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沿街商业建筑模块化设计策略.docx_第1页
浅谈沿街商业建筑模块化设计策略.docx_第2页
浅谈沿街商业建筑模块化设计策略.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沿街商业建筑模块化设计策略摘要:通过探讨空间体块模块化、建筑样式模块化和功能布局模块化对沿街商业建筑设计进行研究,说明沿街商业建筑模块化设计的可行性,为此类型建筑设计提出思维上的创新。 关键词:沿街商业建筑 设计策略 模块化 引言 随着当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购物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一些特色商业建筑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购物体验,典型案例如西红门汇聚购物中心(图1)。沿街商业建筑的商业价值主要在于利用视觉通透、形象丰富的建筑形象来吸引顾客,从而拉动消费。因此它的体量相对较小,且以多层为主,主要通过空间围合的形态组成空间的虚实关系。沿街商业建筑从风格上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营造现代感氛围的商业布局。比如三里屯soho,其造型以多层为主,从平面布局到体块空间的联系,以及与精品店风格相匹配的店面设计都很考究,且开敞空间相对集中。另一种是营造人文风情的商业氛围。比如位于顺义的斯普莱斯奥特莱斯和朝阳的蓝色港湾,都是通过低密度、开敞的空间将主题店、街道和广场联系起来,丰富人们的购物体验(图2)。 在营造人文风情的商业建筑的各种案例中,富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商业街可以说屡屡多见。比如前门大街改造项目,通过骑楼、灰砖等方式结合商铺进行设计(图3)。该设计主要以一条景观大道为交通联系空间,购物路线呈一条直线,商铺与商铺之间空间联系甚少,购物体验不丰富。笔者希望通过一些现代商业建筑设计实例从中挖掘一些设计特征和共性,从而获得沿街商业建筑的模块化设计策略,以改善传统购物流线和购物体验的单一性。 一、策略提出 笔者曾看到一个利用传统窗格来演绎新江南水乡的方案,设计提取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窗格元素,利用图底关系进行组合后,通过窗格元素网格生成平面和立体空间关系。通过将窗格的变化特征运用到三维立体空间,形成一种围绕几个元素体变化的整体感(图4)。笔者根据这个思路,运用模块化方式从功能、空间和形态方面进行沿街商业建筑的设计研究,形成一种富有逻辑性和秩序性的整体设计。通过上述实例,可以得出以下策略。 (1)空间体块模块化 根据地块特征,建立大致轴网来选择合适的标准模块大小,确定平面轴网尺寸后,借助草图模型生成相对应高度的盒子,通过进退关系和不同体块结合的体量大小变化,在原有基地上组合形成空间的最初形态。 (2)建筑样式模块化 与当地文化相结合,通过对文化元素符号化的处理,结合丰富的体块组合空间,建立几种基本体,通过有序变化产生变体,并以不同方式结合将其组成建筑空间和形体。 (3)功能布局模块化 结合草图模型,由模型落实到平面上,建立功能布局模块以满足使用功能及配套设施的需求,使商业空间和公共空间布局合理化。 二、设计实践 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黎安风情小镇项目,规划目标提出黎安小镇将串联滨海用地,塑造有滨海特色的文化娱乐新港和动静相宜的滨海度假区,提出建设充满热带风情和地域特色的黎安风情小镇。