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手高远球经验谈.doc_第1页
反手高远球经验谈.doc_第2页
反手高远球经验谈.doc_第3页
反手高远球经验谈.doc_第4页
反手高远球经验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手高远球经验谈http:/sports.QQ.com 2008年01月03日17:52 羽毛球杂志 李靖宇 评论0条 主讲:阿伟打羽毛球的朋友们可能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球打的好不好,主要看你会不会打反手球。”其实,许多业余选手打反手球时,总有种使不上劲的感觉,所以非常害怕对方把球打到自己的反手区域。用正手还是反手?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仅是初学者,就算一位打了几年球的老手,也不见得能将反手技术运用的炉火纯青。 想练好反手技术,必须突破反手高远球的瓶颈,与正手技术的基础是正手高远球一样,反手技术的基础就是反手高远球。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怎样打好反手高远球,把我的练习窍门与大家分享: 你的动作是否规范 通过多年打球经验,我认为想打好反手高远球并不难,但是规范的动作是必不可少的。初学者不必因为反手技术的缺陷而苦恼,以下是我通过自身练习总结的重点动作,供大家参考(以右手持拍为例): (图1)No1 握拍变化需规范 在准备击打反手高远球时,身体是正对球网的,正手握拍,当球进入反手区域时,在转身、蹬跨步的同时,握拍方法需从正手握拍迅速转换为反手握拍,动作要规范,手指握拍要放松。(图1) (图2)No2 转身、蹬跨、引拍一气呵成 球飞向反手区域时,身体迅速转向左后侧,右脚蹬地后向左前方跨一步。这时,身体的重心应该在右脚上,步法移动到位时,球在身体的右肩上方。右上臂平举,曲肘使前臂平放胸前,手指松弛握拍。(图2) 以我的经验,反手接球时,需要步法灵活的配合,通常不是一步到位,如果对方回球比较靠近底线,可能要跨两步或三步接球。 No3 手腕的爆发力 肘部放松,手腕向下回收,前臂上摆带动手腕瞬间向前发力,右臂完全伸展,这时手指要握紧球拍,击球时需要手腕有足够的爆发力,用球拍的正面击球下部。这点也是我以前的瓶颈之一,平时需多加强力量练习,基本没有捷径可寻,毕竟练好手腕爆发力不是一日之功。 (图3)No4 击球点是关键 如果上述动作都很规范,如果你还是不能打好反手高远球,也许是你没有找到正确的击球点,因为击球点是最关键的一步,通常需在“高点和前点”击球。尽量等球飞行到你右肩前方的高点时击打,这时才能结合手腕的力量产生最佳的效果。如果击球点太低,很难把球回到对方底线,容易被对方趁机进攻。(图3) No5 身体尽快回位 击打反手高远球的技术动作完成后,身体要马上跟着回位,正对球网,以便下一拍的进攻或防守。 对症下药,克服“顽疾” 我在初练反手高远球的时候,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在教初学者打球的过程中,我仔细观察了他们的问题所在,总结出了以下两点供大家讨论: 为什么反手高远球发力很困难呢? 观点1.握拍的方法不正确,技术动作不到位。 经验谈:在变换步法的同时一定要将正手握拍转变为反手握拍,借前臂带动手腕的爆发力和拇指顶压球拍的推送力,产生最强的力量结合点,便于发力。 观点2.没掌握好最佳的击球点发力 经验谈:转身后身体要顺着拍子挥打的方向向前,打球的时候脚落地和击打球要同时进行。这样有利于身体的发力。技术动作要协调一致,重心平稳,步法稳健,动作到位,增强球飞行的位置感,在“高点和前点”击打。 观点3.发力部位错误:用肘或肩发力 经验谈:必须要认识一点,反手高远球基本靠手腕发力。拇指向前推送,与腕力结合,击打前稍微放松,击球时的瞬间发力,打的时候手腕要握紧,不握紧的话爆发力就不够。提示:手指不要握拍太紧,这样会影响手腕的整体发力,我在打反手高远球时从来都是运用巧力,有的球友认为发力越狠越能将球打远,这种想法我认为是不正确的,用蛮力反而事倍功半。如果被动时候可以由腰部带动小臂和手腕来发力。 为什么有的初学者反手高远球总打偏? 原因有三:1.击球时拍面没有正对来球 2.击球时拍面连带切球或者削球 3. 重心不稳,挥拍动作变形 经验谈: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把拍面摆正,注意击球时手腕控制拍面的方向和角度,拍面要正对来球的下部。我练习时会很注意基本动作,尤其是最后击球时的动作和击球点,多观察拍面与正前方的角度,一定不能连带切球和削球。反手高远球开始学的时候要打直线,因为后场斜线高球高度不好掌握,球不到位或高度不够会被对方截杀,把直线的击球点和爆发力运用娴熟,才能越打越准,自然不会出现打偏的现象了。 与初学者分享“诀窍” 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掌握规范的反手握拍动作,可以在家里练习反手握拍,重要的是多练习挥拍。