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第一次模块检测.doc_第1页
2014第一次模块检测.doc_第2页
2014第一次模块检测.doc_第3页
2014第一次模块检测.doc_第4页
2014第一次模块检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荣成一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高三语文试卷第卷(选择题共36分) 注意事项:1. 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慑服蹑手蹑脚 陪绑烘焙坊 菁华泾渭分明B裨益髀肉复生 道行行道树 翁媪面有愠色C瑰丽岿然不动 讥诮/翘尾巴 炽热/炙手可热D祈祷歧路亡羊 长啸肖像画 蝉蜕蟾宫折桂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闲置 冷板凳 竹暴平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B盲点 印花税 功亏一篑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C陨石 西洋景 胁肩谄笑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D休假 双规制 轻歌曼舞 阳春白雪,和者必寡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与郭德纲的相声,都将自己的艺术视野 在原生态的市井小民身上,具有“草根文化”的喜剧属性。(2)林书豪的成功,为华裔乃至亚洲人 ,表明除了姚明这样的大个子,普通黄种人也可以在强手如云的篮球世界取得一席之地。 (3)网络拒绝谣言,也拒绝“垄断”,但许多人却这样 ,以为网络上没有批评,没有质疑,才算工作平妥,才算治理有方。A聚集 证明 误解B聚焦 正名 曲解C聚集 正名 曲解D聚焦 证明 误解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早已高调宣布退休的达赖再次向其信徒发出号召,鼓动信徒参与“自焚”等和平运动。其浓重的血腥味再次证实达赖“和平运动”,不过是欺世盗名而已。B叙利亚局势急剧恶化: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之间流血冲突不止,外部力量也正紧锣密鼓地向反对派提供武器装备。叙利亚滑向全面内战的可能性正在加大。C今年第一个销售周期,地处内陆的泰安市的房屋均价已突破5000元大关,而市府附近的“国山墅”更达到每平方米14000元的高价,令工薪阶层望尘莫及。 D进入2月份,原本去年表现低迷的股市,上演了“七连阳”的好戏,但大多数人却无法用自己的知识与资金来坐收渔利,令众多散户大呼遗憾。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民网评选的十大草根微博及草根网事,展示了微博名人之外草根网民的网络生活形态,进一步勾勒了“网民”朴素的生活情态。B如果我们不肯在塑造一个孩子健全、正直、充实的精神世界,或者是培养一个合格公民方面,纵然有诸多善拿高分、得享厚禄的“精英”,我们的未来仍然堪忧。C住房保障是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由政府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其对象主要是面向中低收入及住房困难家庭。D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的发言人称,在获悉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病逝的消息后,野田19日要求政府成立一支有关朝鲜问题的危机处理小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通过读书仕进而成为官僚士大夫,这是自汉代以来形成的重要的中国文化传统汉代儒生读书仕进之路的形成,除了是整个社会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要求外,与汉代儒生的自我改造也是密不可分的客观上讲,由于先秦的儒生以学习六经、传授知识为主,在秦汉官僚政治社会里是缺少从政的技能与本领的为了实现他们的政治理想,走向仕途,他们就必须进行自我改造。以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这个改造过程,实际上从汉初就已经开始当时的几位著名儒生,如陆贾、叔孙通、贾谊、晁错、公孙弘,其思想和政治主张,已超出儒家学派的界域汉武帝为儒生们开启了一条通向仕途之路,这在中国政治史和文化史上都是一件大事,这为儒生们实现自己的治世理想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儒生们往往从书本出发,把现实社会理想化,其处世或议论常不免宏阔迂腐:而统治者则需要的是务实的治国人才因此,一个儒生如何才能把自己通过经书学习而得到的文化知识变成政治智慧,是对他们的一个严峻考验汉武帝在当时虽号称重儒,所重视的也不是那些腐儒,而是像董仲舒、公孙弘、兄宽那样“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治”的儒家 儒生和文吏在汉初属于两个不同的社会群体,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儒生有时侯可以称之为“文学”,而文吏之俗称则为“刀笔吏”由王充在论衡程材可知,即便是在东汉,世俗仍有轻儒生而高文吏的习气王充为此而为儒生抱不平,但在客观上也说明,儒生在事功方面确有不如文吏之处,他们在走入仕途时必须要改造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操守的同时,一定要具有优秀的管理能力。