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鱼过滤桶中滤材的选择.doc_第1页
家庭养鱼过滤桶中滤材的选择.doc_第2页
家庭养鱼过滤桶中滤材的选择.doc_第3页
家庭养鱼过滤桶中滤材的选择.doc_第4页
家庭养鱼过滤桶中滤材的选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滤桶中滤材的选择前文提到,过滤桶的作用是物理过滤为主,生化过滤为辅,因此,在滤材的选择上需要根据这个原则进行考虑。 首先,我不反对任何实验性的尝试,其次,本文只是我个人的选择和理解,与任何商业行为无关。我认为,过滤桶中滤材的重要程度依次排列顺序为:细过滤棉(白棉、羊毛垫)、生化棉、活性炭吸氨石等辅助性滤材、玻璃环(优质陶瓷环)。选择理由如下: A)细过滤棉是目前最好的物理过滤材料,而过滤桶在草缸中的主要功能就是物理过滤,因此,无论如何,细过滤棉都应该是过滤桶中的主角。羊毛垫与细过滤棉的差别在于价格和过于细密。所以如果使用羊毛垫的话,应该将其放在过滤系统最后环节,只用来过滤最为细小的颗粒,避免由于阻塞造成过滤系统的效率下降。 B)生化棉兼具物理和生化过滤两种功能,可以将较为大颗的脏物预先排除,避免加重细过滤棉的负担而造成系统效率下降或者过于频繁的清洗,因此,也应该是必备材料。比生化棉更为高档的生化丝也是一样,效果更优,只不过成本上需要考虑一下。 C)辅助性滤材具有特殊功效,需要根据很具体情况考虑使用。其中吸氨石和活性炭是最常用的滤材。吸氨石是兼具辅助和生化过滤功效的产品,可以作为主材使用。 D)陶瓷环在过滤桶中的效率比其在滴流过滤系统中的效率要低的多,主要是滤桶的封闭环境无法最大限度提供丰富的氧气,其丰富的表面积特点也就无从利用(即便有足够的菌床,也没有足够的氧气来维持那么多硝化细菌),并且由于其单一的生化过滤效能,对于容积本来就显不足的过滤桶来说是个极大的浪费。在过滤桶中,陶瓷环实际上只能算是一种“结构性配件”,其主要作用是将水流均匀分散,保证下级滤材的过滤效率。也许有人会说,生化棉也有同样的效能,但是生化棉和陶瓷环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不能“重组”。陶瓷环只需要晃动一下就可改变其结构,使得由于某些较大的脏物造成的局部阻塞被完全消除,而生化棉做不到。生化球、石英球和陶瓷环一样,在过滤桶中实际上并无多大作用。 3、过滤桶中滤材的放置 过滤桶中滤材的放置绝对不是简单的堆砌和组合,必须根据各种滤材的效能和特点加以考量。一个合理的滤材配置方式,可以使过滤桶很长时间不用清洗,并且会发挥最大的过滤效能。 首先,常见的过滤桶主要有两种水流形式,见下图: 形式A:水进入过滤桶之后由上至下经过逐级过滤,再由水泵通过插入桶底的管道将“干净的水”抽出过滤桶。 形式B:水进入过滤桶之后先通过管道进入桶的底层,然后利用水泵的吸力向上“拔水”,逐级经过过滤后达到桶顶的出水口排出。 对于这两种过滤方式,我强烈推荐B。这是一种最为合理的水流走向,符合“长期不清洗”的原则。目前国内大多采用这种水流形式,代表有AT、德彩、海利等等,国外则是依罕等(这是依罕首先采用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大块的污物被第一层滤材过滤后,会由于重力的影响落到桶底,桶底相对来说水流平静,这些污物会在这里逐渐被细菌分解,变成碎屑、NH4NO2,碎屑可以被系过滤棉过滤掉,NO2/NH4则再经过硝化系统的处理,变成无害的NO3。更大的好处是,这些所谓的“污物”在腐烂时会产生丰富的有机酸,有利于稳定水质,从而有益于刚内生物的生存。虽然形式A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与形式B相比其劣势是明显的,主要原因有2: A)新水中很有丰富的氧气,不利于厌氧菌的生存,使得污物的分解效率降低。