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宣武区初三语文二模试题.doc_第1页
2010年宣武区初三语文二模试题.doc_第2页
2010年宣武区初三语文二模试题.doc_第3页
2010年宣武区初三语文二模试题.doc_第4页
2010年宣武区初三语文二模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宣武区20092010学年度第二次质量检测九 年 级 语 文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6页,共六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在答题卡上,第一大题用2B铅笔填涂,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关于词语音形义判断有误的是A“峰烟”是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比喻战争。因在山峰点燃,故写做“峰烟”。B“卖弄”一般是贬义词,也有贬词褒用的,如“鸟儿卖弄清脆的喉咙”。C“追本溯(s)源”是追究根本,探索源头的意思。D“毛遂(su)自荐”源自平原君门客毛遂自告奋勇求救于楚的故事。2下列句中,依次填写词语正确的是图书馆将购置 的中外经典作品,来提高同学们的文学欣赏 。A必须 品味 B必须 品位C必需 品味 D必需 品位3. 下列句中,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是2010年国际象棋比赛中,前世界冠军阿南德在六小时比赛的最后时刻犯下严重错误,最终 。其他选手以此作为 ,提醒自己不要犯类似错误。A功亏一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行百里者半九十 前车之鉴C功亏一篑 前车之鉴 D行百里者半九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我看到口若悬河、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听到父亲在我的耳边说:“_。”A马车越笨重,噪音就越大 B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C马车越轻巧,噪音就越大 D马车越大,噪音就越大 5下列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是陋室铭使至塞上登飞来峰记承天寺夜游读A BC D 二、填空(共8分)6默写(5分)(1) ,不亦君子乎?(论语)(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温总理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 ” 的积极意义来表达对台海两岸和平发展新前景的展望。7名著阅读(3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 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 ”三个部分,“风”又叫“ ”,是各地的歌谣。三、综合性学习(共8分)2010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40周年纪念日,北京倡导“绿色出行”。请你作为志愿者骑车向行人散发材料,进行宣传和调查。材料一:不同出行方式人均每百公里能耗差异表出行方式小汽车公共汽车电车地铁能耗汽油10升0.54升0.34升0.5升材料二:1986年自行车出行在北京市民的出行中占62.7%。近年来,由于小汽车、出租车等机动化出行方式的增加(小汽车的出行比重由1986年的5.0%增加到2007年32.6%),自行车出行在2000年降到38.5%,而到2007年则降到23%。8散发以上两则材料时,你应劝告行人:多 ,少 。(4分)9志愿者对北京市民进行了公共交通满意度调查。市民对高峰时段车内拥挤状况表示不满,其中公交车不满意率高达71.3%,轨道交通不满意率高达76.6%;此外,对候车时间的不满意率也超过40% 。北京实行公交低票价政策,但并不解决以上问题。你在调查报告中应明确:以往认为个人选择交通出行只和费用有关,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事实上,乘客不仅在乎出行的 ,还在乎出行的 。(4分)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三峡,完成第1013题。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晴初霜旦 初生牛犊 B哀转久绝 巧妙绝伦C不以疾也 深恶痛疾 D高猿长啸 拔苗助长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2分)(1)或王命急宣 (2)素湍绿潭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13三峡中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2分)五、现代文阅读(共26分)(一)阅读父亲曾经是老师,完成第1417题。(共13分)父亲曾经是老师安宁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便开始在附近的中学里做语文老师。他是一个痴迷于讲台的人,即便是无需加班的周末,饭后散步的时候,也常常东拐西拐就到了学校。 哪怕只是看一眼校园里的花草,听一听那些住校孩子们的读书声,他这一天,才算没有白过。 我那时候还不知道父亲不过是一名民办教师,随时都会被学校辞去。因为他被那么多学生喜欢着,又被包括校长在内的老师们尊崇着,而且,他教的班,成绩也一直都是第一,所以学校有什么理由,将他撵出校门?况且,能够听父亲激情飞扬地讲一节课,一直都是外校许多老师们的梦想呢。我高中毕业那一年,校长终于找父亲谈了话。父亲低头默默听校长断断续续地说完,停了许久,才说:“好的,我这就回去收拾东西。”父亲用了一天的时间,给他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地写了留言。每写一个,他的心,便会痛一次。 这之后,父亲开始在小城里做各种工作。他跟母亲卖过糕点和咸菜,也自己开过三轮给人运货,甚至跟在一群小伙子后面,扛过大包。有一次我去找他,看见他正红着脸,跟一个老板模样的人,推让着什么。原来那个老板认出父亲是自己的老师,执意要多付给他一倍的工钱。但他却不知道,自己的好意,是多么深地伤害了父亲的自尊。一个当年被所有学生爱戴着的老师,如今,却要为了生活,给自己的学生打工。回去的路上,我像小时候那样,坐在后车座上,双手环着他的腰。父亲在阳光里大声唱歌,很欢快的一首曲子。但他的泪水已将我的手臂打湿。 在我读大学的四年里,父亲很少提及“老师”这两个字。