真正由读书出身而在政治上又居高位的优秀官僚,必须是二者的结合据宋书百官下:“汉武帝纳董仲舒之言,元光元年,始令郡国举孝廉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县令。”这四科当中,前两项是对文化修养与道德操守的要求,后两项是对管理才能的考量。事实也是如此,自汉以后的儒生在中国的政治领域之所以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就是因为他们经过了这样的改造,符合以上四科的要求。可以看出,这一改造的过程也是与文吏融合的过程。 在汉代政治舞台的较量中,经过自我改造的儒生最终打败了文吏之所以如此,除了汉代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之外,文吏们缺少崇高的人文关怀是其最为致命的缺陷。文吏们以商鞅、韩非的法家理论治国,排斥礼义、仁爱、孝悌等人文道德关怀,严刑峻法,刻薄少恩。由此而反观儒生之从政,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他们经过自我改造后也具备了吏治之才干,而在于他们把儒家的人文关怀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管理当中。一个真正优秀的儒家出身的官吏,不仅要使其民能够“安居乐业”,而且还能够做到“移风易俗”,其代表人物就是蜀守文翁。文翁的意义,不仅在于使蜀地人民安居乐业、移风易俗,为汉代树立了一个儒生出身的官吏的正面形象,而且还在于他的事迹从深层次上说明了儒家士大夫政治所以优于法家文吏政治之处。它使得这个社会的官僚体系不是仅仅停留在事功的层面上,而是把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深深地融注其中,使这个士大夫官僚体系具有高尚的道德价值取向,从而建立了一个新的道器相通的政治文化模式。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19期,有删改)6对汉代“儒生打败文吏”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吏们虽在事功方面比儒生强,但缺少崇高的人文关怀。B朝廷令郡国限四科举孝廉,引导了儒生自我改造的方向。C统治者需要的是务实的治国人才,文吏未通过严峻考验。D.儒生们能把儒家的人文关怀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管理当中。7下列关于汉初儒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儒生在有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操守的同时,还要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B儒生往往从书本出发,把现实社会理想化,处世或议论常不免宏阔迂腐。C儒生属于与文吏有着严格区别的社会群体,世俗有轻儒生高文吏的习气。D很多儒生缺少把自己通过经书学习而得到的文化知识变成政治智慧的能力。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儒生读书仕进之路的形成,除社会原因外,儒生自我改造是根本原因。B称儒生为“文学”,称文吏为“刀笔吏”,表明了儒生地位高于文吏。C到汉代,儒家士大夫政治终于取代法家文吏政治,形成官僚士大夫体系。D蜀守文翁,做到了“安居乐业”“移风易俗”,是儒家士大夫的代表。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自幼有大志师胡宪,与朱熹游。以乡举试礼部不第。尝客衢守章杰所。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遗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杰怒,治蒙之,拘汾于兵家所,且以告桧。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筑室读书,榜以“艮斋”,自是人称曰艮斋先生。 乾道中,诏举遗逸,刺史芮烨表其行谊,特诏召之,掞之力辞。时宰相陈俊卿,闽人也,雅知掞之,招之甚力。乃以布衣入见,极陈当时之务,大要劝上以修德业、正人心、养士气为恢复之本。上嘉纳之,赐同进士出身,守太学录。 先是,学官养望自高,不与诸生接。掞之既就职,日进诸生教诲之,又增葺其舍,人人感励。掞之请废王安石父子从祀,追爵程颢、程颐,列于祀典,不报。复言“太学之教宜以德行经术为先,其次则通习世务。今乃专以空言取人”,又不报遂丐去掞之累疏以谏,称疾杜门,遗书陈俊卿责其不能救止,语其切遂以迎亲请归,行数日,罢为台州 教授。掞之在朝不能半岁,既归,喟然叹日:“上恩深厚如此,而吾学不足以感悟圣意。”乃日居艮斋,条理旧闻,以求其所未至。 其居家,谨丧祭,重礼法。从父有客于南者,千里迎养,死葬如礼。每遇岁饥,为粥以食饥者。请官米以贷民,至冬取之以纳于仓。部使者素敬掞之,捐米千余斛假之。岁岁敛散如常,民赖以济。 与人交,嘉其善而救其失。后进以礼来者,苟有寸长,必汲汲推挽成就之。至或訾其近名,则蹙然日:“使人而避此嫌!为善之路绝矣”病革,母视之,不巾不见以书召朱熹至,委以后事而诀。