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浅降三大家.doc_第1页
关于浅降三大家.doc_第2页
关于浅降三大家.doc_第3页
关于浅降三大家.doc_第4页
关于浅降三大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浅降三大家(2009-04-13 10:08:17)转载标签:杂谈关于浅降三大家的一些资料兰心惠质出名门_清代浅绛彩瓷画师研究笔记前一阵子,静了静心,写了点东西.今修改上贴,以飨诸友.中国文人绘画入瓷自浅绛彩始。在此之前瓷器上的绘画,严格地讲都是瓷器装饰艺术。雍乾两朝的粉彩珐琅彩登峰造极,诗书画印俱备。但从千篇一律的题诗和格式化的印章款来看,仍属瓷画上的点缀。况且官窑器上的纹饰均出自宫廷画师的样本,瓷画师谈何创作?更遑论署名。清代浅绛彩瓷画师把中国画移植到瓷器上来,使之成为一个画种,厥功甚伟 。六七十年的辉煌之后,浅绛彩瓷涅槃为新粉彩,瓷绘艺术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确立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从匠作到个性化创作的发展方向。晚清中国,国力日衰,连扩修颐和园都要动用海军经费的满清朝廷,已无余力支撑不计工本的清代御窑厂烧造瓷器。于是御窑厂和画师便有了足够的余暇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压抑了几百年的艺术创造力释放出来了,于是浅绛彩瓷诞生了。浅绛彩瓷画一经面世,就非常成熟,诗书画印齐备。用笔、构图、赋彩十分讲究,一如绢纸画;画科齐全,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各有大家,甚至形成了瓷画创作的流派。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热烈追捧。金品卿光绪三年(1877年)绘制的茂林修竹瓷板上,刚刚赴任饶州知府的王凤池欣喜若狂地题到:“此黟山品卿居士以珠山瓷笺写寄吾宗,.觉笔墨间亦含惠风和畅之致。.余见而动幽情,书此订再畅叙。”“瓷笺”二字用的极为精当,表达了文人士大夫对浅绛彩瓷画的高度认同。浅绛彩瓷画就是瓷器上的中国画。然而,浅绛彩瓷画百年来并未引起各界的重视。在瓷界,前有三代青花和雍乾粉彩的高山,后有新粉彩瓷画的大河;在画界,海上画派巨擘林立,国画大师南北对峙。致使浅绛彩瓷画既得不到陶瓷界的认可,又被绘画界所忽略,成了不瓷不画的末技。因而尘封百年。近二十年来,在刘新园、越荣华等文博专家和关善明、胡尚德、梁基永等藏界精英的共同关注下,浅绛彩瓷画重见天日。一经启封,清香四溢,遂为藏界专宠。然瓷画师个人生平资料除四大家当时即已名噪大江南北,稗宫野史及方志之属或有记载外,众多艺术成就极高的瓷画大师的生平资料,如生卒年月,师承关系,所擅画科,活跃期等皆湮没不闻。只能从其传世作品中勾勒一二,搜求微细。虽然刘新园、越荣华、梁基永等前辈学者做了大量爬梳钩沉的考证工作,毕竟囿于资料匮乏,或陈陈相因的观念偏差,得出的结论难免人云亦云,以偏盖全。说明:1、本贴引用资料(1)盛世诸友上帖藏品(2)关善明瓷艺与画艺(3)梁基永中国浅绛彩瓷(4)赵荣华瓷板画珍赏(5)陈建欣浅绛彩瓷画2、本帖探讨内容从浅绛彩画师传世作品入手,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其题材,纪年款,名号印章款及画室名号等资料性的内容加以排比分析.进而对绛彩瓷画的起源,画师的生平,及三大家之间的关系等作出一个推测性的判断。欢迎诸友在本帖中跟帖探讨,或另选熟悉的画师研究。如:从传世作品看 X X画师应为同治(或光绪)御厂画师;从 X X 画师有纪年款的作品看他的活跃期;从XX画师作品风格看他的师承关系等等。如果大家肯拔冗襄助,漱绿轩不胜感激。本文很多想法在朦胧状态时,与曙光兄有过多次交流.也受到曙光兄对王凤池研究的启发.致谢一.程门作品研究统计样本:49件.资料来源:同上1、题材49件作品中一件多面的4件(如琮瓶),比例按53件面算。山水:43件面,占81%;人物:7件面,占13%;花鸟:3件面,占6%;从上述比例来看,程门最擅山水,兼及人物花鸟。2、作品纪年有纪年款的21件,无纪年款的28件。A同治十三年(1874年)以前2件:1件为同治十二年(1873年);1件为同治十三年(1874年)。B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六年(1880年)6件。C光绪七年(1881年)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13件。