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设计史论文.doc_第1页
中外设计史论文.doc_第2页
中外设计史论文.doc_第3页
中外设计史论文.doc_第4页
中外设计史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玉器分析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简析 河北科技大学 文法学部环艺 081班 贺伟强 学号 08L1204102指导老师 郑以墨课程 中外设计史内容概要 一 中国悠久的玉器文化二 先秦玉器三 课堂演示文稿提出的问题解答四 玉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一 中国悠久的玉器文化中国玉文化是一首凝固的史诗,有着浓浓的历史沉淀感。 她以优美而精练的笔法、绚丽而朴实的语言记刻着我们民族古老、艰辛而灿烂的历程。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其萌生、发展的历史不下万年,这已逐渐在考古发掘工作中得到证实。若以起源之早、延续之久、用途之广、工艺之精、艺术之美等特点来衡量,则中国堪称世界玉器产地之巨孹。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原始先民在打制和使用玉工具过程中,发现了玉的质地细腻、色彩美丽,可使用于非生产性的装饰上,其时间相当于考古学文化上的兴隆洼、查海文化时代(公元前6200年前5400年)。相传至黄帝时代,人们便视玉为神物,或以玉为媒介去沟通神灵,听取他的旨意,这一历史阶段相当于考古学文化上的红山文化、大溪文化时期。在古代,玉有很多别名。如“琬”, 书顾命:“弘璧、琬琰在西序。”“玦”, 左传闵公二年:“公与 石祁子 玦,与 甯庄子 矢,使守。”还有瑰、瑜、璐、琪、瑶等。中国玉器经过七千年的持续发展,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经过历代统治者和鉴赏家的使用赏玩,经过礼学家的诠释美化,最后成为一种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无所不能,无处不用玉,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自新石器时代绵延七千年经久不衰者,是玉器;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者,也是玉器。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不能替代的作用,并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价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层使人难以揭开的神秘面纱。二 先秦玉器1 红山文化中的玉器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存在于我国辽西的辽西河、西拉木论河一带的一个文化类型,它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北方原始文化的代表红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数为动物造型的装饰品,构成这一文化的显著特征。我想可能是在物质极度缺乏的当时,人们崇拜的对象就是能提供给自己衣食之源的东西。现在众所周知的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红山文化遗址中的“c”型玉龙,就是红山文化的遗物,由于它已经具备了龙的基本特征,而且是现在发现的最早的龙文化的实物,因此被喻为“中华第一龙”。 红山出土的这件c形玉雕龙无足、无爪、无角、无鳞、无鳍,它代表了早期中国龙的形象,表明史前中华民族就已经崇尚龙、信奉龙。考古界普遍的观点认为,这条c形玉雕龙,是以蛇的身躯为主体的多种动物的复合体。但是在龙的头部,是什么有很多说法,较为常见的有动物说、自然物说、植物说。同类的动物造型玉器还有玉猪龙、玉猫头鹰等。特点:玉器通体均素面,制作手法简练,但雕琢却出神入化,造型栩栩如生,非常传神是这一时期玉雕的特点。2 二里头文化(夏代)玉器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于1959年发现,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夏代是一个不断改写中国历史之最的朝代,用5个“中国之最”来形容:这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发现有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铸铜作坊,还发现了最早的车辙痕迹,将中国发明双轮车辆的年代前推了300多年。 夏代的礼仪玉器中,兵器形玉器占了重要地位。这种突出“玉兵”的现象,值得探讨。夏王朝经过血雨腥风的长期的战争才得以建国和巩固政权。它们所反映的是战争与战争特殊文化形态,是促使强化的主要天神力量,代表是”七孔玉刀”。 这标志曾经过激烈的武力争战后,夏王朝统治地位的确立与巩固后,对武力的重视。夏代玉器种类主要生产工具有玉斧、玉铲、玉城;装饰品有管、珠、锡形器、绿松石饰、嵌绿松石兽面纹钢饰牌;礼仪器有戈、铀、圭、刀、牙湾、柄形饰等。夏代玉器以几何型器物为主,以直方形为主(如斧、圭、刀),绝大多数为光素。 二里头文化的玉器制造业并不十分发达,表现在尚未形成规律性的用玉制度。三期的玉器数量和种类都达到高峰,这一现象与三期二里头遗址夏代王都文化繁荣的景象是密不可分的;四期的玉器出现明显衰落的趋势,数量和种类大大减少,体现了夏商政权交替对手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影响。