卒,年五十八。 后上思其直谅,将召用之,大臣言已死,乃赠直秘阁 (节选自宋史魏掞之传,有删节)【注】将丧:护送灵枢。从祀:孔庙中除主祭孔子外,还附祭历代官方认可的儒家圣贤。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胡宪,与朱熹游 游:交往 B逮至一无所得 逮:等到C移疾杜门 杜:关闭 D为粥以食饥者 食:吃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拘汾于兵家所 赵尝五战于秦 B乃以布衣入见 乃遂私见樊于期C遂以迎亲请归 举匏尊以相属 D委以后事而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魏掞之正直的一组是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 特诏召之,掞之力辞 日进诸生教诲之 今乃专以空言取人 掞之累疏以谏,移疾杜门 病革,母视之,不巾不见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父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掞之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后因其德行被征召入朝觐见皇上,他的建言受到皇上赞许,被赐予同进士出身。B魏掞之主张太学应把培养学生德行和传授经学知识放在首位,所以请求朝廷把程颢、程颐列入从祀大典。C魏掞之任职太学期间,改变先前学官陋习,亲自教诲学生,改善学舍条件,让学生深受感动和激励。 D对于登门拜访的后学之士,即使略有才能,魏掞之也竭力举荐成就他,但也因此招致有些人的诋毁。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高三语文第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注意事项: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四、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3分) (2)从父有客于南者,千里迎养,死葬如礼。(3分)(3)使人而避此嫌,为善之路绝矣。(3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解佩令登大别山【清】史承谦澄江如练,碧峰孤拥。指晴川、片帆催送。转眼春归,奈客里、登临谁共?踏残芳,玉鞭飞鞚。东连彭蠡,斜通嶓冢。古山川、楚天遥控。落日鱼龙,唤长笛、一声吹动。恨茫茫,北云南梦。(1)开篇“澄江如练,碧峰孤拥”两句描写景物,有何特点?(3分)(2)这首词寄托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词作内容作简要说明。(3分)15、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每小题4分)题金陵渡唐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朱敦儒: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两广,在岭南流落一个时期。(1)两首诗词中都写了在金陵城附近所见的景色,但观察的视角却各不相同,请结合作品具体说明。_(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词不同的思想感情。 _16、名句填空:(6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3)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4)潭西南而望, , 。(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五、语言运用17、阅读下列材料,简析两位大师在表达上的异同:(4分)晚年的毕加索为了能够独处,用最后的精力去创作,就把所有的人都拒之千里。他把那些赶来想一睹大师风采的人戏称为“池塘里的青蛙”。一位华裔英籍作家翻译介绍了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回国时想拜访一下先生,钱先生说:“如果你吃了一只鸡蛋感觉味道还不错的话,有什么必要一定要见下这蛋的母鸡呢?相同: 不同: 18、句子排序(2分)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_,_,_,_;_,_,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 上从表面上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19、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16分)冬荷李木生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籍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东倒西歪,稀稀落落。苍凉。落寞。好象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湖,真的死去了吗?但是,有一丝荷的清香,悄然潜入心肺,连强大戗人的寒气也无法将其阻断。在这冰雪的湖上,我与冬荷相识。