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期小论文中文系汉语言文学(2)班于肖娜学号:20121040012017论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摘要本文所讨论的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主要是从文学风格的类型,特点以及在分析文学风格诗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来分析的,最后稍微提了一下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欣赏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在分析时所涉及的作家作品多是大家所熟知的,我认为这样有助于大家明白我所表达的观点。关键字: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类型 文学风格的特点要谈论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我们首先得知道什么是文学风格,因为凡事都是先知然,然后知其所以然的。究竟什么是文学风格,事实上在文学界是存在诸多观念和思路的,这里我们就不细细谈论了,在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中对文学风格的定义是这样的: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定义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这对于我们深刻的讨论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似乎显得很苍白,为了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以及体会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我们还需要把握这几点:(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2)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语言组织和文体特色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现在对文学风格的含义已经了解了,下面我们来具体讨论一下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风格问题是文学艺术创作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趋向成熟的标志。文学风格是文学发挥其影响的积极因素, 它不仅对读者的意识施加强有力的 影响, 而且也是他们获得享受感的源泉。风格决定着作品对欣赏者的审美影响的 性质,使作家面向一定的欣赏者类型,又使欣赏者面向一定的艺术价值类型。 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风格美不仅给人以形式上的满足,而且足以陶冶人心。 雄浑刚劲的风格可以壮人胸怀, 清新俏丽的风格可以舒人心脾, 飘逸疏野的风格可以养人性情, 沉著含蓄的风格可以启人思力?风格美之所以 能陶冶人心, 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在审美的形式中凝聚了生命的内质,体现了人的 各种生命状态、丰富的个性和创造力量,表达了对于人生和艺术的价值取向,当读者在审美中与之相契合时, 便会被它的艺术魅力和精神魅力所打动,从而进入 了一个新的境界。 如雄浑的风格就体现了一种雄健的生命力量、恢弘的精神气概 和浑然天成的风貌。如庄子的散文,正如明代方孝孺所说:“庄周为人,有壶视 天地、囊括万物之态,故其文宏博而放肆,飘飘然若云游龙骞不可守。”“其言汪洋自恣以适己”。豪放的风格与雄浑同具阳刚美,也即壮美,但它并非“具备万物”的包容,而是“天风浪浪,海山苍苍”,“濯足扶桑”式的豪迈超脱和“处得以狂”的狂放不羁。如 苏东坡的词。 苏词改变了晚唐五代词镂金错采和婉约缠绵的作风,成为豪放派词的开山。委婉含蓄的风格在中国古典作品中的涵盖面极大,这也说明它所具有的美更多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中国古代一直是较推崇儒家文化的,而儒家思想讲究礼,待人待物有礼貌,合乎礼法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所以古代说话和写文章许多情况下都是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表露自己感情的。因此在文学领域文人作诗或写文章很多都采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其作品也就呈现委婉含蓄的风格。这种风格有其特定的审美价值,如点绛唇中“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生动真切表现了女子蓦然见到一位年轻俊俏的男子时紧张娇羞的神态。委婉的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倾慕之情。李清照用其细腻委婉的手法给我们呈现了“一见钟情”的场面,读这首词,我们的心情仿佛同女主人公一样,是平静的湖面上泛起了点点涟漪,而不是宽广无垠的大海上掀起了滔滔巨浪。再如蝶恋花离情“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这是一首思妇之词,也是易安词中的另类,有较变的闺阁之气,为宋闺秀词之冠。这首词的母题是婉约词家常用的良辰美景和离怀别苦,然而经过作者的一番浓缩醇化,却酿出了新意。“暖雨晴风初破冻”点出时为景色宜人后初春。紧承破题的“柳眼梅腮”,也可以称得上“易安奇句”,此句意蕴丰富,一语双关,既补充起句的景语,又极为简练地刻画出了一个思妇的形象。正是这个姣好的形象,被离愁折磨得坐卧不安如痴如迷。从“酒意诗情谁与共”一句推断,所思之人,必定是其丈夫了 。李清照的首词是说,即使柳萌梅绽,景色诱人,作者也无心观赏,面对大好春光,没有亲人陪伴,只得独自伤心流泪。宜人的美景、华贵的服饰,她全然不顾,在“暖雨晴风”的天气里,意无情无绪地斜靠在枕头上,任凭“泪融残粉花钿重”、“枕损钗头凤”这首词的感情真挚而细腻,形象鲜明而生动,真切地表达了闺中少妇的思夫之情。结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被称为“入神之句 ”,词意含蓄传神,思妇形象清晰肖妙,颇有意趣。相传灯花为喜事的预兆。思妇手弄灯花,比她矢口诉说思念亲人的心事,更耐人寻味,更富感染力。盼人不归,主人公自然会感到失望和凄苦,这又可以加深上片的“酒意诗情谁与共”的反诘语意,使主题的表达更深沉含蓄。这是一种细腻的,静静的享受。生活中有太多的风波和奔波,有时我们真的很需要这样一个安静的时刻,悠闲地读一些使我们心静的文学作品,这时委婉含蓄的作品就显示了它的审美价值。事实上,委婉含蓄的风格一直保留至今天。在现代文学中,极具影响力的一个诗派朦胧诗派就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了这种风格,朦胧诗派的诗人作的诗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内容含蕴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如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静静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大量运用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形成了循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把诗歌的音乐美发挥到极致。