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科).doc_第1页
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科).doc_第2页
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科).doc_第3页
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科).doc_第4页
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 (文科) 命题人:喻文弛 审题人:张龙 2012-11-0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栏上。1老子以为“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庄子也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这些思想对古代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体现在( ) A有利于统治阶级重视君民关系的和谐 B与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一致 C形成了国民排斥钻研科技理论的心理 D阻碍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2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但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 由以道德教化为主发展为外儒内法 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 B C D3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别成为一时代之学术”的是( ) A汉代学者 B唐代学者 C宋代学者 D明清学者4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5近代学者借用朱熹的“格物致知”一词,把西方自然科学称为“格致之学”,朱熹所说的“格致”的含义是( ) 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 B通过实践探索客观规律和真理 C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通过研究自然科学认识人类社会6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诟汝? 问:如何是涅般?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7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 A统治者不施仁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退步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危难 C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国家分裂 D封建王朝的更替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苏格拉底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这套科学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相对主义造成了个人放纵和道德破坏 B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 C智者学派思想不能指导个人行为 D智者学派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9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说:“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这反映了宗教改革的何种主张( ) A圣经高于一切 B上帝永恒 C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D信仰得救10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它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要理解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文艺复兴 B法国大革命 C 工业革命 D 1929年经济危机11李贽因思想“异端”而被神宗御批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自杀身亡。布鲁诺因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被天主教会宣布为“异教徒”,并烧死在罗马百花广场。以上史实说明( ) A君主专制统治阻碍社会发展 B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同样艰难曲折 C教会势力的强大 D资产阶级力量弱小1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慢”的理念深入到欧美社会的各个角落。从“慢食”“慢写”“慢读书”到“慢旅行”,人们力求在细节上慢慢品味和享受生活。对材料中“慢”文化的理解,恰当的是( ) A“慢”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 B“慢”的观念违背了历史潮流 C“慢”意味着工作效率的降低 D“慢”文化是对现代文明的抵制13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14“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说明( )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15在2011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周杰伦与林志玲携手献唱兰亭序,以书法大家王羲之的作品为演出背景,加以行云流水般的舞蹈,充满了东方古典韵味。下列有关王羲之的评述,正确的是( ) A生活在北魏时期 B被称为“草圣” C代表作是黄庭经 D只擅长草书和行书16超越时空的梦想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影里。有人认为,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这会变成为现实。这主要依据( ) A量子理论 B牛顿力学体系 C相对论 D法拉第的学说17一段书评说:“该书大概是19世纪最有争议的著作,其中的观点大多数为当今科学界普遍接受。他的成就达不到画出宇宙生命的整个循环,他的贡献在于指出了一段圆弧。”这段书评所指的科学成就是( ) A伤寒杂病论 B经典力学 C相对论和量子论 D进化论 18一些学者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应用到社会领域,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同样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因此种族主义大屠杀、殖民主义等都是合理的,从而公开为纳粹主义辩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进化论适用于社会学领域 B进化论证明了种族主义 C殖民主义合乎自然规律 D社会发展不能照搬进化论19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 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B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 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D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201999年美国纽约市政府把竖立林则徐铜像的华埠中心命名为“林则徐广场”。林则徐受到世界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他( ) A严禁鸦片,是世界禁毒反毒先驱 B加强海防,提出建立近代海军主张 C学习西方,提高欧美的国际地位 D抗击英军,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21著名学者萧公权曾说:“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抨击专制皇权 B强调发掘孔子思想中的变革因素 C 宣传近代西方学说 D强调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目的22下面是关于洋务派的评价,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的观点是( ) A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 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C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 D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23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24胡适在其创作的归国杂感里这样写道:“不到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的中国,骂康有为太新;二十年后的中国,却骂康有为太旧。”“ 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都批判康有为,是因为他( ) A主张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无法体现劳动人民的普遍愿望 B倡导民主与科学,主张全盘西化 C坚持主张实行民主宪政,不符合当政者的愿望 D坚持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25以下是1917年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意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26题11分、27题7分、28题9分、29题8分、30题15分,共50分。26(11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3分)(2) 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4分)(3)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27(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比较一般的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材料二:当钱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三:加尔文教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民的王国难道还能仍然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恩格斯(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2分)(2)材料二的论述是针对当时的什么情况而提出的?马丁路德提出的宗教原则是什么?(2分)(3) 根据材料回答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信条对上帝的共同态度是什么?加尔文教比马丁路德教有何进步?其进步性的表现是什么?(3分)28(9分)仔细阅读下面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在18世纪,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大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人类真正认识地球、展开对太空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机械动力、天文观察装置的发明和使用,天体中的一颗一颗行星的发现又为人类正确认识宇宙带来了希望。材料三:20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研究和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材料四:由现代科学理论可知,当年原始黑色火药制成火箭,尽管可以升空,但绝不能冲出大气层,原因很简单,它的效力太低,远远达不到最低的第一宇宙速度。所以说,没有高效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问世,那么,想实现宇宙飞行也只能是一种幻想。多极火箭飞行原理提出、液体火箭发明和应用使得现代火箭技术得以提高。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1) 材料一反映了人类在科技发展中的哪一方面的成就?(1分)(2) 材料二表明人类对太空研究的科学理论已经形成,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3分)(3)结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在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中有了哪些新的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原因。(5分)29(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材料二: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材料三: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的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1)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并再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不能引用材料中的史实)(4分)(2) 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2分)(3) 科技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2分)30(15分)糖是一种特殊产品,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地缘和情感属性。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就曾说过,在所有味觉中,人类对甜味最敏感最喜欢,需求最大,其对历史的影响也就格外微妙。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直至四五百年前,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在欧洲仍牵起不少道德争议,就如人们今天争论应否吸烟一样!” 材料二:“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的习惯、消费的模式、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李军、王秀清主编历史视角中的“三农”材料三:随着糖在各种食品中的应用和人们对糖的过量食用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越来越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既能满足自己对甜味的爱好,又不会危害健康的新型甜味剂。在这种情况下,功能糖应运而生。 摘自凤凰网(1) 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分析四五百年前的欧洲“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的原因。(2分)(2) 从“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到英国工人“红茶加糖”习俗的转变过程折射着欧洲社会的进步,试列举此过程中欧洲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3分)(3) 作者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4分)(4)材料三中“功能糖应运而生”的社会原因有哪些?试评价这种现象?(6分) 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文科)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1、 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CCAADAADCBA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CCDDDACCBD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26题11分、27题7分、28题9分、29题8分、30题15分,26(11分)答案:(1)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3分)(2)差别: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经世致用。(2分) 派别: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是主观唯心主义。(2分)(3) 主张:经世致用。(或“工商皆本”,“反对君主专制”均可。1分) 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学术上,学以致用。(或“经世致用”3分)27(7分)答案:(1)原因:因为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宗教和神学。在15、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他们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宗教神学异端的形式。(2分)(2)情况: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1分) 原则:“因信称义”或“信仰得救”(1分)(3) 共同态度:不反对(信仰上帝); 表现:提出了建立民主教会的主张(或答“建立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教会体制”);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3分)28(9分)答案:(1)成就:人类离开地球飞向月球(或在航天事业方面)由梦想到现实。(1分)(2)背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人文精神不断发展;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自由;新型的政治制度(或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在欧洲建立。(只要能答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1分)(3)发展:科学理论由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验证科学理论的应用技术由火药火箭到现代火箭技术;人类离开地球飞向太空由梦想到现实。(3分) 原因:近代科学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科学技术巨大的进步。(2分)29(8分)答案:(1)特征:一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另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