我以为在琐碎的日子里,他会将往昔慢慢淡忘。可是,他还是那样倔强地,在附近学校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突然放下手中的活,怔怔走到书房里去,看那一摞的教案和课本。他还是那样固执地,不去走经过学校大门的柏油路,而改走远离校门的崎岖的小道。我大学毕业后,在小城的高中做语文老师。像一个盼着糖吃的孩子,父亲每天都渴盼我有改不完的试卷带回家来。这样他就可以带上老花镜,在灯下细细帮我批阅。起初我并没有理解他的这份迫切,反而觉得麻烦,不愿将厚厚的一摞试卷塞到书包里去。他知道了竟是隔三岔五地便跑到学校里来找我,看我埋头于作业本里,便微笑着坐在旁边,一本本地帮我翻好了放在一旁。偶尔我请教他一个词的用法,他立刻就现出欢喜和雀跃的神情。 我以为这是因为父亲老了,所以才越来越像孩子一样的天真和单纯。直到有一天,我请父亲听我的课,中间让他给学生们讲一些感悟,他竟是又回复到当初的激情飞扬。我坐在台下,看着身边学生专注的表情,忽然又想起了我曾经无限崇拜着父亲的往昔。原来,老的不是父亲,而是时光。它走得如此之快,以至跟在它身后的我们,再也想不起像父亲一样,被中途撵下车去的一代。 (选自散文2009年第11期,有改动)14本文第段和第段划线句子中父亲的行为有什么不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15作者在第段中写父亲流泪,为什么还要写父亲大声唱欢快的曲子?(2分)16第段中,为什么把父亲比作“一个盼着糖吃的孩子”?(3分)17阅读全文,谈谈文中的“我”对父亲的认识有什么变化?不少于130字。(5分)(二)阅读园趣,完成第1819题。(共7分)园趣陈从周中国园林如画如诗,趣味无穷,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绝大部分四周皆有墙垣,景物藏之于内。可是园外有些景物还要组合到园内来,使空间推展极远,予人以不尽之意,此即所谓“借景”。颐和园借近处的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景,每当夕阳西下时,在湖山真意亭处凭栏,二山仿佛移置园中,确是妙法。中国园林,往往在大园中包小园,如颐和园的谐趣园、苏州拙政园的枇杷园、留园的揖峰轩等,它们不但给园林以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同时又巧妙地把大小不同、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与山石树木安排得十分恰当。至于大湖中包小湖的办法,要推西湖的三潭映月最妙了。这些小园、小湖多数是园中精华所在,无论建筑处理、山石堆叠、盆景配置等,都是工笔细描,耐人寻味。游园的时候,欣赏这些小境界,宜静观盘桓。中国园林的景物主要摹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天然的景色,即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些景物虽不一定强调仿自某山某水,但多少有些根据,用精练概括的手法重现。颐和园的仿西湖便是一例,可是它又不尽同于西湖。亦有利用山水画的画稿,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诗情画意的景色。在曲折多变的景物中,还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等手法。颐和园前山为华丽的建筑群,后山却是苍翠的自然景物,两者给人不同的感觉,却相得益彰。在中国园林中,往往以建筑物与山石作对比,大与小作对比,高与低作对比,疏与密作对比等等。而一园的主要景物又由若干次要的景物衬托而出,使宾主分明,像北京北海的白塔、景山的五亭、颐和园的佛香阁便是。中国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巧妙安排,十分重要,如花间隐榭、水边安亭。还可利用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构成各种画面, 使空间更加扩大,层次分明。游园观景,如看中国画的长卷一样,次第接于眼帘,观之不尽。18中国园林的景物主要摹仿自然,摹仿的对象有哪些?(2分)19阅读本文,借助文中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5分)(1)静心斋环境幽雅,布局巧妙,是北海公园内一座自成格局的庭院,创建于清乾隆年间,是皇太子的书斋,也被称作乾隆小花园。静心斋体现了我国园林艺术的哪种造园方式?用何种心境才能欣赏到静心斋的美?(3分)(2)一位外国朋友把中国园林中的艺术手法用到了家庭装饰中。大窗外葱郁的塔松,仿佛是晕染在画底的淡彩,配上室内窗台上的插花便有了独具韵味的画意。请解释外国朋友运用了中国园林中怎样的艺术手法?(2分)(三)阅读功利性读书,完成第2021题。(共6分)功利性读书祝勇商务印书馆元老王云五先生仅仅将读书视为一种好玩的事情,这样的心态是健康的。读书就是一桩好玩的事情,一次轻松的自我放逐。读书的兴味,源于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读书的佳境,是投契,是相许,是沉浸,是融合,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或许正是出于爱书人共通的生命感受,我和林语堂先生一样,讲求性情,反对功利。林先生在复旦大学演讲,题目是论读书,讲得痛快:“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做塾师,骗小孩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林先生所谈之功利性读书,于今未绝,相反,倒是更丰富了。多系新形势下的新生事物,怕是连林先生都未曾料及。比如,常有炮制读书札记的高手,一本书尚未握暖,一篇宏文却早已挥就,急匆匆换稿费去了。这样对书,读与未读,区别不大;这样的文章,怕也值不了几个银两。其次,为自我包装,譬如某君,每每玄谈,皆胡言乱语,状若酒醉:“解构的后现代主义精神文本的反向叙述”让人觉着比爱斯基摩人的语言还难懂,不禁喟叹:真有学问!好歹总算是一种自我包装罢,没准会蒙上哪个傻瓜蛋,祝他成功。再次,为图省事。名著巨制,卷帙浩繁,通读起来,颇为费力,不如去读些随笔小品,或者一些轻松的短构,甚至一些文摘或者妙言集锦,轻而易举,便知道了许多东西。时日一久,经典长卷,便发懒得碰触。最后,为赶时髦。人读我读,人云我云,怕的是落伍,惟不考虑自我的失落。市面上流行的书是永远读不完的,跟踪追击,步步为营,力是费了,好未必讨得到,无非是把自己打扮得更入时一点,体会一下瞬间的浪漫罢了,待云烟散尽,眼前依旧空濛。跟着排行榜走,未必比泡图书馆高明。书有千种,人有千种,读书的感觉,亦有千种,只有读到符合自家心性、气质与欲望的书,才能倍感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