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企业家修养.doc_第1页
《周易》与企业家修养.doc_第2页
《周易》与企业家修养.doc_第3页
《周易》与企业家修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易与企业家修养摘要:“企业家”这个概念本身表明了中西两种文化的冲突。从中国文化元典周易来讲,能否把现代性的问题加以解决,即是检验周易这个思想体系的可操作性及正确性。从周易的角度来阐述企业家的定义、企业家人格问题的本质性,以及以易进行“和顺”等问题,就能从中获取新的发现和启示。关键词:企业家 修养 系辞 和顺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德鲁克说“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的人才能建设中国,因此快速培养并使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迅速成长起来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也是中国的最大的机遇。”作为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如果说我们企业家的人格发生了问题 ,由于它是从现代人性的角度考量企业家的人格,则表明我们现在的文明、文化架构等等,出现了问题。要用中国自己的文化解决中国问题,就要用周易来“和顺”企业家人格修养。1.企业家的内涵1.1企业家的一般概念 企业家的定义来源于他的存在方式,是由他的存在价值决定的主体性。企业家被普遍定义是:根据社会需要和盈利原则,通过生产经营和贸易流通,取得了显著成就得管理者。1但是,我们不应忘记,企业家尚存在某些担忧,因为说文解字曰: “企,举踵也”。“企”字的象形,是一个人跷起脚跟,在进行观察。说文的这一解读,符合甲骨文“企”字的本意。甲骨文“企”的字型就是一个人形,上边是人的上部,下边为人跷起脚跟的足形,这叫“企”。“企”的这种形体,承诺了一种忧患意识。而这种忧患意识产生于对某种不确定性的思考。人们祈望、担忧、才有“企”的形体。所以,从企业的角度讲,其自为创业到社会需要、盈利、经营活动、生产形式等等,这些都可以对企业进行定义。但是对“企”字本身,却是一种遗忘。这种遗忘是什么呢?是对“企”字本义的异化。对“企业家”进行解读,发现根据不同的经济学原理对企业家的这个概念的界定,会给出不同的定义。由此表明企业家概念的歧义性。歧义性产生的原因在于经济哲学的不完备性。到目前为止,仅仅根据当时需要的价值取向产生的经济学,不是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拒斥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必然给当代企业家带来困惑与担忧。这是从社会存在的角度来反思问题,说明它符合“企”字本义。中国的当代社会标明,企业家本身就是在担忧中管理企业,以解决困惑与担忧为前提,从而更好地把握企业的命运。 1.2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与创新意识 从“企业家”这个词本义来讲,它不是中国文化固有的词汇,它的母语是法语。它的本意就是从事冒险,是冒险家。引申为敢于冒险从事经营,以取得利润。可见,“企业家”字的冒险性,符合“企”的汉语本意,因为人在“企”的时候就是在担忧,从事一件有所担忧的工作,则是冒险行为。所以,汉字“企”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企业家富有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对生产要素进行一种有效的组合与管理,并取得显著成就的人,当然这也符合企业家的定义,但不全面。企业家这个词是在十六世纪出现在法语中,当时是指冒险,指称远征军的那些人。远征军被称为企业家,后来被经济学家引用到了经济学领域,敢于承担不确定风险的经营者,叫做企业家。企业家就是因其具有冒险精神被引用到经济学领域了。可见,冒险本身说明了企业家于存在论上的危机意识。 1.3用周易定义企业家 周易中没有用企字,因为“企”是一种危险、忧虑,是担忧的一种状态。作为易经的思想,孔子在纂易的过程中,是想解决社会存在的所有忧虑。所以系辞传说“危者使平,易者使倾”。系辞传说的很清楚,周易讲的是非常平和的道理。系辞传曰:“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2众人懂得易的道理,都非常喜悦,易能解决王侯诸侯们所忧虑的,易能使天下众生,各得其所,风调雨顺,生生不息。“神谋鬼谋,百姓与能”。百姓的事情易能解决,易把鬼神之虑“和顺”为平常的道理。那么,周易是怎么解决“企”的问题,通过上边的讨论可知,为什么没有以“企”立卦呢?因为不可以用“企”作为一种形式来指导人们行为,不能用“企”安顿生命。所以老子讲,“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企”的这种状态,表明其是对预知的未知,存有忧虑,这种忧虑不解决,以“企”则站立不起来。所以必须解决“企”字所承诺的“忧”企业才可以立。企业家虽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还存在某些担忧,这种担忧仍然是企业家必须承受的,在其进行生产安排、经济策划的时候,企业家首先需要对某些担忧进行前瞻性的预见,才可能避免所担忧的问题,所以企业家的忧患意识离不开“企”所承诺的担忧。从易“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的角度,给出“企业家”的定义是“顺企成业而利贞的君子”“企业”必须要盈利,盈利必须贞,必须要正,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够永远发展壮大。因为其贞正,从儒学而言,这样的企业家称为君子企业家。关于君子,论语与周易给出了很多推定,这些推定都是企业家应当遵循的。所以,企业家的定义是“顺企成业而利贞的君子”,由于“业”是生产与流通,企业家的定义也可以为:在生产与流通领域顺企成业而利贞的君子。2.周易与企业家的人格修养2.1“理财正辞”3 顺企成业而利贞脱离不了财的问题。要慎重理财,因为易经中的“财”字,仅四见。节卦中提到关于对财的利用,要节以制度。节制即伤,就要伤财,但正确的节以制度是即不伤财也不害民。第二个是在泰卦里面讲的,财成天地之道,这个财通裁,裁成天地之道,泰卦即地天泰,也就是说卦传中所讲的天地定位,八卦相错,逆数为泰,顺数为否,裁的结果为泰,此为真正的大财。懂得天地的大道理才能不伤财,不害民。“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可见,由泰生财,君子企业家也。由天地定位,即说卦传“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乾彖曰“利者,义之和也”。所以,利而生财,义之和也。易第三、四见“财”字是系辞传:“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从乾坤两卦当中,去推定企业家如何利贞,从而获财,“何以聚人曰财,”这个道很深刻。作为企业家,如果不盈利的话,不会有人到你这里来工作,聚人必须有利有财,在这里工作,生活安顿,才能聚人。从道家来讲,无财不养道,即使修道,也需要财力的支持。