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九年级语文上册10孤独之旅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安徽省淮北市九年级语文上册10孤独之旅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安徽省淮北市九年级语文上册10孤独之旅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安徽省淮北市九年级语文上册10孤独之旅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安徽省淮北市九年级语文上册10孤独之旅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2、.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3、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方法】1.诵读法:小说的语言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采修饰,符合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着重要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诵,进入作品情境,理清课文内容。2.点拨法:教学中通过设置疑点,引导学生质疑思索,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题“孤独”含义的深层领悟。 3、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1.品味“孤独”,体会成长的感受。2.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3.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重要的作用。【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文题解说】“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题目不仅形象生动地表明了小说的主题,而且有浓郁的文学意味。【创作背景】故事发生在1962年一个叫作油麻地的农村地区,小学六年级学生杜小康家原本比较富裕(因他祖上和父亲一直经营杂货铺),但他父亲因一次撞船事故而破产、生病。杜小康只好辍学,帮父亲去治病。父亲病好后,借钱买来了500只鸭苗,要杜小康一道乘小船到三百里以外的芦荡去放鸭,那里有活鱼虾,鸭子吃了长得快,还能产出双黄蛋。节选部分就从这里开始。导入:谈话导入设计意图简洁明了,直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同学们到了初三,都觉得自己长大了。也许你们的身高超过了父母、老师,但你们的心理“长大”了吗?能否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雨?有一个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跟随父亲到芦苇荡里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的寂寞,使他痛苦,也令他长大。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间长大了、坚强了。你有这样“长大”的体验吗?今天我们学习小说孤独之旅。 一、快速阅读,夯实基础1.简介作者、题目及写作背景。设计意图利于课文的理解学习。明确见备课资料。(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以上方面的知识,课上展示,学生相互补充,不足部分,教师补充。)2.自读课文,标注不会的字音及不理解的词语。设计意图扫除字词障碍。明确见备课资料。(不会的,生与生或小组间解决,最后由师补充,标记课下注解中应掌握的词语。)设计意图夯实基础。明确先小组内考字词,后速记不会的字词。3.边读边标注段落,巩固字词。设计意图标段,速读,巩固字词。明确标段在段首,巩固不会的字词,理解课文大意。注意揣摩杜小康的心理。二、诵读活动,理解词句1.结合文意,理解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设计意图理解重点词语能力。(1)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2)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3)前行是纯粹的。(4)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5)找了一个合适的地方,用镰刀割倒一大片芦苇,然后将它们扎成把。忙了整整一天,给鸭们围了一个鸭栏,也为他们自己搭了一个小窝棚。(6)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明确(1)“但、竟、忽然”表现了变故的突如其来,出人意料。“一落千丈”表明变化之大。“只好”传达出杜小康在突然的家庭变故面前的无助和无奈。(2)“涌”形象地将芦苇的无边无际、荒无人烟的动态之美表现出来,将杜小康“逃不走的感觉”表现得更为真切。(3)“纯粹”表明前行速度之快,强调了父子俩离开油麻地是不可改变的,前行是绝对的,哪怕有痛苦、有磨难。(4)“紧紧”“迟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杜小康的胆怯、恐慌。(5)“割、扎、围、搭”一系列动词,贴切地写出了父子俩动作的麻利,体现了他们勤劳能干。(6)“跟、拨”动作描写,突出了在紧急形势下,杜小康不顾一切去追赶鸭群的勇敢举动,表明他长大了。2.结合文意,赏析下列句子。设计意图赏析句子能力。(1)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2)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放回翅膀里。(3)杜小康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这不可能。(4)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5)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明确(1)以“扇面形”比喻鸭群前进的队形和水流的形状,准确形象,也象征着杜雍和前行的决心。(2)写出了“鸭们”的乖巧,反映出此时杜小康的孤独心态。(3)心理描写,表现出杜小康对故乡的思念,从侧面表现了他内心的孤寂。(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芦荡”比作“浪潮”,用“涌”字形象地将芦荡的无边无际、荒无人烟的动态之美表现出来了。用“万重大山”形容芦荡,生动地表现出陌生的环境带给杜小康压抑、沉重、无处逃避的心理。芦荡的幽深繁茂反衬出小船的孤小,将杜小康“逃不走的感觉”表现得更为真切。(5)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杜小康坚强、勇敢、懂事、成熟、敢于担当的性格特点。三、初读课文,把握整体1.速读课文,找出小说的三要素。设计意图明确文章的三要素。明确人物(主人公):杜小康。情节: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环境:无边无际的芦苇地。2.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设计意图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明确家道中落,随父放鸭(开端)撑船赶鸭,初到芦苇荡(发展)芦苇荡遇雨,经受考验(高潮)与鸭共成长(结局) 3.速读课文,结合以上的知识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明确结构。设计意图分层、归纳概括能力。明确第一部分(1):交代背景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被迫辍学随父放鸭。第二部分(227):杜小康父子俩到达目的地后,在芦苇滩上安了新家,开始放鸭生活。第三部分(2852):杜小康在芦苇荡中放鸭、找鸭,战胜孤独与寂寞,历经重重磨难,终于“长大”了。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来组织全文。4.速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设计意图概括归纳能力。明确通过写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背井离乡,到偏远芦荡放鸭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得住寂寞的顽强毅力,告诉少男少女们: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锤炼,需要在孤寂中磨炼,这样才能长大成人。四、研读分析,重点突破1.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孤独”呢?设计意图理解小说题目。明确(1)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2)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苇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3)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4)后来,父子俩都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5)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小结:杜小康由害怕孤独到面对孤独到战胜孤独,这些细节表现主人公成长的过程。2.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如何理解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设计意图理解小说题目的含义。明确(1)失去交流的环境。离开学校和同学,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2)失去了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和人群,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质之间的交流,在精神上会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种折磨。放鸭生活中,父子之间一种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实是一种空虚、贫乏生活的表现。(3)对自然环境的恐惧。大自然的空阔与未知,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强大的压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杜小康“迟迟不能入睡”。(4)对前途的恐惧。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生活的茫然,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3.请结合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的作用。设计意图突破难点。明确环境描写示例表达作用效果综述鸭群向芦苇荡进行,“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这些带给人孤独、单调甚至有点残酷的环境,使人物在浓重的忧郁、怅惘、孤独、痛苦后快速成长,成长的喜悦如春风般在心头荡漾。“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鸭群是伙伴,是心灵的安慰,它们见证着杜小康成长的艰辛和喜悦。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惧。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环境恶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衬托了杜小康的坚强、勇敢。4.文章的成功之处是对人物的成长过程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变化的轨迹,分析下列句子的作用。设计意图突破难点。(1)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我要回家”(2)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明确(1)表现杜小康对家的依依不舍,对母亲和上学的魂牵梦绕,对芦苇滩这一孤单的地方的急欲逃离。(2)它既照应了上文杜小康风雨寻鸭时“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又生动再现了杜小康成长过程中的淡淡忧伤。5.成长,是一个美好的过程,每个人成长的经历不同,成长的故事也就丰富多彩,你在成长的道路上感受过孤独吗?设计意图感悟“孤独”。(1)把个人亲身经历过“孤独”的故事在全班进行交流。(2)每位同学用“孤独是”写一句话,在全班作一次朗诵。明确示例1:孤独是一座没上发条的钟,孤独是一朵凌寒开放的花;孤独是面对爱人欲诉不能的无奈,孤独是面对朋友难分难舍的牵挂;孤独是满怀心事时的一声轻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