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点一: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l 什么是宾语前置?我们知道现代汉语中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动词或介词后的宾语是它们所涉及的对象。宾语一般回答“谁”“什么”“哪儿”等问题。而在古代汉语中往往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这种现象就是宾语前置。举个例子:我们做作业。“我们”是主语,“做”是谓语,“作业”是宾语。其中宾语“作业”应该在谓语“做”的后面。如果把“作业”放到“做”的前面:“我们作业做”,这就叫做“宾语前置”。现在看来这样的句子非常别扭,但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现代汉语的词语特别是成语中,还保留着相当一部分“宾语前置”的现象:自制、自杀、自救、自信、自焚、自律自信心:信自心 唯利是图:唯图利l 文言文宾语前置类型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一、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条件: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无”、“毋”、“莫”“弗”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举例: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译文:“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这是个否定句。动词前面有否定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这是个否定句。动词前面有否定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自信”即“信自”,意思是“相信自己”。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 贯:侍奉也。 “三岁贯汝”就是说侍奉你多年。三岁言其久,汝,指统治者。译为: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照顾。这是否定句。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词。宾语“我”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之有”即“有之”,意思是“有这样的人”。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离骚屈原这句话是倒装。如果我的品格(情,在这里是个人品格的意思)真的美好(芳,在楚辞中用于表示美好的品德),别的人不了解我也就罢了。“不吾知其亦已兮”这句是宾语前置句,“吾”作“知”的宾语成分。“其”在这里作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 子曰:“莫我知也夫!”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译文:(诸葛亮)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臣未之闻也”是“臣未闻之也”的倒置,翻译时要顺过来。全句可译为:仲尼的门徒没有说过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因此后代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这句是宾语前置:爱护百姓,行王道统一天下,没有谁能够抵御他。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己知”即“知己”,意思是“了解自己”。患:忧虑、怕。 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二)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孰”、“恶”、“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举例: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什么了吗?”这是疑问句,“何”是疑问代词,它充当动词“操”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大王来操何?” 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译文:沛公在哪里?这是疑问句,“安”是疑问代词,它是动词“在”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沛公在安?”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吾孰与徐公美?”应为 “吾与徐公孰美?” 宾语“孰”放在前了。整句意思是我和徐公比谁美。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韩愈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三)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古汉语并不多见。举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译文: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动词是“知”、“解”。“句读”、“惑”前置到动词前面。“之”是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不知句读,不解惑”。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译文: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的古法呢?是宾语前置,不过是变成“法何古”。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四)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 左传僖公十五年译文:“君王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却担心臣子们,真是仁惠到极点。”句中“亡”,“群臣”分别是“恤”,“忧”的宾语,“是”“之”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译文:“该不会要责备你吧?”句中“尔”作“过”的宾语,借“是”把宾语前置,以示强调,即“过尔”,“过”在这里是“指责,责备”的意思。像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惟你是问”“唯才是举”“惟马首是瞻”等等,就是这种格式,其中“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二、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下放在介词之前: 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如: 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我跟谁在一道呢?” “谁与”是“与谁”,“与”是介词,“谁”是疑问代词,充当介词“与”的宾语,前置到“与”的前面。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以”的宾语前置。如: 余是以记之。 苏轼石钟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这件事。