同时,诗歌又兼用了比兴寄托和象征的手法,将中国古典诗词中凄美的“丁香”意象、现实中悠长寂寥的雨巷和期待中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创造性地组接在一起,形成迷离朦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给人一种幽渺的美感。除了豪放与婉约的诗风,还有像李白的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风,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质朴简约,韩愈李贺的奇险冷峻。但由于人们的审美有不同的心理结构为基础,也有特定的语境或心境,因此 对风格美会有不同的爱好和选择, 并往往从而导致对适合自己趣味的风格作家和作品的偏爱,这是不足为奇的。郎加纳斯推崇崇高的风格,狄德罗喜欢简朴的风格,歌德赞赏雄伟的风格,雨果爱好单纯的风格,叔本华欣赏质朴的风格。姚鼐主张“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 “文之雄伟而劲直者, 必贵于温深而徐婉”, 也有人偏爱朦胧、新奇、怪诞,如此等等。风格欣赏中的偏好,归根结 底是因为读者与作者通过风格的纽带达到了个性间的吸引,灵魂与灵魂的相通, 否则就如电流发生了短路。但如果全凭一己的好恶予以臧否,把个 人欣赏的奉为唯一,把个人不欣赏的弃之如蔽屣,那就有失偏颇,也不符合风格 多样化的规律。叶燮说得好: 论者谓晚唐之诗,其音衰飒。然衰飒之论,晚唐不辞,若以衰飒为贬, 晚唐不受也。夫天有四时,四时有春秋。春气滋生,秋气肃杀。滋生则敷荣,肃 杀则衰飒。气之候不同,非气有优劣也。使气有优劣,春与秋亦有优劣乎?故衰飒以为气;衰飒以为声,商声也。俱天地之出于自然者,不可以为贬也。又盛唐 之诗,春花也:桃李之秾华,牡丹芍药之妍艳,其品华美贵重,略无寒瘦俭薄之 态,固足美也。晚唐之诗,秋花也:江上之芙蓉,篱边之丛菊,极幽艳晚香之韵, 可不为美乎? 在本世纪 30 年代,我国有人将“静穆”推崇为风格的极致,甚至把不属静穆的 作品也说成静穆, 为此受到了鲁迅的批评。因此,研究风格的审美价值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风格美是可以超越时代、民族、阶级的。过去时代形成的风格类型,其审美价值并不随时代的变化而消失。正如雨果所说:“未来仅仅属于拥有风格的 人”,福楼拜也说:“一部写得很好的作品从来不会使人感到厌倦,风格就是生 命。”古今中外凡是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作品,都以其不可重复的艺术独创性,不仅在文学史上取得应有的地位, 而且在审美领域里得到流芳百世的回响。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和未来都属于拥有独特风格的作家。像张爱玲沈从文等一些作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张爱玲的小说苍凉幽暗,沈从文的小说原始纯朴,钱锺书的小说机智冷峭,都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因此他们在现代文学文坛中独树一帜,他们的作品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现在张爱玲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她写作的苍凉幽暗,给人以忧伤思考的作品永远不会褪色,永远有钟爱的读者,她的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格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起作家。第二,风格的审美价值虽然可 以超越时代, 但它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 却往往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 它不取决于少数人的选择,而取决于时代、民族、阶级的集体选择。一个抗争的 阶级、苦难的民族、悲剧的时代,可能更激赏慷慨悲凉的风格。鲁迅出生在封建王朝末期,长在革命党派与封建势力,外国列强相抗争的战乱时代,各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倾轧,清政府对人民的残酷的剥削和镇压,使中国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苦不堪言,改良派与革命派由于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没能很好的联合广大人民群众,也没有在思想上对国民进行改造,以至于中国民众都成了麻木愚昧的看客。鲁迅目睹着这样的国情,绝对写不出飘逸浪漫的或华艳绮丽的文章。正如元好问说:“邺下风流 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可是在民族危亡的年代,其现实影响力远不如热烈悲壮、慷慨激烈的的 作品。鲁迅的小说大多取材于病态的现实社会,旨在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用白描的艺术手法,是集思想性、艺术性和战斗性高度统一的典范。 抨击黑暗旧社会,唤醒沉睡中的百姓. 揭露人性和社会的弱点。鲁迅说过,他写小说,是因为青少年时代许多痛苦的记忆,使他不能忘却。于是,当年在日本幻灯片里所看到的那些围观的麻木的中国人(鲁迅称之为“看客”),就不断地出现在他的小说中:在孔乙己里,主人公的不幸(包括他被丁举人残忍地打断了腿),没有引起周围人的任何同情,大家只是围观着取笑他;在祝福里,人们争先恐后地赶去听祥林嫂讲述“阿毛被狼吃了”的“故事”,并不是出于同情,而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无聊的生活中寻求点刺激。而这些人在听厌了之后,又立刻唾弃,对祥林嫂加以又冷又尖的笑。人们就是这样鉴赏着他人的痛苦,这不仅是麻木,更显示了一种人性的残酷。而在药里,小说真正的主人公夏瑜怀着“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的信念,自觉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老百姓却急急忙忙赶着去“看”他被杀,茶馆里的茶客更把他的受害作为闲聊的谈资。先驱者的一切崇高的理想与流血牺牲,全都成了毫无意义的表演。在这些描写的背后,读者不难感觉到,鲁迅用一种悲悯的眼光在“看”。他的小说正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鲁迅如此无情地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鲁迅由此开拓出“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摧残,更是对人的灵魂的毒害与咀嚼。 但是在提倡某种单一风格的年代,他们更是受到排斥,连在文学史上也榜上无名。在文革期间,一个提倡文学为政治服务,一切向马克思思想靠拢的时期,主观思想是不能太过直白的表露的,甚至不容许有。一刀切的文学品评标准,像浩然的金光大道这类的作品才是被推崇的。要讨论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就不得不谈论文学风格的特点,文学风格的特点主要有三点: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事实上,一个作家的文学风格就像一个人的性格一样,是不可复制的,文学风格具有独创性的特点。