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的风云人物.doc_第1页
汽车行业的风云人物.doc_第2页
汽车行业的风云人物.doc_第3页
汽车行业的风云人物.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行业的风云人物奥古斯特霍希(Auguse Horch),31岁时辞去了在卡尔本茨开设的奔驰公司担任生产负责人之职,迈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在莱茵河畔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制造公司-奥古斯特霍希公司。十九世纪末的汽车,就像二十世纪末的网格一样如日中天。在德国,沿着奥托、戴姆勒、本茨、狄塞尔等先驱者开创的道路,无数年轻人满怀雄心和热情地投入一个全新的属于发动机和汽车的新纪元。霍希就是其中一员。1899年,成了奥迪元年。奥古斯特霍希简介德国汽车工业重要先驱者之一,奥迪之父。1909年离开霍希公司,奥迪从此诞生。1910年4月,当霍希得知自己的公司必须改名时,不禁懊恼之极。急忙到他的铁杆追随者菲肯彻尔家中与自己的人马开会商量起名。由于霍希公司先下手为强地注册了一大堆与霍希(Horch)相近或相似的名字,他们讨论了半天仍没有找到能用的名字。这时一直在角落写拉丁文作业的菲肯彻尔正在上学的儿子突然喊出来爸爸,Audi!为什么不叫霍希奥迪呢?在座诸人立时茅塞顿开。原来,霍希(Horch)德文本身的意思是听,而拉丁文的听则念作奥迪(Audi).实际意思是一样的,但奥迪更响亮更干脆。鼎鼎大名的奥迪居然出自一个孩子之口,也算是件逸事了。从此,霍希公司和奥迪公司各自走上了自己的路,直到1932年合并。虽然霍希把公司设在了科隆但他始终希望能回到他曾求学过的萨克森,因为那里才是当时德国工商业最活跃的地方。1902年,他终于把霍希公司迁移到了萨克森。1904年最终落脚茨维考市。这里是音乐家舒曼的故乡,由于丰富的褐煤矿藏,在世纪之初发展成新兴的工业城。很快霍希就用产品和发明展现出他的天才,树立了霍希作为汽车品牌的知名度。霍希公司相继推出了装备2缸和4缸发动机的新车,霍希本人发明了整铸缸体,并在若干汽车比赛车中亲自上阵夺得锦标。但平地起风云,1909年6月一次发动机试验的失败,导致了霍希和霍希公司其他投资者的激烈争吵,生性桀骜的霍希一怒之下离开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司。不到一个月,又一家奥吉斯特霍希汽车公司居然在原业的奥古斯特霍希汽车公司马路对面开张了。这当然是霍希本人另起的炉灶。两家同名公司很快对峙公堂,互告对方侵权。尽管那时没有无形资产这个名词,但双方都明白,霍希作为牌子是值钱的。大半年官司打下来,霍希本人居然败诉。奥迪成立之初风头很盛曾经连续3年获得当时世界上水平最高力汽车赛-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国际拉力汽车赛的总冠军,其中尤以霍希本人亲自驾驶参赛的C型车著名。奥迪D型车则从一战时斯开始,就被指定为萨克森王国的政府用车,而其日产量到一战爆发前也赶上了竞争对手霍希公司。1921年,由霍希技术上的接班人、总设计师朗格设计的奥迪K型车是世界上第一辆方向盘和操作系统左置的轿车。1923年奥迪又推出了德国第一辆装备6缸发动机的轿车。1927年奥迪的R型车执政官是德国当时技术最先进的豪华轿车。霍希公司则在霍希本人离开后,由塞德尔和保罗曼共同接替霍希的空缺。他们倒不愧与霍希师徒一场,基本继承了霍希本人的设计思想,将霍希牌汽车定位在马力强劲,质量优异,装饰豪华的形象上。霍希33型属于这种实践最早的成果。德国的第一辆卡车也是霍希公司制造的。一战以后,霍希公司在制造和检测技术上的优势,逐渐确立了霍希品牌在豪华车市场上的牢固地位。而杰出汽车工程师保罗戴姆勒在20年代初的到来,更使霍希汽车如虎添翼。他不仅设计出8缸和12缸发动机,而且开风气之先,聘请柏林艺术学院的伯姆教授和哈丹克教授专门设计车身。奥古斯特霍希 - 奥迪公司奥迪这个名字可以追朔到19世纪晚期,奥迪创立于1910年。霍希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机械制造业,集理论、实践、经验于一身。后来,霍尔希终于实现了自己设计汽车的心愿。用他以前所办公司的拉丁文名称Audi为新公司命名。