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构式语法理论的几点思考摘要:构式语法理论一经提出,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Goldberg的学说是最引人瞩目的构式语法理论之一,国内学者多以其为构式语法理论的参考依据,对其做出了相应的评说。学者们主要围绕构式自身的界定、构式意义与词汇意义的关系、构式的层级划分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本文在学习各家论点的基础上提出我们的学术倾向,并提出一点我们自己的推想。希望可以进一步明确对构式语法理论的认识,为汉语本体研究提供一点可供参考的想法。关键词:哲学基础 构式 形式 意义 语义模型 一、 何谓构式构式经典的定义当属Goldberg的界定:“如果用C代表独立句式,把C看成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C所能够成立的充分条件是:Fi或Si的某些特征不能从C自身的组成成分或者从其他已有的句式预测出来。”从这个定义来看,Goldberg最初是将构式局限于句式范围,或者说构式与句式是等同的。但是,在后来的认识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构式的进一步深化或者称为范围的扩大更为准确。“Goldberg (1995)形式意义配对,、Goldberg(2003:3)称构式是形式和(意义及说话)功能的配对,” 1 张伯江.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73.从构式所涵盖的内容看,我们就可以明晓Goldberg构式理论的初衷了,其构式语法理论的提出正是基于对形式主义主要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反叛。Goldberg是想通过一个理想的可操作的工具性概念统领语言的各个层面,综合语义、句法、语用等语言内部与外部的所有因素,进而对语言现象做出统一的解释;是想找到控制语言的核心所在。这样一来她的诸多概念必然是宽广的范畴,其类似于认知语言学中的ICM。但是,语言作为一个系统必然有其内在的层次性,而每个层级都有自身的形式与意义(功能),那么,构式的形式与功能的配对又该以哪个层级为准呢?如果说构式就是要撇开这些所谓的层级,那么,构式自身的形式与功能指的又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论述。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提出我们对构式的理解。在诸多对构式语法理论的研究中,对其哲学基础的研究相对构式语法理论本身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我们认为要深入了解一种理论的真正用意,揭示其哲学内核是必要的。整个语言学研究的哲学指导主要以西方经典的二元论为基础,尤其是形式主义语言学派将二元分离发挥到了极致。功能主义尤其是认知语言学派看到二元论的弊病提出体验哲学,强调“客观世界认知主观世界”三者的互动。而当下西方哲学中对二元论的反叛更是激烈。法国人类学家布尔迪厄提出一元论哲学强烈批判二元论。在语言研究方面 “一元论”反对传统的尤其是结构主义将语言与言语、共时与历时、形式与意义的截然二分,倡导将语言放归社会生活之中,注重 “行动者(人)”的作用。语言哲学学家戴维森提出语言意义的整体论哲学。尽管我们没有深入研究Goldberg的语言哲学观,但是通过她对构式理解的衍变,我们不难发现其语言哲学的基础就是一元论、整体论哲学理念的体现。所以笔者认为构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元论、整体论哲学的具体归结,同时又是语言具体现象的高度概括。可以说构式是一个连接语言哲学观与语言具体现象的关节点。二、与构式相关的几个问题(一)构式的形式与功能人ren2指称在Goldberg(1995:4)对构式的定义中有两个核心:“一是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配对;二是从构成成分不能预测整个构式的意义。” 2 陈满华.关于构式语法理论的几个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9,(5).同时“Goldberg于2003年和最近在1995年的定义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内容有所变化,她对构式的说明是:任何格式,只要其形式或功能的某一方面不能通过其构成成分或其他已确认存在的构式预知,就被确认为一个构式。(Goldberg2006:5)”正如引言中所引构式的界定中,多次出现“形式与意义”、“形式与功能”的字样。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我们有理由相信,Goldberg最终对构式的理解应以“构式是形式与功能的配对;从构成成分不能预测整个构式的意义。(不可推导性)”这两个方面作为标准。其中的功能是大于意义的范畴,按陈满华的理解就是:“功能=语义功能+话语功能” 3 陈满华.关于构式语法理论的几个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9,(5).,这也充分体现了Goldberg构式语法的句法语用相容观。如此看来,语言的每个层级都可以称为构式,那么,如此泛化其意义何在呢?