成预混剂后添加到饲料中。 (5)使用药物时应填写水产养殖用药记录表,并保存至该批水产品全部售出后二年以上。 3.2 适宜的药物剂量 药物的剂量可以同时决定药物对宿主和病原体作用的强度,换句话说,药物的剂量是要保障宿主安全、健康,并抑制和消灭病原体。在一定范围内剂量愈大,药物的浓度愈高,作用愈强;反之,作用愈小。通常,药物的剂量分为最小有效量、常用量、极量、中毒量。剂量的选择范围一般是在最小有效量以上、极量以下的药量称之为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不能发挥充分疗效,容易延误病情,而极量则往往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宿主的安全。抗菌素类药物一般以口服形式给药,给药剂量应根据养殖水体中吃食鱼的体重而确定,药物通常是混在饲料中给患病鱼类,所以要根据摄食鱼类的摄食率来计算饲料中应添加的药量。 3.3 科学的用药时间和次数 抗菌素药物用药的疗程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给药的间隔时间,即一种养殖生物经确诊疾病后,每日用药一次或每日用药两次或更多,或隔日用药一次;二是总共应当用药多少次和多少天。用药的间隔时间和疗程是根据具体药物的半衰期(T1/2)、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和排出的过程即药代动力学以及药物在机体内对病原体的作用力确定的。养殖者和技术人员必须按照药物使用的说明,严格掌握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切勿随意增减。用药时间则应根据具体的药物、养殖的种类、疾病的类型等综合考虑。如日本对虾患细菌性弧菌病,则应在傍晚或夜间投喂抗菌素药饵,因为日本对虾白天潜伏泥沙而晚上有外出并摄食的习性,因此在夜间投喂药饵对该病的防治更为有效。口服抗菌素药一般57d为一个疗程,每d1-2次。 开题报告 3.4 严格遵守休药期 抗菌药物进入鱼体后大部分经过转化排出体外,但仍有少量在动物体内转化不完全或排泄不充分而在动物体内残留,即所谓的药物残留。认真执行休药期制度是消除药残超标、保障水产品安全的基本方法。各种药物的休药期根据药物进入动物体内吸收、分布、转化、排泄、消除过程的快慢而定。同一种药物的用法不同,休药期的长短也不同,与动物的种属、水温、用药量等有很大关系,而我国渔药研究水平还比较滞后,有关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中渔药的使用方法规定的休药期只是对部分渔药和使用方法和休药期进行了规定,许多抗菌素药物的休药期还待定。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