方式A污物存在桶的上方,受到新水的冲刷,厌氧菌几乎无法生存,方式B的桶底水流相对来说是“死水”,厌氧菌活动旺盛,有利于分解; B)大块的污物落在第一级过滤上,并且会随着水流逐渐落到细过滤棉上,极易堵塞水路,造成水流流量下降,影响过滤系统工作效率,使得使用者不得不经常清洗。而经常清洗的结果就是严重破坏桶内的菌落分布,不利于生化过滤。并且,方式A的清洗必须将所有滤材全部拿出,而方式B通常只需要清洗上部滤材即可。 以AT3338为例,滤材放置的顺序如下图(其它滤桶可根据结构参考): AT3338总共有3个滤材盒,从下至上的滤材设置方法如下: A)第一层,下部铺玻璃环,上盖一层生化棉。这一层的主要作用是:粗过滤大块污物,并使其降落至桶底;利用陶瓷环和生化棉的各向同性,将水流均匀分散开,并减缓水流速度,使得下一级滤材能够充分接触水流。此处可以用吸氨石代替陶瓷环,但是要将生化棉放在底层,避免吸氨石从滤材盒的缝隙中落到桶底,失去作用。 B)第二层,下部铺生化棉,上部铺细过滤棉,细过滤棉要略微压实,大约是市售过滤棉34层。这一层的功能是,首先一层生化棉进一步消除水中大块颗粒,并将水流彻底分散均匀,细过滤棉过滤水中微小颗粒。 C)第三层,下部铺羊毛垫,上部摆放特殊滤材,如果不需要特殊滤材,可摆放细过滤棉、生化棉。细过滤棉不要压紧。次部分利用羊毛垫细密的特性最后过滤掉上级过滤遗漏的更小微粒,并且利用空间摆放特殊滤材,对水质进行处理。如果不需要特殊滤材,则可摆放生化滤材,尽量提高生化过滤效率。如果在此层铺细过滤棉,请一定要 在细过滤棉上层再铺一层生化棉,避免细过滤棉分散后钻入水泵叶轮中,缠绕在叶轮、轴承上,导致过滤桶发生故障。 六、过滤桶性能的扩展 前面提到,过滤桶在生化和物理过滤性能方面都不能算是最优秀的,但是由于水草缸的特点,我们又不得不使用它。因此,我们很多时候为了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来扩展和加强过滤桶的性能。 扩展的方式很多,但是归结起来实际上也就是下面3种:扩展流量、扩充容积、改良滤材,或者是这三种的组合并用。 1、扩展流量扩展流量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采用更大流量的过滤桶和增加过滤桶,这两种方法没有什么特别的介绍,如果你觉得过滤效果不佳,并且滤材搭配也已经到位,那就换个更大的滤桶,或者再加一个滤桶吧。后一种方式通常都被称作滤桶“并联”。也就是增加的滤桶和原来的滤桶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仅仅是共同为一个水体服务而已。 由于UV灯、CO2扩散桶使用的普及,这些设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草缸系统中,它们通常都是和过滤桶串接在一起的,具有相当的水阻,影响过滤桶的工作效率,因此,在采用这些设备后,过滤系统的流量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单纯加大单个过滤桶的流量可能并不可取,过重的负担有可能极大影响过滤桶的使用寿命,因此,并联过滤是个比较合理方法,可以将这些设备分散开,分别接不同的过滤桶,以减小过滤桶的负担。当然,增加过滤桶 对过滤系统效能的提高也是显而易见的。 2、扩展容积 扩展容积实际上就是扩大过滤桶的滤材容量,使得在单位时间内水体经过的滤材面积增加,从而增加系统的过滤效率。增加容积通常有几个办法:前置无源过滤桶、后置无源过滤桶、过滤桶串接。 A)前置无源过滤桶,就是在过滤桶前串接一个无水泵的容器,在该容器中加入粗过滤棉和生化滤材,预先将一些大块的污物滤除。