夏代玉器历史意义:作为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朝代的玉代玉器、它是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历史总结,它的成果为商代玉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我们所见的夏代玉器很少(可能最具代表性的玉器尚未发现),但其一些造型(如刀、圭、戈、钺、桐形饰)与纹饰(如兽面纹),均成为商玉制作的根据。据此,夏代玉器在历史交替时期的承上启下的价值是显见的。3 商代玉器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为代表,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大类,墓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北约 100米处,属殷墟第二期。妇好墓玉器的艺术特点不仅继承了原始社会的艺术传统,而且依据现实生活又有所创新,如玉龙继承了红山文化的玉龙,仍属蛇身龙系统而又有变化,头更大,角、目、口、齿更突出,身施菱形鳞纹,昂首张口,身躯卷曲,似欲腾空,形体趋于完善。玉凤是新创形式,高冠勾喙,短翅长尾,飘逸洒脱,与玉龙形成对照,山海经上说:“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足见凤在当时还是道德、仁义的象征,也许当年妇好佩此玉凤,除了表示高贵,还寓吉祥之意吧。 玉象、玉虎等动物玉雕来自生活,用夸张概括的象征性手法准确地体现了动物的个性。玉人是妇好墓玉器中最为珍贵的部分,如绝品跪形玉人,头戴圆箍形,前连结一筒饰,身穿交领长袍,下缘至足踝,双手抚膝跪坐,腰系宽带,腹前悬长条“蔽”,两肩饰臣字目的动物纹,右腿饰 S形蛇纹,面庞狭长,细眉大眼,宽鼻小口,表情肃穆。其身份是墓主人妇好还是贵妇,难以确辨。商代已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鳖。玉工利用了白玉的褐色外皮,用来做鳖盖,身略扁圆,两眼圆凸,四足平伸向前爬行,头部上翘向左,半龟缩状,呈欲行欲止状。最引人注目的是,玉料的黑色部分被巧妙地作成鳖的背部和双目,而灰白色部分作成鳖的头、颈、腹和足。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玉制俏色作品,在玉器制作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令人叹服和最为成功的是,商代也开始有了大量的圆雕作品,此外玉匠还运用双线并列的阴刻线条(俗称双勾线),有意识地将一条阳纹呈现在两条阴线使阴阳线同时发挥刚劲有力的作用,而把整个图案变化得曲尽其妙。既消除了完全使用阴线的单调感,又增强了图案花纹线条的立体感。中间,无论是玉禽、玉兽还是玉人,均为正面或侧面的造型,这是妇好墓玉雕以至整个商代玉器的共同特点。3 西周玉器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族的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其它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少数民族。周王朝有严格的礼制和刑罚,“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周礼以父系社会体制之下形成的宗法制为基础,用以调解和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关系。西周玉器的最大变化,是表现在玉器品种上。新石器时期至商代盛行的实用或不实用的玉制工具,至此时已逐渐消失;仿实战武器而作的玉制仪仗器中,玉刀、玉戚等至少在中原地区已不能见到;玉戈、玉戚已步入衰亡期,具体表现是不仅数量不多,且器形也向小型化发展,其用途也变为象征性的;周代非常注重礼制的建立,从而促进礼仪玉器的发展,周礼中对礼仪用玉的形状、颜色都有严格的定制,“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总体来看西周玉器较商代种类减少,数量也减少,礼器中的玉琮,在西周王室所在地,特别是今陕西省周原一带,有大批发现,玉璧多已趋向小型化,玉璜、玉琥(即写实的玉虎型器)突然增多,玉圭首次在玉器群体中出现,玉璋则仍未见实物;此期的玉佩,一个重大的变化是突破以往多为单个为佩的习惯,而向成组并有一定规格及组佩方向发展。其形式多由若干件玉璜和甚多不同质色的管珠等成组串缀而成,佩挂在胸前至腿足,给人一种光彩夺目和富丽堂皇的新鲜感。此外,以兽面为本摹作的嵌饰品和专供死者陪葬用的缀玉覆面(又名玉面罩)首次出现也给人深刻印象。玉制写实性动物形器,虽数量极可观,但品种较殷商时期为少,即由殷商期的数十余种减至十余种,常见有牛、羊、猪、兔、鸟、虎、鹿、龟、蝉、蚕、鱼、螳螂等。龙之形亦有很大的发展变化,除一部分保留殷商间瓶形角和双足龙外,还新出现了两龙或多条龙相互交接盘结式和口吐长舌的无足龙。这些神鸟神兽的突然增多和更加变态神秘,说明当时的人们从早期崇奉自然和写实动物为主转向崇奉神灵为主。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时,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这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大放异彩。但从总体上看,西周玉器没有商代玉器活泼多样,而显得有点呆板,过于规矩。这与西周严格的宗法、礼俗制度也不无关系。