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第十五届计划书.doc_第1页
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第十五届计划书.doc_第2页
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第十五届计划书.doc_第3页
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第十五届计划书.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第十五届 专科班毕业论文计划书学僧法名:源心辅导法师:梵果法师论文题目:浅谈佛教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写作动机: 近现代心理学与佛教关系颇为密切。佛教对荣格、费洛姆、马斯洛等西方心理学大师的思想给了不少启发。佛教对心灵认识之深刻极其治理心之技术的完美,受到西方心理学家们的由衷赞叹和崇拜。佛教的思想精华被西方心理学界普遍认为是一种高级心理学,佛教的修持方法被看作心理治疗技术,佛教修持之道治疗心理疾病锻炼心智的效果不断被心理学用观察、试验、统计等科学方法所证明。更多的社会人士迫切希望,佛教能够指导人进行心灵锻炼,解除心理疾病的困扰。可行性分析: 经过查阅资料,进行深入探讨,具体分析。材料的收集方法:主要通过图书室借阅,尽量充分搜集与本论文有关的材料论据,然后进行严实筛选并核实所选材料的原文和出处,以争取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并以此充分证明本论文的论点。论文提纲:第一部分:序论包括上述写作动机,写作目标,材料收集方法等。第二部分:正文共分为四个章节,分别是:一、 佛教对心的看法二、 佛教对心的譬喻三、 佛教心灵净化之道四、 佛教对现代心理学的贡献第三部分:结论对正文中的论据,论证进行总结,论述佛教与社会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反映佛教和心理学的交集和差异的区间。第四部分:余论提出本论文因某些因素无法探讨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希望专家学者们予以关注,进一步探讨论证。对佛教这一宝贵的世界文化瑰宝,给予公平客观的评价。第五部分:主要的参考文献1、 乾隆大藏经2、 大方广佛华严经东晋天竺三藏法师佛驼跋陀罗等译3、 维摩诘所说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4、 大乘百法明门论天亲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5、 大智度论龙树菩萨造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6、 金刚般若经疏隋天台智者大师说7、甚深了义般若波罗蜜“缘起性空”般若正见论论文写作的时间安排:1、2011年1月:搜集资料,构思撰写论文计划书。2、2011年2月:呈交论文计划书,整理已有的资料,查阅更多资料。3、2011年3月:撰写论文初稿。4、2011年4月:修改论文初稿。5、2011年5月:修正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