充其量也就是用一个工具性的概念把以往彼此纷争的层级概念统括为一省去了称说的麻烦,但是,具体到实际的问题我们说“构式”到底指的又是什么呢?再者,每个语言层级其形式与功能都是不同的,那么,不同的形式和功能配对的结果怎么可能是一个构式呢?例如: “民”从历时的层面考察,他是一个成词语素,他有字体的形式与字音的形式,表达一个意义;而从共时的角度来看他有形式,但没有独立的意义。那么,“民”是不是构式呢?而汉语更为麻烦的是有时一个语素就是一个词,例如:“人”其有形式也有功能,那他就是一个构式了。但是,我们将其称为构式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说他是一个构式,那就得说到汉字的六书了。“人”是一个象形字,他有形与义两个部分。而形之中又包括字音与字形,用图来表示就是:形式 功能图一这样看来, “人”是一个标准的构式,他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单独拿出来都不能完整地表达“人”这一概念。从构式语法、句法、语用相容观来考察的话,可以说语言的每个层级都可以是一个构式。只要我们人类用了那个单位,他就立刻向构式转变。平时我们说话时,可能只关注音与义,写文章时只关注象(字形)与义。甚至我们只要看到一个具体的“人”就明白了“人”的三个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认知过程中,对于“人”的认识,我们都是从上面图示的三个方面认识的。只是由于具体到语言的应用中,突显的强弱程度不同而已。这样分析看来,构式存在于语言的每个层级。那么,进一步说是否说明构式的句法语用相容观渗透在各个语言的层级单位?当前,构式的研究主要针对句子层面,对词、语素的研究很少。但是,我们认为有必要冲破传统的实体本位,应该追求更高层面的本位原则。其实这是一个长久以来就备受关注的论题汉语以何为本位进行研究?“从马氏文通以来汉语语法学界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19世纪末马氏提出词类本位(或称词本位),这延续了20多年;黎锦熙先生于1924年批判了马氏文通的词类本位,提出了句本位本文明确提出以原则为本位。” 4 徐 杰.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所以,我们认为构式的理念是与“原则本位”相通的,都是试图高度抽象出具体语言背后的规律,与其说构式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级,不如说构式的整体论思想可以指导各个语言层级的具体分析。具体的语言现象需要一种高度概括的规则以统领,这样人们在具体运用时才能经济、便捷地交流信息。(二)构式意义从哪里来“构式意义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赋予的?这个问题,在Goldberg的书里本来就没有明确回答” 5 张伯江.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76.这个问题是关于构式语法理论争论的焦点之一。从构式的本身界定看来,构式意义是不同于各个部分的,换句话说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是最经典的表述,但是尽管如此,构式的意义为何就是这样的,依旧是一个没有得到回答的问题。诸多学者前辈均以汉语的双宾句为例,不同程度地探讨了这个问题。在此笔者也以双宾句为切入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家经常引用的一个例子就是:(1)单位送我一套房子。(2)单位照顾我一套房子。起初大家都认为能进入汉语双宾句的动词是三价的(的“送”),但是具体例子表明二价动词也可以(的“照顾”)。这样一来就没法解释这种前后矛盾的现象,但是根据构式语法理论就可以解释了。构式语法认为汉语的双宾句有一个整体的构式意义传递义,尽管中的“照顾”没有传递义但是由于“照顾”进入了双宾构式,那么,他就在整个构式的压制下有了“传递义”。笔者同意这种说法,我们认为汉语所有的动词都有“传递义”,严格来讲是一种方向指向或称运动趋向。请看下面的分析:单位房子我单位我房子 送 照顾 图二(1)单位送我一套房子。这是汉语双宾句式的典型,没有任何异议。但是由于“照顾”本身没有“给”的义项,所以“照顾”与“房子”不能出现语义联系。我们可以将(1)句拆分为:“单位送我+单位送房子”,而(2)句却不能拆分为:“单位照顾我+单位照顾房子”。其实这里的问题在于具体动词的语义转变,或称为临时借用。汉语双宾句的传递义本质上就是表达一种空间的方向所指,这样就会出现指者与被指者。进一步讲就是,我们在使用“照顾”进入汉语双宾句时,是由于原形句(1)的整体投射,在这个过程中“照顾”一词尽管与房子没有语义联系,但是由于其具有本质的“方向所指”人们依旧可以认同。这类似于格式塔的完型原理。所以笔者认为构式意义就是来源于各个构式的组成部分。所谓构式意义独立于每个构式成分,不等于说构式与其没有联系。我们以汉语“副词+名词”这一结构来详细说明我们的观点。传统上副词不可以修饰名词,但是在实际的言语生活中这样的用例随处可见:“很女人、很男人、最北京、很中国、最女人”等等。按照传统的结构分析,这属于语言的异类不予考察,也没办法解释其合理性。但如果用构式理念来分析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将上面的例子还原为:“很漂亮的女人、很勇敢的男人、最美丽的北京、很古老的中国、最贤惠的女人”,其实就是将“副+名”还原为“副+形+名”。我们要问为什么将“副+形+名”中“形”抽离后“副+名”依旧合法?