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给初中生讲对联摘 要:对联,又名楹联、楹帖、对子、联语等。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它讲究对仗工整,遣词典雅,寓意深刻,规格严谨。一般研究者认为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桃符。在教学中,从着眼于对联自身的特殊性,兼顾到它和整个文学艺术相联系的的共同性原则入手,使对联艺术更和谐地融入到广泛的社会生活,也使初中生更好地掌握汉语对偶的基本特质。关键词:对联;起源;种类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中小学生进行一些引导入门的教育,我觉得很有好处。我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汉语特性,开展诗词对联教学,学生感兴趣,有收获。这里,先谈对联教学。一、与学生一起探究对联的起源1、对联孕育于对偶修辞手法对联区别于其他文体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就在于它的上联与下联,从字数、句式、内容、到平仄、韵律等,全用对偶.对偶,是我国汉语修辞格之一。文心雕龙有言:“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高下相须,自然成对。”“句句相衔”,“字字相俪”,“宛转相承”,“隔行悬合”。对偶这一修辞手段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并运用的修辞手段。 对偶不只是简单的字面、词义相配成偶,还要求分量相当,不能畸轻畸重。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很早就为人们所运用,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不胜枚举。对偶修辞手法,在汉赋中得到了广泛而自觉的运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水之回雪。”(曹植:),“汨乘流而下降兮,或不知其所止;或纷纭其流折兮,忽谬往而不来;临朱祀而远逝兮,中虚烦而益怠;莫离散而发曙兮,内存心而自持。”(枚乘:)。对偶修辞手法在魏晋时期的骈体文中达到了完善和成熟的程度。对联是随着我国汉语言文学艺术中对偶修辞手法的产生,发展,完善才应运而生的,我们可以说,对联是对偶修辞手法的成熟化、典型化、文体化的产物.2、桃符习俗直接产生了对联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驱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样,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祈福避祸。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便有人在桃木板上写上除祸祈福的吉祥话,进而又发展为写两句对偶的诗句。于是,便产生了所谓“桃符诗句”,也叫“楹帖”。这种题桃符的楹帖,便可以说是春联的雏形。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有的同学查了资料,说孔融客厅里的“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更早,引起大家热烈讨论。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到明朝时,春联便作为一种年节志庆的独立的文化(风俗)形式,被正式肯定和推广。据清人陈云澹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幅。”。由后蜀主孟昶“题桃符”,到明太祖朱元璋“设春联”,其间经过四百多年,对联便由桃符的雏形逐步趋于成熟。并且,种类很多,和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发生了日益密切的联系。3、好事成双,汉族是非常喜爱对偶的。对联,可以说是从汉族的民族传统文化派生出来的独特产物。惟有从中国的汉族文化中,才产生出完美的对联作品。汉族古老的哲学思想,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推演到六十四卦。但是,汉族的民族心理中,可又并不认为这个推演出来的模式是完美的。龚自珍诗中感叹“未济终焉心缥缈,万事翻从阙陷好!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后来引起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强烈共鸣。不过,这个推演出模式本身就说明汉族是看重和喜爱偶数的。同时,汉族更认为“数奇”是不吉利的。就连孤单在上的领导者也很危险,有成为“独夫”的可能。汉族传统的建筑结构是四合院。各种大门,如殿门、辕门、院门等,全是两扇。陪衬正房的是东西厢房和两耳房。室内家具,也是一张桌子配两把太师椅。朝臣上朝,衙役站班,都分成两厢。这些都是民族心理在各方面的反映。可以说,汉族对对偶的喜爱,融汇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无所不在。4、从汉语与汉字的角度看,单音节,那可是从一开始就给对偶准备了最好的独一无二的载体条件。汉语由单音节语素组成。由这样的语言载体构成的词汇,其中配合成对偶的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诸多广泛使用的语言中,只有汉语具有这种天生的属对能力。绝妙处还在于,为了适用于记录汉语,汉字从其创制之始,就成为一种兼表形、音、义的单音节方块型文字:一个字代表语言里的一个音节,一般每个字又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定的意义(有的字还不止一种意义),由一定的笔画构成方块字形。这就像同类形状的积木或方砖,能搭成一堵堵整齐划一的墙那样,为它们两两相对搭配造成了基本条件。再看汉语的词、词组、句子的结构,也是相当整齐划一的。汉语词汇中的词,大部分是单音词和双音词,就是多音词,也是由一个个单音节构成的,同样很便于两两搭配。由这些词构成的词组和句子,其结构搭配方式不多,不外有:联合(并列)和偏正、动宾(包括使动和意动等变通用法)、动补,以及仅为记音的不可分割的连写(联绵词、音译词语等)等等。