所以说,企业家挣钱是天经地义,关键是利贞之财。“理财正辞”,当企业家能够说所挣之钱的路子非常正,你的辞也必然是正的,只有企业家为利达到“义之和也”,其言辞理论也必然是利贞的,此为正辞。乾文言对正辞的推定非常深刻,“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2.2 “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孔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我们对“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的理解在于,必须忠信,这个信不是仁义礼智信的信,如果这样理解,就把易理看浅了,是对汉语理解的表面化、表象化了,没有达到对于词语本源的深刻理解,这样就使易哲学的思想性、深刻性远远的降低了。易这个“信”本身是中,中才有信,信本身的本体论承诺,是要你知道对事情的可信程度,你才会信,信在伦理与本体这两个意义上是打通的。之所以你要信,是因为你由信而忠,由忠而信,这就是进德之“和顺”。忠信是存在状态,表现为修辞立其诚,只有忠信才能修辞立其诚。这就是说,在我们做事的时候,在做语言表述的时候,学者在做学问的时候,企业家在对员工讲演的时候,都要立其诚。我现在所从事的是企业,把所从事之业和顺在企业当中,这就是我的生命、生活必须安顿到事业当中去,安顿到我们的修辞言说当中。 论语讲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大意就是你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能说出来,如果说出了,则是可耻的。那么怎么才能达到修辞立其诚啊,就是知知至之,可与几也,第一个“至”是名词,第二个“至”是动词。你知道了“至”,你还要做到“至”,你才可以与几,于最细微的处做到极致,系辞传对“几”的推定是,“几者,动之微也,吉之先见者也”。3企业家对于企业的管理,一定要从企业的至微之处把握它,这样才是做到了“至”,这才是“知”,“知终终之”,对于企业的最终发展目标是什么,把握其整个逻辑过程,终点与始点之和顺即进行正确管理,由此判定的过程已经非常清楚,才能把握与解决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所以,以周易进行和顺,才可以解决“企”这个问题 ,企业家就没有忧虑了。企业即使达到最高层次的发展,企业家也不会为此骄傲。企业家在前瞻性的问题上预见到了危险,能够避免,即使有了损失,也不会忧愁。否则就是企业家还没有顺企成业。可见,易“修业”与“居业”这两个“业”字的推定是非常重要的,修业与居业是统一的,企业家的进德修业,要达到知知至之,知终终之。学者做学问也是如此,当给出每一个判断的时候,给出某种逻辑结构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知知至之、知终终之。西方哲学科学的终结就是因为做不到知知至之,知终终之。可见,从存在的意义到言说的“至”与“终”都不能达到,哲学与科学就只能终结,所以,易经中的这段话作为思想的一般原则,适用于人类所能达到的一切领域。 2.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5 坤卦文言里说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在解释坤卦之初六,“履霜,坚冰至”。我们不要仅仅看到下霜了,而且应预见将要结冰了。这样就承诺了一个“积”的过程,企业也有个积累的过程。易从利贞的角度,坤卦给出了善的推定。从善才能够有庆,企业家才能够安顿自己的生命,假如你有些东西是不善的,或者挣的钱是不善的,必然有忧患,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比如说现在经济学界讨论的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问题,或者说原罪的问题。作为企业家应有个为善的原则,通过对“积”的理解,所有问题才会解决。这是善的和顺。 2.4“知命而为君子”孔子于论语所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生命安顿之后方可成就君子。6宏观而言,企业家要把企业的命运安顿到民族、国家以至于人类的命运上,企业家首先要有个知命的过程。微观而言,企业的生命依托于企业家的生命主体,企业家生命的延长与身体强壮,精力旺盛与精神饱满,是企业家人格修养之根本,其决定了企业家的坚强信念,以知命的君子品格,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3.展望未来 历史和现实都在呼唤优秀的企业家群体的出现,他们的稳定和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的经济前途和政治命运。毫无疑问,研究企业家人格修养和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因为企业家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之一。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经济是其核心内容,经济发展离不开企业家,更离不开企业家精神,而企业家的创造力取决于他们对自身精神现象的整合和调节的自觉态度与深度。总之,要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企业家修养培育氛围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依然任重道远,虽然经济学家张维迎曾说过在目前的中国环境下没有真正的企业家,但随着社会观念的变革,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对企业家人格修养培育的关注,我们有理由坚信,在不久将来的中国,必定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王峥.企业家精神培育研究.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2南怀瑾.周易讲义.文艺出版社.1997年3陈德述.周易入门.巴蜀出版社.1999年4孙映逵 杨亦鸣.易经对话录-“六十四卦”中的人生哲理与谋略.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 1998.4 5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66王军云.周易与人生智慧.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The Book of Change and Entrepreneurs Personality TrainingAbstract:The concept of Entrepreneur indicates the cultural conflict between west and east. It is a test of the Book of Changes ide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