笔者认为这只是形式的抽离,是将具体的“名”模糊化,造成人们解读的多样性。每个人都有各自的“ICM”,所抽离的只是“ICM”中的一个,但留下的空位却让人可以充分调动“ICM”的整体储备,丰富“名”的性状。王寅先生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其实我是一个很中国很北京很沈阳的女人。” 6 王 寅.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2).其解释为“正是句中的副词很,它压制着其后的名词,迫使其要做局部微调和另样理解。” 7 王 寅.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2).我们认为汉语“副+名”结构,是由于名词类靠近形容词类容易产生词类转化,进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出现。我们不大会用“副+动”这样的结构,例如:“很吃、最杀、很喝”。而且在这里称说压制不如称说牵引更为合理,因为压制是就形式而言,但最终语言所要表达是意义。所以我们认为这是意义的牵引,是通过形式的压制达到的。像汉语的双宾句也是一样,本来“照顾”一词没有传达义,但是由于原形形式的压制牵引出意义的传达义。“Goldberg(1995:5966,1997)在论述动词和构式之间可能的关系时,她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动词的意义与构式的意义重叠。例如:(20)She handed him the ball .另一种情况则是不重合。如果动词的意义并不能直接与构式的意义产生关系,那么,进入构式后动词往往暗示或成为该动作实施的方式(means)、前提条件(preconditions)或者原因。例如:(26)Joe kicked Bob the ball .” 8 程乐乐.关于构式语法的三个世界思考J.长江学术,2006,(4).正如我们在论述汉语双宾句时所讲,汉语的所有动词都有本质上的方向指向或称为运动趋势。这两个英语例子中的“hand”、“kicked”也是如此。如果严格来讲,动词意义与构式意义不可以有重合的可能,只是由于我们习惯用汉语的“送”英语的“hand”来指代“传递义”。从整个句子来看,单独某一个动词所具有的意义是不能具体实现的,必须进入具体的句子环境之中。构式强调从各个构式成分不能预测整体的意义,这样就不应该存在动词意义与整体意义重合的情况。我们之所以会觉得诸如“单位送我一套房子。”、“She handed him the ball .”等句子的动词意义与整体意义重合,是因为他们是我们习惯用的动词与句式。就像大家一直质疑的一个问题:“张三吃了一个苹果。”,他的构式意义何在一样。语言是动态的系统,历时的长久造成人们认识的固化,共时平面一旦出现异类就觉得奇怪。而像“照顾”、“kick”这样的所谓二价动词也许将来就会变成三价、四价,而原本三价的“送”、“hand”之类可能没有了价,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构式最终想要找的就是语言的高层次语义关系,而当下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构式的概括是否已经达到抽象的最高顶点是不好妄下结论的。(三)构式意义与形式的对应 “Goldberg(1995:33;2003:34)提出了一个重要主张:同一个形式可以与不同的意义(senses)相匹配,即一个构式可以有多个构式义,在这些构式义里,有一个是中心义(the central sense)以此为基础引申出其他的意义。” 9 陈满华.关于构式语法理论的几个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9,(5).“在谈论构造(构式)之间的关系类型时Lakoff和Goldberg论述了范畴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特征:(1)多义性;(2)原型扩展。这两个特征在构造(构式)的各个层次中都存在。” 10 王 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34.Goldberg在论述一个句法结构可能有多种语义时以双宾句为例:“(8)She gave me a book . (SVQ1Q2)。根据Goldberg(1995:146)的分析,该构造(构式)的原型意义应为:(1)S是意愿性施事者;(2)Q1是有生命体,且为意愿性受益者;(3)Q2为具体事物;(4)Q1应当领属Q2但该构造(构式)通过隐喻生成了许多其他非中心用法,使其成为一个多义性构造(构式)例如:(9)He owes you much money .(主语施事者不一定是意愿性的);(10)Happiness gave me a lot of inspiration .(主语施事者不一定是人);(11)The policeman gave the driver a ticket .(间接宾语Q1不一定是意愿性的)等等。” 11 王 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35.对于构式的多义性,笔者持否定态度。我们同意陆俭明先生的观点:“构式真具有多义性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12 陆剑明.构式与意象图示M.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参考文献:陈满华.关于构式语法理论的几个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5).