光绪十六年之后,无纪年款作品。程门的创作高峰期(活跃期)应在光绪元年(1875年)到光绪十五年(1889年)之间。赵荣华先生在瓷板画珍赏中根据一件山水瓷板(P66)的题跋推测:程门应于同治十年(1871年)迁居景德镇画瓷。两相比照,大体相符。光绪十五年程门56岁以后,再没见到有纪年款的作品。刘新园先生在景德镇近代陶人录中也提到这一点,并疑为可能程门英年早逝。然与程门有过诗画交往的张鸣珂在成书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寒松阁谈艺琐录中并未谈及程门早逝,故存疑。3、名号款及印章款A使用最多的名款为:雪笠程门,36%;印章款为:程门。雪笠,37%B其次为:笠道人,程门30%左右,印章款为:松生,19%。C其他:单用雪笠,程门,笠道人等。不作统计.另外,新安笠道人款 2 例。程道人名款较罕见.笔者见过一件笔筒(不在统计样本中)署名“程道人”,底款为“筱园珍藏”;花间一壶茶兄也有一件署“程道人”款的,底款也是“筱园珍藏”。不知是否特用,存疑。印章款中还有一个仅见的“笠翁”。黟县四志,人物志载:“程门,又名增培。字松生,一字雪笠。”刘新园景德镇近代陶人录转载为:“程门,又名增培。字松生,号雪笠,笠道人。”程门又名增培,不知所据。存疑。D印章款中有2例“臣门”。一例为同治十三年(1874年),一例为光绪四年(1878年)。赵荣华先生推断程门同治十年(1871年)迁景德镇画瓷,由此及后面的轩室号中可知,程门最初是被御窑厂请来画瓷的。4、轩室名号49件传世品中署珠山官廨、浮梁公署、珠山官舍款的6件。A光绪二年(1876年)至光绪五年(1877年)3件;B光绪十三年(1887年)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2件;C无纪年款的1件。联系上述“臣”字印章款,可否推断:程门初到景德镇(同治十年左右)便在御窑厂画瓷,中途离开,约十年后(光绪十三年)又返御厂。如此看来,程门不同于金品卿、王少维这样的“御厂两支笔”,而是御厂特聘的挂籍瓷画师。王凤池知饶州后,与金、王两大高手多次合作,唯独没有与程门合作。一直以来为同仁所不解。由此来看,可能是一条思路。据曙光兄在王凤池专帖里转栽兴国州志资料和往西大哥几件王凤池与金、王合作的实物来看,王凤池于光绪元年(1875年)以后,历任江右知府(即饶州府),江西知府。光绪六年(1880年),丁艰回籍。光绪二年开始与金、王合作,客串画瓷,光绪六年就回老家湖北兴国了。而程门于光绪三年前后离开御厂,光绪十三年重返。从时间上来看,两人只有一年左右同处御厂;另外,以王凤池饶州知府的身份,是否肯与身在御厂却鬻瓷资生的自由职业者合作也是个问题。总之,两位大师就这样擦肩而过了。补充:7月26日见到长青树兄上帖的程门丙子年(光绪二年,1876年)山水瓷板.前有护环翠亭使者款,后有环翠亭印章款.可作为程门当时在御厂画瓷的又一旁证.5、定制款程门作品中定制款很多,占30%左右。特别是光绪初年离开御厂后,定制款最多。再次印证了程门不同于金品卿、王少维,是御厂挂籍(客座)瓷画师,自由职业者。6、题记题诗程门山水中,常见就画意所题的诗,引用前人成诗的反而少。这也是文人瓷画大师程门的山水作品高于他人的一大特色。自题诗在金品卿、王少维的作品中就很少见。程门在画瓷之前已是成名画家,才情上应比一生伏案用九宫格描样的御厂画师略高一些。程门是真正的在瓷器上创作中国画的瓷画大师。二.金品卿作品研究统计样本:27件.资料来源:同上1、题材:花鸟草虫:23件,占85%;人物: 3件,占11%;山水:1件,占4%;金品卿最擅花鸟草虫.2、作品年代有纪年款的12件,无纪年款的15件。A同治十三年(1874年)2件;B光绪二年(1876年)1件;C光绪三年(1877年)4件;D光绪七年(1881年)2件;E光绪九年(1883年)1件;F光绪十四年(1888年)1件;G光绪十五年(1889年)1件;注:赵荣华瓷板画珍赏中“彩绘花鸟图瓷板画,题款应为己丑(光绪十五年,1889年),赵先生误为己巳(1869年,同治八年)。细辩可知。金品卿浅绛彩瓷画的创作也同程门一样,起于同治末年,止于光绪十五年。3、画室名号署御厂轩亭号者:8件;A珠山之环翠亭4件;B新平官廨1件;C珠山官廨1件;D珠山之敬事轩1件;E珠山前之吟花馆1件;另,“大清同治年制”青花官款和“大清光绪年制”矾红官款各一件。金品卿御厂公事之余,偶作浅绛彩瓷,一般不作商用。有题为:“鹤舫氏选于珠山之环翠亭”花鸟圆板,应视为应酬唱和之作。4、名号及印章款金品卿的名号及印章款很单一,不象程门那么繁多。名号:品卿金诰品卿金品卿印章:金诰品卿诰光绪二年(1876年)一件山水帽筒上印章款为“臣诰”,与程门在光绪早年用“臣门”者同。5、题款题记一般都很简炼。似保留着雍乾粉彩题款的习惯。偶有长篇题记,皆由王凤池题写。如茂林修竹山水瓷板。