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讲座资料-罗晓晖2010高考语文复习讲座资料成都七中 罗晓晖电子邮箱:博客:2009年四川卷简评近来多有询问今年的四川卷命题如何。总体上说,我觉得今年的试题还是比较合理的。大致的感觉是,语言基础和语言运用部分,都非常稳妥;作文题很家常,但还是说得过去的网上有“请以老套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高考作文的看法”的嘲笑,我以为未免有失厚道了。文言文选文是王安石的慈溪县学记,几乎通篇议论。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我很欣赏。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首要的是传承传统文化。王安石的这篇文章,我以为就很“有文化”。这些年高考的文言选文,大多是“二十四史”中摘抄,而那些纪传片段,负载的文化信息量不大,文学味也不多,基本上不是考语文而变味成考历史了。当然,这并不是说这套考题就好得很。在我看来,它还有一些瑕疵。例如古典诗歌阅读题,我觉得第一个小题就有问题。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答:_【高考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表现出山的高峻。应该说,我看到这个题,最初的反应,基本上类似于白痴。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还是比较深入的,但我做不起这个题。这两句中“入”字和“摩”字,都是平常字眼。“入”,就是进入的意思;“摩”,就是触及的意思。在本诗中,这两个字没有别的深微含义,所以也看不出任何所谓“平中见奇”的迹象。看了高考答案后,我很吃惊。应该说,“入”表现出河的生气,应是无稽之谈。说“摩表现出山的高峻”,基本上还有一点可以接受的空间其实,严格的说,“摩”,触及,说“表现出山的高峻”还是有问题的。你说“摩天”二字表现出山的高峻,我一点意见都不会有;若说单独一个“摩”就有这种作用,那是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的。这要看“摩”的对象是什么。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材料,选的是英国的凯杰罗姆的小说想象。这体现了命题者求新意的想法。考小说阅读,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从理论上讲,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选取小说是完全合理的。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小说,一直不是主流。这首先是因为合适的选文很难找。其次,选考小说也存在某种不合理: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小说的比例是很低的。以小说为选文来考文学文本的阅读理解,就存在一个失衡的问题。高考的现代文学文本阅读,我以为在命题上应做较大的改革。应加大文学阅读能力考查的力度,选文则应涵括文艺性散文、小说、现代诗,也许还可包括剧本一个也不能少。这将有利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合理平衡的实施,也有利于学生文学阅读视野的开阔。今年选考小说,虽然出乎意料,但小说阅读题的难度一般不高。难度真正高的,还是文艺性散文的阅读。四川卷的这几个阅读题,都不算太难。命题还算平稳。不过,里面还是出现了若干可议之处。其中,第16题“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题干宜改为“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对人物的描写有何作用”。“细节”是一个涉及学术争议的概念,还是以回避为好。对人物的描写,一般分为肖像、动作神情、语言、心理等方面,这是常识。这样提问,也有利于考生准确理解题意。第15题,我觉得问题较大。下面分析一下。15.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4分)【高考答案】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情节是叙事作品中按照事理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本小说的情节构成,大致可概括为如下环节:(1)敏感多疑的“我”怀疑自己有病,去查阅资料;(2)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百病缠身”;(3)走出阅览室看医生,医生好友给“我”开处方;(4)到药店取“药”,发现无需用药,医生的建议是生活和心理调节。