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名句名篇”专题复习攻略1.doc_第1页
2014年高考“名句名篇”专题复习攻略1.doc_第2页
2014年高考“名句名篇”专题复习攻略1.doc_第3页
2014年高考“名句名篇”专题复习攻略1.doc_第4页
2014年高考“名句名篇”专题复习攻略1.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高考“名句名篇”专题复习攻略河北魏县第一中学 张晓耕 邮编:056800 电话高考语文卷中,古诗文名句名篇的默写是最易拿分,同时又是最易丢分的知识点。容易拿分,一是因为它属于考纲规定测试语文能力的最基本层级A层级,能识别和记忆就可以了,二是它的测试范围基本是确定的,以教学大纲推荐背诵篇目和中学语文教材规定的背诵篇目为基础篇目。学生容易失分则一是因为轻视背诵,规定背诵的名句名篇并没有切实背会,答题时或不会背,或由于记忆不准确导致错字、漏字;二是会背不会写,要么书写不准确,要么因未真正理解句意写了音近或形近的别字。所以,在客观上,名句名篇默写要求低、易操作,是得分题。而在主观上,如果学生时间精力投入不足,书写不正确,则成了失分题。现结合2013年各省高考卷,对默写题的分值、形式、出处作一下简单回顾,再针对学生背诵默写上存在的问题,提一些备考建议。一、 命题要求2013年高考语文17套试卷,全部考查了名篇名句默写。从命题要求看,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1默写可选择,设题更科学从题目设置看,要求全部默写的只有7套试卷,其他10套均可有选择地默写。在可选择的默写题中,又分为两大类型:(1)有限定的选择。即把要默写的句子分成两组,考生必须并且只能选择其中一组来作答。比如全国大纲卷的题目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还有安徽卷也是如此要求。(2)可任选指定数目的句子。即把要默写的句子分成若干小题(句),考生可在其中任意选择。比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天津卷)。选择余地最大的当属湖北卷(8句任选5句来默写)。有选择地默写,可以给考生更多机会。这样设题更趋科学、合理,易于考生得分,符合新课改精神,体现了高考“以生为本”的思想。篇目选取在3至8篇之间,显得比较合理,既相对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背诵默写情况,又合理地避免了猜题押题,更能显示此题的区分度,不至于太难或太易。2补写成一统,难度在降低从默写要求看,几乎都是“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有江西卷的要求是“古诗文填空”。当然,不管是补写还是填空,都是一种类型,即出上句默写下句(或出下句默写上句)。前几年出现的难度较大的情景默写或提示性默写都已经退出了舞台。2011年只有四川卷是情景默写,2012年全都是直接默写, 2013年仍然全都是直接默写,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默写难度,这也说明高考默写并没有在命题上故意为难考生。二、试题分值继05年、07年两次全国大范围提高默写分值后,现各省分值比较稳定。2013年各地试题,全国卷、天津卷等4份考卷默写分值是5分,新课标全国卷、安徽等10份考卷默写分值是6分,而北京、江苏、江西三卷默写分值仍然是8分。其中6分和8分的13套均为课标卷,可见,随着新课改逐步推进,名句默写的分值在增加。尤其是北京、江苏和江西的考生要下大力气搞好默写,因为默写都占了8分。三、命题形式“名句名篇”的考查全以主观默写题形式出现,难度不是太大,不过这类题评卷要求高,错写、多写、漏写一字均不得分。现以2013年全国卷为例,对命题形式及意图做一下解说。(2013年全国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定乎内外之分,_,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_,望帝春心托杜鹃。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不畏浮云遮望眼,_ 。 (王安石登飞来峰)(2)寡助之至,_。多助之至,_。(孟子公孙丑下)高余冠之岌岌兮,_。芳与泽其杂糅兮,_。(屈原离骚)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答案:(1)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辨乎荣辱之境, 庄生晓梦迷蝴蝶,沧海月明珠有泪, 只缘身在最高层。(2)亲戚畔之。天下顺之。长余佩之陆离。为昭质其犹未亏。乱花渐欲迷人眼,全国卷题型仍为两题任选一题,每一小题由由同篇整首或整段古诗文默写到开始拆分成不同篇的古诗文默写,这在导向上意味着默写内容的增加,隐含着对考生识记范围要求的提高。2014年的试题将在遵循这一考试导向性的基础上继续促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防止考生背诵时投机取巧,对教学大纲规定全篇背诵的诗文并不保质保量完成,只挑其中最有名的几句背,对其它则茫然不知。对经典古诗文,学生如同从管中窥豹,只见一斑,而不知豹为何物,这现象是令人担忧的。名句固然是全篇诗文的重中之重,但单背名句,就相当只拿到一块块从全篇诗文这个有机整体中抽取出来的剔筋去肉的骨头,作为敲门砖是够硬,但缺少养分,不能积淀丰厚的文学修养。学生只有背诵全篇,才能了解全貌。只有洞察了全貌,再见一斑时,由一斑推知全豹则轻而易举。学生只有目中先有全牛,才有可能修炼到“目无全牛”。