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南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ocx_第1页
鄂东南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ocx_第2页
鄂东南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ocx_第3页
鄂东南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东南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山区县,但近几年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较好,该县主抓特色经济和产业集群,研究该县县域经济发展,对同类县市发展县域经济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通山;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138-02 一、通山县概况 通山县地处湖北省边陲,幕阜山脉北麓,国土面积2 680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人口42万,地貌构成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环境优美,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65%,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闯王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隐水洞、“鄂南漓江”富水湖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互媲美,神奇秀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盛乡竹木、茶叶、水果,是著名的楠竹之乡、茶叶之乡、药材基地、水果大县;矿产资源素负盛名,初步探明的达12类48种,其中“四石”(大理石、石英石、玄武石、石灰石)储量很大,“四电”(水电、风电、核电、蓄能电)资源十分充足,开发前景广阔。 二、通山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做法 1大力发展集群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从19世纪被马歇尔发现到现在,一直处于不断的丰富和变化中。通山县以优势产业为支撑,构建起具有通山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抓好经济开发区和新型能源产业园、医疗器械工业园、大盘垅工业园、石英新型建材高科技工业园等特色园区,为企业发展和经济腾飞打造载体。该县立足通山石头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精心培植5个10亿元产业集群,走精深加工工业化道路。石材是通山县最具特色的重要产业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通山石材不断发展壮大。该县加强与武钢、太钢等大企业合作,借助大企业的科技、市场优势,推进深度开发,做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石材产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到目前为止,全县石材企业达200多家,年开采荒料15万立方米,各类加工板材约700万平方米,同时大量板石工艺品、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有部分出口到国外市场。全县大理石加工企业达到176家,产业从业人员达3万人,2009年生产加工大理石板材近2 000万平方米,占湖北省大理石全年总产量的70%,实现年产值近10亿元,上缴税收2 500万元,多年来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正是由于石材产业雄厚的产业基础,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以及在县域经济中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006年通山石材被湖北省列为重点培育发展的52个特色产业集群之一。 2能源建设驱动通山县域经济快车。2009年7月31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签署有关AP1000合作协议,该集团将以咸宁核电项目向国家申请建设AP1000内陆首个核电项目,这标志着咸宁核电站将成为内陆首座核电站。通山县是内陆首座核电站所在地,还有丰富的水电、风电和生物质能资源。为此,该县确定了打造华中地区能源基地的战略目标。一是举全县之力加快核电工程建设,核电厂一期常规岛工程外如实质性阶段,有望年底正式开工。二是着力开发风电资源,九宫山风电一期工程于2008年并网发电,正在努力推动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同时对富水水库风电资源进行了勘测。三是努力推动水电开发。全县已经建成水电站50座,规划建设6座,水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8万千瓦。该县还有丰富的抽水蓄能电,在全省五个站址中,该县优选站有两个,目前总投资50亿元的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址已进入现场预可研作业阶段。四是壮大生物质能源产业,该县已经建成两座大型秸秆气化站,目前用户达到1 600户,还在规划建设一座气化站。能源产业的发展突破了电力“瓶颈”的束缚,同时增加了就业岗位,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成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3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该县以建设五山(九宫山、太阳山、大城山、大幕山、太平山)、培育一品(闯王陵品牌)、开发一湖(富水湖)、挖掘两洞(大畈隐水洞、万家羚羊洞)和打造三个古民居(王明?府第、宝石古民居、周家大屋),构建大旅游循环圈为重点。通过努力,九宫山、隐水洞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太阳溪漂流等成为该县旅游业的新亮点。同时,该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依托景区周边、城镇周边、公路沿线旅游客源优势,扶持、鼓励、指导农民发展创办农家乐、农庄、农家旅馆等旅游项目,目前,该县农家乐旅游点遍及通羊、大路、大畈、厦铺、黄沙、九宫山镇、闯王镇、九宫山风景区等6个乡镇,32个村庄,已发展农家乐500余家,总床数1 900多张,总餐位12 000多个,直接从业人员1 300多人,间接从业人员3 500多人。农家乐总营业额达到 5 000多万元,户均增收8万元、人均增收2万元。初步形成了“游九宫山、玩富水湖、探隐水洞、漂太阳溪、观古民居、谒闯王陵、品农家菜”的旅游格局,旅游产业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09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6亿元。2010年6月18日,湖北省旅游发展大会上该县被授予“湖北省旅游强县”称号。 4以板块农业为重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本质上就是农村综合经济,是直接面向三农的经济,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其实力和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浙江省政府二十多年来鼓励农民率先闯市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农村经济市场化和农民就业市场化推动了县域经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该县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建设大基地、创建大品牌为手段,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目前该县农业龙头企业达21家。2010年6月该县与现代牧业集团签约,在九宫山镇建设万头奶牛养殖基地,项目一期投资4亿元,将在2011年之前完成建设1 000亩的现代养殖场、1万亩饲草地,发展优质高产奶牛1万头,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力带动农村群众和农村经济发展。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出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板块基地的实施意见,促进楠竹、油菜等板块基地建设。同时,该县利用山地面积的优势,开发荒山资源,率先在全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仅用半年时间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先后引进晨鸣纸业、香港南华集团等11家企业参与荒山开发,开发面积达到11万亩,使得林业经济成为该县农村经济的新亮点。 三、通山县域经济发展启示 1.区位优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外在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发展经济学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差异与资源禀赋并没有多大关系,资源禀赋不是经济增长无法逾越的障碍,甚至,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也不是支持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条件。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紧随其后的东南亚和中国沿海县域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发展实践都证明:一个地区开始工业化的时间越晚,它所积累的可选择的发展模式就越多,它的经济发展速度可能更快。通山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偏居湖北省最南端,山高路远,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没有交通优势、区位优势。 2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县域特色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通过发展特色县域经济能够使县域活动经济资源和明显优势。通山县域经济发展实践充分表明,县域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基本条件就是培植主导产业,构筑特色经济。该县充分面对山区面积较大的现实情况,以石材产业和旅游资源为主题,打造石材产业和旅游产业,大大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9年生产加工大理石板材近2 000万平方米,占湖北省大理石全年总产量的70%,实现年产值近10亿元,上缴税收2 500万元。2009年全年接待旅客18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 53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近6亿元。通山县域经济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应遵循寻求特色资源、选准特色产品、培育特色产业、激活特色企业的过程。 3建立工业园区,加快产业集群。建立工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工业园区是促进县级工业化的重要载体。经验表明: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吸引工业的空间聚集和产业提升,已经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之举。产业集群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产业集群对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合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中小企业集群构筑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以浙江省为例,出现了绍兴的轻纺产业群、嵊州的领带产业集群、海宁的皮革产业集群、永康的五金产业集群等等。通山县以优势产业为支撑,构建起具有通山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抓好经济开发区和新型能源产业园、医疗器械工业园、大盘垅工业园、石英新型建材高科技工业园等特色园区,为企业发展和经济腾飞打造载体。 4抓好招商引资,利用多元化发展动力。通山县自身的自然资源和人力优势,对外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近几年该县突出重点产业招商,围绕打造“五个十亿产业集群”,抓好“五石”加工产业招商,拉长增粗产业链条,突出重点项目招商、重点区域区域招商,利用外资数量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不仅有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