心理活动当然也可以叫做“心理事件”,但它本身并不构成“故事”,而是附着在“故事”之上。在这篇小说中,心理活动描写主要依附在情节的第2个环节,即在阅览室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如果说这些心理描写对情节有推动或展开的作用,也只是在此。通观全文,在走出阅览室后,小说中的心理描写几乎消失了,因此,说这篇小说“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显然是可疑的和可议的。我觉得这个题的答案改成这样比较好:围绕“想象”,以事件过程为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至于作文,语文高考的当天下午,我就写了一个写作思路分析,在此不必再重复了。资料来源:/blog/static/5715417420095206040109/四川省2009年语文高考作文题简析命题的评估2009年四川省语文高考作文题是“熟悉”。我对这个作文题的评估是:第一,命题平易,贴近生活。考生可以写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各种层次的考生,都能有话可说。第二,较为表浅,不易出彩。在内容上,本题目不易写出新的东西。每个人都有他熟悉的人事,如果从日常生活角度选材,要出彩将是困难的。我估计今年语文高考的作文,将较难拉出差距。肯定会有一批考生能写出精彩的文章,但会有一批平时语文成绩较好的考生(估计数量不少),考不出预想的成绩。写作的思路本题是命题作文,“熟悉”是标题,也是主题词。“熟悉”这个主题词的意思,便是“知道得清楚”。“熟悉”只是一个讨论范围,实际上相当于一个“话题”。它并未约束你的立意。这个题目之下,考生是有很多种思考方向的。1.多数考生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叙述一个熟悉的事件,或叙述一个熟悉的人物。这样的思路,一个初中生也能驾驭。不过,要出彩将很困难。优等的叙述性文章,在立意、结构、叙述语言等方面有相当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如果达不到,这篇记叙文就会很平庸。2.议论文的一般思路,主要还是要尊重题目,认同“熟悉”。例如,联系高中作文要义(罗晓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可以立即获得这样一个观点:生命的成长,需要一个相对熟悉、相对稳定的环境。在此思路下,考生也可选择一个或几个自己熟悉的人生典范(如孔孟、苏格拉底之类),来谈这些既陌生(因为实际上你不认识他们)而又熟悉(因为你了解他们的思想或人格)的杰出人物对自己的人生启示。你也可以采用感伤式:一种你所熟悉的美好的事物或感觉,正在或已经悄然而去(这种方式,出彩的几率较高。) 3.较新颖的思路,可以是借“熟悉”这个题目,而强调对“熟悉”的超越。具体来讲,联系高中作文要义,可获得如下立意:第一,人生要勇于突破熟悉的环境,开辟新局。生命意志会敦促我们不断超越生活,创造生命的新的境界。生命的空间是开放的,只有敢于突破我们熟悉的旧格局再造新天,生命的活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生命的价值才可能最大化。摆脱熟悉的生活,让生命呼吸新的空气,本身就是自由意志的体现。这个过程可能使你惶恐不安,甚至伤痕累累,但生命价值就此得以建立。如司马迁、王安石、尼采、梵高等,都是很好的例子。第二,生命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告别熟悉的生活的过程。我们应该在生命成长的历程中,不断进取,不断突破熟悉的领域,向陌生的、未知的领域进发。从熟悉的生活中出走,突破现实的拘束和自我的局限,它是生命境域的扩大。告别熟悉的生活,就是不满现实而趋近理想。第三,把生命推展到一个不再熟悉的新境,推动生命向更高的层面发展,这是生命自身的伦理责任,完全符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日日新,又日新”的训诫。打破熟悉的生活的限制,这就是成长意识的觉醒。第四,我们熟悉的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与我们渴望的心灵的诗意栖居,往往处于分离状态。“生活在别处”。因此,只有不断超越熟悉的生活境域,才能使人生趋于美满。