全国卷的设题变化既保留了古诗文全篇整段背诵的整体性,又使背诵范围不再囿于单篇的诵读,是今后名句考查的方向。四、名句出处1. 名句全部出自初高中教材必背篇目近两年,名句默写已经不再考查课外的了。今年要求默写的句子全部出自初中和高中教材课后要求必背的篇目,涉及78篇高中课文和16篇初中课文。因此,只要依据初高中教材所要求必背的篇目进行扎实有效的复习,默写分数基本上是可以全拿的。2. 取自高中名句仍占主流,基本出自必修本要求默写的名句中,出自高中教材的共有102句,其中重庆、山东、江西等7套试卷考查的全部是高中教材名句。所考查的篇目绝大部分来自必修本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必背篇目。只有极个别选自于选修本中。比如重庆卷所选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是出自于新课标人教版的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值得注意的是:前几年全国新课标卷中高中名句只占1/3,而从2012年开始,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初中的2句,高中的4句,高中名句占了2/3,2013年仍然是初中的2句,高中的4句,。3. 出自初中名句明显增多,务必“温故而知新”高中教材早已不再独占高考名句默写的领地了。要求默写的名句中, 17套试卷中共有9套考查了初中诗文,占了59%,14套课标卷中有9套考查了初中篇目,占了64%。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初中名句不仅会常考,而且会加大分量考查。因此,广大考生要高度重视初中教材名篇名句的备考。不仅有必要“温故而知新”,而且更需要加强背诵默写。五、误区点窍对于文质兼美的名句名篇,许多学生虽然会背诵,但一旦落实到个别字句时,往往不是写不出来就是写成了错别字,就是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为了克服因记忆模糊而导致的失分,建议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记住生僻难写字汉字多为形声字,它的字形往往和字义有密切联系,分析字形有助于了解字义,故可从构词法上去识记、掌握生僻难写字。比如“红藕香残玉簟秋”的“簟”是“竹席”,故为“竹”字头。“钟鼓馔玉不足贵”中的“馔”为“饭食”,故为“饣”字旁。“危樯独夜舟”的“危樯”意为“高高的桅杆”,故为“木”字旁。对于这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要勤于动笔,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牛刀小试: ,秋水共长天一色; ,形影相吊。以上二题的答案为:“落霞与孤鹜齐飞”“茕茕孑立”。其中“鹜”“茕”就是生僻字,比较难写,学生往往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2、区分同音异形字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字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着,这是命题者“设伏”的热点,识记同音异义词的关键是明意,要从字义上加以辨析区别。比如误“凌万顷之茫然”中的“凌”为“临”,即为不明其意。“凌”为渡过,比如凌波微步,凌就是居于水波之上;“临”为对着,比如把酒临风,临就是迎着清风。由语境“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可知,当时苏轼驾一叶扁舟,风行水上,并不是站在岸边,对着茫茫江面。明晰了字义,又清楚语境,就不会误“凌”为“临”。 平时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字,有意识地多做分析比较,能够既知其形,更知其义。牛刀小试:山重水复疑无路, ;可怜身上衣正单, 。以上二题答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心忧炭贱愿天寒”,其中“暗”“愿”容易与同音字“岸”“怨”混淆。其实这二组同音的意义根本不同,只要联系语境,就可以区别开来。3、区分异形同义字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字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重点掌握通假字、古今字,对古诗文中特殊的字词,不能按现代汉语的组词习惯去识记。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知明”意为“智慧明达”,但“知明”不能写成“智明”,因为“知”是通假字,通“智”。同理,“三顾频烦天下计”中的“频烦”不能写成“频繁”,“与尔同销万古愁”的“销”不能写成“消”,“惟有饮者留其名”的“惟”字不能写成“唯”。牛刀小试:出师未捷身先死, ; ,两朝开济老臣心。以上二题答案是:“长使英雄泪满襟”“三顾频烦天下计”,其中“长”“烦”容易与音近字“常”“繁”混淆。4、区分形近异义字形近字在“名句名篇”中屡见不鲜,再加上读音又大多相近,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答题时更应予以注意。牛刀小试:众口铄金, ; ,不尽长江滚滚来。以上答案为“积毁销骨”“无边落木萧萧下”。其中“销”容易写成形近的“消”,“萧”容易写成形近的“箫”。