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探中日茶文化的异同摘要: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日本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关键的作用。中国的茶文化思想吸收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华,其中儒家思想是主体。日本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国禅宗的精髓,又结合本民族的特色形成东方独具魅力、体系完整的茶文化茶道。茶道体现了茶禅一味,其核心思想是禅。关键词: 中国; 日本; 茶文化异同; 茶道精神 中国没有茶道的规程仪式,但是我们都不否认中国也是有茶道的。有人将中国的茶道就 称做“茶文化”,其实两者还是有概念上的区别的,可以说茶道是茶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们专门定义一个茶道意义上的茶文化也是可以的。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格式。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身智等精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有学者认为,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茶道有渊源关系。因此通过中日茶文化的对比、归纳,更能深深地去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学习茶道的内涵和精神与继承、发扬我国的茶文化。一、 中日茶文化 浓淡总相宜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茶”字在唐代之前有繥繦茗羠诧等别称,后经唐玄宗御批而统一称之为“茶”茶最初为供品,继而才为药用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因茶有恢复疲劳提神醒脑增强判断力恢复视力等功效,所以它不仅用作内服药,也时常被制成医治风湿病等的镇痛软膏后来,逐渐地被人们食用唐以前,饮茶还处在养生保健等功能阶段,茶艺也远未完善,茶是贵族的专用饮品唐朝,茶开始在民间盛行,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此时的茶已经不只是单纯的饮料,而是为静心育德悟道修身所用唐代诗人陆羽,由于出身禅门,师从道家,又与儒家士大夫们交往甚密,所以在其所著的世上第一部茶书茶经中,首先将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入了对茶之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的描述中,标志着中国茶道的产生,但是他没有提出“茶道”这个词茶经介绍了风靡唐朝的“淹茶法”,就是用磨把晒干的茶叶磨成粉并拌和煎制成饼茶储存,根据需要随时随地将茶团捣碎后加桂姜盐等材料,煮而饮其汤唐代诗僧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率先冠茶以“道”诗曰:“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他通过“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的饮茶过程,体现了心灵清静便可顿悟的禅宗思想北宋时期,茶文化的发展更深远更广泛,茶叶采制更为精制一种称为“斗茶”的雅玩在当时很流行在宋朝蔡襄所著的茶录上篇中记述了茶的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盏和点茶,说明宋人是将茶叶磨成茶粉贮存的,并且“抹茶法”茶艺在当时已经相当完整和成熟随着饮茶文化进一步大众化,为了方便饮用,宋朝末年,茶叶生产开始逐渐地转向叶茶明代张源茶录记:“今时制茶,不假罗磨,全具元体泡法,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荡冷气,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稍侯茶水冲和,然后分酾布饮”,可见明代叶茶开始流行, 饮茶由过去的抹茶法等复杂茶艺改变为与现在类似的简单的“煎茶法”的冲泡形式 茶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从茶的传入到茶道形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平安时代,随着遣唐使的派遣,大批日僧来唐求法在求法过程中,受到寺院茶文化的薰陶,回国时把佛教文化和饮茶文化同时传回了日本1500年前,日僧最澄从大唐带回茶种,撒播于台麓山,开拓了日本种茶史806年弘法大师空海入唐求法,将制茶技艺带回了日本810-824年传至日本的茶经掀起了“弘仁茶风”的饮茶热流,唐风“淹茶法”盛极一时但此时的茶事只是上层社会的一种风雅之举894年日本废除了遣唐使,茶文化走向低迷镰仓时代,1211年荣西明庵禅师撰写了日本最早的茶经吃茶养生记,详细介绍了中国寺院里种种的喝茶方法以及宣扬饮茶有益寿延年的作用在荣西的推动下,出现了“寺院茶”,宋风“抹茶法”尤其受到钟爱寺院常会施茶与百姓,促进了茶向民间的传播,室町幕府的北山文化时期,茶文化与当时极度奢华的武士阶级生活相适应,寺院茶演变成奢侈的“斗茶”室町中期以后,人们不再注重奢华,更讲究风雅品味,于是出现了高贵华丽的“书院台子茶”而珠光(1423-1502年)认为书院台子茶在其华丽的形式下并没有太多的精神内容他注重和汉相融,精简了华丽复杂的茶事形式,创建了清寂素朴的“草庵茶”并将禅引入茶的精神世界,开创了“茶禅一味”的境地,日本茶道的雏形完成了他还在心之文中称茶为“道”,这是日本茶道之首称之后出现的绍鸥(1503-1555)继承和发扬了珠光草庵茶的精神,深化了草庵茶的禅宗理念,但他强调更多的是草庵茶的和风形式最后千利休(1522-1592)将珠光的精神绍鸥的形式相结合,加上自身对禅的体悟,将茶道提高为一种俗化了的生活禅,从而完善了茶道日本人虽然崇尚茶道,但因其核心是禅,非普通百姓所能领悟,所以很难在百姓中盛行开来到了江户时期,明朝高僧隐元隆琦被聘东渡日本传教,同时将“煎茶法”也传至日本由于煎茶法既方便,又不受场地限制,很快被大众所接受 从两国茶文化的沿革可以看出其发展时序上的一致性日本茶文化深受中国影响,闪烁着中国茶文化的光彩但从室町时代开始,它与禅宗紧密结合,向着精致空灵的方向发展,形成日本民族特有的一种东方文化日本茶道二、不同地域 造就不同茶文化(一)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二)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便成了一种传统。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道了,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所以一说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三)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四规”:待客亲善,互相尊敬,环境幽静,陈设高雅。 “七则”:点茶的浓度,茶水的质地,水温的高低,火候的大小,煮茶的炭料,炉子的方位,插花的艺术。三、“以茶会友”,增进两国友谊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有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它将儒道佛三家思想有机地融入,从各个方面都突出儒教的“礼”道教的“清”佛教的“悟”等精神实质,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天人和一和谐统一的特色,中国茶道是无愧于世界文明的一朵亮丽的奇葩与之相比,日本茶道一开始就是重禅宗精神,已经升华到宗教哲学高度,成为了一种生活禅所以它有一套严密复杂的仪式;茶人也都是修禅之人;其目的已不在于饮茶,而在于道,它是“禅的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禅的活动”在中日文化的不断交流过程中,在弘扬中国茶文化的同时,有必要对日本茶道认真探究,彼此不断地互相学习,使中日茶道向更深远更广泛的方面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业团队离职协议书范本与股权分配方案
- 粮食仓储物流基地租赁及运营管理合同
- 离婚协议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及债务承担合同范本
- 2025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精准扶贫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县卫健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海丰大安寺古建施工方案
- 委托开发合同范式
- 网络广告合同范本
- 江苏历年语文高考真题答案
- DB51T 2975-2022气凝胶复合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外科学-第十一章-外科感染(含案例分析)课件
- 《ch棘皮动物》课件
- 急诊科岗位职责
- 中国服用过兴奋剂运动员名单 兴奋剂真的是毒品吗
- 小学英语语法时态讲解与归纳
- 《生存与修炼》熊厚音讲《道德经》教学文案
- 淘宝新店运营计划书文献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修改版ppt]课件
- ICH Q6B 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的检验方法和可接受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