在我们熟悉的这个世界上,追名逐利的现象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然而庄子不屑世俗名利而守护心灵的月亮,陶渊明突出误落其间三十年的官场而抵达桃花源,李白断然远离他曾向往的朝廷而放鹿青崖名山,都是向往“别处”生活、创造生命诗意的经典范例。(请参考高考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罗晓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中第四章“生活在别处”一节。其中很多文段,今年高考可用。)第五,我们熟悉的其实只是生活的表象,对多数人来说,对生活的真相其实是陌生的。我们往往以为生活就是我们熟悉的这个样子,而实际上并不见得理解了生活的真谛。葛朗台自以为看透了人生,以为“人生就是一场交易”,而以财富的获取和欲望的满足为生命的目的。这样的人生,是贬低了生命的尊严的。*请注意,七中学生曾写过突围。老罗当时评讲弄过的几段文字,稍加改造即可用于今年高考。例如:文段1自有人类文明以来,无论中外古今,如何超越这熟悉得庸俗的现实,达到心灵的和谐,完成自我实践?只有自我放逐在梦的旷野,只有远离熟悉的现实,那缥缈的孤鸿才能飞翔。黄州的东坡,后赤壁赋的尾声,以江上孤鹤幻化为道士的梦境收场。对照1080年东坡刚到黄州时所作的卜算子,依稀可以探触那文化巨人孤寂的超越: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熟悉的人群中,没有别的,除了庸俗。离开了熟悉的人与事,你就陷入了孤独。唯有孤独,才是面对自己的最好状态。“幽人”和“孤鸿”,都依稀和作者的自我形象相叠合。远离了白昼熟悉的环境,远离了众人熟悉的意境,方能在“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寻觅中别开生境,孤独地在别一样的天空中飞翔。文段2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仿佛是按照固定的程序运转,让我们无比熟悉,也无比厌倦。当生活熟悉得成为一个不断在原地打转的封闭的轮回运动,它实际上已经变成一座与梦想隔绝的围城。梦想,美好的幻想,美丽的陌生,潜意识里的望梅止渴。逝者如斯,年华老去,梦想的追逐,在岁月的长河无情的流逝里终将成为一种徒劳的穿越。但是,没有梦想的人生根本就是不值得过的。梦想让我们看到了陌生,看到了新奇,看到了别一样的生活的可能性。在单调的人生里,许多人都依靠梦想活了下来,梦想成为活着的唯一理由。愁坐熟悉的围城,满怀奇异的梦想。我知道梦想是如此的飘渺,但如果没有梦想,困守围城中这了无新意的一切,我们将根本没有勇气存活。文段3每天似乎都在一样的过去,每天好像都是一样的生活。这无比熟悉的生活,几乎就是陈词滥调。单调的学习,不断的考试,郁闷的心境,成长的压力,这些我们无比熟悉的种种,无不令人厌烦。太熟悉的生活,让我们感到压抑甚至窒息,也激发着我们去突破这层层包围去外面透气,让我们远离厌倦和空虚,从而拥有了创意和充实。熟悉得陈腐的生活,既是痛苦,也是我们突破和超越的动力。人的一生之所以如此美丽,就是因为我们能不断突破熟悉的一切,开辟崭新的前景。如果人生永远只有熟悉的这些人,这些事,永远面对相同的事物和不变的境况,那它将是黯淡的和乏味的。资料来源:/blog/static/57154174200957432531/作文材料训练系列一罗晓晖训练题目和简单的引导:获得材料、掌握材料,是我们作文必须跨过的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使用经典材料,是基本原则,而高考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上所举的材料是有限的。为了避免与他人材料雷同,我们必须举一反三,有更宽广的视野,收集并学会使用更多的经典材料。请认真阅读高中作文要义关于人生哲理“生命意志和生命活力”部分,并以贝多芬、海伦凯勒为基本材料,各写一段旨在强调其生命意志的议论性文字。在动笔之前,应在书籍或互联网上充分搜集关于这两人的资料。本次训练,你需要追求的是:1.占有更多的经典材料,避免仅仅使用百变通上的现有材料;2.学习根据论点剪裁和叙述材料,使材料与论旨达成统一;3.学习如何拉长篇幅,把单个材料用得尽可能充分。本次写作参考语段经典材料一 贝多芬对于一个音乐家,有什么比耳朵失聪更难以消受?音乐家丧失了听觉就像画家丧失了视觉一样,如何能忍受得了命运的支配,可能不向命运低头吗?听不见美妙的音乐,对一个作曲家来说意味着什么?贝多芬把对耳聋的残酷事实看成是死亡对生命的威胁,在处于极度悲哀和恐惧之中暗自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城遗嘱”。贝多芬表示想要了结自己的生命,没有听觉地活着,逼他走向绝望的边缘,像一个失去所有的人,无权再追问关于生存的希望。