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死刑存废的法理学探析 摘 要:死刑作为一种刑罚手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权意识的觉醒,人们要求废除死刑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尊重生命,保护人权已经成为了人类的共识,但是废除死刑仍产生了巨大争议。本文拟对死刑的存废做法理学上的探析。第一部分分析死刑的价值探究其存在是否必要。第二部分介绍死刑的理论依据来探讨其是否合理。最后结合现实情况探讨废除死刑是否可能。 关键词:死刑;震慑;抚慰 引言 人类文明中,不乏有许多尊重生命,对死刑产生怀疑的学者,但是真正主张彻底废除死刑制度的第一人当属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里亚。他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对死刑进行了审视,在一个组织优良的社会里,死刑是否真正有益和公正?人们可以凭借什么样的权利杀死自己的同类呢?。直至今日,这仍是研究死刑不可回避的问题。要研究死刑是否真正有益和公正就要对死刑的价值进行探究,要研究人类凭借什么样的权力杀死自己的同类就要对死刑的理论依据进行探究。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究组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一、死刑的价值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满足即物对人的有用性。因此对死刑价值的研究应关注它的有用性。现实生活中死刑的有用性主要表现在震慑作用和抚慰作用。不同立场的人对死刑的作用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评判。 赞成死刑的人认为,死刑的震慑和抚慰作用有益于人类社会。死刑能够起到震慑作用。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认为,人人均具有趋利避害、向乐避苦的心理。因此,为了制止人的犯罪,就必须有一种能给罪犯带来痛苦的措施以抑制其犯罪欲念。死刑作为最严厉的刑法手段,能够震慑想要犯罪的人使之不敢犯罪,从而起到一般预防的作用;死刑对受害者家人有抚慰作用,也符合社会成员的正义心理。死刑作为剥夺生命的最严厉刑罚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人类的报应观念,能够让受害人家属得到情感上的宣泄。对于社会公众来说,正义是等价的补偿,在刑罚领域就表现为刑法的价值应与犯罪的价值相等同,只有死刑才能抵消某些犯罪行为造成的侵害。因此死刑的存在是对受害者家人和社会公众的双重抚慰。死刑的作用决定了它存在的必要性。 反对死刑的人认为死刑无益,震慑和抚慰作用有限。死刑的震慑作用有限。罪犯随着死刑的执行而消亡,因而起不到特殊预防的作用。对于公众而言,死刑的恐惧感将会随着死刑的执行完毕而很快消失,因此死刑的一般预防作用也大打折扣。边沁从功利主义角度认为死刑的震慑作用不及终身监禁,让犯罪象牛马般劳动的终身监禁所产生的持续的痛苦,所能让人产生的畏惧远大于给人瞬间痛苦印象的死刑所能使人产生的畏惧。反对死刑的人们不仅不认同死刑的震慑作用,对死刑的抚慰作用也产生了怀疑。死刑虽然能够一时满足受害人家属的情感宣泄需求,但是被执行死刑的罪犯往往不会对受害人家属进行物质赔偿。从现实看不利于受害者家属未来生活,抚慰作用有限。基于死刑作用的有限性,反对死刑的人主张废除死刑。 本文由提供,专业代写法学论文,欢迎光临.com 关于死刑的价值双方各持己见并且能够举出无数的例证证明自己反驳对方。但是笔者认为死刑的价值并不是一个象牙塔中问题。必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在贫穷动荡的时期,人们对安全和秩序的要求会使死刑的价值明显凸显出来。在富足安定的时期,人们对自由和人权的重视又会使得死刑的价值变得不那么重要。同理,探讨死刑的必要性也必须结合社会现状,符合时代潮流。 二、死刑的理论依据 死刑的实质是国家对公民生命权的剥夺,国家是否有权利剥夺公民生命,这关系到死刑的合理性问题,是死刑存在的理论依据,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 从社会契约的角度,赞成死刑制度的人认为国家有权利剥夺公民生命。卢梭认为社会条约以保全缔约者为目的,谁要依靠别人来保全自己的生命,在必要时就应当也为别人献出自己的生命。可见卢梭社会契约中的内容包括了个体的生命权,因此国家当然可以剥夺公民生命,死刑是合理的。洛克则认为,处于自然状态的人类在割舍自然权利中的一部分组成国家权力时,所割舍的权利不包括生命,因此死刑是国家权力的滥用,是不合理的。 从社会防卫的角度,赞成死刑的人认为为了社会公众利益,国家有权对那些难以改造,本性邪恶的人处以极刑。因此死刑的存在是合理的。反对死刑的人认为死刑并不是实现社会防卫效果的最佳手段,而且完全站在社会的立场上考虑死刑问题,会容易忽略了罪犯应有的权利。 笔者认为,国家是否有权剥夺公民生命,死刑是否合理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不应拘囿一些学说,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在历史上,人类物质水平比较低,一些轻微的犯罪行为就有可能造成巨大伤害,如盗窃他人食物可能会造成他人饿死,再加上人们原始的复仇意识,死刑的存在就被认为是合理的。现代社会人们物质丰富,人权意识增强,死刑的合理性就受到了怀疑。 三、死刑废除的可能性 世界范围内,废除死刑已由一种社会思潮转化为社会行动。我国传统的刑罚思想如杀人偿命也受到了质疑。从长远来看,废除死刑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当下废除死刑还有现实障碍。 废除死刑是必然趋势。首先,死刑具有不可撤销的弊端。呼格案中,死刑给了人们极大冲击。其次,死刑的不公开化和人性化使得死刑的作用下降。历史上的死刑都是公开执行,执行手段残酷以起到震慑作用。如今秘密执行和注射死亡制度使得死刑的一般预防作用下降,最后,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权意识的觉醒会最终促进死刑的废除。 当下废除死刑还有现实障碍。一方面是报复社会犯罪和恐怖主义犯罪日益增多。这些罪犯一般有着自己的信念,不易改造,人民对这些罪犯也不宽容,造成了一些国家又恢复死刑。另一方面,各国国情不同,废除死刑的民意基础不同。现阶段,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浓厚报复刑罚传统的社会废除死刑缺乏民意支持。 笔者认为,废除死刑是必然的趋势。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从私人复仇到刑罚权交予国家,从原始的以眼还眼观念到损害肢体可以作价赔偿都伴随着人类物质精神水平的发展成为现实。既然如此,损害生命而不必用生命进行抵偿应该也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成为共识;由于现实阻碍,现阶段废除死刑又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所作为,一方面要督促国家严格限制死刑,为逐步废死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我们要增强人民的人权意识,为废除死刑打好民意基础。 参考文献: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罪罚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柯涛. 论死刑的存与废以及合理发展方向D. 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2005. 黄晓亮,. 论死刑存废问题的实质J. 河北法学,2008,(2). 魏志学,徐志栋. 死刑存废之争的法理思考J. 黑龙江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上海市艺术品委托拍卖合同(SH)
- 2025办公设备采购合同范本参考
- 盈利能力与风险管理策略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黑龙江省大庆市一中学2025届数学七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技术挑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市场风险与机遇分析试题及答案
- 环保投资的财务考量计划
- 网络性能评估试题及答案解析
- 跨学科研讨会策划计划
- 软件技术员试题及答案创新指南
- 上海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第1-3单元期中模拟测试数学试卷(沪教版)
- 安全教育记录表(防暑降温教育)
- 2024年南京金牛茉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单元习作范文
- 《管理情绪》课件
- 人民网舆情培训课件
- 2019新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四全册课文原文Word(可编辑)
- 富氢水完整课件
-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 麻痹性肠梗阻汇报演示课件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