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大格局演变下的蛋价跌宕与后市.doc_第1页
养殖大格局演变下的蛋价跌宕与后市.doc_第2页
养殖大格局演变下的蛋价跌宕与后市.doc_第3页
养殖大格局演变下的蛋价跌宕与后市.doc_第4页
养殖大格局演变下的蛋价跌宕与后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养殖大格局演变下的蛋价跌宕与后市展望刘会芳 刘军同 石家庄神九所2010-12-26注:此文主要内容已发表于兽药市场指南2010年第12期杂志上。摘 要:2010年的蛋价跌宕起伏、屡创新高,与存栏量减少、通货膨胀、自然灾害等因素有关,也与蛋鸡业养殖格局的变动有关。后市的变化值得商品代养殖场(户)和种鸡场注意。关键词:蛋价跌宕 后市展望 养殖格局 演变2010年的鸡蛋价格象“过山车”一样令人心惊:起伏跌宕且屡创新高。商品代养鸡场(户)与种鸡场从业者刚从春天与初夏超低价的亏损冰窟中缓慢走出,就遇上暑夏火炉般的高价,还没缓过神儿来,就又碰上蛋价下行的秋日凉风,尽管“双节”过后蛋价开始恢复,但养殖场引进雏鸡的热情已不再现,恐惧观望情绪又居上风,种鸡场雏鸡销售的好形势转瞬即逝。正当从业者淡定情绪之时,蛋价又在其它农副产品的“涨价一片”中再次“一飞冲天”。人们不禁要问,蛋价为什么“过山车”? 蛋价涨到何处才是高峰?明年的养殖行情又会如何?隐藏在行情背后的养殖格局又有什么样的演变?商品代养鸡场和种鸡场在新条件下要注意那些问题?试做解之,以求指正,以求抛砖引玉。 一、蛋价回顾以全国鸡蛋主产区之一的辽宁省为例,其褐壳大鸡蛋(360枚45斤的标准)平均价格变化如下:2010年前4个半月,从每市斤最高均价3.15元(1月1924日)振荡下行至最低价2.60元(4月1216日),然后经两个多月时间缓慢上行至收复3.15元(6月24日),后稍做微调后一路上扬到3.80元(8月2830日,个别蛋点3.94元),随后再下滑到3.1元(9月2730日),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爬升,到11月2日,蛋价全面超过4元(破4)。截止目前(11月15日)蛋价仍维持在4元以上的高位。需要说明的是,全国各地鸡蛋均价不一,相比于辽宁,均价主差距在0.150.4元之间,但涨落幅度基本一致。另外,去冬今春北方蛋鸡四号料平均涨价0.15元,价格从每市斤0.95元增至1.1元,大大增加了饲养成本。那么造成今年蛋价屡创新高的原因有哪些呢? 二、蛋价高企的主要原因概括说来,造成今年蛋价高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一)、蛋鸡存栏快速下降,养殖量大幅萎缩。今天春天,由于前期饲料价格大涨、蛋价大跌,养鸡出现直接亏本的情况,所以养殖场(户)硬性淘鸡。一些200多日龄的产蛋不理想的鸡群也在淘汰之列。今年春天淘鸡总量约占全国总养殖量的25%左右,个别地区淘鸡比例则高达40%以上。所以,存栏蛋鸡的减少是蛋价上涨的第一原因。它使蛋价直接回升高达每市斤0.5元左右。仍以辽宁褐壳大鸡蛋为例,鸡蛋均价在年初的每市斤3元左右上升到3.5元,蛋价主波动区间在3.33.8元之间。(二)、通货膨胀的价格传递,波及蛋价。通货膨胀已成事实:国家统计局11月11日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10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按国际通行标准,居民消费价格(CPI)超过3%即为通货膨胀,超过5%为恶性通货膨胀。同时我国超量发行的广义货币M2也不断创出新高。关于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的说法很多,最主要是输入性通胀说、结构性通胀说、成本上涨说、汇率错误控制说等等。