5、要留心语句顺序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也正是这个原因,一部分学生往往只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白白丢掉了分数,由于表意、声律、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有些诗文的语序发生移位,识记时要特别留心。比如“流水落花春去也”非“落花流水”,“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非“冷月无声,波心荡”。牛刀小试: ,一枝红杏出墙来。 ,明月夜,短松冈。以上答案为“春色满园关不住”“料得年年肠断处”。稍不注意,就很可能写错顺序:把“春色满园”写错为“满园春色”;把“肠断处”错写为“断肠处”。6、不漏字不添字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确定,不会有漏字、加字现象。在背诵古文、古风、词、赋、曲时要避免漏字、加字。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之”字不能遗漏,此类的识记要点为:古人讲究音节协和,多作四字句。同时要避免过于臆断结构的对称,如“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中,不能因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结构相似,羽化和登仙之间有“而”在遗世和独立之间也加上个“而”字。还要记清句末语气词,如“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中句末语气助词“乎”、“也”不能遗漏、也不能记混。再有句首发语词和句中关联词,如“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中,句首发语词“夫”和句中关联词“而”则容易被忽略。牛刀小试:)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013年天津卷)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杜牧阿房宫赋)(2013年辽宁卷)以上答案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以上两句,稍不注意,就很可能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中的“而”、“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中的“则”与“也”漏写。六、学海指津诚然,名句名篇主要靠的是点滴积累,但在高三复习有限的时间里,多些方法,多些技巧,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1、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要保持一种兴趣,以之位享受,以之为需要,诵读时,大脑要保持最佳状态,以求得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确性,一旦面临试题,便能一字不漏、一字不错地写下来。否则,遇到较生疏的句子,大脑“短路”,一片茫然,后果自然可知。2、巧学巧记,提高识记效果复习名句名篇,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记忆。在复习时,不妨讲究以下方法:逐步“缩小包围圈”,即每次复习时都要动笔将自己掌握的排除掉,下次复习时“集中火力”对准没有掌握的;注重平时复习,心理学实验证明,分散复习要比集中复习效果好,名句名篇的复习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根据个人实际,还可以采用诸如分组进行、回忆与记忆相结合、互相提问和反复复习等方法。加强理解记忆,名句名篇考查的内容大多是那些表现积极进取意义的句子,诸如治国治家、志向追求、友谊亲情等表现中国人民传统美德的名句名篇,理解之后,记忆当然深刻。3、借助运用来巩固记忆根据记忆规律,一定量的名句名篇在一定量时间内背诵下来后,还可能会遗忘。如果能经常将所掌握的名句名篇引来运用,是抵制遗忘的好办法。4、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注重记忆的准确性背诵时要“心到、口到、手到”。心到即先明意,再背诵,只有意思理解了,才能记得准,记得牢,死记硬背是费力不讨好的。同时既动口又动笔,遇到拗口的音、难读的字、易误读的词,停一停,反复读,作为背诵的重点;遇到生僻难写的词、形旁易混淆的字,顿一顿,反复写,作为默写的难点。先点后面,难点突破了,整体掌握起来就容易了。七、备考策略1、在“名句名篇”的复习时,不能仅仅局限在“背诵篇目”或“背诵段落”,还要兼顾非“背诵篇目”或“背诵段落”中的名句的背诵。记忆名句,应该注意教材中出现过的名句,除古代诗词散文外,现当代作品、知识短文、注释中的引语,凡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都应作一番系统梳理。2、备考复习时,一定要既动脑又动手,避免书写上的错误。3、答题时,可以凭借语句的内容和形式,推断所填的名句。如试题已经给了“不能成方圆”,让填出上句,到底是“无规矩”,还是“不以规矩”呢,这就要根据下句的“不能”进行推断,古人行文,很注意讲究对仗,因此可确定应填“不以规矩”。4、在答题时,如果有选择余地的话,应选有把握的写,如果实在不会写,就要果断放弃,不要想当然地瞎碰,那样只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