除居住功能外,还包含商业、医疗、展示、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规划对建筑风格进行控制,分为原貌体验区、精华传承区和现代演绎区,沿街商业建筑属于现代演绎区部分。 沿街商业建筑用地面积大且零散,笔者希望通过不同区域的风格特征,借鉴周围住宅的组合特征,运用一种批量模块化生产方式打造丰富的黎安风情沿街商业建筑,使得沿街建筑符合海南自然和人文特色,与环境、功能、景观相协调,并且在视觉、空间、活动性上表现出丰富性,同时还要体现对传统民居的继承和创新。 海南黎安风情小镇独立沿街商业建筑,上层无住宅,规划上为2层,局部可设置3层。用地范围较广,边界长度为80160m,进深为1520m,且该独立商业建筑分布在不同形式的住宅区域中。 2.1空间体块模块化 根据地形特征将平面网格定为6m6m,分10跨,通过对现有沿街商业建筑布局方式分析后发现,人行路线多为一条直线,并没有与建筑本身发生关系,商业界面也不丰富。所以考虑通过去掉几个单元格,使人行路线随建筑平面轮廓发生转折,商业面也随之增加,沿街商业建筑自身的外部公共空间也发生了变化(图5)。 随后根据进深大小,确定进深为2跨或3跨柱网并将其网格化。考虑到进深2跨的尺寸进退相对受限,故将平面进深在1215m范围内设置为3m和6m的进深变化;而在20m的范围内设置为6m和12m的进深变化,二层则根据局部退台和局部增加到三层进行变化,生成大致的建筑组合形式(图6)。 在利用空间模块的推敲中,要注意对体块增减的整体把握,以及之后对建筑形态和功能模块化的研究会使得空间体块不断调整。在组合体块和院落空间变化中,院落和实体的关系也可以考虑两跨的进退。 2.2建筑形态模块化 对空间体块模块化的研究之后,笔者对现有住宅分布和传统黎族民居进行分析,将空间模块赋予建筑形态,生成围绕建筑形态的模块化。该建筑形态可以是以立面形式变化为主,也可以是屋檐的山墙面和纵墙面变化,从而形成建筑与院落、建筑与建筑、院落与院落的组合变化,满足整体形态多样化和丰富性的需求。 2.2.1模块一:由基本单元生成变体 针对一跨进行研究,以两层为主体块,利用屋顶退进、首层退进、完整墙面,以及屋顶纵墙面和山墙面变化,还有局部有三层的设置,产生模块的基本单元体。由基本单元生成变体,变体一是在基本单元基础上,进行立面局部一层的变化或将平屋顶变为露台等方式。变体二就是将层数变为三层或局部立面的再次变化(图7)。 2.2.2模块二:两种基本体 该项目从黎族传统民居样式出发解构出船形屋顶,以一跨和两跨作为基本体,其中一种为一跨的船形屋顶对称形式,另一种是船形屋面的一边延长线到第二跨边缘斜向至地面。由山墙面和纵墙面的变化可以演变成四种,并且在基础上可以叠加一个跨度(图8)。 笔者将以上变体和之前空间体块模块化相结合,根据不同地段进行调整后即可得到以下两组不同地块、不同风格的成果(图9)。 2.3功能模块化 根据平面和体块的研究,确定平面柱网为临街方向6m6m,商业街背面考虑到辅助用房空间的使用定为6m9m。商铺根据柱网进行划分,主要为一柱跨或二柱跨,由竖向楼梯联系二、三层空间。建筑背面为2.7m6m的辅助空间,主要包括楼梯间、休息室、水暖设备间、储藏室、卫生间和楼梯间,且在楼梯下方首层空间设有储藏室。水专业外线考虑从消防通路铺设管线,将空调机位置于建筑背立面,采用外挂、出挑、内凹三种形式,避免影响沿街主要立面(图10)。该项目通过空间体块模块化、建筑形态模块化和功能模块化策略研究,最终形成此方案(图1113)。 三、结语 商业建筑吸引顾客消费的方式其中之一就是提高其建筑本身的丰富性和娱乐性,笔者希望沿街商业建筑可以通过类似玩积木的方式构造空间和形体,从而增加空间的丰富性,也为沿街商业建筑提供了逻辑性的组构方法。通过上述实例说明,沿街商业建筑模块化设计可以通过空间体块模块化、建筑形态模块化和功能模块化来实现。通过空间体块的草模推敲,到建筑形态的初步形成,功能的落实使得建筑形态合理化,建筑形式轮廓更加清晰。通过对沿街商业建筑模块化的研究,说明运用模块化进行沿街商业建筑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