由此看来,金品卿作为御厂在籍画师最擅花鸟草虫,山水人物清雅不俗。程金王三人中独金品卿不知生年。从作品来看,应与王少维相仿佛。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年)后,再不见有纪年款的作品。不解。金品卿不同于程门,几乎没有定制款的作品。作为御厂巨笔的金品卿偶作浅绛彩瓷画,应都是寄兴唱和之作。三.王少维作品研究统计样本:20件.资料来源:同上1.题材:人物:10件,占50%;山水人物:8件,占40%;花鸟:2件,占10%王少维擅画人物。2.作品纪年有纪年款的16件,无纪年款的4件。A同治十二年(1873年)2件;B同治十三年(1874年)2件;C光绪二年(1876年)4件;D光绪三年(1877年)1件;E光绪四年(1878年)2件;F光绪六年(1880年)1件;G光绪十一年(1885年)1件;H光绪十三年(1887年)2件;注:光绪十三年两件均署“七十老人王少维”。王少维浅绛彩创作也和程门、金品卿一样,从同治末(同治十二年)到光绪中期(光绪十三年),之后再不见有纪年款作品。三人浅绛彩瓷画创作的活跃期惊人地吻合,令人费解。王少维光绪十三年时年逾七十,年迈封笔尚备一说;金品卿如年龄相若,也应相类;程门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后再无纪年款作品,时年56岁,正值盛年。存此一疑,以待新出资料解惑。3、名号及印章款王少维的名号及印章款和金品卿一样,很单一。名号:多为少维王廷佐 ,王少维;间有三吴王少维。晚年有七十老人王少维。印章:依次为王氏少维;少维;吴人。没有发现“臣”字印。从频繁使用的“吴人”款来看,王少维祖籍应是苏州一带。各种资料记载都是安徽泾县,不知所据.4轩室名号署御厂轩亭号者:8件;A珠山南之半弓园3件;B厂署之环翠亭1件;C珠山东簏之静得所居1件;D昌江公廨且安室1件;E珠山之蕉荫轩2件;王少维是御厂在籍画师无疑。5、题款题记同金品卿一样,王少维几无长题。人物山水有题记的一般都是“仿曾布臣画法于XXX ”。凡有长题,多为王凤池所写。特别应提的是往西兄所藏“柳荫瀹茗图”,大段题跋由郭嵩年撰写,并有韵珊自题。王少维题跋很短。由此看来,金、王二人不同于程门,很少大段题跋,非不能书也,乃不能词尔。另,“柳荫瀹茗图”的年代应存疑。曙光兄根据对像主黄韵珊的考证,定为1864年(同治三年)前,似不能作定论。因为程、金、王三人传世作品中,尚无一件早过同治五年(1866年)。这一年,御厂在被太平军焚毁12年后,刚刚开始重建。纵观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三人传世作品,发现几个很有意思的现象。1、浅绛彩瓷画作品,尚无发现有早过程、金、王三人的。一些偶有传世的早期浅绛彩作品,均在光绪以后,没有入同治的。很多前人的论述在谈到浅绛彩的起源时,都笼统的推断为道光、咸丰两朝。基此立论的两件作品,一是安徽黟县文保所收藏的程门父子乙卯年(咸丰五年1855年)合作的白瓷花耳扁壶;另一件为张子祥(被定为海上画派大师张熊)丙辰年所作的四清图瓷板。熊中荣老师和曙光兄在上手实物后,细辩文字,乙卯年(1856年)应为已卯年(1879光绪五年)之误读;四清图瓷板的型制和用彩都是民国以后的。故丙辰年应为1916年。程、金、王三人的浅绛彩作品中,尚无一例早于同治五年(1866年)的。最早的也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而程门到景德镇画瓷是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的事。可否推断为:浅绛彩瓷画的产生是程门作为成名的书画家挂籍御厂之后,与金、王两大瓷画师切磋碰撞而后生产的?聊备一说。王凤池作为瓷绘大师偶作浅绛彩瓷,已是光绪二年以后的事了。2、三大画师中,鬻瓷资生的只有程门一人。是否与他的挂籍画师身份有关?而金品卿、王少维作为御厂在籍画师不用也不屑鬻瓷资生。程门于同治十年(1871年)左右赴御厂画瓷,同治皇帝十一年(1872年)大婚;离开御厂十年之后,光绪十三年(1887年)前后程门重返御厂画瓷。光绪皇帝十四年大婚。两赴御厂都在皇帝大婚之前,依此推测程门专为皇帝大婚画瓷而受邀赴御厂,应不是牵强附会的呓想。恰恰反证了程门挂籍御厂的自由职业者身份。所以才有了大量程门的定制款作品。而金品卿、王少维则无。3、程、金、王三大画师在山水、花鸟、人物等画科上各擅胜场。但从他们偶一为之的其他画科作品中,我们看到三大家绝非笔弱不能画。程门的花鸟人物,金品卿、王少维的山水均极见功力,绝非俗手。所谓各擅画科不过是三位大师彼此之间的默契而已。4、极为“巧合”的是,光绪十五年(1889年)之后,三位大师均不见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