这种过滤桶最适合前面A类型的过滤桶,可以完全避免该类型过滤桶的缺陷。前置过滤桶可以提高生化滤材的数量,从而提高生化过滤效能。 B)后置无源过滤桶,和前置过滤桶一样,只不过是将容器串接到过滤桶的出水口。此时过滤桶主要承担粗过滤和生化过滤功能,后置过滤桶主要承担细过滤和特殊过滤功能。这样做的好处是,过滤桶几乎可以永远不清洗(适当清理水泵还是需要的),避免拆卸过滤桶对过滤桶寿命的影响。 C)A、B两种方法很好,可是不能解决水阻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将两个基本上相同的过滤桶串接起来,利用两个过滤桶水泵的合力来增加过滤系统的功率,从而克服由于滤材增加而造成的水阻。过滤桶串联的另一个好处是,不会增加过滤系统的流量,避免过大的水流对水草的冲击造成不利影响。如果两个滤桶的功率和流量相近,就不会对滤桶寿命产生影响。一般来说,采用同品牌同型号的产品为好。 过滤桶串联,相对于并联,还有个好处,那就是由于滤材分配合理,使得水在细过滤之前的“预处理”更加充分,第一个滤桶和第二个滤桶直接连接的管道、第二滤桶下方的缓冲区,都有利于水中颗粒的沉淀,相对来说,同等的滤材数量下,可以获得更高的过滤效能。 串联过滤,目前在国内外应用非常普遍。有些玩家甚至认为,滤桶只有串联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 3、改良滤材 滤材的改良理应是器材生产厂家的事情,但是了解了后过滤原理后,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滤材的复合使用,比如说特殊滤材的使用等等。这里介绍一些稍微特殊一点的滤材(很多我都没用过,仅仅是道听途说,有待各位确认): 活性炭复合棉:将活性炭和羊毛垫复合,一方面具有吸附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强效细过滤作用银离子玻璃环:据称,银离子具有一定杀菌作用,甚至对某些水藻有一定抑制作用(SORRY,没用过这玩意,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由于银离子只会和与其接触的水流发生关系,不会溶解到水中,因此据说不会对硝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陶瓷沙:陶瓷沙是自来水处理中的强力滤材,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其多孔的特质类似于活性炭,但是比活性炭更耐久。 吸氨石:据说可以吸附水中的NO2/NH4甚至NO3,并且其多孔特性也可以作为物理、生化滤材使用,依罕在其说明书中强力推荐的滤材,价格也不高 火山石:据说可酸化水质,并且不会黄水。不过我测试过,似乎不是这么回事如果将这些滤材和其它滤材混合使用,说不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好坏就不知了,呵呵) 七、过滤桶使用的一些小窍门 1、过滤桶与扩散桶和UV灯的串接。CO2扩散桶和UV灯最好放置在过滤桶的出水口,这里的水质相对干净,不会有污物附着在UV灯和扩散桶上,降低对这些设备的清洗频率此外,CO2扩散桶的出水有可能会很酸,有时候PH值可能会低于5,而据说过酸的水不利于硝化细菌的存活,为避免对过滤桶中的硝化细菌产生影响,再加上我们也不希望扩散桶变成垃圾桶,还是将扩散桶后置为好。 2、过滤桶清洗的频率。一般来说,建缸初期由于频繁搅动底沙,水质往往比较浑浊,悬浮微粒较多,过滤系统中会存积太多的污物,尤其是细过滤棉,容易堵塞。