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春江花月夜看意境的整体美“ 意境” 是古典诗歌的基本范畴,本文换一种思路,不从定义概念出发,而以个案分析为主,从春江花月夜意境形成的过程进行具体的历史分析。必须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意境”和王国维所说的“境界”不同,王氏“境界”乃指情趣之高格调,多为句摘,而“意境”不以句摘为务。从春江花月夜中可以看出意境的三大特点:一是,与宫体的局部的美相对,以整体性为生命,局部之间以主导特征构成有机统一。二是,空白把局部交融成整体。“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言尽处是空白,也就是“不着一字”,达到“意无穷”的效果。空白中无穷之情意使分散的意象成为有机群落,空白不空。情感在空白中,含而不露,比直接抒发更艺术,尤其是在结尾处。三是,情感在空白和意象的张力中深化。四是,从读者角度来看,空白有利于召唤读者的经验,使之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在空白中自由体悟,和诗人共创共享,二者一起 “尽得风流”。春江花月夜从题目到立意,都不能说是原创的,而是在乐府古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本的古题,属于宫体诗。一般说,这种诗风由帝王倡导,以宫廷为中心流传,故而被称为“宫体”,内容以艳情为主,风格浮华,格调卑下。张若虚不但在题目上继承了宫体,在技巧上也不乏直接追随宫体之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张若虚颠覆了宫体,把“春江花月夜”融入统一的情意之中,创造了整体和谐的意境。从情感的性质来说,隋炀帝的宫廷趣味,被张若虚消解为民间的思念,就像张子容的“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的西施浣纱,介于民间和贵族之间,张若虚也将之改变成游子思妇的情意,统一了“春江花月夜”的意象群落。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统一的魄力,表现在让江海连成一片上。在一般的宫体诗作中,明月只与江、与潮水联系,构成“流波将月”的景象。张若虚对之作了变动:第一,明月不但与江而且与海联系起来,视野就大大开阔了,视点提高了。第二,让明月与海潮共生,平远不动的暮江和明月互动, 营造了 “滟滟随波千万里” 的宏大景观。这就不仅仅是江海相连的平衡的静态,而且隐含着微微的动态。这既是客观可视的景象,又是主观可感的心态,二者的统一, 蕴涵着高视点、广视野,这不仅是视境,而且是意境。第三,让月光普照,把春、江、花、月、夜平列的意象,变成由月光主导的意象群落。用月的特征(光华)来统一江、海、花的大视野。第四,用月光把这个广阔的景观透明化: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一连四句都集中在透明的效果上,月光同化了整个世界,不但江是透明的,而且天也是透明的;不但天空是透明的,而且江岸也是透明的;而花的意象,已经不是宫体的“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隋炀帝春江花月夜),而是: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这里强调的是,月色不但同化了江,而且同化了花,花因月照而变得像水珠一样透明。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外在性状的区别都是美的,将其区别淡化,以月光的透明同化,使之失去区别是更美的。这就是意境的整体美。意象群落的透明性是来自景观的透明性吗?显然不是,这是情致意念的、精神的透明性。以潜在的精神意念统一外在的意象景观,使之在性质的量度上高度严密统一。意境的美,不仅仅是外部景象统一之美,而且是内在的精神统一外部景象之美。王国维反对景语和情语之别,主张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道理就在这里。但王国维的说法用在这里,似乎还不太完美,应该补充一下:一切景语被情感同化,发生质变,才能转化为情语,从而使现实环境升华为情感世界,才可能构成“境界”的整体之美。没有情感统一,不发生质变的意象群,构不成统一的境界。在绝句或者律诗中,意境的整体性是单纯的,意境的统一也是单纯的。但是,春江花月夜与绝句和律诗不同,它属于章无定句、句无定言的古诗,不限于现场即景的感性概括,它是有比较明显的过程的。春江花月夜中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为意境脉络,也就是意脉连续性的过程。