我练习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挥拍,体会击球瞬间的前臂和手腕发力,动作越协调越好。 如果到场地练习,最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陪练,自己是很难练出来的。我通过在球馆与自己的搭档反复练习和体会,才能像现在一样将反手高球运用自如。大家在家里将握拍和挥拍练得规范和协调了,再到场地内进行跑动、步法、转身、发力和最佳击球点的训练,效果会更好,练习时注意动作的规范性,不要变形。 力量练习。我最简单的练习方法就是通过举哑铃来增强手腕的力量。也可用饮料瓶灌上水,轻轻挥动,重要的是要寻找与球拍拍把形状相似的物体体会手感。等动作协调后,可用壁球拍或者网球拍等重量稍大的球拍挥动练习腕力。 观摩高手打球。我平时在观看高手打反手高远球的时候,会多观察他们是怎么跑位、转身、发力的,还有他们对击球点的把握。然后就独自模仿他们的动作去练习挥拍,等到自己平时上场打球的时候,就找来一些球友当陪练,按照学到和看到的动作去反复的练习,有时候遇到高水平的球友或者专业人士,就诚恳地向他们请教,逐渐改正自身的缺点。大概练习了一两年,我的反手高远球就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后场基本能打到对方的底线。 大家打球的时候要多体会动作、多动脑子、多注意动作协调性和击球点的位置、多加练习,这才是打好反手高远球的根本。时间长了就能找到感觉了,你也会像我一样成为高手。(李靖宇 整理)步伐的关键不在脚上 看了很多高水平的比赛录像之后,也尝试着拍摄了一些身边的业余高手、爱好者的录像,把这几种选手的步法进行对比分析。在经过近乎枯燥的观看、研究之后,似乎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羽毛球单打步法的关键不光光在脚上,而在于:身体上半部分的重心与下半部分脚步的结合移动,以及身体移动与击球手法的结合。为了行文的方便,在下文中,我们简称这种协调配合为手脚技术结合。 我们观看专业顶级选手的比赛,总是感叹为什么他们的步法也并不是飞快,但总能打出很好的球呢?我想这个问题不只困扰了我一个人。 我们先来剖析鲍春来,像他这样手长脚长、身体条件特别出色的选手,他的中心脚几乎不会长时间的离开场地中点,他的重心移动则比中心脚移动多出大约一米五的范围(请注意:身体重心是位于中心脚和移动脚之间的),他的击球手腕则又比自己的重心多出一米五左右的移动范围,最后他的击球点又比手腕长出了半米多的范围(这部分其实就是球拍长度在击球过程中的的绝对投影距离。)这几个范围就好像几个同心圆,围绕在场地中点。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知道了职业高手们的击球为什么总是这么自如,因为他们的手脚技术结合得好。他们打球往往运用手腕的力量,一些顶尖选手则更是运用手指的力量,所以他们的大臂在击球中几乎是不发力的,小臂也不用屈曲发力,可以说整个手臂的长度都可以用来延长接球点的范围。腰腹部位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些业余爱好者,他们也能够在自己的后场把球打到对方的后场,但是他们的这种击球几乎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从大腿蹬步,到闪腰发力,再抡大臂,最后才引拍击球,这样的话,自己的身体重心和中心脚几乎都要移动到击球点的附近了,这样下身的脚势必就要比职业选手多跑了几乎三米的范围。这就是职业选手和业余选手在手脚技术结合上的巨大差距。 看夏煊泽比赛,正手上网击球,他的支撑脚(也就是移动脚)几乎踩在发球线上,而中心脚几乎就没有离开“T”点(双打术语:近于场地中点)。此时他的手臂几乎是伸直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它可以很轻松的选择放网、搓网前、勾对角、平推后角和挑底线高球。但是这样的一个姿势对于业余高手来说,都很难把球挑高过头顶到对方底线,因为手臂是伸直的,意味着击球只能运用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很多业余爱好者则更是连搓网前球都很困难了,因为对他们来说,搓网前球的时候身体的重心都要靠近网口,否则手感几乎难以保证。 再说盖德,他的身体条件很好,而且力量比较足,但是他的柔韧性却并不是最好的,即便是这样,他在头顶击球的时候,整个身体重心与击球点的连线已经和地面成60度角了,这样的身体姿态打头顶球对于业余高手来说也几乎是不能达到的,而且盖德在这样的状况下还可以把球很稳定地打到对方后场。而业余高手们在这个时候往往已经选择反手击球了。其实大家可以去看看龚智超的经典赛事,这位柔韧性之王在身体状况极佳的时候,几乎可以在场地中点开始后仰,接对方的平高球,在头顶位击高远球球,这样的姿态连王莲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