陈满华.构式语法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状况J.语言文学在线,2009.程乐乐.关于构式语法的三个世界思考J.长江学术,2006,(4).戴维 斯沃茨【美】 陶东风 译 .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金立鑫.语法的多视角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陆俭明.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1).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徐 杰.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邵敬敏.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张伯江.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张妮妮.意义,解释和真戴维森语言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张 意.文化与符号权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王 寅.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2).王 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作者信息:第一作者: 姓名:唐 亮民族:汉性别:男出生年月:1982年10月10日籍贯: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职称:2009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工作单位名称:大连外国语学院语言研究所邮政编码:116044邮寄地址:大连市旅顺口区旅顺南路西段6号,大连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公寓26号楼115室。电邮:联系电话二作者:姓名:李灵通性别: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80年11月08日籍贯:四川省重庆市职称:教师工作单位名称:四川省重庆市石柱中学邮政编码:116044邮寄地址:大连市旅顺口区旅顺南路西段6号,大连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公寓26号楼115室。 Goldberg所列举的例句表现的多义性在于每个具体的句子中出现的S、V、Q1、Q2与原型中的有出入,但是这并不能证明构式的多义性。我们认为这是由于Goldberg还将构式意义局限于低层次的语义关系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Goldberg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联通海北藏族自治州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财务审计类
- 茂名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气储运与管道岗
- 国家能源驻马店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交通运输岗位
- 2025年学生磁场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广电恩施自治州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答案
- 咸阳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田勘探开发岗
- 宜宾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品分析质检岗
- 西安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机械与动力工程岗
- 中国移动日照市2025秋招心理测评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 副高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复习 专题01 Unit1 ~Unit8重点词汇短语句子归纳【考点清单】
-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羁旅行役”
- 《系统工程与决策分析》全册配套课件
- DL∕T 2033-2019 火电厂用高压变频器功率单元试验方法
- 高中数学-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教学设计
- 数据驱动的教育决策
- 农作物植保员职业技能竞赛题库及答案
- T梁湿接缝及横隔梁施工方案
- (完整)易制毒化学品使用管理责任书
- 石群邱关源电路课件(第8至16单元)白底
- 个人增资入股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