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__孔子教案.docx_第1页
高中历史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__孔子教案.docx_第2页
高中历史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__孔子教案.docx_第3页
高中历史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__孔子教案.docx_第4页
高中历史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__孔子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2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重点:掌握孔子的主要思想。2难点:对孔子思想的评价。教材整理1孔子其人1青年时期(1)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2)30岁时已精通六艺,35岁时收徒授课,首创私学。2在鲁从政(1)管理内政,任中都宰,后为大司寇,执掌治安、司法事务。(2)夹谷之会收回被齐国强占的土地,为鲁国赢得了外交胜利。(3)出任代理宰相职务,这是其政治生涯的顶峰。3周游列国(1)原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2)目的: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政治主张。(3)结果:主张未被采纳。4献身文教68岁回到鲁国,放弃为官,专心从教,整理古典文献,其言论辑录在论语一书中。5因病逝世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深化拓展】孔子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原因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思想,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教材整理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地位西周以来随着私人讲学风气的发展,春秋晚期,孔子创办私学,创立儒家学派。2儒学主张(1)礼:即周礼,主张尊尊、亲亲、贵贱有序,还提出“正名”思想以规范人的行为。(2)仁:首先是“爱人”,其次是行“忠恕”之道。(3)中庸:认为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教材整理3孔子的历史影响1教育(1)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促使文化教育下移,“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2政治(1)要求施行仁政和“举贤人”,并提出“内圣外王”的理想贤人标准。(2)其人才主张成为中国古代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3思想(1)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2)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深化拓展】关于孔子思想的世界影响孔子的思想在古代就传播到国外,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儒家学说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18世纪后,儒学传到欧洲,对欧洲思想家产生了一定影响。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针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孔子希望恢复社会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复礼”,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复社会秩序。2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探究点评价孔子史 料解 读史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论孔子思想史料指出了孔子的伟大贡献及其局限性。关键词:“保守”“落后”“卓越”。史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史料指出了孔子的核心主张及其阶级局限。关键词:“爱人”“仁民”“怯懦”。【史料应用】(1)两则史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提示】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提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2)史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提示】相同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不同结论:史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史料二中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3)综合上述史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提示】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史论拓展】客观地评价孔子(1)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礼”、“中庸”、“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重要思想;他开私人办学的先河,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六经”。(2)孔子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政治上: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政治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发展。文化上: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有利于个人修齐治平的修养的营建。在教育方面: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基础,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对世界汉朝以后:对亚洲,传播先进文化,影响了他们的政治、文化、伦理、风俗习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学者将这一历史现象称之为“孔子文化圈”或“儒教文化圈”。明清后:对西方,为欧洲思想家所借鉴。当今:世界不少学者依然推崇儒学。(3)孔子思想的局限性孔子维护周礼,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体现了孔子思想中保守的一面。(2015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材料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规范解答】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具备忠信、孝悌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提炼概括;第二小问结合孔子在政治方面的思想主张回答。【答案】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政治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1在短暂的从政生涯结束以后,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却没被接纳。这主要是由于()A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的政治影响力B儒家思想不适应各诸侯国的需要C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诸侯国无所适从D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无力【解析】各诸侯国之所以未采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并非儒家思想本身的局限,关键是春秋各国连年战争,而孔子的思想不适应当时的争霸需要。【答案】B2“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这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文庙大成殿的一副对联,与该对联相关的历史人物的主张是()A“制天命而用之”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人者,仁也,亲亲为大”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解析】“六艺”是指孔子编订的“六经”,“杏坛”传说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故与该对联相关的历史人物是孔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符合题意。【答案】C3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A知之为知之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罔 D因材施教【解析】解题注意关键信息“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而“有教无类”是指不论身份高贵与低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答案】B4有西方学者认为“孔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孔子思想不仅是法国大革命的动因,更成为西方“平等、仁慈、博爱”观念的源泉。下列孔子思想中,为西方思想家赞同的是()“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忠恕”之道A BC D【解析】孔子的“仁者,爱人”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忠恕”之道是其进一步的发挥;“为政以德”能够劝诫统治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克己复礼”强调的是长幼尊卑的秩序,不会为倡导民主平等的西方思想家所赞同。【答案】A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儒家学者之重视教育是有目共睹的,私塾、书院乃至老师弟子的直接传授形式,是儒者实行教育的主要手段。而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本来就是一个大教育家,自孔子始教育就不再是少数贵族阶级的特权,而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1)根据图一,分析孔子周游列国对孔子及其弟子一行的作用。(2)根据图二和材料二,分析孔子教育思想中值得我们继承的地方。(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被称为“圣人”且受到后人敬仰的原因。【解析】第(1)问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回答,既可以答最直接的作用,如增长见识等,也可以从长远的角度来回答,如为儒学的创立打下基础等。第(2)问要结合现代教育实际来作答,注意要抓住孔子教育思想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