不管什么原因吧,对于当前的蛋价来说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鸡蛋供应没有增加,纸币大幅增加了,而且后期接近鸡蛋的纸币量仍会继续加大。现在看来,通货膨胀对于鸡价上涨的“贡献”,不低于蛋价的10%,即当前每市斤蛋价中最少有0.3元来自于通货膨胀的贡献。由于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惯性,所以后期仍要考虑这一因素对蛋价的影响。所以,加上通货膨胀这一价格传递作用,仍以辽宁褐壳大鸡蛋为例,最少在今年的10月底,蛋价就能够达到了每市斤3.8元左右,蛋价的主波动区间在3.64.1元之间。(三)、自然灾害、电煤费用、人工成本、天气、疾病等因素。今年夏天我国多地发生洪涝灾害,直接引起蛋价的上涨。洪水过后,随着生产的恢复,这个因素的作用就会消退下去。而水、电、煤与人工费用的上涨则直接削减养鸡业的利润。入冬后,天气的异常变化都会使鸡蛋的产量减少。特别是疾病因素,如出现大面积的烈性疾病流行,导致鸡蛋急剧减少,则蛋价会迅速攀升。(四)、今年引进雏鸡同比减少。去冬今春蛋价低,养殖场引进雏鸡欲望低迷,秋季引进雏鸡也不多,所以目前存栏量相比去年要少20%以上。这种情况从种鸡场的放雏量也可以看得出来。相伴于商品代的情况,今春初夏,种鸡淘汰也有相当比例,那些只养不孵卖种蛋的养殖场淘汰种鸡则更多。所以,尽管蛋价越冲越高,后备鸡蛋却不充足,目前小蛋价格甚高,这是今冬蛋价不易下落的另一重要原因。后面,还要对上面的一些内容进行详细地论述。在展开之前,首先要进行蛋鸡养殖的一些基本数据进行演算。这样就能更好地了解养殖户(场)为什么在特定阶段会有一些非正常的大动作。三、蛋鸡养殖的成本、毛利润核算蛋鸡养殖的成本与毛利润核算是研究蛋鸡行情的基本要求之一,这主要涉及饲料成本、雏鸡价格、疫苗及药物费用、平均产蛋率、蛋价、死淘率、淘汰鸡价格、电费、人工、建场成本、折旧、疾病影响等方面,一般养殖户不考虑人工和建设费用,而养殖场则要考虑人工和建设费用等。仍以辽宁各项指标的均价来计算,主要计算以下关键数据:养鸡赢亏点的蛋价、一个养殖周期赚取一只淘汰鸡价的蛋价和几个不同利润的蛋价点。养鸡赢亏点是指平均所产鸡蛋收入与所吃饲料费用相等时的蛋价。也就是养殖户养鸡一个周期利润为零时的蛋价。蛋价如果在这个点上或在这个点以下,养殖户(场)就会大批淘鸡,甚至不到淘汰日龄的鸡也会淘汰。购进雏鸡的愿望会大大降低,乃至冰冻。一个养殖周期赚取一个淘汰鸡价时的蛋价也是一个关键蛋价点。一只淘汰鸡的今年平均价格按15计算。再就是计算一个养殖周期能挣5元、10元、20元、30元时的蛋价是多少。仍以辽宁为例,饲料每市斤1.1元、雏鸡价2.5元、平均正常产蛋率85%、死淘率5%、每只鸡每天平均耗料0.26斤、用药用疫苗每只鸡3元、淘汰鸡平均体重4斤、产蛋80%到淘汰鸡时饲养天数以350天计,相关计算结果如下:养殖赢亏点蛋价大约是每市斤3.1元,获得一个淘汰鸡的蛋价大约是3.55元,一饲养周期内每只鸡挣5元、10元、20元、25元和30元的蛋价分别大约是:3.25元、3.40元、3.7元、3.85元和4元。去年秋天,饲料价格是每市斤0.95元、淘汰鸡每市斤为3.6元,其养殖赢亏点蛋价、每只鸡挣5元、10元、15元、20元、25元、30元的相应蛋价大约是:2.65元、2.8元、2.95元、3.1元、3.25元、3.40元、3.55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去年冬天平均鸡蛋价在每市斤3元左右,此价还达不到赚取一个淘汰鸡的蛋价(3.1元),此均价饲养一个周期,一只鸡仅能挣8元左右,所以用户再购进雏鸡热情并不高。而今年1月28日至6月20日近4个月平均蛋价仅为2.85元,每日平均蛋价一直低于养殖赢亏点的3.1元,最低蛋价在2.6元(2010年4月1215日),也就是说,养殖场当日产蛋率低于90%就会直接赔钱。所以今年26月出现大批淘鸡现象,300日龄的鸡群大批被淘,而且还有200多日龄的鸡群惨遭淘汰的情况。一旦养殖量的减少超过临界值,鸡蛋就会从供过于求转向供小于求,蛋价就开始逆转上扬了。