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地开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渐清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风寒榨尽了水分算得了什么?失去了丰腴,那就裸露出庄严的筋脉迎接风雪。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有时会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乍看这带着黑色边缘的窟窿,好象这荷已经脆得很,一碰就会碎的。其实不,在这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天要起风雪,水要结成冰,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躲避肯定是不行。逆来顺受恐怕也不行,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迎上前去。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寒风里,它反扣在一杆斜立于冰雪之中的荷柄旁,仿佛一位持枪披甲的英雄。它那依然硕大的叶片起伏着,犹如奔腾向前的波涛。而隆起的筋脉,在太阳下骨骼一样地凸显着,更让这波涛有了山峦连绵的质感。这如波涛山峦般起伏不息的,不就是勇士容山纳川、吞吐日月的胸膛吗?还有给我以强烈震撼的那枝冰中的莲蓬。莲柄早已没入冰雪中,莲头却执拗地伸出在冰面上,面朝着空旷的天空,十七个空了的莲房犹如十七个森然的弹洞。真是触目惊心。望着这十七个无言的黑洞,我依稀听到了呐喊与控诉。它一定有过孕子的艰难与幸福。那十七粒饱满圆润的莲籽,肯定蕴含着新鲜而又芬芳的思想。不然,枯燥狰狞的严冬不会向它施以能够致以死命的寒冷。但是寒冷又能怎样?饱满的莲籽早已植入湖底的泥中。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正没有尽头。冬的湖上,最热的当是荷了。冰压不住它,雪也盖不住它。它总是融化了冰雪,让热的生命在这冰雪的湖面上醒目着。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世界里,总有那曾经外直中空的荷柄,或挺着,或曲着,或拧着,或举着,从冰下牵紧了纹理毕现的荷叶和莲籽散尽的莲蓬。融去了身上冰雪的荷,黑着或灰着,却崭新着。夏日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冬日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净。更有爱的宣言写在冰雪之上干枯了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风,等待冰消雪融的日子;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就相挨相慰着一起冻结于冰雪之上,携手承受苦难。谁能说与所爱者携手承受苦难,不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呢?热的荷,当是伟大的洁净与爱的楷模了。午时的太阳下,荷的凛然与愤怒却历历在目着。铜铸铁打般的荷柄有的举着叶或蓬,那是荷的解放的旗帜;有的头已半冻在冰中,却还将身子拱作劲弓,要将一统的冰盖掀翻,那满布的细钉头样的刺疙瘩,似乎正隐隐漏出咯咯吱吱的响声。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布满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自己生生不息的梦。梦在,来年的夏天,还能不让荷在每一朵浪花上自由地飞翔吗?那是月华做成的荷瓣,水精做成的荷叶,渔歌做成的蜻蜓呀!整个夏天的热烈,都在这里轰轰烈烈地演绎着。一种水样的感觉正在冬荷的筋脉里汩汩地流动。饱满,自在,清新,高洁,它甚至看见了花瓣分披的粉荷,嫩黄泛绿的花托周围,是黄黄的蕊毛,花托上微突着幼小的莲籽,泪泡一样地娇嫩着。美好,就是这样的吧?还有夏荷的清香,夏荷的明朗,夏荷风中快乐的呻吟和夏荷染红了白云的欢笑,都在抚弄着冬荷梦的琴弦。风刮着。冰封着。雪覆着。夕阳正泛着荷蕊般的嫩黄。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选自2011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20.文章多次写到太阳,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21.赏析文中第二段划线的句子。(4分)好象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22、第段作者已经着力描写了荷叶,第段为什么还特别刻画“一枚荷叶”?这两段表现了荷叶怎样的特点?(4分)23、请结合文章谈谈冬荷给你的启示。(4分)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今年暑假,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带着学生去了趟内蒙古、陕西,完成了一次“追远拜谒之旅”。这是他所带的人文实验班两年里的第四次游学。之前他们曾利用寒暑假完成了“唐宋明文化寻踪之旅”、“齐鲁寻根之旅”和“徽文化探访之旅”。