从1932年起,奥迪开始采用四环徽标,它象征着奥迪与小奇迹(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在克姆尼茨理(这些公司曾经是自行车、摩托车及小客车的生产厂家,每一环都是其中一个公司的象征。)合并为汽车联盟公司。奥迪汽车公司现为大众汽车公司的子公司,总部设在德国的英戈尔施塔特,年产轿车45万辆左右。主要产品有A3系列、A4系列、A6系列、A8系列和敞篷车及运动车等系列。奥迪1969年进入美国市场,也是中国引进的第一种高档轿车,最知名的产品quattro四轮驱动轿车,大约85%quattro汽车是在美国销售。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生产的奥迪(Audi)轿车标志是4个连环圆圈,它是其前身汽车联合公司于1932年成立时即使用的统一车标。 4个圆环表示当初是由霍赫、奥迪、小奇迹(DKW)和旺德诺4家公司合并而成的。每一环都是其中一个公司的象征。半径相等的四个紧扣圆环,象征公司成员平等、互利、协作的亲密关系和奋发向上的敬业精神。本田宗一郎( 1906年11月17日-1991年8月5日),出生于日本静冈县磐田郡光明村(后改为天龙市,现为滨松市天龙地区)。本田宗一郎与索尼公司的井深大作为日本战后技术型企业家而享誉全球。人物生平草根学徒本田宗一郎于1906年11月17日出生在日本静冈县的一个穷苦家庭,他自幼便对机械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偏好。高小毕业后,16岁的他不顾父亲坚决反对,毅然来到东京一家汽车修理厂当学徒。6年学徒生涯结束后,他回到家乡在滨松市开设了一家汽车修理厂-“技术商会滨松支店”。由于他技艺高超,待人诚恳,生意非常兴隆。然而,目光远大的他在修车店生意十分兴旺的时刻毅然关闭了自己的修理厂,因为他觉得修理汽车不会有太大出息,自己应该从事更富创造性的制造业。第一次创业1934年,宗一郎创建了“东海精机公司”,虽然初出茅庐,但在他的用心经营下,公司总算生存了下来。“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经济上同样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本田公司处境艰难,加之在此以前丰田公司已持“东海”较多股份,个性较强的宗一郎不甘受制于人,于是,他在1945年将自己拥有的股份以45万日元价格转让给丰田,自己彻底撤出了“东海精机公司”。第二次创业1946年10月,宗一郎在滨松设立了“本田技术研究所”,主要生产纺织机械,这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当时,战争刚刚结束,各种物品十分匮乏,城镇居民只能依靠明显不够的定量粮食生活,许多家庭不得不到黑市甚至农村支购高价粮食。由于交通不够发达,频繁流动的人口使汽车、火车等各种交通工具均超员运行,而日本崎岖不平的山路又使骑自行车收粮十分费力。本田宗一郎看到这一点后,马上想到了陆军在战争期间留下的许多无线电通讯机,它们不正是可以安装到自行车上去的动力机吗?于是,他以低价购到一批通讯机,拆下其上的小汽油机,并用水壶作油箱,改制成一架小汽油机后安装到自行车上,做成一种新型的“机器脚踏车”。由于产品适销对路,马上成为抢手货。1947年,当旧通讯机用尽以后,本田宗一郎又亲自动手研制了50毫升双缸“A型自行车马达”,这就是最早的“本田摩托发动机”也是本田A型摩托批量生产的开始。他的成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许多人都在仿制本田式的“机器脚踏车”。为在摩托车领域站稳脚跟,本田宗一郎决定生产真正意义上的摩托车。1948年9月,他正式组建了“本田技术研究工业总公司”并自任社长,从此揭开了本田大发展的序幕。雪铁龙创始人。安德烈雪铁龙(A.Citroen)在法国巴黎出生。原籍荷兰,父亲是个从事珠宝生意的商人,母亲是波兰人。1912年,安德列雪铁龙开始用人字形齿轮作为雪铁龙公司产品的商标。后来,雪铁龙曾组织过横穿非洲大陆和横越亚洲大陆的两次旅行,使雪铁龙汽车名声大振。在灾难中成长1878年2月5日,安德烈雪铁龙在法国巴黎出生。原籍荷兰,父亲是个从事珠宝生意的商人,母亲是波兰人,家境富裕,家里有5个孩子,雪铁龙是最小的一个。他从小酷爱科学,沉溺于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但这一切在雪铁龙6岁的时候结束了,父亲在外面做生意时,上当受骗,不仅所有的投资都血本无归,家里原有的积蓄也化为乌有了。