独创性是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具有不可取代性和重复性。文学风格是作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写作实践中逐渐的,慢慢的培养起来的,不是一个其他人可以一朝一夕可学得来的。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伦乃满清大官李鸿章之女婿。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详见私语)。或许这是导致张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跟势利的主要原因。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经得起时间考验。就是这些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反复地提醒着 们所有现今的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性的弱点得以长存于人间。至于她本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 :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要。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 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 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 行 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有保持超脱的,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张爱玲既写纯文艺作品,也写言情小说,金锁记秧歌等令行家击节称赏,十八春则能让读者大众如醉如痴,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她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在创作中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新文学作家中,走这条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说文学风格具有稳定性也是因为文学风格是作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写作实践中逐渐的,慢慢的培养起来的不是想变就可也轻而易举的转变的,像曹禺,建国前他创作的雷雨、日出、北京人以其持久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世难以超越的话剧文学范本,为我们展现了一系列感情充沛而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尤其是繁漪的形象,至今我都印象深刻。然而建国后,由于无法延续先前的创作风格,试图转变却不是和成功总体来说成就平平,已不能和建国前相提并论。 明朗的天、胆剑篇就远不及雷雨的成就,但不是说卜可转变,这个稳定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老舍的戏剧创作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这得益于老舍适时的文风的转变。而一个 活跃、开放、发展的时代,往往乐于对各种风格兼容并包,各个社会群体可以作 出自由的选择,这就促进了文学风格的多样和繁荣。因为作家创作的个性格有区别,先天的情性和后天的熏陶不同,造成文学创作领域的千变万化和风格的多样性。鲁迅的小说幽默讽刺,思想深刻而极具启发性,批露性张爱玲的小说苍凉幽暗,沈从文的小说原始纯朴,钱锺书的小说机智冷峭,。莫言的小说大胆真实。由于童年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度过,莫言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所影响。幼时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如十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红树林实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莫言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想象成为其最大特色。张大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曾说:“千言万语,何若莫言”!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是演义现代革命历史。文学风格的多样性还指一个作家也许有多种风格,像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取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当时闲话风散文体的代表,显示出从容闲适、平和亲切的风格,注重与读者平等的对话与精神的交流,不同于五四运动初期你说我听,你启我蒙的布道式的散文体诗。朝花夕拾体现了不同于鲁迅杂文的另一种风格,显示了他对宇宙间的大仁爱与大慈悲,在童年的回忆中流露出淡淡的温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这样的作家还有女作家丁玲,她是一位风格因时因势而变的作家。五四时期创作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以第一人称的忏悔式体裁,描述着一名年轻女子既复杂,又丰富的内心生活。莎菲忐忑不安,矛盾重重的心境,显示了疾病患者们的精神状态,莎菲缺乏着一个能充实解释自己处境的思想体系,更缺乏着一个能冲破辖制着她心灵的牵引力的力量,“可怜” 的莎菲,只能徘徊在“焦急,”愤懑,以及无奈的悲境之中。她借莎菲这一形象,表现了是那个时代大多数青年知识分子彷徨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路施工方案软件(3篇)
- 翻土车施工方案图片(3篇)
- 排球周年庆活动方案策划(3篇)
- 景区寻宝游戏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地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 心理护理问答题目及答案
- 校园录像面试题目及答案
- 河北2025中考作文题守常范文(7篇)
- 保护牙齿从我做起15篇
- 教育信息化技术工具在课堂中的实践
-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实施方案
- 钉钉操作培训课件
- 集体备课培训课件
- 盐酸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 仓库管理5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建筑劳务行业发展分析及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新解读《DL-T 5100 - 1999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新解读
- 光伏电站入股分红协议书
- 【行星齿轮的强度校核计算过程案例】1800字
- 政采云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