因其有上述的单音节方块字为组成基础,所以同结构形式的两两搭配也很容易。总的来说,汉语和汉字,从它的产生开始,就自然而然地给对偶创造了条件。在世界诸多语言文字中,这种特殊性质是其他语言文字所不具有的。通过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讨论,同学们认识到:对偶是对联产生的先决条件和必然条件。汉族文化中的对偶的运用,使对联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二、分析了解对联的种类1、春联 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从后蜀主孟昶“题桃符”的第一幅春联的出现,到明太祖朱元璋“设春联”的普遍推广,在旧历“春节”时贴春联,就作为我国一种民族风俗习惯,一直绵绵流传至今。在封建官场,朝廷常见有“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读书人春联“效祖宗执笔,名垂青史;愿儿孙读书,身显庙堂。”2、楹联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后来,也常作为对联的雅称。“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孔府楹联)。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3、婚联 婚联又叫“喜联”,是男婚女嫁时的专用对联。婚联是在嫁娶之日,贴在大门,洞房门旁以及洞房梳妆台两旁,旧时也有贴在花轿,嫁妆箱柜等处的。婚联的内容,大多是表现喜气盈门的情景和祝愿新婚夫妇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的吉利话。婚联在艺术上的特点,最突出的是对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花,鸟,鱼,月,水,珠等一类美好的事物,来比喻佳期美满,男亲女爱的情景。“常慕连理花并蒂,合成彩翼蝶双飞。”,“柳暗花明春正半,珠联璧合影成双。”,“皓月描来双飞燕,寒霜映出并朵梅。”4、寿联 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在修辞艺术上,寿联也和婚联一样多用比喻,以高山、流水、青松、翠柏、神龟、仙鹤等比喻寿者,以寄寓延年益寿之意。“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凤凰枝上花如锦,松菊堂中人比年。”。清朝乾隆年间,纪晓岚为乾隆皇帝八十圣寿而做的祝寿联“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此联堪称天造地设,从艺术的角度上说是无懈可击的。5、挽联 也有叫做“丧联”,为了评价逝者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治丧祭奠时专用的对联。挽联在形式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多数并非应时应景、无病呻吟之作,而是“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既出即为心声的佳品。贺龙、聂荣臻挽叶挺联:“忆赣水南昌,并辔驰驱犹昨日;哭大河兴县,并承遗志创明朝。”6、交际联 交际联主要应用于社会名流、名人学者一类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文学素养和社会阅历的人们之间,因而,它比起其他类型的对联,艺术性要高一些。李啸村赠郑板桥联:“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郑板桥赠焦山长老联:“花开花落僧贫富;云去云来客往还。”鲁迅书清代何瓦琴一联,赠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三、对联的要求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 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要求如下: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4、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5、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冠医护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新入职护士汇报课件
- 新版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汇编
- 助贷电销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汽车维修车间质量管理操作规范
- 五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分析及改进策略
- 冷面技术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劝学课件创新
- 商品买卖分期付款合同范本
- 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教学活动方案
- 全国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试题
- 洁净手术部技术要求
- 配电房安全管理培训
- GB 44263-2024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
- QB/T 2660-2024 化妆水(正式版)
-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单元作业设计
- 2024-2030年中国药用安瓿瓶行业现状规模及供需趋势预测报告
- 护理团标解读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预防
- 护士上半年护士考试题库
- 【年产100万瓶漱口水工艺设计及物料衡算9400字(论文)】
- 物资、百货、五金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