“以”是介词,“是”是宾语,“是”提到“以”的前面。 一言以蔽之“一言以蔽之”,宾语“一言”,放在“以”的前面,以示强调,意思是“拿一句话就能概括它”。 “一言以蔽之” 即“以一言蔽之”。 夜以继日“夜以继日”,宾语“夜”,放在“以”的前面,意思是“拿夜晚来继续白天”。“夜以继日”即“以夜继日”。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卫风氓诗经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像成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坐以待毙”等都属于这种格式。 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鸿门宴这里的“东”“南”“北”“西”都是方位词,都充当“向”的宾语,放在前面,以示强调。翻译成现代汉语应是“向东”“向南”“向北”“向西”。l 宾语前置总结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l 各种宾语前置例子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卿欲何言?(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客何好?(冯谖客孟尝君)沛公安在?(鸿门宴)尔何知?(崤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淆之战)若街亭失守,吾等安归?(失街亭)今方来,我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论语子路)2、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李朔雪夜入蔡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居则曰:“不吾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3、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宋何罪之有?(公输)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卖柑者言)唯命是听。 唯命是从。 皇天无亲,惟德是依。 不私于物,唯善是与。(十渐十不克疏)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求贤令) 鸡鸣而架,塞井夷灶,唯予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4、介词宾语前置把介词宾语移到介词之前,起强调作用。(注:一般出现在疑问句中) 何以言之?(赤壁之战) 然则何以慎?(察传) 王曰:“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苏武传)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庄暴见孟子) 足下何以待之?(谭嗣同)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孟子滕文公上) 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 其有不合者,仰面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5、方位词宾语前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鸿门宴) 瞬南面而立,尧帅领诸侯北面而朝之。 l 被人忽略的三种 宾语前置句 人们学习文言文,往往比较重视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如鸿门宴: “ 沛公安在? ” 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 王问: 何以知之? ”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放在动词的前面(如石钟山记: “ 古人之不余欺也。 ” ),用 “ 之 ” 或 “ 是 ” 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如公输: “ 宋何罪之有? ” 又如成语 “ 惟命是听 ” )等三种宾语前置的句式,而忽略了下面这三种宾语前置句 。 一、有时为了突出介词所介绍的对象,便把介词的宾语提到介词的前面(不同于前面所说的疑问句中介词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这种情况,以介词 “ 以 ” 和 “ 于 ” 为常见。例如: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五蠹) 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室于怒,市于色。(左传昭公十九年) 例 的 “ 以 ” 是 “ 用 ” 的意思,它的宾语是 “ 全石 ” ,为了突出 “ 全石 ” ,便把宾语提到 “ 以 ” 之前。 例 的 “ 以 ” 表示原因,它的宾主是近指代词 “ 是 ” ,为了突出 “ 是 ” ,也把宾语提到 “ 以 ” 之前。译文:因此圣人不希望一切都学习古代,不墨受一成不变的旧规例。 的 “ 夜以继日 ” 就是 “ 以夜继日 ” , “ 夜 ” 是 “ 以 ” 的宾语,为了突出 “ 夜 ” ,也把宾语提到 “ 以 ” 之前。 例 的 “ 室于 ” 就是 “ 于室 ” , “ 市于 ” 就是 “ 于市 ” , “ 室 ” 和 “ 市 ” 都是宾语,为了突出 “ 室 ” 和 “ 市 ” ,便把宾语提到 “ 于 ” 之前。室:家;市:指在外面;色:脸色。指在家里受气,到外边迁怒于人。 二、指代性副词 “ 相 ” 作宾语,宾语前置。例如: 杂然相许。(愚公移公) 稍出近之, 然莫相知。(黔之驴)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孟子滕文公上) 例 的 “ 相 ” 代 “ 愚公 ” ,例 的 “ 相 ” 代 “ 它 ” (驴),例 的 “ 相 ” 代 “ 你 ” (焦仲卿),例 的 “ 相 ” 代 “ 大家 ” 。这些 “ 相 ” 都作宾语。为了强调 “ 相 ” ,便把宾语提到了动词的前面。 三、指代性副词 “ 见 ” 作宾语,宾语前置。例如: 冀 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史记苏秦列传) 例 的 “ 见 ” 代 “ 我 ” (王安石),例 的 “ 见 ” 代 “ 我 ” (刘兰芝),例 的 “ 见 ” 代 “ 我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表招标合同协议书
- 2025年民间质押借款合同6篇
- 委托代建合同模板
- 牛羊买卖合同协议书
- 2025年房屋委托购买合同6篇
- 砖厂包工合同协议书
- 用电合同解除协议书
- 水表安装合同协议书
- 竹木机械转让协议书
- 签约股权认购协议书
- 2025化学中考解题技巧 专题10 技巧性计算(解析版)
- 部门加班调休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工业物联网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考勤制度操作指南
- 2025年上半年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第二次招聘8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安徽省C20教育联盟2025年九年级英语中考“功夫”卷(一)
- 人力核心指标 行业报告系列 2025年Q1精细化工行业薪酬报告
- 垃圾焚烧发电厂应急预案
- 动柱龙门合格证书
- 超星尔雅学习通《历史的三峡:近代中国的思潮与政治(华东师范大学)》2025章节测试答案
-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