没有了音乐,贝多芬还有活下去的理由吗?生命的残缺如何才能使他继续对艺术有所信仰呢?贝多芬对艺术的坚持和强力意志,最终还是使他走出了痛苦的阴霾。艺术中存在着求生的意志,英雄交响曲就是这种生命意志点燃的生命的火花,它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洪流,敲开了浪漫之门,真正使贝多芬超越了古典进入了浪漫。贝多芬的音乐使人产生或不安、或害怕、或憎恶、或痛苦等各种感情,为了是唤起灵魂深处永无止境的渴望。这正是浪漫主义的本色。英雄不只是贝多芬个人置于死地而后生,更是音乐史上一次伟大的飞跃。总是这样:伟大的生命意志,可以创造奇迹,把十字架的死亡阴霾变成复活的凯歌。 熟悉希腊神话的人一定知道,普罗米修斯是冒死盗取天火送还人间的英雄人物,结果被宙斯捉了起来,并以恶鹰啄食他的肝脏为处罚。也许,贝多芬从普罗米修斯那领悟到音乐创作就宛如盗火,而耳聋是盗火的代价。英雄的伟大就在于他可以为求生而忍受痛苦;越是痛苦,越能体现出坚忍不拔、无比强大的生命意志。经典材料二 海伦凯勒海伦凯勒说:当生命被谴责似的被孤寂感囚禁而不能挣脱时,爱具有拯救的本能。爱,开启了那些隐藏在我们内心,无以数计、未曾拓展的意志与思想。于是,不论何时何地遭到考验、打击和挫折,我们终究可以从限制我们的困境中走出,人生因此变得安祥又有秩序。海伦凯勒,一个多难的人通过坚强的意志成为全人类心中的神。尽管命运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这位女子却用勤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她的名字已经成为坚韧不拔意志的象征,传奇般的一生成为鼓舞人们战胜厄运的巨大精神力量。海伦凯勒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作家、演说家和难得的人权斗士。一岁半时,因为一场疾病,她变得既盲又聋还哑,然而,在逐渐地接受了疾病加诸肉体上的种种限制以后,她勇敢地站了起来,坚强面对各种挑战,成为人类生命意志胜利的一个象征。海伦凯勒传记的作者李查哈瑞特与赖夫马丁说,她是神以一种原本预留给制造圣人用的、坚实又有光泽的材料所造而成。我们可以推而广之,这样说:人类历史上一切意志坚强的人,都不止是泥土造成的。女娲在制造这些强者的时候,一定添加了金属材料,否则这些人不可能如此顽强地在灾难中挺立。海伦凯勒一直都在为那些必须武装自己、以抵抗失望和打击的人高擎着意志的旗帜。她和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冷链药品运输温控合规研究
- 2025-2030冷链物流温控系统能耗优化与绿色技术应用分析报告
- 预制钢结构施工方案详解
- 2025-2030冷链物流温控技术创新与运营效率提升
- 2025-2030冷链物流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报告
- 三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附答案集锦
- 2025-2030冷链仓储自动化改造与温控技术迭代趋势
- 2025-2030农用抗生素替代品产业发展瓶颈突破路径专题分析报告
- 2025-2030农村钢结构住宅推广对焊接机器人需求拉动测算
- 安全员a证考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产品开发设计题库及答案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网络访问控制(NAC)解决方案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GB/T 20013.1-2025核医学仪器例行试验第1部分:γ辐射计数系统
- GB/T 20013.2-2025核医学仪器例行试验第2部分:闪烁照相机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
- 企业年度税务筹划方案范本
- 教师实习考核标准
- Unit1HappyHolidaySectionBReading1a-1d课件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延安整风运动
- 汽车修理安全课件
- 2025年书记在公文抄袭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
- 2024年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员招聘考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