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测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鸦片战争前后,最早向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魏源 B.林则徐 C.曾国藩 D.康有为2. 从洋务派的出发点、“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方面看,洋务派办教育、办海防、办工业,洋务运动的本质是A.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B.在上层建筑领域学习西方C.洋务派要实施新政 D.学习西方的科技3. 康有为论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借助的理论是儒家今文经学的“三世说” 西方的启蒙思想西方的进化论 孔子的伦理道德理论A. B. C. D. 4. 下列维新人士中,直接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的是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5.下列哪一个团体将”建立民国”正式确立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目标A兴中会 B光复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6. 请观察下列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图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思想体系创新不断C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D.民主思想深入人心7.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救亡之道首先是A.推翻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B.改革政治制度,扩大民主权利C.结束军阀割据,统一中国 D.以西方文明取代中国的封建文化8. 蔡元培为北大提出“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实际目的在于A.让各种学术主张在北大自由发展 B.让新思想在北大传播C.为新文化运动在北大开展开路 D.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9.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其“科学”的含义是指自然科学法则 科学精神 反对封建迷信愚昧 反对偶像崇拜A. B. C. D. 10.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其依据包括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宣传马克思主义,使新文化运动进入新的时期A. B. C. D. 11.最早倡导“文学革命”的是A.陈独秀 B.鲁迅 C.胡适 D.蔡元培12.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述评,与史实不符的一项是A.标志着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方面已经进入到新的高度B.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表明李大钊等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者C.推动中国民主科学思想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D.其对传统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低估13.新文化运动后期,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根本原因是A.李大钊等的积极宣传 B.俄国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的影响C.反对传统文化的结果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4.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所以是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主要是它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史观 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经济学说 社会主义理论A. B. C. D. 15.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出现分化,主要是因为A.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 B.李、胡的“问题与主义之争”C.五四运动期间对学生运动的态度 D.胡适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16.李大钊、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表面上看,其实是A.是否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之争B.胡适反对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C.李大钊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D.李大钊、胡适两位知识分子的学术论争17. 陈独秀等最终选择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因为A.“问题与主义之争”教育了广大青年B.陈独秀、李大钊等要组织中国共产党C.认为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中国问题D.他们已经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8.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19.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20.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21. 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22.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 B C D23.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24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2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26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27 “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28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29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30下列哪项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A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月刊的创办,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C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建党活动D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深入工人群众进行宣传二、简答题:共2题,共40分。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据孟子等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摘编自孙中山全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4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5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7分)32.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剥茧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去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警告青年(1915年9月)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无知,使之脱胎换骨,恐使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涉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去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所提到的“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4分)(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8分)(4)陈独秀最终选择了什么 ?他为什么要进行这种选择?(4分) 参考答案1-5BDBDC 6-10CDBAA 11-15CBDBA 16-20DCDBC 21-25DBCAA26-30AAABD 31. (1)内涵: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统治者善待人民,为百姓利益着想;统治者要尊重;民意天下得失取决于民心向背。理想政治:统治者要爱惜民力,轻刑薄赋,听政于民,与民同乐。 (2)异:王韬主张学习英国的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实行君民共治;孙中山主张主权在民,学习美国的民主制度,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同:两人都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都从中国传统思想来论证近代民主思想的合理性。(3)关系:都主张重视人民,近代思想家们从民本中汲取重民、贵民内涵,成为中国民主思想的最早的思想渊源之一。近代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A、列强不断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B、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 C、近代教育的兴起和留学风气影响;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32. (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同范本约定解释顺序
- 连衣裙选购合同范本
- 深圳买卖居间合同范本
- 地暖简易合同范本
- 滴滴车主租车合同范本
- 网络采购水果合同范本
- 紫苏种植收购合同范本
- 快递订货合同范本
- 硫精矿采购合同范本
- 食堂厨师临时合同范本
- 替换车管理办法规定
- 厨房4D管理课件下载
- 临床营养学病例报告
- 危险作业票 安全作业票格式模板 动火登高煤气受限空间作业票
- 水电工安全考试题及答案
-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超声评估要点
- 2025至2030临床前CRO治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浙江省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官方标准答案)
- 幼儿园物资报损管理制度
- 酒精戒断综合症治疗方案讲课件
- 【9语安徽中考卷】2025年安徽省中考招生考试真题语文试卷(真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