古唐诗合解作过很有意思的统计:“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 “春字四见,江字十二见,花字只二见”,“夜字亦只二见”,而“月字十五见”,并且用“天、空、霰、霜、云、楼、妆台、帘、砧、鱼、雁、海雾等以为映”。这就是说,以月为核心意象衍生出天、空、霰、霜、云、楼、妆台、帘、砧、鱼、雁、海雾等意象背景。这还是说得比较机械的,实际上,“江”字十二见,都是“月”的陪衬,“春江月明”“江天”“江畔见月”“江潭落月”都是月的背景,光是“江月”就连续重复了三次: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样的重复,一来是以大密度贯穿,显示其为意象群落的核心;二来,是为了第六个意象“人”的出现:何人见月,月照何人,月待何人。这样反反复复,是为了强调“月”的意象核心将让位于“人”。春、江、花、月、夜五意象就此被突破,这时已经不是春江夜景的宫廷想象,而是人的感喟。以江水江月的年年不变和人生代代无穷相类比,表面上不变和无穷是平衡的,但是,在“初照人”和“待何人”之中,孕育着隐忧。人生代代无穷,江月年年相似,江月虽然不变,而代代之人则不同,对于个人来说,生命却是有限的。这似乎可向刘希夷代悲白头吟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方面去发挥了,但是,张若虚显然不屑追随,他只强调月华年年之同,并没有突出人之代代之异,他的抒情意脉不在人生苦短的方面衍生,而向另一个方面拓展: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这转折,太有魄力了。第六意象“人”,带来了新的情感性质,白云暗示着游子,青枫浦乃送别之地,这样顺理成章地引出游子与思妇: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里出现了第七个意象:楼。这个楼是“明月楼”,是从明月派生出来的,将贯穿到诗的结尾,成为待月之人的背景。从此,月光开始从属于楼,因为人是在楼上的。实际上,从这里,张若虚拿出了自己的构思,不再是古题的“春江花月夜”,而是“人在春江花月楼”。正是这个楼确定了新的主题,那就是平民相思。虽然,就其环境(明月楼、玉户帘)来说,有接近贵族之处,但是,其情感则是与平民共同的离愁别绪。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人们对于楼上的主人公的性别有不同的理解。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中以为“应照离人妆镜台”是游子的想象:“因为他想到她了,那妆镜台边的离人。他分明听见她的叹喟。”这个论断是可疑的。关键在于,是在家的思妇是 “离人”,还是远离家乡的游子是“离人”?接下去,闻一多还推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是游子的内心独白:“他说自己很懊悔,这飘荡的生涯究竟到几时为止!”意思是这个游子恨不得自己化为月光照在思妇身上。这也有违汉语的日为阳月为阴的基本联想机制。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也被当成游子的心思:“他在怅惘中,忽然记起飘荡的许不只他一人,对此情景,大概旁人,也只得徒唤奈何罢?”把抒情主人公定为男性,显然与“闲潭梦落花”不相称。只有女子以落花喻年华易逝,哪有男士自喻落花的?下面的诗句: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与其把玉户帘卷、石上捣衣说成游子的想象,不如把它看成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中的“君”字,应该是女性对男性的通称。(卢照邻:“山有桂兮桂有芳,心思君兮君不将。”李白:“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白居易:“妾在洛桥北,君在洛桥南。”)再说,整首诗的被月光同化的意象(春、江、花、夜),也适应于思妇的柔情缱绻。 “江畔何人初见月”的“人”就是为月光同化的、沉醉于相思的妇女,其情感寄托,已经不仅仅在月光的透明上,而且在月光的衍生性质上:首先是,超越空间的距离,可以互相望见,但没有声音(不相闻);其次是,月光可以照在对方身上,自己却欲逐月华随君而不可得;再次是,月光无处不在,月光就是相思,月光追随,就是相思无计可避。身在房中,窗帘挡不住,人在捣衣,拂去月光,直是徒劳。月光透明的意脉衍生为月光不可排解,是如此的自然,又是如此的深化。可以与李白的形容忧愁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媲美。张若虚对春江花月夜的发展,还在于对 “花”的意象作出突破: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这就回答了相思缠绵悱恻、不可排解的原因了。不说自己如花的容貌会凋谢,而说梦见落花,梦见落花正是担忧花落。