在复旦附中人文实验班,游学已成为一种传统,并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是游学的最早倡导者。他1997年开始带学生开展学旅,每年2-4次。起先就在上海周边,之后逐渐向外拓展。这两年暑假,他又带着学生徒步穿越徽杭古道,亲身体验当年徽商创业的艰难。(摘自2013年8月文汇报 走出书本且行且思)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4高三语文第一次模块检测答案1.D(A项 sh/ni pi/bi jng/jng B项b/b hng/xng o/yn C项gu/ku qio/qio ch/zh D项q/q xio/xio chn/chn)2C (A项“竹暴平安”应为“竹报平安”;B项“符”应为“副”;D项“规”应为“轨”)3B(“聚焦”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处;“聚集”集合,凑在一起。根据语境,应选“聚焦”。“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正名”辩证名称或名分。根据语境应为“正名”。“误解”理解得不正确或不正确的理解;“曲解”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根据语境,应为“曲解”)4A(A项“欺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项“紧锣密鼓”: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不合语境。C项“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不合语境。D项“坐收渔利”: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此处语境是利用自己知识与资金,故不合语境)5A(B项成分残缺,应“不肯在方面”后加“多下功夫”;C项句式杂糅,“对象是” 和“面向”的杂糅:D搭配不当。“一支”应换成“一个”6.C(汉初儒生不是“务实的治国人才”,需要经过严峻考验。)7.A(儒生走入仕途时才必须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8.D(A.“根本原因”错。B.说法错误,“即便是在东汉,世俗仍有轻儒生而高文吏的习气。”。C.“取代”说法有误,而且儒生自我改造“这一改造的过程也是与文吏融合的过程。”)9D(给吃)10B(B副词,于是,就。A介词,在/介词,跟;C介词,用/连词,来;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11C(表明魏掞之不愿为官;表明魏掞之亲力亲为;表明魏掞之注重礼法)12B(强加因果关系)附译文: 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从小就志向远大。他拜胡宪为师,与朱熹交往。以举人身份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魏掞之曾经客居在衢州太守章杰那里。赵鼎因贬谪死去,他的儿子赵汾扶持灵柩经过衢地。章杰一向就怨恨赵鼎,又为了迎合秦桧的意愿,就派遣翁蒙之带领士兵出其不意地夺取赵鼎平时同老朋友的往来书信。翁蒙之提前派人告诉赵汾,让他焚烧了这些信件,等到翁蒙之到后一无所获。章杰大怒,就治翁蒙之的罪,把赵汾拘捕在兵营,并且把这件事汇报给秦桧。魏掞之就写信斥责章杰,作揖后径自回到家中。建造房舍用以读书,书房匾额为“艮斋”,从这以后,人们都称他为艮斋先生。 乾道年间,朝廷下诏各地举荐遗落民间的贤能之士。建州刺史芮烨上表称赞他的德行,朝廷特地下诏征召他,魏掞之坚决拒绝。当时的宰相陈俊卿,是福建人,向来了解魏掞之,竭力邀请他。魏掞之就凭平民的身份进入朝廷谨见皇上,尽力上言国家的当务之急,要意是劝勉皇上把修养德行、修正民心、培养士人节操作为复兴国家的根本。皇上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赐给同进士出身,让他担任太学录。 在他以前,学官都重视虚名,自高自大,不与学生接近。魏掞之任职以后,每天都亲自教授课程,对他们加以教诲,还增修学舍,学生都受到感动激励。魏掞之请求废止王安石父子的从祀资格,追加程颢、程颐爵位,并把他们列入从祀之中,这一请求没有得到回复。他又进言说“太学的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和经学知识,其次是让学生学习治理国家的知识。现在国家却专以空谈选人”,又没有得到答复。于是他就请求离开朝廷。魏掞之反复上疏进谏,并称病闭门不出,同时给陈俊卿写信,责备他不能纠正制止这种歪风邪气,语气非常急迫。于是他又以迎养父母为借口请归故里,走了几天后,被罢为台州教授。魏掞之在朝廷任职不到半年,回到乡里后,感慨叹息说:“皇上的恩德如此深厚,可是我的学识却不能够感动皇上。”于是就天天生活在艮斋,整理往昔的典籍,来寻求自己还未曾涉猎的知识。 魏掞之在家中生活,重视丧祭和礼法。他的叔父中有一个客居在南方的,他不远千里迎接奉养,死后按亲生父母的礼节送葬。每当遇到荒年,他就熬粥给饥民吃。请求把官米借给百姓,到了冬季再收取储存进仓库。部使者向来敬重魏掞之,拿出一千多斛米借给他,他年年都收发谷米,百姓依靠这得到救助,渡过难关。 魏掞之与他人交往时,善于表扬他人优点,补救他人不足。对于按礼节来拜访的后生,只要他有一点长处,一定加以提拔举荐,从而成全他。以至有人诋毁他追求好的名声,他就局促不安地说:“假使人们都回避这种嫌疑,做善事的途径就会因此而断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