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山西省高考联合模拟训练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1. B( “重新发现”错误,应是另外创造。)2. C(目的是说明地势高下不同,植物成熟期不同,“采草药不能拘以定月”,不是为了创设意境)3. B(A. “本身就包含”错误;C.“在最末一句,却渗透了无边的惆怅”错,全诗都渗透了无边的惆怅;D.“循环往复” 有误,交融互渗,并非先后有序。)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 (骚:通“扫”)5.B ( 不是。)6.C(A“为国”错, B“得到荀子的赞赏与支持”错,D.“庄襄王 ”错。)7.(1)地位卑贱,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就如同禽兽一般,只等看到现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长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强直立行走。(句子大意1分,正确翻译“计不为”、“人面”“强”各1分,共4分。)(2)李斯于是有了游说的机会,他对秦王说:“平庸的人往往失去时机,而成大功业的人就在于他能利用机会并能下狠心。(句子大意2分,正确翻译“胥人”“几”“瑕衅”“忍” 各1分,共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 在描写手法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溪云”两句,写溪上云雾,写山雨,用的是正面描写之法。“马上”两句,写雨水打湿了诗人的衣巾,淋得村边的瓜豆枝叶散乱纷披,似亦可理解为以正面描写为主。而“新晴”两句,则主要是侧面描写。在抒情手法上,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雨前,诗人野行,心旷神怡,这从“宜”字等可感受到。雨中,他“马上衣巾任沾湿”,委婉地表达了遇雨而喜雨之情。雨后,目睹山峰青翠重现、万瀑齐飞的奇景,诗人直抒胸臆,以一“奇”字,既明言雨后山景之奇妙,又直抒诗人的惊奇之情。全诗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将诗人的感情抒写得淋漓尽致。(手法1分,分析2分,共6分。)9.山雨开篇两句,写雨前之景,着重写诗人头戴以竹篾编织而成的圆形雨帽在秋天初凉时节漫行于山野林间,不时地闪避着树枝,字里行间透露出如此信息:秋高气爽,行者也心旷神怡。中间四句转入写雨中之景。“溪云到处自相聚”一句承上启下,由上文写未雨转入下文写遇雨。“山雨”句开始写山雨,“忽来”二字明言山雨骤来之特点,继之以“人不知”三字,则进一步凸现此特点。“马上”两句续写雨中之景,也完全切合秋日山雨之特征。最后两句写雨后之景,突出雨过天晴,山峰重现青翠,山野间万瀑齐飞。其景物描写,场面转换自然。抒写了诗人雨前的心旷神怡、雨中的喜雨、雨后的“奇”雨之情。(分析结构4分,情感1分,共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彻(2)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每空1分,共6分。错、少、多字均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B项前后两次使用的是对比的手法。D项没有写小说家性格的好坏变化。E项小说结尾的特点是,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2)要点:画展举办前:老实有才,正直正派,勤奋真诚。画展举办后:骄傲自满,过河拆桥,见利忘义。(答出一点给3分,两点给6分。)(3)画家用来故弄玄虚,应付观赏者,让他们感觉到画家的高明。画家用来表明自己作画是受到自然界的启发。画家用来表明心迹,讽刺小说家:难道你没见过过河拆桥、见利忘义的人吗?(画家对自己的话信以为真,嘲讽小说家不懂艺术。)(每点2分,共6分。)(4)示例一:启发读者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艺术领域的可悲现实;讽刺艺术领域中画商等帮闲们不懂装懂、不识大师真面目的丑恶现象;批评那些批评家们不看重艺术本身,只追求怪诞的不正之风;题目告诉我们:要想成为法国社会的“大师”,首先要抛弃自己的真诚和正直,然后在画风上投机取巧、故弄玄虚,一味追求怪诞。只有这样,才会被社会认可。(每点2分,共8分。大意正确即可。)示例二:提示读者把握情节结构。围绕“大师的由来”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写朋友的启发、帮助让他成为“大师”;暗线写画家思想上的一步步的变化,以致出现堕落的结局;以“大师的由来”为中心,将画家与艺术领域的帮闲和批评家、画家与小说家的矛盾有机地统一到一起;围绕“大师的由来”安排叙事结构 ,最后的结局出人意料,意味深长。示例三:引导读者关注人物塑造方法。以“大师的由来”为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正话反说,通过“大师”含义的变化来体现小说的讽刺特色。(示例二、示例三每点2分,三点6分,语言表述准确、通畅2分,共8分。如有其他观点,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D、E不给分。(C项说傅斯年“始终无原则地忠诚于蒋介石”欠妥,他曾拒绝蒋介石要他信任他所信任的人。D项傅斯年并不反对蒋介石的政府,而是维护;傅斯年在名单中靠前,也不能说明是由于蒋介石对他的敬畏。