张若虚在“春”字上也有发展: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隐含着时光流逝的忧郁,透明的月光西斜,暗示年华的消逝。意脉的衍生和自然景观的推移是如此的统一:自然景观的柔和与情感的缠绵,结合得水乳交融。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斜月沉沉藏海雾”,意脉于此又一次发生转折,月光从透明走向了反面,变得朦胧,相思相应地变得深沉,原因是空间距离之遥远,从北方海隅到南方潇湘。月光从明到暗,相思从显到隐,表现着意脉的沉浮。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本来结尾应该是意脉的高潮或结束,但是,“不知乘月几人归”却是一种不确定,在结束处,不是营造结束感,而是营造不结束感。归人乘月,是美好的期待;“不知”,却是无从期待。其中的失落,并不道破,全在“落月摇情满江树”之中,在没有人的空白画面之中蕴涵着画外凝神的眼。这有两方面的缘由:一方面是正统诗歌的美学原则,所谓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也就是温情,而不是激情。另一方面,这恰恰是意境之另一特征,那就是情语只能渗透在景语的空白之中,空白把情景交融成整体。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着一字”是空白,“尽得风流”是空白使意象成为有机群落。“风流”是因为空白不空,充溢着情感。从读者角度来看,空白有利于召唤读者的经验,使之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在空白中自由体悟,和诗人共创共享。意境之所以强调含而不露,最忌直接道破,道理就在整体、深化和读者参与。当然,在这首诗中,感情也不是没有道破的,如前面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是不得已的,也只能安排在诗的中段, 绝对不能在结尾处。故所谓意境,常常在结尾处显出功力。在结尾处道破,就没有余韵了。张若虚的本事大就大在往往在白居易所说的“卒章显其志”的地方,只提供一幅空镜头的画面。他的意,不是讲出来,而是藏在“落月摇情满江树”的图画之中,图画是静态的,然而,又让它“摇”起来,字面上是“摇情”,而在画面上,又是树摇的感觉。意在言外,在表现与掩饰之间,这正是“意境”优于抒发的地方。 当然,张若虚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既然运用了宫体诗的技巧,就不能不受到诱惑,有时就很难不把它的局限当做优越。例如: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看起来文采风流,每一句都相当华彩,可是,如果把当中的一联删除,变成“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不是更好吗?相思的缠绵不是更精练地表达了吗?可见这两句并不是十分必要的。“鸿雁长飞光不度”,可能是说月光不给鸿雁飞渡的方便吧,多少还属于抒情意脉的延伸;可是“鱼龙潜跃水成文”,水里有鱼龙,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能家居产品代理商合作协议及售后服务框架
- 2025版蔬菜种植基地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山坡地质灾害防治土地租赁合同范本
- 2025版跨江大桥劳务分包合同编制指南
- 2025版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合同
- 贵州省纳雍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就业指导合同
- 2025年度手机配件全球采购与供应链优化合同
- 2025年度绿色建材商品混凝土合作协议书
- 2025房地产评估与市场分析综合服务合同
- 炸鸡店铺活动方案
- 钢制压力管道防腐层厚度检测新技术
- 高中化学必修二1.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 化工厂产品品质管理制度
- 2024-2030年中国钢纤维混凝土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高考物理真题(解析版)
-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1卷(答案版)
- 《汽车线控底盘装调与检修》课件全套劳动任务1-16线控加速系统踏板装调与检修-线控底盘参数调节与综合测试
- 江苏省徐州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
- 创业大赛承办协议书
-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