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试题单元汇编文化传承与创新.doc_第1页
2011年高考试题单元汇编文化传承与创新.doc_第2页
2011年高考试题单元汇编文化传承与创新.doc_第3页
2011年高考试题单元汇编文化传承与创新.doc_第4页
2011年高考试题单元汇编文化传承与创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高考试题单元汇编(十)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01.【B】(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9题)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A. B. C. D.【解析】本题以“中华文化游”为题干设题,选取中华文化与世界多民族文化这一考点,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旅游资源蕴涵着一个民族的丰富文化内涵,将我国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向世界,增进世界对我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正确。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的观点认为当今的文化交流会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错误的;强调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题目强调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故不符合题意。02.【B】(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20题)“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目消费。关于图7“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民族节目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A. B. C. D.【解析】本题以“好客山东贺年会”为题干材料,考查传统文化的形式及影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目难度较大。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所以,好客山东贺年会以元旦、春节和元宵节三大节点为支撑点,体现出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选。说法错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意味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从而传播了文化,正确。说法错误,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而不是主要形式。03.【B】(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08题)中国既是茶得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考核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目难度较小。题干告诉我们的信息是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茶文化,体现了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说明了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应选。夸大了文化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文化,故不合题意。04.【D】(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31题)“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解析】本题以不同民族的文化理念,考查文化的差异性,难度较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既有个性,又有普遍的规律,A项错误;题干以鲜明的事例说明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理念,这是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表现,而非文化对人的影响,也不是人们对文化的评价,故D项正确。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人们接受文化影响的过程是主动的、自觉的过程,B项夸大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评价,但文化背景不同评价并非一定不同,C项系绝对性表述。本题属于现象说明题,解答时一定要选择与题意一致的最佳选项。05.【D】(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25题)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质和意义,考核考生获得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较小。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在物质层面上,保护文化遗产对经济发展的确有着重要意义;在精神层面上,文化遗产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状况,保护文化遗产可以激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故选D项,排除B项。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排除A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排除C项。06.【B】(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35题)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 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的审美感受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解析】本题主要以艺术审美为载体考核考生解读、获取有效信息点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分析的能力。题目难度较大。以徐悲鸿和毕加索为代表的东西方文艺作品形式上的互相借鉴,反映了文化源自实践,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各民族的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因而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故选B项。文化融合指外部文化和内部具有的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由于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文化具有民族性,两位大师的作品借鉴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A项表述错误。文化具有传承性,C项认为不可承袭的观点错误。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但也不是不可复制的,D想错误。07.【C】(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05题)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判断问题的能力。扶危济困、重情信诺是我国传统美德,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父母的事迹,表明了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C项说法符合题意。传统道德准则应顺应时代不断发展,说其“完全”适应现代生活是错误的,A项不选。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变化发展的,B项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显示传统文化对我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08.【D】(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24题)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继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应选。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故不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错误。09.【B】(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25题)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与发展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可以分析出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B项当选。题干没有体现文化的竞争、保持民族文化特色,AD两项不选。文化发展的关键是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C项错误。10.【B】(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30题)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一主题应强调的是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强调的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故排除。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深圳精神”,奋斗历程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故不符排除。切合主题,B项正确。而“深圳精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是说明“文化创新将推动社会实践发展”,但这一点并不切合主题,故不能选。此题关键是要扣住“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强调实践对于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39.(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第39题第1、3小题)(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习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年,妈祖习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10分)(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4分)【解析】本题以“妈祖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为载体,综合考查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文化生活侧重于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交流、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以及文化发展的措施等。生活与哲学则集中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从能力上看,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灵活性强。题目难度适中。第(1)问要注意解读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妈祖源于宋代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体现了妈祖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体现了妈祖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第(3)问较宽泛,可以将妈祖文化放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理解,从而提出不同的举措。可以结合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发挥、挖掘妈祖文化的精华,促进思想道德建设;结合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加强妈祖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结合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加强妈祖文化的与时俱进发展。【答案】(1)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4分)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4分)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2分)(3)挖掘妈祖文化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妈祖文化的凝聚作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赋予妈祖文化新的时代内容,更好地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答出l项得2分,答出任意两项可得满分4分。) 35.(2011年高考江苏政治第35题第1小题)2011年博鳌会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出。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视角阐释“包容性发展”的内涵。(6分)【解析】本题紧密联系社会热点,结合“包容性增长”的材料背景,考查文化多样性和对立统一等考点的应用,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第(1)问,从文化生活角度阐释“包容性增长”的内涵,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包容,又有对外来文化的包容,这都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答案】(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文化发展的差异性;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博采众长、交融发展。 40.(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40题第1小题)(20分)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1)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10分)【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宏观把握和调动运用知识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对知识限定的把握,二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包括文化传播、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解读材料信息需要依据设问的知识限定,该动画大片的成功,从文化继承的角度看,其取材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中国文化的价值理念;从文化创新角度看,其坚持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同时又面向世界,采用国际动画电影技术、注入国际神幻色彩;从文化传播角度看,其通过参与国内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使作品得到传播。据此,即可生成答案。【答案】(1)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