辽宁当前(11月15日)的褐壳大鸡蛋价为4元以上、淘汰鸡价为5.2元,以此价养一年的产蛋鸡,则每只鸡的利润会高达35元以上。当然,实际生产中的蛋价是不断变化的。下面将利用上面的这些基础数据去分析今年的蛋价变化原因,并对后市进行一定的预测。 四、蛋价何以跌宕起伏?(一)、春天鸡价何以大跌?2008年,父母代蛋种鸡场从祖代蛋种鸡场引进了大量的父母代种鸡,其产出的大部分商品代雏鸡都压向了商品代养殖场。造成2009年蛋鸡商品代存栏较多。这直接引发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蛋价的落水,从最高价的3.15元下跌到2.6元。同时饲料上涨了0.15元,因高峰期每只鸡每天吃料约在0.26斤,所以料价上涨则意味着鸡蛋价再下降了0.4元。在如此厉害的“两个剪刀利刃”之下,养殖场(户)只能大量淘鸡。(二)、夏日蛋价何以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项:一是大量淘鸡之下,鸡蛋逐渐从供过于求转向供小于求。因淘鸡过程有个惯性,所以行情低迷时,淘鸡量要到蛋价逆转回升后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等市场反应过来,蛋价就会升到明显的高度了(辽宁7月24日,蛋价3.5元)。实际上蛋价通过硬性淘鸡来跃迁到3.5元,是对饲料涨价形成的成本大幅增加的一种被迫反应。二是洪水因素。入夏以来,我国多个省市发生洪水和多种地质灾害,部分养鸡业也遭受到一定的损失,减少了鸡蛋供应,迫使南方从北方调更多的鸡蛋入市,快速打破了原有“南方自供增加,北方逐渐转向自供”的平衡,从两个方面推高了蛋价。另外今年夏天特别的高温还使鸡产蛋率比往年下降得多一些。三是进鸡季节的变化对鸡蛋平稳供应市场产生影响。2008年以来,养鸡业在商品代养殖上的最大变化就是夏天与冬天(6、7月份与12、1月份)购进雏鸡比前一年大幅减少。这使得蛋价一旦上扬,就有至少两到三个月空档期,此时因鸡少而无可观的增量鸡蛋来压制价格的飞速攀升。这种情况本来在鸡蛋供过于求时,显示不明显(消费者并不关心养殖户的亏损),但在特殊情况下,如今年春天大批非正常淘鸡的情况下,就会使鸡蛋涨得比正常情况下要高,高价持续时间还长。只有等到进入秋天,今年的春雏大批进入产蛋高峰才能予以平衡。四是通货膨胀下的价格传递开始对蛋价形成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三)“双节”前蛋价的回落原因。一是节前效应,双节前走蛋放慢,蛋价自然回落;二是洪水退后,受损生产恢复,这一涨价因素就会自然消退;三是春雏在秋后陆续进入主蛋高峰对增加供应抑制蛋价产生一定影响;四、每次涨价都要有个冲高回落的过程。(四)入冬后蛋价再次冲高的原因。一是春天蛋价过低导致大量淘鸡,此时上雏过少,开产后供应市场不充足,对蛋价没有产生有效遏制,再致蛋价上升,在市场上的突出表现就是小蛋贵、淘汰鸡价格屡创新高。二是物价上涨因素引起的价格传递作用非常明显。今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创下25个月以来的新高,通货膨胀态势十分明显,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控制,这种态势有可能在今年末与明年春天甚至明年一年继续表演。三是气候与疾病的影响。由于鸡蛋处于供小于求的态势之下,所以无论是冬日常见的气候异常原因还是疾病原因,所引起的产蛋下降都会在蛋价上升上表现出来,本次涨价也与10月下旬全国范围内产蛋一过性稍有下降有关。总结起来,2010年的蛋价一是对成本上升的一种被迫性反应,二是通货膨胀下的价格从获得超量货币的中心地区向农副产品等边缘地区的一种传递。这些变化都在近几年来我国蛋鸡养殖业新格局的“舞台”上表演。