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doc_第1页
陕西省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doc_第2页
陕西省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doc_第3页
陕西省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doc_第4页
陕西省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自2009年启动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制定工作。根据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启动大会的有关安排,我局将在省内部分中医医院的部分科室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为保障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二、工作目标利用1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省及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同时对已颁布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三、组织管理(一)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成立我省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见附件1)。工作领导小组由省中医药管理局主管领导和各试点医院院长组成,负责我省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部署试点单位和试点病种,并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专家工作组由各相关专业科主任组成,负责对各试点医院工作进行专业指导,并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相关研究工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见附件1),办公室设在省中医药管理局医疗科研处,由医疗科研处相关人员和各试点医院主管院长或医务处(科)长组成,负责协调试点工作相关事宜,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研究,完成试点工作日常工作。(二)设区市中医药管理部门或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负责管理本辖区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对各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同时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研究工作。各设区市分别于2011年6月10日、9月10日之前向省中医药管理局报送本辖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二)试点医院各试点医院应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试点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试点工作机制,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定期向本辖区中医药管理部门报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负责在本地区内推广试点成熟的中医临床路径。(三)试点科室各试点医院试点科室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和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在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制定本科相关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组织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并根据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定期向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报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四、试点范围(一)试点医院、试点科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9家医院的17个临床科室(见附件2)。(二)试点专业、试点病种首批13个专业13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见附件3)。五、实施步骤试点工作自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一)试点启动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1.讨论并印发我省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2.召开我省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会议。3.各设区市中医药管理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试点医院和试点科室制订具体试点实施方案。(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1年11月)。1.省中医药管理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安排,配合组织各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和各试点医院对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进行培训。2.各设区市中医药管理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各试点医院和试点科室组织实施试点工作。3.各试点科室每月组织对本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4.各设区市中医药管理部门或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每3个月召开辖区内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会议,对试点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6.省中医药管理局不定期对各地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三)实施工作评估总结(2011年11月-2011年12月)。1.各试点科室对本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于2011年11月中旬前将总结材料报送省中医药管理局。2. 省中医药管理局召开试点工作总结会,对各试点科室试点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形成总结评估报告,于2011年12月底前报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六、工作要求(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是公立中医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统筹兼顾医疗质量管理和效率管理、促进医院改革的具体探索。各设区市中医药管理部门、试点医院、试点科室要充分认识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组织实施,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落实责任,务求实效。各设区市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积极指导、帮助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各试点医院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进行调查研究,选择有代表性的专业和病种,按照我局下发的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制定详细的试点方案,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认真组织开展对相关临床科室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工作,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务求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各设区市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估分析,省中医药管理局将适时组织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将试点工作纳入我省中医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中进行考核。(三)积极探索,总结提高。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任务,各试点医院要在试点工作中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加强交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研究建立我国中医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制度和工作长效机制积累宝贵经验。附件1陕西省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一、领导小组组 长:范 兵 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副组长:苏荣彪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袁瑞华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医疗科研处处长成 员:魏少阳 陕西省中医医院副院长 王建华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 周劲松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黄琳娜 西安市中医医院院长 杜 敏 宝鸡市中医医院院长 苏买泉 榆林市中医医院院长 刘玉泉 安康市中医医院院长 秦鹏俊 商洛市中医医院院长宋虎杰 西安市中医脑病医院院长刘立志 镇安县中医医院院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中医药管理局医疗科研处。主 任:黄 斌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医疗科研处副调研员成 员:王静怡 陕西省中医医院副院长 侯宝峰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 张 杰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副院长王晓燕 西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 李省让 西安市中医脑病医院医教科长 安卫红 宝鸡市中医医院副院长 曹利民 榆林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院长 杜清华 安康市中医医院副院长 陈书存 商洛市中医医院副院长 刘忠立 镇安县中医医院副院长 王勇刚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医疗科研处干部二、专家工作组戴双明 陕西省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韩祖成 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黄丽娜 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薛敬东 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科主任闫咏梅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病科主任杨志宏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病科主任刘德玉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王希胜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常占杰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科主任张俊莉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主任林 海 西安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贺向东 西安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王素芳 宝鸡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筱茂 榆林市中医医院妇科主任涂世玉 安康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牛红星 商洛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王 辉 西安市中医脑病医院儿科主任邓益平 镇安县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附件2陕西省首批中医临床路径各试点医院和科室名单单位专科病种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脑病科中风病(脑梗死)肾病科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针灸科面瘫病(面神经炎)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科流行性出血热肝病科慢性乙型肝炎骨伤科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脑病科中风病(脑梗死)肿瘤科肺癌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骨痹(骨关节病)西安市中医医院肛肠科脱肛病(直肠脱垂)脑病科中风病(脑梗死)西安市中医脑病医院儿 科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宝鸡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面瘫病(面神经炎)榆林市中医医院妇 科盆腔炎安康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商洛市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