E项陈雪屏对傅斯年报复的说法没有依据,文中只说是由于“大概不太满意”而连连发问,且傅斯年是否“大感愤怒”也缺乏依据。) (2)蒋介石很懂得国情与人情,善于拉拢人才,他对傅斯年的礼遇让傅斯年有知遇之感。蒋介石退居台湾时,将傅斯年列入知识分子名单,到台湾后安排他做台湾大学校长,令傅斯年感到蒋介石对自己的看重。(答出一项3分,两项6分。)(3)傅斯年生性豪爽直率,嫉恶如仇,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敢于接连向政府要员发难,与水浒英雄的性格相似;傅斯年对政府要员的挞伐是基于拥护政府,将孔祥熙与宋子文逼下台却不反对搞家族企业、任人唯亲的蒋介石,具有局限性,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水浒英雄相似。(答出一项3分,两项6分。)(4) 示例一:傅斯年对蒋介石的忠诚是真心的。傅斯年终忠于蒋介石,誓死与蒋政府中的败类搏斗;在去留的抉择上,傅斯年最终选择随蒋介石去台湾。抵台后,傅斯年仍然继续服务于蒋政府,面对连连质疑竟至气死。示例二:傅斯年对蒋介石的忠诚始终不渝。接连扳倒蒋政府内部贪腐的孔祥熙与宋子文,以稳固蒋介石统治;即便蒋介石落败逃亡,他也追随而去;到了台湾后,仍然为蒋政府的事业鞠躬尽瘁,直至气死。示例三:傅斯年对蒋介石的忠诚达到了他人所不能的程度。为蒋政府剔除败类而不顾及蒋介石的说情;挞伐蒋政府的腐败要员,却对蒋介石绝对信任;追随落败的蒋介石到台湾后,仍尽心尽力用自己所长来维护蒋政府。(每点2分,三点6分,语言表述准确、通畅2分,共8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D (重足而立: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恐惧。锥处囊中: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意兴阑珊: 阑珊:衰落。将残、将尽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薄物细故: 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14.C(A.成分残缺 应为“奢侈品的价格普遍上涨超过5” B.搭配不当 应是“消费渠道不断拓宽、居民消费潜力增加”D.成分赘余、语序不当、语义重复,可删除“有益”,并把“不断前进、持续丰富、健康发展”调整为“不断丰富、持续健康发展”)15.B16. 示例:人类蛋白质组国际研讨会今天开幕,百余名生命科学领域和医学科学领域专家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在会上,专家们就是否应该启动和怎样启动人类蛋白质组计划进行了探讨。(写成3个短句且表达流畅,给5分。写成2个短句表达流畅,给3分。)17. 略(每句3分,每句都要包含两个比喻,如例句中“庄子是一棵树”“人类心灵月亮”,每个1分,句意通畅1分。如果所举人物不是诸子百家,不给分)六、写作(60分)18.参照高考评分标准。审题提示:“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立意提示: 1、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于是李斯就跟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想西行到秦国去。在临行之前,向荀子辞行说:“我听说一个人若遇到机会,千万不可松懈错过。如今各诸侯国都争取时机,游说之士掌握实权。现在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平民出身的政治活动家和游说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地位卑贱,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就如同禽兽一般,只等看到现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长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强直立行走。所以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悲哀莫过于贫穷。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困的环境之中,却还要非难社会、厌恶功名利禄,标谤自己与世无争,这不是士子的本愿。所以我就要到西方去游说秦王了。”到秦国之后,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李斯就请求充当秦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郎官。这样就使得李斯有游说的机会,他对秦王说:“平庸的人往往失去时机,而成大功业的人就在于他能利用机会并能下狠心。从前秦穆公虽称霸天下,但最终没有东进吞并山东六国,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诸侯的人数还多,周朝的德望也没有衰落,因此五霸交替兴起,相继推尊周朝。自从秦孝公以来,周朝卑弱衰微,诸侯之间互相兼并,函谷关以东地区化为六国,秦国乘胜奴役诸侯已经六代。现如今诸侯服从秦国就如同郡县服从朝廷一样。以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明,就象扫除灶上的灰尘一样,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