而建缸初期,过滤系统是否健康,会决定水质稳定的速度,包括初期水藻的控制,都和过滤系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此时清洗过滤桶的频率应该稍微频繁一些,我建议开缸第2周后(约15天)清洗一次细过滤棉。然后,隔一个月再清洗一次,并注意桶底沉积物是否过多,如果实在过多,可以倒一些出来(不必倒干净)。两次清洗后,过滤桶和草缸就进入到成熟期了,此后可以每3个月清理一次,以清理过滤棉为主。当然,如果发现流量下降太多,也要及时清洗,那就靠观察了 3、开缸时,在过滤桶中各层倒入一些粉末状硝化细菌,会使硝化系统建立更为迅速。 4、过滤桶尽量不要用药物消毒,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新桶在投入使用前,最好能装满干净的自来水泡2天,包括软管和硬管,避免桶内可能的化学物质影响草缸的生态。 5、过滤桶安装后,很多人都觉得上水比较麻烦,可以有一个很方便的方法。先在桶内装满水,然后将入水管安装好,保证入水口在缸内水面之下。先不要将出水口装入缸中,用嘴对出水口向内吹气,使得入水管内的气体排出,反复多次,直到入水口的空气完全排净。此时将出水口放低,缸内的水就会根据虹吸原理从入水口向桶内流,直到将桶内空气,然后有水从出水管流出。此时将出水管提起,安装在缸内,开泵,OK,过滤桶上水一次完成如果桶内有积气,可以关泵30秒再打开,反复多次,积气就可以排净了。 6、清理草缸时最好先关闭过滤桶,等清理完毕后让缸内水中的微粒沉淀一段时间,水半清后再开泵,可以减少清洗的频率 7、如果你使用除油膜器,请检查好除油膜器的工况,不要让除油膜器漏气,过滤桶长时间积气有可能造成转子轴承干磨,大大影响使用寿命 8、滤材不可塞的太满,有时候会将桶壁撑变形,造成过滤桶漏水 9、连接管要注意清洗,管壁的光滑程度也会影响流量。清洗的时候可以用铜丝活铁丝先穿过管子,在一端绑好棉布或者“百洁布”块,然后从另一头将铜丝慢慢拉出,如此反复几次,即可将水管清洗干净 10、注意过滤桶下的支撑和避震,可以减小过滤桶噪声。 完善补充: 1、过滤桶的生化效率还是不错的,只是和滴流之类的过滤相比,效率要差很多。我说的只是玻璃环这类专用的“生化滤材,在过滤桶中的效率相比上滤和测滤来说,效率低了很多,低到还不如生化棉和过滤棉来的实惠。因为后两者在过滤桶中具有同样的生化过滤效果,同时又兼具强大的物理过滤效果,当然应该优先考虑。 为什么说陶瓷环在过滤桶中的下利率不高呢?原因主要是这样的: 陶瓷环的表面积大是毋庸置疑的,过滤棉和生化棉都比不上。表面积大,以为着可以允许更多的硝化细菌着落,可以具有更强的生化过滤效果。但是,这个结论有2个前提必须保证:一是要保证水体的充分交换和硝化细菌牢固地附着;二是,必须为大量的硝化细菌提供充足的氧气。显然,在过滤桶中这两点都是不如上滤和滴流过滤的。在设计正确的上滤和滴流过滤系统中,陶瓷环实际上处于水流的潮汐式冲刷”中,也就是说,陶瓷环会不停处于被水流冲刷和暴露在空气中的两种状态下,其氧气交换能力是相当强悍的,硝化细菌的活性也能够成倍地增加。陶瓷环的空隙在即使被水暂时淹没的时候也能保留大量的空气,保证硝化细菌的氧气来源。同样,生化棉和过滤棉也会有这种情况,但是表面积不如陶瓷环大。在这种情况下,制约硝化系统的功效的主要因素就是表面积和水体交换量,陶瓷环显然是针具相对那个优势的,同样还有生化球、石英球等等。而在过滤桶中,氧气的浓度成为了制约的最主要因素,增加表面积已经是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你表面积再大,没有那么多氧气供应,硝化细菌还是不会太多。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硝化系统的效率低下就放弃它,这是因为过滤桶中的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