那么,我国近几年来蛋鸡的养殖模式相比于以前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这种演变又会对后市变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五、蛋鸡养鸡殖业格局的变化我国蛋鸡养殖三十多年来的绝大多数时间内,养殖总量一直在蛋价跌宕中持续螺旋上升。但近几年来的最大变化是,养殖总量以不再上升为最大特征,尽管人们对我国的蛋鸡养殖总量的数值有多种估计,有的说是18亿或15亿只,也有的说是14或12亿只,实际上看来我国的蛋鸡存栏目前也不过810亿只!高峰期也不会高于12亿只!(众所周知,美国的蛋鸡生产率和鸡蛋深加工以及居民鸡蛋消费量均明显大于我国,它3亿多人口养了2亿多只鸡,我国按相应比例能超过美国?)而且养殖总量上下浮动值差距比前三十年要小得多了。三十年来,在养殖总量螺旋上升的的养殖周期内,浮动值常大于60%;近几年在养殖平均总量不再增加后,其浮动值则常小于30%。行业内对种鸡的的看法是,我国的祖代蛋种鸡每年更新的合理总量为30万套,父母代种鸡种鸡约为15001800万套。2008、2009两年来的祖代种鸡存栏却近60万套,父母代种鸡约在2200万套以上,属较严重地超量。从今年开始祖代和父母代蛋种鸡总量才开始下降。(一)、商品代蛋鸡养殖格局的变化。商品代蛋鸡的养殖的格局,一是养殖平均总量不再增加。二是养殖继续从北方向南方转移,北方鸡蛋本地自销比例逐渐加大,从十几年前的三分之一逼近三分之二。今年还出现了湖北鸡蛋向河南反向销售的情况。三是养殖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四是为了应对过量的种鸡产能,上鸡季节明显以春秋季为主,夏冬季上鸡明显减少,所以种鸡场的生存竞争将变得空前激烈。四是蛋价振幅比十几年前也大幅减小。关于振幅问题,仍以辽宁为例,2007年2009年,蛋价上下振荡平均幅度仅有0.5元,2010年的短期(不足两个月)价格跃迁的特殊情况才使价格振幅达到1.2元(8月28日3.8元对4月15日2.6元)。而在此之前的二十多年中,价格振幅要比此大得多,比如1996年8月20日蛋价为3.9元,而到1998年4月15是1.6元,振幅高达2.3元。关于养殖场购进雏鸡季节变化问题,北方主养殖区,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主要是春秋季购进雏鸡,夏季与冬季购进雏鸡很少;90年代中后期到本世纪的2007年前,以春夏秋冬四季均进鸡,春秋多一些,夏冬少一些;近三年来,购进雏鸡又恢复到以春秋季为主,夏冬季很少进鸡的状态。这种现象表面上是一种重演,实际上表现了我国养殖总量不断增加直到达到一个稳定值的一个过程中的进鸡季节的变化。早期集约化养鸡时(19781993),国营企业为主,春秋进鸡成为主流;中期(19932007)国有企业退出,个体养殖成为养鸡主角时,巨大的进雏需求与供种有限的矛盾使得一年四季种鸡场都进行孵化,养殖场一年四季都进雏;近几年(2008),随着祖代蛋种鸡与父母代蛋种鸡的相对过剩,购进雏鸡则选择了育雏较有季节优势的春秋季,进鸡变化是对种鸡超量的一种自然反应。关于养殖成本增加并且平均利润下降问题,以河北省石家庄为例,2000年,第一次养鸡,一只鸡养到150日龄,饲养成本与当年全部平摊到鸡身上的鸡场建设成本合计为25元左右(13元+12元),现在则为5052元(2527元+25元),增加一倍多。同时,按可比价格算,前二十年,一只鸡平均利润在20元以上,而近3年来,平均利润则只有10元左右。这也意味着,整个养鸡业的投资利润比仅为十几年前的四分之一,即一个养殖户以前养1000只鸡的收入就能与出外打工收入相等,现在最少要养2000只鸡才能相抵,而且投资还要增加到两倍以上。这种利润下降和投资收益下降,逼迫养殖户只能多养和多投资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所以近年来2000只以下小户大量减少,规模养殖明显增加。投资与收益比的降低实际上大大抬高了养鸡业的从业门槛,这个进程在以后还要加剧。(二)、父母代种鸡场的格局变化。