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doc_第4页
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材料所体现的是对外国服饰和容貌的极度崇拜。答案:C31903年,山东第一份报纸济南汇报创刊,以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济南陆续出现,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它对人们的影响主要有()开阔视野关注国事启迪民众传播新知A BC 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生活变迁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开阔民众视野、引导民众关注国事、启迪民众、解放思想、传播新知识和新思想都是近代报刊的影响。答案:D5下列关于晚清到民国期间服饰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B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C清末民国初年,有人穿着西装祭孔D西式服装取代传统服饰占据统治地位解析:首先,明确“晚清”是指鸦片战争以后至清政府被推翻这一时期,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入手思考;其次,理解各选项的内涵:A项是旗袍的特点,B项是近代服饰的发展态势,C项反映了民国初年新旧观念的冲突。容易错选C项,单纯地认为民国初年资本主义革命政权已经建立,不会出现“假革命”的景象,主要是忽视了当时新旧交替与过渡的时代特点。答案:D6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当时,不缠足运动推广普及很快A都正确 B都不正确C正确,不正确 D不正确,正确解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形式新颖,难度较大,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戊戌变法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但由于受封建陋习的影响由来已久,广大农村缠足依然相沿成习,故叙述不正确。答案:C7电视剧闯关东在多家电视台热播,剧中格格那文和鲜儿从王府出逃,路上正遇到军队抓住行人强行剪辫子。这一现象的普遍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解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因此剪辫与辛亥革命有关。答案:D8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知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如,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解析:材料体现了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思想。20世纪初期,民国建立后,人们的思想观念获得极大的解放。答案:B101888年,总长2 000米的清朝宫廷专用铁路建成,行驶在上面的是李鸿章为慈禧太后从德国精心定制的专用列车。因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故不用机车牵引,而由太监用绳子拉着走。对此现象的理解,错误的是()A观念的落后是近代化的重大阻力B朝廷带头推广火车和铁路C统治者愚昧和迷信D清朝铁路建设落后于德国解析:从材料信息看,铁路在中国的发展历经曲折,说明观念的落后阻碍中国的近代化,也说明统治者的愚昧和中国的落后。“朝廷带头推广火车和铁路”和材料反映的信息正好相反。答案:B11近代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而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而非千万人之公利”。下列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当时修建铁路遭到顽固人士的反对B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C此人认为当时中国不适宜修筑铁路D说明修筑铁路便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题目中提供的观点属于当时顽固势力的观点。A、B两项都属于材料说明的问题,C项属于材料所体现的观点,而D项则不能从材料中体现出来。容易错选C项,因为C项的表述本身错误,解题时受此误导而没有认清这种说法实质上是符合题意的,犯了思维定势的错误。答案:D12下列关于近代水运业发展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后,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B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C我国轮船运输吸取了西方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D随着经济发展,火轮船在民国时期已经普及到内陆省份解析:准确区分和把握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学习的重点问题,也是本题的立意所在,通过题目的设计很好地考查了识记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的起步,它吸取了当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由于受当时社会条件制约,近代水运发展极不平衡,火轮船主要往来于沿海、沿江航线。故A、C、D三项不正确。答案:B13晚清至民国,近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变化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A B C D解析:本题关键是明确“影响”应包括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从而注意从经济活动、思想观念、对外联系、与传统运输的关系等角度入手思考。思维的盲点在于,主要是因为它与近代交通的发展变化没有直接联系,解题时容易忽略这一点。答案:D14甲午战争后铁路兴修猛然增多,下列原因不正确的是()A列强的激烈争夺B清朝官员改变观念C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D经济的迅速发展解析: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促使清朝官员改变观念,也激起了中国人的救亡图存愿望,但是当时的社会经济并没有迅速的发展。答案:D151910年,假如你想从张家口到北京旅游,最快捷的交通方式是()A坐火车 B乘飞机 C骑马 D坐轮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交通变化。1909年,由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建成通车,故选A项,符合题意。中国航空事业的起步在1918年,所以排除B项;从地理环境考虑,可排除D项。答案:A17(2009盐城模拟)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就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C李鸿章乘火车游历了俄罗斯的主要城市D李鸿章参观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解析:19世纪末俄国在中国获得了不少的修筑铁路的权力,出现C项中的情况完全有可能。其他几项,民报、飞机均出现在20世纪初,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答案:C18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劝禁缠足致内务部令的主要目的是()A介绍古代缠足之俗 B分析缠足对身体的危害C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D除旧布新,健体强国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此等恶俗,尤宜先事革除,以培国本”。答案:D19下面是18951898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对表中信息的正确叙述有()年份当年创刊总数中国人自办报刊总数所占百分比18957342.9%1898473985.9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报业的主体维新变法推动了报业发展言论自由的局面已经出现报刊成为新思想传播的载体A BC D解析:说法错误,一是材料没有体现出来;二是当时还处于清政府统治时期,言论自由还谈不上。答案:B202009年是互联网诞生40周年,据统计,中国网民数量现居全球第一。下列有关互联网的叙述正确的是()A互联网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B互联网是网瘾产生的唯一原因C中国网民数量现居全球第一,说明中国网络普及率也是全球第一D互联网完全取代了纸墨的地位解析:互联网的出现,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故A项正确,B、C、D三项的说法都不符合史实。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21题20分,22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借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材料二2009年谁最红?小沈阳。“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这样认为。如今,互联网大行其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弄潮儿”,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体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能够自发营造社会效应的网民,他们借“造浪”实现自我价值,间接满足心理期待。材料三春节联欢晚会所展示的节目内容作为一种讯息,反映了社会的文化走向与趋势。2009年春晚造星意识的成熟也反映了现代商业社会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植入式广告提高了春晚的商业价值,而这些都源自媒介自身存在的需求与压力。刘谦和小沈阳的走红,和春晚的商业化运作是分不开的(春晚)本该是一场风格各异的饕餮盛宴,却成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重复节目。在一片唏嘘声中,春晚开始思索新道路。2009年刘谦和小沈阳为春晚增添了一丝时尚气息,展示了平民风采。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2)据材料二、三,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二、三,归纳刘谦和小沈阳一夜走红的原因有哪些?央视春晚的创新说明了什么。答案:(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主要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2)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电视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的解放;电视和互联网的资讯与娱乐功能的优越性等。(3)原因:电视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社会上个人追求成功、成名意识的提升;大众媒体的竞争要求春晚进行商业化的运作和积极创新;刘谦和小沈阳演出的平民化,贴近了大众的娱乐心态等。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观有了变化,也说明了如今大众传播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22(2009潍坊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大多数人主张剪去辫子,谁要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求时髦”。材料二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昧,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全国形成了这样的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据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当时的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和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3)上述材料中有关社会心态的阐述是否准确?为什么?解析:本题围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