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docx_第1页
情感教育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docx_第2页
情感教育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感教育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的论文 一、情感教育时代的要求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从情感这一角度看,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动机、内驱力和情绪是引起掌握认知行为的因素”,并把“情感的前提特征”作为影响学业成绩的三个教学变量之一,这个变量对达成度的影响占25%。布鲁姆在著名的三个变量教学模式中之所以重视“情感的前提特征”对教学效果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因为“情感的前提特征是认知的前提能力”得以发挥的重要动力条件。 所谓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学生在学习时,对其学习内容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种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学习顺利时,会感到满意和欢乐;学习失败时,会感到沮丧和痛苦;遇到新奇的问题和方法,会感到惊讶和欣喜;对单调重复的内容和作业,会感到厌烦和无趣。这些因学习而产生的种种态度和内心体验,就是学习情感。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 中小学中,原本不乏对数学恐惧、畏难、少兴趣的学生,这些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又常受到这样那样的挫伤,真是雪上加霜。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就提醒我们:数学的学习活动要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教师尤其应懂得创造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艺术。 二、情感教育原理指导教学的主要方法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而不是做传声筒。 1.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数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所以密切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不少数学的学困生常有一种自卑心理。他们往往因数学学习差而羞愧于见数学老师,更不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久而久之,问题愈聚愈多,学习就愈来愈困难。因而,教师在平时要多主动地接近他们,向他们提问,找机会与他们交谈,和他们交朋友,以博得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力量。只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案例1 在我授完七年级(上)第一章第2节“展开与折叠”后,一位平时不爱问问题的女学生问我:“老师,你讲的“展开与折叠”这一节内容我不太明白,尤其是正方体展开后的平面图形的一些规律我还是搞不清楚。”我便坐下来耐心地给她重新讲解,并用制作成的正方体的模型让她动手操作,最后她懂了,也乐了,如同是第一次获得了大胜利。我表扬她勤学好问,鼓励她以后有问题要及时问,后来她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这表明教师的理解所产生的情感效应起到了唤醒学生学习欲望的作用。 2.建立课堂的“情绪场”,创造良好氛围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学生情感情绪的产生,因此,教师的情绪、情感如何对整个课堂气氛影响很大。 德国一位心理学教授曾专门研究情绪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后,对比不同情绪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功课上的表现。结果表明,情绪高涨、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的学生,比之情绪低落、忧郁的学生效率要高出20%左右,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在情绪快乐轻松的情况下,大脑处于积极的接收和运转状态,可以吸收较多的信息,而且脑筋转得快,联想丰富。而在情绪低落的时侯,学生常常是心扉紧闭,反应呆板僵化。 教师要以热烈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从事课堂教学,亲切和萬地与学生交流。同时要把数学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教师授课要进入角色,要有深刻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学会把握教学情感的表现艺术。教师在备读中,除备教材和备学生外,还要备情感。把对教育事业、对数学学科、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和对数学教材感情色彩的内化提炼揉合在一起,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感情激流,从而荡漾起教学情感的层层涟漪。教师上课时就要丢开一切忧愁和烦恼,要像艺术家一样善于进人角色。教学中要善于通过语言、表情、手势及情境创设表达自己的情感,用积极的教学情感、精湛的教学艺术去诱发、强化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的情感体验。这样教师的教学能时时打动学生的心扉,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学生的情绪就会向教师开放,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密切的情感联系,产生情感的融合。 案例2 针对部分学生对平几学习的畏难情绪,在上平几的起始课时,作了如下设计。先提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自行车的轮子不是圆的,而是鸡蛋形的,骑了那样的自行车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学生不仅发出了笑声,还伴以颠簸的动作。是啊!哪家工厂会生产轮子是鸡蛋形的自行车!我进而说明自行车的轮子有大有小,各人应根据自己实趺创新的需要选购轮子“大小”不同的自行车。自行车的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也应合理设计和装配,轮子与轮子之间的“位置关系”与生产及旧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从一辆自行车上了解和体会到,人们在实践中需要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我还在折纸、用火柴棒拼图搭图的游戏中,让学生了解几何概念,接受儿何事实,渗透变换思想。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情感表现,使学生与学科内容之间的情感也畅通无阻,学生全然没有了几何入门难、起始课抽象的感觉,激发起的是学生对几何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情感。 4.利用成功,升华学生渴望数学学习的情感 心理学认为,表扬是引导学生行为习惯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在课堂中,我们经常恰当地使用“好极了”、“你怎么想到的”等赞誉之词,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在作业批改时,针对学生学习态度、个性特点、作业情况等给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语,则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干劲;指导学习方法,沟通师生的感情,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如“你有敏锐的观察力,解题思路不同凡响!”“你这种解法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好解法!”又如,我们也常给肯学习但成绩尚不够理想的学生写下这样的评语:“只要你保持目前的学习势头,你定会不断获得进步!”“失去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再进取成功的喜悦往往会带来一种无穷无尽的力量。教师的一两次鼓励可能会成为中差生转化的起点,成为他们急起直追的动力。 总之,在教学中,一要寓教于乐,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能力加工状况,而且还要关心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情感状况。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努力使学生在快乐、感兴趣中接受所学内容;二要以情施教,教师应自觉地在传授数学知识、技能以及数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