我国的种鸡饲养可以说是三分天下:一类是月平均孵化量在100万羽以上的大型种鸡企业,一类是月平均孵化量在100万以下的中小型种鸡企业,最后一类企业是只养种鸡不孵化的种鸡场。最后一类企业总体上受前两类企业的制约。受大型种鸡企业和超大型(月孵化量超1000万羽)种鸡企业的挤压,目前只养不孵的种鸡企业越来越少,月平均孵化量小于30万的企业生存越来越困难。种鸡企业的“洗牌”在今后几年内将继续进行,而且越来越快。由于商品代养殖场上鸡季节集中在春秋,所以能否常年孵鸡特别是淡季能否维持生产,成为一个种鸡企业能否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祖代蛋种鸡场的格局变化。综合中国家禽业协会公布的信息及其它方面材料,自国外育种公司引种的祖代蛋种鸡总数:2008年为36.3万套,2009年为28.1万套,国产祖代2008年和2009年分别为19.3万套和30.6万套,2010年截止11月15日自国外引种为17.3万套,国产祖代应该在25万套以上,均超过年均30万套的正常需要量。祖代种鸡场在2008年除个别场因传染病原因损失了大部祖代种鸡没有收益外,大部分企业父母代种鸡销售均价都在每套8元以上,部分合同则高达12元以上,所以企业收益颇丰。2009年全国父母代种鸡销售均价每套6元左右,大部分企业没有效益,个别受鸡白痢和白血病(血管瘤)困挠的企业亏损严重。2010年全国父母代种鸡销售均价在4元左右,祖代种鸡场全线亏损,部分祖代种鸡场因无合同,种蛋只好以商品蛋处理(种蛋转商),宝贵的种鸡资源遭到了极大的浪费。2010年,国产祖代鸡占据全国祖代种鸡量的50%以上已成定局,个别国产祖代鸡场在我国祖代鸡市场上出现十分明显的崛起。 六、后市展望近几年养鸡业最明显特点就是“一少一稳两多”:消费略有萎缩、商品代鸡平均总量趋稳、父母代和祖代蛋种鸡相对过剩,种鸡与商品代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低利润时代的到来,使得商品代鸡的饲养量不再出现十几年前那样的跌宕中快速增长,商品代鸡的需求直接制约了父母代种鸡场的利润和引种需求,父母代种鸡场引种需求制约着祖代种鸡的利润和引种需求。整体种鸡业在失去了引导市场扩张能力的同时,国产育种公司携低价种源的优势将在更大程度上制约全国祖代鸡场的利润水平与父母代种鸡场的发展。 (一)蛋价与进雏。2010年的最后这两个月,仍以辽宁褐壳大鸡蛋为例,由于春天进雏较少,秋天进鸡不太多,所以蛋价高企已是不争的事实,正常情况下,今冬明春的价格不会出现大的滑落,价格主活动区间应在3.84.4元之间波动,其它地区价格依与辽宁的平均差价而浮动。其间有两大不可测因素会再次大幅提升蛋价,一是通货膨胀的速度与国家调控力度,一旦治理不利,蛋鸡有可能继续“被涨价”。二是烈性疾病的影响,因蛋鸡总量已低于正常平均值,所以脆弱的鸡蛋供应一旦因疾病的影响出现不足,则蛋价亦会快速升高。十年来,我国家禽烈性传染病分别发生于2000年底2001年初、2004年初、2007年底2008年初,按此规律,有可能在2011年底2012年初发生大的疫情。但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今年24月越南多地多次发生了H5亚型禽流感(详见世卫组织网站)。同时,从春至夏,我国的大多省区部分蛋鸡出现过明显的降蛋过程,个别地区还出现了明显的死鸡现象(胶东半岛),尽管目前全国情况稳定,但仍不能完全排除春夏疾病的“火种”是否会在今冬明春复燃。今年蛋价的高涨,必然会引起明年春天出现进雏的高峰,但它不影响明春和夏天的蛋价,只有到秋天才能看到春天上雏的影响。目前的蛋价肯定使现在保有产蛋鸡的养殖场赚得很多,但蛋价的通货膨胀因素会被后期其它相关物品的涨价所吞噬,所以后期进雏的养殖场进行效益核算时,肯定要扣除蛋价的“虚假”成分。 (二)父母代种鸡场的春天。对父母代种鸡场来说,秋天蛋价高企又波动时,因客户的恐惧心理,没有能出现连续的好行情甚为遗憾。但今冬明春的高蛋价肯定会使冬天的销售变得顺利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