4 春秋战国玉器春秋战国时期,周室衰微,社会动荡,各诸候都大力制造青铜器、玉器,为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僭越活动作礼仪上的准备。现存世的此期玉器数量颇丰,除东周王室玉器之外,还有春秋的郑、晋、齐、吴等以及战国的韩、魏、赵、鲁、楚、秦等诸侯国玉器。这些玉器,或细密婉约,或粗犷豪放。物主生前所用及佩带玉器大多精致无比,令后人无法企及,这与使用铜铁砣及玉人操作更为熟练有关。由于统治者对玉器标准甚高,故推动玉人碾琢玉器的技艺更加精进。当时的玉器已不仅是最高统治者的生活器皿和自身装饰品,它的使用范围在逐步扩大,如有的武器已用玉饰,甚至还出现了祭玉。(1)春秋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也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重要时期。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 春秋时期稍早的玉器,在器型、图案和做工上仍保留着西周玉器的遗风,比较之后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玉器已由西周时的平面化、简约化,向隐起化、繁复化方向演变,为战国玉器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春秋玉器特征主要为:出现大量和田玉质的玉器;礼器减少,佩饰增加,玉璜多为三分之一圆形片状,玉龙多似蛇形;纹饰玉器众多,从平面向浮雕、隐起发展,纹饰排列规整,镂空、透花技术十分娴熟。(2) 战国 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在后来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 战国早期的玉器具有由春秋玉向战国玉演进的过渡色彩, 战国时期王侯用玉多使用和田仔玉,玉质细腻温润,光泽晶莹,青白色较多,偶见白玉。中小贵族均用地方玉材,是一些价格较低的本地或相距不远之地的美石。 战国琢玉技艺精湛,战国玉器上的线条,包括造型的轮廓线和纹饰的阴阳线,均锋利挺劲,准确流畅。 龙的形象占有突出地位, 龙居战国玉器神瑞动物图案中的首位,其次是虎,再其次是凤。龙的形象有两种,一种是由虎豹等猛兽演化而来的,较多的保留了虎的形象与性格上的特征;另一种则头长、 身细、 尾尖、四足,是从蟒蛇变化而成的。战国玉器特征主要有:新出现玉带钩、玉剑饰、玉印章;玉龙造型从“C”形龙变为“弓”形龙,身上多琢谷纹,龙角如耳成鸟冠,无足,长身,龙头上唇长大,下唇短小,饰马头;人物、动物玉器更趋于写实,造型极富动感,如翩翩起舞的玉人;兽面纹、蒲纹、乳丁纹、谷纹、龙纹、鸟纹大量出现,玉璧也多纹饰,分蒲纹璧、谷纹璧、龙纹璧等等;玉器雕琢也表现高超技术,由于工艺和工具进步出现俗称“游丝描”的细线纹,刻划细而利,走势扭曲委婉。些扁平玉器边缘常有刀刃感。镂空技术更加精湛。三 课堂演示文稿提出的问题解答 问题:怎么证明二里头文化中的玉戈是龙山文化中玉戈的沿承? 分析:首先,这里所说的龙山文化是河南龙山文化,并不是海岱龙山文化,二者虽同属豫西地区,但后者发展为岳石文化,并且有,很大的倒退。 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是豫西地区前后相承的文化。 1 龙山文化消失和二里头文化消失时间非常吻合 2 二里头文化除了龙山文化,在中原地区在熬夜找不到渊源(从陶器的特点可以看出) 出现差异的原因 : 公元2000年左右,洪水迫使龙山文化迁徙,与当地文化融合及东方文化的渗入,这是二里头文化产生的原理。四 玉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以玉比德,从春秋时期儒家兴起开始论语“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里仅“山”、“静”、“寿”三个字就高度概括了中华精神的精髓,而“玉”恰能概括这三个字所意蕴的文化内涵。玉有山的坚硬、稳固和高大,屈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玉的品质符合中华文化的道义、伦理的博深与崇高;它又是静的,饱满却不张扬,深邃而不外露,是中华精神含蓄、有内蕴的体现;它寿,因为能够长久保存,而不变纹理,不变质与量,正如中华文化超越所有乱象,依旧庄严、神圣。玉是权力的象征周礼中记录了六种被称为“瑞”的玉器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璜、玉琥,统治者用它们来祭拜四方天地。此时,玉是代表与天对话的法器,代表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对玉器的膜拜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安定。中国古代社会是阶级意识很浓厚的社会,各阶级各守本分,而不僭越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这一点在玉文化上有很明显的体现。玉器的颜色、大小、造型都象征着不同的等级,至高无上的天子用权力获得最上层的宝玉,不同品级的官员也因为权力大小而获得不同品质的玉器,这一点在封建的法律文典上有明确的规定。战国时代的和氏璧价值十五座城池,为了争夺它,秦国和赵国险些发生战争。君主拥有最宝贵的玉器,就代表着他拥有至高的权力,所以他们不惜发动战争来争夺玉器。玉是身份的标志 我们的民族历来有一种很坚固的文化信仰,叫“执身如玉”,人们以玉的品质作为自身德行的标准。玉,由于其自然属性,加之被赋予的文化内涵,历来受到士大夫、文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