父亲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自杀了。母亲不堪忍受这种打击,本来就多病的身子更虚弱了,不久就去世了。一瞬间,家破人亡。依靠亲戚的救济,雪铁龙艰难地生活了下来,还考进了著名学府巴黎高等综合工科学院,他之所以选择工科,是想掌握一门可靠的技术,作为自己以后求职时的资本,潜意识里,他对商科充满了怀疑和不信,因为父亲就是因为经商失败而死去的。那时,他对科技充满了崇拜和信任,他认定科技进步一定会给人类带来幸福,而他的理想就是将来当一名工程师。 1900年,大学毕业的雪铁龙去波兰外婆家探亲度假,在旅途中,他偶然注意到一个装置上按“人”字形拼成的齿轮,这个小发现给了他灵感,从外婆家回来后,雪铁龙发明了人字形齿轮传动系统,即以双人字造型更简便地对传动装置进行切削的工艺,它比以传统造型进行切割的方法声音更轻、更省力。为此他获得专利。1905年,雪铁龙建立了一个自己的小公司,专门生产自己的专利产品,因为人字型齿轮的平稳和效率,很快开始销往整个欧洲,但雪铁龙对此并不满足,他总觉得光生产齿轮是不够的,还应该继续向前进。 1908年,摩尔斯兄弟开办的电路电子信号设备厂濒临破产,雪铁龙决定接手这家企业。为了找出企业的弊端,他来到公司基层视察,凭借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和决断力,他意识到公司最主要的障碍来自于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于是雪铁龙大刀阔斧地改变了旧有的经营方式,使公司的经营状况大有好转。1912年对于雪铁龙而言,是关键的一年,他来到了美国,参观了亨利福特的汽车厂,这次参观给了他极大的震动,他明白了在齿轮之后,自己应该做什么,那就是生产汽车。他十分欣赏福特的大批量流水线生产方式,把它第一次引入了法国,在自己的工厂里进行试验。1913年,他把自己的公司定名为“雪铁龙齿轮工厂”,专门从事齿轮传动机的生产,同时开始生产汽车。他以齿轮上的齿形形状为象征,建立了工厂标志,并以此作为产品的商标。直到今天,人们只要看到这个标志,就会立刻联想到雪铁龙汽车公司。当时的“雪铁龙齿轮工厂”规模并不是很大,只雇佣了1名绘图员和10名工人,雪铁龙本人任厂长,同时身兼行政管理主任、技术员和推销员。齿轮的生意已经声名在外了,不用担忧,让雪铁龙发愁的是汽车生产,他进行了几次尝试,但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失败了。正当他想继续干下去的时候,“一战”爆发了,他的汽车试验不得不停止下来。汽车与军火的第一桶金“一战”期间,36岁的安德烈雪铁龙应征入伍,他被任命为炮兵少尉,具体负责重组军队的邮政业务。当时,前线军官、士兵与后方家乡亲人的联络方式主要是书信邮件。战争中,“家书抵万金”,在前线与后方之间建立起一条既快捷又准确的邮递线路,既能提高部队士兵的士气,也能安慰后方情绪,当长官为此事发愁的时候,已经有许多管理经验的雪铁龙灵机一动,提出了一个建议:在邮政上分设一定范围的邮政区并采用有色信封,这样以便与各邮区一一对应,从而更加方便、快捷,使军队的邮政工作大为改观。 初战告捷,雪铁龙又在寻觅新的机会。在别人看来,战争从来不意味着好事,但在雪铁龙看来,其中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和商机。当时,在前线,法军出现了炮弹短缺的局面。雪铁龙提出要建造一座日产2万发炮弹的工厂,这个建议很快获得了批准。做事果断的雪铁龙只用了40多天时间就在巴黎著名的塞纳河畔建起了一座军火厂厂房。在这里,他的组织管理才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发挥。因为战时缺人,他不顾别人的反对,开始雇佣妇女干活,事实证明,女子并不输于男子,从开始试生产到正式生产的短短几个月中,炮弹日产量就由1万发上升到了5.5万发。 等到战争结束时,由于军火生意的成功,雪铁龙已经小有资本了,这使得他可以在之后的时间里专心生产汽车。他向众人夸下海口:“以后要每天生产100辆汽车!”要做法国的“福特”,但几乎没有一个人相信他,大家认为这个人简直是疯了。 但雪铁龙是认真的,他知道自己的经验不足,就高薪聘请了一位汽车高级工程师,同时因为战后人们的购买力还很低下,专门走“低价”路线。1919年5月28日,A型汽车诞生了,该型车发动机功率为13.2千瓦,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