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川干热河谷生态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关于东川干热河谷生态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关于东川干热河谷生态现状分析.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东川干热河谷生态现状分析 【摘 要】东川干热河谷地处云贵高原北部边缘,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塑造了其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带的特征。本文从其环境特征形成原因上出发,继而研究其存在的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现状,最后提升相关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东川干热河谷;生态环境;水土流失 前言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与金沙江相望,其东川干热河谷也与金沙江干流紧密相连,热河谷腹地受到经济开发等外部因素的干扰,造成其环境恶化。但是明白其生态现状及发生原因,定会帮助我们从这些细节上打破常规,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终目的。 1.东川干热河谷生态特征 1.1气候特征 地处海拔695米2000米以下的低中山峡谷地段, 属于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高温、干旱、少雨是其主要气候特征,且干湿季明显,光热资源极为丰富,多年平均全年太阳辐射总量达5872.91兆焦耳/平方米,直射强度14.0万千卡/平方米。但是由于热河谷地带降雨稀少,所以其半干旱气候特征也给当地造成了一定的生态影响。 1.2地质地貌特征 由于其处于山脉深大断裂带,受到垂直方向的震荡运动影响较大,在水力、重力作用下容易产生水土流失乃至泥石流。 1.3土壤特征 区域内的土壤有十种之多,受海拔因素的影响,分为四个垂直土壤带,即干旱性、山地性、山地森林性、山地草甸性土壤带,其土壤容易受到人为的影响,施肥多便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施肥少滥用多,则极易受到破坏。 1.4植被特征 东川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物种丰富,但是热河谷地带处于植物带的边缘,造成其植被覆盖面积稀少的现状。 2.东川干热河谷生态现状 2.1环境脆弱 东川区是我国开发铜矿较早的地区,所以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人为破坏相辅相成,给这一地区尤其是热河谷地带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地处横断山脉小江深大断裂带上的东川干热河谷,生态系统本身就受到巨大制约,再加上人为不合理的开发,更让当地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另外,东川干热河谷本身就处于高山地带,由于坡度陡峻、土层稀薄的原因,热河谷的地表水土随时都能随之进入地壳、山体的协同运动中来,导致其生态系统与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改变。而热河谷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有限,所以造成整个生态系统脆弱的问题出现。 2.2土壤退化 四个主要的垂直土壤带本身就不稳固,自身表现出土壤环境脆弱的特点,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扰不断加大,原生植被与次生植被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其地表径流加大、土壤侵蚀程度增强,土壤旱化、荒漠化趋势加剧。雨季来临的时候,由于当地民众种植作物的技术不佳,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流失严重,土壤团粒结构遭到巨大破坏,造成土壤贫瘠、肥力下降,使当地的整体土壤环境不断退化。 2.3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人为对当地植被的严重破坏,加上土壤退化现象的日益加剧,热河谷乃至大部分东川区都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的现象。当地有林地面积仅为12758ha,有林地仅占全市总面积的6.78%,占林业用地的16.62%,远远低于云南全省森林覆盖率(24.04%)和平均林地利用率(35.2%)的水平,覆盖率仅为14.62%。小江两岸泥石流沟谷由50年代的38条发展到107条,农田水冲沙压砾影响比较慎重,附近公路铁路干线支线均存在不稳定的隐患。而雨季来临,频繁的暴雨侵袭,又将不稳固的土壤、石块冲走,使当地称为我国典型的暴雨型泥石流发育区。而对环境的破坏影响,当地政府与民众意识较为薄弱,没有迅速、有效、全面地进行二次整治,不断发生的自然资源开发活动将加剧热河谷地区的水土流失程度。 3.东川干热河谷生态可持续发展建议 3.1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途径,在东川干热河谷种植灌木、乔木、草本植物等多种类植物,科学合理的树种配置与群落结构的结合,更能够保证当地植被丰富,稳固土壤环境,同时,通过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证农业生产与绿化改革相协调。 3.2开发坡地 在高于25o的坡地处采用退耕还林方法实现植被覆盖率的提升,在低于25o坡地处施行坡地农业生产发展,形成科学的耕作带,并不断改善土壤结构。 3.3综合能源发展提升 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可以极大限度地利用热河谷的自然能源,不但可以使当地民众实现经济大力发展,更可以实现秸秆还田、节约燃料、电力自足的目的。尤其是使用沼气发电、水电一体化的农户,能够保证能源节约,实现秸秆还田,使当地土壤营养不断稳固提升,给改善生态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 4.总结 生态系统整体的不和谐、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出现,给目前的昆明东川干热河谷的生态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当地提倡植树造林、利用综合能源的开发等措施改善热河谷环境,保持更为和谐的生态系统,进而实现更高的生态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方海东,廖承飞,潘志贤,沙毓沧.木豆在干热河谷退化山地的生态适应性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03). 李晓丰.我国流域经济开发中干热河谷地带生态农业集约化经营组织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5). 刘世全,成本喜,范宇,李怡.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资源特点与特色生态农业建设途径探讨J.四川农业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