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强夯法的加固机理,并依托工程实践介绍了强夯法对湿陷性地基处理,从有效加固深度、单击夯击能等多个方面详尽介绍了强夯法设计中的要点,并绘制施工工艺流程图,对质量检验也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强夯法,湿陷性,有效加固深度,单击夯击能 强夯法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该法又称为动力固结法,即利用起重设备将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使锤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力和振动力,以克服土颗粒间的各种阻力,使地基土达到密实,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本文介绍了强夯法的加固原理,并结合工程实践中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对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设计及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 强夯法加固机理 强夯法主要通过超固结动压将土体中有空气充填的孔隙迅速压密;动载产生的剪切波主要在土颗粒间传播,使土颗粒重新排列而趋向更紧密并将土颗粒周围的部分弱结合水转化为自由水;在动载反复作用下土体储存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增加的孔隙压力及产生的裂纹排水系统则提供了土体中水流动排除的条件。在土地整体稳定性的条件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体积压缩及剪切排列作用均使土颗粒排列加密、孔隙体积减小,从而快速实现地基固结变形及强度提高。 2 强夯法的设计 2.1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处理中的适用条件 强夯法使用范围较广,既可处理加固砂土、碎石土及粘性土,对杂填土及湿陷性黄土等各类地基也有良好的效果。由于黄土地区的总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6%以上,因此,强夯法对黄土湿陷性地基的处理尤为重要。 所谓湿陷性,是指黄土在自然状态下受到地表水的侵蚀,在外荷载或土自重的作用下,土体结构遭到破坏,产生湿陷,给地基自身及以上的构造物造成很大的破坏。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中在湿陷性黄土处理一节中对强夯法的使用条件进行了描述。规范中规定:强夯法可用于以上自重湿陷性黄土。在工程实践中,工程人员对强夯法的适用条件进行了进一步总结,该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饱和度Sr60%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可处理的深度达312m。并且土的天然含水率不应小于10%,否则土颗粒间摩擦力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2 强夯法具体参数的确定 强夯法处理地基时,具体参数的确定主要考虑有效加固深度、单位夯击能、强夯落距、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及夯点位置设置等几方面。 2.2.1有效加固深度及单击夯击能的确定 有效加固深度,指强夯处理后,地基土体强度提高,压缩性降低,其加固效果均达到或超过进行加固所要求的最低值的土层深度范围。 工程人员在确定有效加固深度时,常采用Menard公式,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学者根据现场试验和工程实践,提出了Menard公式的修正形式: 式中:有效加固深度(m); 夯锤重(); 落距(m); 小于1的修正系数。为修正参数,取值为0.340.8,黄土一般取0.5。 可见,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与落距及机具设备的规格都有直接关系。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中对推荐了强夯能级与有效深度的对应值,可在设计时结合工程经验采用。 2.2.2强夯落距、夯击次数及夯击遍数 强夯的落距,可根据确定的单击夯击能并结合采用的夯锤重量进行计算。单点夯击次数的确定应该以竖向压缩最大,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目前规范规定强夯的收锤标准,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控制:当单击夯击能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时为100m;时为200mm;时为250mm;时为300mm。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夯击一遍。对于渗透性弱的细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 2.2.3夯点布置和夯点间距 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工程结构类型,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而夯点间距的确定,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和处理深度而定。夯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 2.2.4间歇时间 各遍夯击之间留有一定的时间,主要是因为加固土层中超静孔隙水压力需要一定的消散时间。并且该时间根据土质的不同,会有很大区别。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地基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34周;对于渗透性较好的土类,孔隙水压力的峰值出现在单点夯击完成后的瞬间,可进行连续夯击。 3 强夯法施工工艺 强夯法的施工要点,可用以下施工工艺流程图说明。 图1强夯法施工工艺图 4 强夯法质量检验 公路工程设计规范中未明确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强夯后的试验检测方法。参考建筑规范及地方规范中对强夯法施工效果的评价,强夯施工完毕后对施工效果进行的检验和评价,可采用: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特性、场地均匀性等。 5 工程实践 某高速公路位于陕西北部,地质勘测报告表明,该段路线范围内,多处分布有湿陷性黄土,湿陷性等级从级非自重湿陷性至自重湿陷性,局部段落湿陷性严重,对工程的安全质量具有很大隐患。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中对湿陷性黄土处理措施的建议,结合相同地区施工经验,对于湿陷性等级高于级,并且距周围管线及房屋有一定距离的段落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本节以K2+600K4+600湿陷性段落为例,详述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根据规范的建议值,结合地质勘测资料并参考同类地区强夯处理经验,最终确定有效固结深度5m,单击夯击能为1500 KN?m。本工程夯锤采用15t铸铁锤,锤底直径D=2.2米,经计算落距为10m。该段落中夯点布置采用三角形布置,间距5.0米。 施工过程中对夯沉量进行了记录,通过对夯锤顶部的高程进行观察,确定夯沉量变化情况,并确定夯沉次数。试验结果显示,单点击实至第6次时,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小于50m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观测,夯坑周围地面无较大隆起,也并未发生起锤困难,故该段强夯法单点夯击次数采用6次。 该地区于黄土含有一定量渗透性较差的粘土,采用点夯2遍,最后以低能级700KN?m满夯一遍。满夯时每夯搭接1/4。根据现场试夯结果,两遍夯击的时间间隔不小于72小时。 为了对强夯的加固效果进行评价,采用标准轻型动力触探试验,以每贯入0.3m所需的锤击数来确定地基承载力。对实施强夯前的原地基,和满夯后的地基进行动力触探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1 动力触探试验结果 工况 地基承载力(kpa) 平均值(kpa) 强夯前 141,159,168,136 151 强夯后 225,243,210,240 230 分析上表可知,强夯后土体的承载力,与夯前的相比较,有大幅度的提高。说明强夯法的作用效果比较明显,适用于黄土地区地基的处理。 6 结语 强夯法的设计应参考相应规范,并结合工程实践中的经验成果,对强夯法的具体参数进行设计,从而达到科学、合理、经济的目的。强夯法在施工过程中,应采用试夯的方法对设计中提出的参数进行验证,如果设计中强夯参数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应及时进行调整。强夯法施工便利,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效果直观明显,在黄土地区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地基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张佳璐,强夯法在地基处理工程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州奥林匹克中学聘用制专任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亚麻籽油健康饮食书籍出版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城市大模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子政务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策划人才招募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酒店客房管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物联网设备固件自动更新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线下演出市场复苏演出市场跨界合作研究报告
- 2025年汽车市场芯片短缺应对策略与汽车维修连锁品牌竞争力提升与优化策略前瞻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优化与充电站充电设备智能化改造报告001
- 中行bfw框架开发和测试资料ppt
- 汽轮机试车方案
- GB/T 24338.5-2018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4部分:信号和通信设备的发射与抗扰度
- GB/T 29781-2013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
- GB/T 18379-2001建筑物电气装置的电压区段
- 九年级化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下册
- 智学网成绩报告简介
- 顾客财产清单验证确认记录表、产品发放登记表
- 公司企业接收证明
- 国家保安员资格考试培训教材
- 脑脓肿病人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